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生亦避名”之制,起于周,成于秦,西汉沿袭不改。《黄帝书》避汉高祖刘邦讳,不避汉惠帝刘盈和汉文帝刘恒讳,当抄于汉高祖刘邦在位时期。这也是《黄帝书》产生年代的下限。  相似文献   

2.
贾谊(公元前二○○——前一六八年)是西汉初期的一位青年法家,他是著名的政论家,又是有名的文学家,在西汉初期儒法斗争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贾谊二十余岁,就被汉文帝刘恒选拔到朝廷当博士和太中大夫,参与了中央政权的政治活动,为汉文帝实行法家路线出谋划策。贾谊极力主张加强中央集权,反对分裂复辟,为巩固西汉初年地主阶级政权起了一定的进步作用。在批林批孔深入发展的今天,我们有必要对贾谊的思想及其主张加以研究,给贾谊以应有的历史地位,并且分析总结贾谊积极参加的汉初“削藩”斗争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3.
汉文帝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他的杰出之处就在于他成功地进行了改革,从而使西汉前期出现了繁荣昌盛的景象,史称“文景之治”,汉文帝也因此为古今史家所称颂。本文从艰难的历史条件,创造安定的政治环境,大力改革经济和法制、以安百姓,举贤纳良、重用人才,个人的品质和作风等五个方面阐述了汉文帝以政治家、改革家的气魄和胆识在极其艰难的情况下进行改革的壮举及其主要内容,并对汉文帝进行了全面公正的评价。  相似文献   

4.
杨致民 《山西老年》2010,(10):48-48
原文:前汉文帝,名恒,高祖第三子,初封代王。生母薄太后,帝奉养无怠。母常病,三年,帝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汤药非口亲尝弗进。仁孝闻天下。解读: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公元前179年)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  相似文献   

5.
汉武帝刘彻(公元前一五六年——前八七年)是我国西汉中期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武帝接位时,西汉王朝巳建立了六十多年,他执政五十四年。大约占西汉历史的四分之一时间,是一个较有作为的皇帝。他在位期间坚持统一。反对分裂,坚持抗战,反对投降;继承了秦始皇和汉高祖所积极推行的法家抗战路线,组织和领导了一场大规模的反侵扰的正义战争,为巩固国家的统一,维护新兴封建制中央政权,保障社会的安定和进步,做出了卓越贡献。这场空前规模的反侵扰的正义战争,是我国古代战争史上的奇观,是法家爱国抗战路线的胜利。今天,用马列主义的观点,认真研究和总结这场战争的历史经验,对于我们当前认  相似文献   

6.
现在所通行的所有的《中国历史纪年表》在西汉惠帝后和文帝前都编排有"高后元年至八年",这与中国古代以帝王在位时的年数或年号为纪年方式是相违的。在汉高祖刘邦死后到汉文帝刘恒即位的这15年中,"高后"吕雉确实有差不多15年的实际执政史,说她是一个没有名号却有实权的中国第一位"女皇帝"名副其实,但她确实没有哪怕只有一天或者名义上的帝王称谓。在这15年间,先有惠帝刘盈七年,后有刘恭、刘弘两个"少帝"八年。只是因为刘氏功臣集团发动宫廷政变、推翻吕氏集团后,担心身上流有四分之一吕姓血液的小皇帝长大后报复,为了自身的利益,便诬说他们"皆非真孝惠子"而予以斩尽杀绝。司马迁明确指出这是"阴谋"。我们在编写《中国历史纪年表》时应当恢复历史的本来面目,以"少帝"刘恭四年、"少帝"刘弘四年取代所谓的"高后"八年。  相似文献   

7.
晁错(前200—154年)颍川(今河南禹县)人,是西汉前期著名的法家政治家,少时跟张恢学申商刑名之学,继承了先秦法家商鞅等的思想。汉文帝时为太常掌故,后为太子舍人,又任为博士,拜太子家令。以后景帝即位,以为内史,后迁为御史大夫等官。晁错所处的时代,是西汉新兴地主阶级在秦始皇开创的中央集权制基础上,巩固和发展新兴地主政权  相似文献   

8.
生活于汉高祖刘邦至汉文帝刘恒时代的贾谊,面对楚汉战争结束、刘邦称帝之时的一片荒凉残破的社会景象,着力思考和解决如何恢复封建统治秩序、发展封建经济、巩固西汉政权统治等问题,从而产生并形成了著名的民本思想.本文试图探讨一下丧谊民本思想的内容、渊源及其对前人的发展.一所谓“民”,在三代、秦汉文献中,一般指以农业劳动为生的被压迫阶级.所以,“民本”思想就是以这类“民”为国家社稷之根本的思想.它是就君依附于民、民制约君的相互关系而提出来的,其中主要强调民对君的制约.贾谊认为。‘万物变化,固无休息”,且“忧…  相似文献   

9.
西汉时,由于吕氏外戚集团的崛起,导致了西汉功臣集团发动政变彻底翦灭了吕氏集团,并将惠帝子尽数诛除改立文帝。而任何一个帝王都不会不在意人臣行生杀立废之事,所以,周勃作为政变的主要责任者受到汉文帝的打击实在是顺理成章,其结果自然是“绛侯系狱”  相似文献   

10.
刘莎  葛治国  刘洁 《南都学坛》2009,29(5):132-133
一、派兵攻打匈奴,基本解除匈奴对西北边境的入侵和骚扰 从武帝元朔二年(前127年)至武帝元狩四年(前119年),西汉对匈奴发动了数次大规模的战争,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武帝元朔二年至元朔六年,主要是为争夺河套地区。“元朔二年春正月,匈奴入上谷、渔阳、  相似文献   

