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威廉.福克纳小说《喧哗与骚动》中的叙事形式与所揭示的人物意识的分析,指出《喧哗与骚动》中作者从四个叙事角度成功通过不同侧重点的叙述形式向读者展示四个不同的意识世界。这样小说中的叙事形式与意识的重合使读者获得一种立体的视角,从而积极地参与到文本意义的阐释中去。  相似文献   

2.
《喧哗与骚动》以其独特的叙事手法为历代评论家所赏识,可以说《喧哗与骚动》是一部巧妙利用叙事技巧而赋予意识个体结构方面最为重要的尝试,填补了20世纪意识流小说创作的空白,为意识流文学及现代意义上的小说创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开辟了广阔天地。  相似文献   

3.
美国南方作家威廉·福克纳在其代表作品《喧哗与骚动》中聚焦于小说叙事的多种技巧与手法,创作出了一曲南方贵族世家没落的多声部挽歌。由于该小说中交织着复杂的叙事策略、话语表述与文本结构等多维系统,因而最终呈现出很高的文学性。经过细心梳理与多角度的透视,可以发现:结构主义—符号学的研究方法不仅能够绘制出该小说不同层面的文本结构,而且还可以分析其中人物的叙事话语及语言符号所承载的深层含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运用现代叙事理论,对福克纳小说《喧哗与骚动》进行了解读,说明现代小说叙事手法的时空变异,挖掘其叙事结构的艺术特点.小说分别采用了“复调”叙述、“陌生化”叙述、“意识流”叙述、“多元”叙事的视角,以透视现代世界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结构特征,叙事模式和主题思想方面探讨了《喧哗与骚动》与《圣经》在文学表现上的联系。小说四章的写法受到"四福音书"的启发;小说故事的神话模式和对比系统都与《圣经》有关。  相似文献   

6.
福克纳两部意识流小说的叙述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喧哗与骚动》和《我弥留之际》作为福克纳的意识流代表作,充分表现了他在创作方面的造诣和才华,《喧哗与骚动》通过四个对位的世界塑造了女主人工凯蒂的形象,同时也描绘了康普生家族及南方传统旧道德的没落。《我弥留之际》则是采用以女主人公爱迪及其葬礼为中心的同心圆结构。这两部作品独特的叙述模式使读者更真实的感受到人物流动的内心世界和深沉思想意识。  相似文献   

7.
略论《喧哗与骚动》的结构艺术郑东艳《喧哗与骚动》是福克纳的重要作品,也是现代主义的经典小说。威廉·福克纳(WilliamFanlkner1897-1962)是二十世纪美国最重要的小说家之一。他去世后.声誉与日俱增。他被誉为“美国的莎士比亚”[1].又...  相似文献   

8.
《喧哗与骚动》以新颖独特的叙事手法,成为福克纳的第一部最富创造性的作品并为他赢得了享誉世界的声誉。其中对叙事视角灵活的应用,使得作品更能把握现代生活的本质和内涵,延长了读者的审美感受。从俄国形式主义的陌生化理论出发,用班吉这个有限视角,我们可以对其新奇的叙事视角进行不同的解读。  相似文献   

9.
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在运用意识流技巧方面,继承前人,又有所创新,开辟了意识流叙事的新途径,《喧哗与骚动》和《我弥留之际》两部作品是其典型范本。今以叙事学原理揭示其作家多层次叙事、内心独白、自由联想等创作手法,以此管窥作家在展现人物精神世界、细致刻画人物意识话动方面的独特技巧,以帮助读者理解其意识流作品的深层意义。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美国著名小说家福克纳的代表作《喧哗与骚动》以其独特的形式和复杂的写作技巧成功地传达出福克纳想要表现的南方主题。小说通过交错的叙事时空和多重聚焦模式,将无形的时空揉进人物瞬息万变的意识中,展示了康普生家人的生存状态和精神状态,把康普生兄弟灵魂的空虚与痛苦表现得淋漓尽致,揭示了整个家族的败落犹如一部南方的兴衰荣辱史,福克纳的声音融进了30年代为整个"旧美国"送葬时唱起了挽歌。  相似文献   