11.
汉文帝十四年(公元前166年),匈奴单于率兵攻打中原,杀死了汉朝北地(今甘肃庆阳西北)的都尉,掠走了很多百姓和牛羊。汉文帝非常着急,想要亲自带兵去攻打匈奴。由于群臣和太后的极力劝阻,文帝才没有去。  相似文献   

12.
公元前一八○年七月吕太后死,大臣陈平、周勃和宗室刘章等“共诛诸吕”,立刘姓诸王中的“最贤者”代王刘恒为帝。刘恒于同年后九月抵长安,即天子位,是为汉文帝。汉文帝在位二十三年(公元前一七九年——公元前一五七年,包括前十六年,后七年),他的儿子汉景帝刘启在位十六年(公元前一五六年——公元前一四一年,包括前七年、中六年和后三年),两帝统治达三十九年之久。在这期间,文、景两帝治理国家的政策、措施,适应了当时历史发展的需要,对于安定社会、发展经济都起了重要的作用。本文试图对其主要内容加以叙述,并稍作评论。  相似文献   

13.
贾谊(前二○○年——前一六八年),洛阳人,是西汉初期著名的法家。他生于汉高祖六年。当时,正是刘邦初定天下,继续秦始皇开创的统一的封建中央集权制事业,打击六国贵族,扫除割据复辟势力的革命战争年代。贾谊就是在这种复辟与反复辟的斗争风浪中,成长起来的。斗争,锤炼出这个年青的政治家。他十八岁时,就以学有成就,见解敏锐闻名于郡中,为法家官吏河南守吴公所赏识,招之门下,精心培养。不久,汉文帝刘恒即立,吴公以“治平为天下第一”,升任朝廷的廷尉。吴公一到朝廷,就把贾谊推荐给文帝,文帝召贾谊为博士。于是,贾谊就以一个二十出头的青年,登上了政治舞台。他在朝廷会议上,不避群僚老臣,大胆阐述自己的政见,他坚持法家的“审权势之宜,去就有序,变化有时”(见《过秦论》下篇)的历史进化论观点,政见所出,生气勃勃,切中时政,使在坐的人“各如其意”。文帝也是  相似文献   

14.
论刘敬     
一、以戍卒身份见皇上,劝都关中前202年二月,刘邦在众人的拥戴下,即皇帝位于宝陶附近的汜水之南,是为汉高祖。汉高祖刘邦实现了多年的宿愿,志满意得,率领文武大臣到达洛阳,准备建都于此。娄敬当时是一名戍卒,正随军前往陇西戍守,途径洛阳时,得知汉高祖要在这里建都,于是他放下拉着的车,穿着羊皮袄,找到同乡虞将军,请他代为转达,要求谒见皇上,说点对国家有利的事。当时国家  相似文献   

15.
纪元前167年,西汉孝文帝将"断肢体"的劓刑和刖刑,"刻肌肤"的黥刑"易"之为劳役刑、笞刑和生命刑.关于这一事件,两千多年来争论一直未停止.本文就其中的焦点问题提出了自己意见,认为汉初内刑有三种,汉初存在宫刑;汉文帝并未废除宫刑.  相似文献   

16.
西汉文帝刘恒,即位后励精图治,继行“黄老政治”,实行一系列富民强国的措施,为西汉帝国走上繁荣鼎盛时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而,汉文帝本人在这时期所起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一 西汉初期推行“黄老政治”的原因,其一:汉初统治者汲取秦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由于“举措暴众而用刑太极”;其二:从战国至秦末经过长期战乱、人口锐减、土地荒芜、经济凋敝。如《汉书·食货志》所载:“汉兴,接秦之弊,诸侯并起,民失作业,  相似文献   

17.
西汉初期以黄老思想为统治思想,由于无为而治的指导思想导致严重的消极后果,从汉文帝后期开始,西汉统治者即逐步改弦易辙,以主张积极有为的儒家学说为指导思想。到汉武帝时,明确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口号。  相似文献   

18.
贾谊其人     
文景之治是中国历史上一段繁荣的经济盛世。在文、景统治的三十九年间,出现了两个杰出的人物,一个是文帝召认为博士的贾谊;另一个是文帝启用,后被景帝提为御史大夫的晁错。本文试就浅笔谈谈贾谊和他的施政主张。 贾谊生于公元前200年(汉高祖七年),卒于168年(汉文帝十二年)。今洛阳人。据《汉书·贾谊传》载,他十八岁“以能诵诗  相似文献   

19.
孔安国及其孔臧的生卒与学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史记》、《汉书》记载孔安国与孔臧的生平事迹及学术不详。综合前人成说,孔安国生卒年大致在汉景帝中元元年(前149)左右至汉武帝征和三年(前90)之间。孔安国学术内容广泛,其学术思想与稷下学派有关。孔臧生卒年大致在汉文帝前元二年(前178)至元鼎三年(114)左右。《汉书.艺文志》所录《太常蓼侯孔臧赋》20篇及唐复出的《孔臧集》早佚,今所见孔臧四赋、二书存于《孔丛子.连丛子》,尤其是四赋多为四言诗体形式,是所见较早的西汉四言诗体赋,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20.
论西汉梁国的都城迁徙──与王遂一先生商榷程有为笔者曾于1986年发表(西汉梁国史初探》①一文,考述了西汉梁国的王系、疆土、都城、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近日见到王遂一先生的大作(汉梁孝王封于开封质疑严(以下简称王文),专论西汉梁国的都城地望问题,以为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