11.
美国著名作家福克纳以《喧哗与骚动》为自己赢得很高的声誉,奠定了他在世界文坛上的地位。小说《喧哗与骚动》命名独特,颇具深意。作品以作者熟悉的美国南方种植园主家庭为背景,弥漫着乡土气息,充斥着悲剧色彩。作品采用意识流的描写手法,从而增加了作品的感染力和魅力。  相似文献   

12.
《喧哗与骚动》中不可毁灭的女性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喧哗与骚动》中不可毁灭的女性形象任文关键词:福克纳喧哗与骚动女性形象悲剧《喧哗与骚动》是福克纳最著名的小说之一。过去评论家们大多把注意力集中在对作品主题、表现手法的探索以及对男性角色的分析上,多少忽略了对其中女性形象的探讨和评价。其实,福克纳对女性...  相似文献   

13.
苏童和威廉·福克纳在小说创作中都采用了颓败型家族叙事模式,如苏童的《妻妾成群》《米》和《罂粟之家》以及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押沙龙,押沙龙!》《去吧,摩西》,这让他们的小说创作从这个角度有了可比性。不过两位作家在进行家族历史叙事过程中也表现出了很大差异性,主要体现在他们对家族灵魂人物,也就是男权社会中的"家长"的刻画以及对家族衰败根源的认识上。而这些创作差异的出现与两位作家的家庭出身和社会时代背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在《喧哗与骚动》中,福克纳运用了意识流、多视点叙事和象征主义等手法,从四个不同角度叙述了同一个故事,追述了一个南方贵族家庭衰败的历史,反映了父权制社会中的叛逆女性对爱和新生活的追求以及作家对人性和仁爱的呼唤。  相似文献   

15.
威廉·福克纳的小说《喧哗与骚动》在现代世界文学史上无疑是最富有实验性与创造性的作品之一。小说刻画了一个曾经显赫的密西西比州杰弗生镇的康普生家族自内战前即开始的衰败。《喧哗与骚动》不仅是第一部真正的美国意识流小说,而且还是一部在创作技巧和艺术风格上对英国意识流小说既有继承又有发展的作品。  相似文献   

16.
时空问题是意识流小说中最具特质的部分。作为意识流派的小说大师威廉.福克纳,其小说艺术往往表现为时空交错、序列颠倒、绵延、跌宕起伏等特征,他每一部小说的时空叙事技巧都是独特的,在他笔下的世界呈现出神秘莫测、纷繁复杂、异彩纷呈的奇异景象。以其经典小说《纪念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及《喧哗与骚动》为蓝本,从时间与空间的角度,解读其丰富变幻的时空叙述手法与技巧,从中领略独特的时间哲学与时空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结构和表现手法两方面对威廉·福克纳的名作《喧哗与骚动》作了一个尝试性的分析。福克纳生活和创作的时期正是美国南方经历深刻的历史性变革的时期 ,他的思想和作品也必然打下这一复杂的历史时期的烙印。为了能准确描写及传达出美国南方的没落和精神世界的危机 ,福克纳以看似混乱矛盾的“多角度”叙事手法 ,通过班吉、昆丁和杰生之口 ,叙述了南方一个世家的没落。并在叙事之中 ,创新运用了“意识流”和“神话模式”的表现手法来强调叙述者混沌迷乱的内心世界 ,以及叙述者所生活的外部世界的激烈的历史性变革  相似文献   

18.
《喧哗与骚动》是20世纪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写的一部应用意识流手法的小说.本文运用文艺评论家的悲剧理论对该作品进行分析,进一步挖掘《喧哗与骚动》的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19.
《喧哗与骚动》是福克纳虚构的“约克纳帕塌法世系”中最佳的作品,“对位式”结构的应用给读者提供了三维视角,全景展示了美国南方种植园经济的衰败背景下复杂的社会现状。  相似文献   

20.
因聚焦模式即叙述眼光、叙述声音、以及叙述者对人物心理介入程度的变化,使史传文本《西门豹治邺》和话本小说《乔势天师禳旱魃,秉承县令召甘霖》在主要人物形象塑造和叙事情节结构发展上,有着极为明显的叙事效应差异。传统叙事模式有不断丰富发展的历史过程,不同文体有各自的叙述习惯,不能一概而论为"零聚焦叙事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