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图说天下     
应对人口老龄化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在年初发布的《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中指出,中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思想、物质、制度等各种准备还不足,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战略机遇期,做好各项准备。“2030年到2050年是中国人口老龄化最严峻的时期,为此做准备的时间只有短短的25年。”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李本公说,“人口现象是一个长周期事件,解决人口问题必须要有足够的提前量。”  相似文献   

2.
站在跨世纪之交的历史关头,广州,如何赢得廿一世纪的竞争优势,迎头赶上亚洲“四小龙”,进而带动南中国的经济繁荣?在1992年广州市八届人大五次会议上,广州前任市长黎子流提出了把广州市建设成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战略构想。1993年4月,召开了“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迈向21世纪的广州国际研讨会”,同年9月,广州市被世界大都市协会正式接纳为该会的会员,成为我国唯一加入世界大都市协会的城市。1994年初,《广州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战略构想》出台。至  相似文献   

3.
中国城市能源发展现状与结构优化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雷仲敏 《城市》2008,(11):59-65
城市作为社会生产力高度集聚的一种空间组合形态.是能源消费的集中地区.城市经济社会运行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对城市能源系统内部的相互替代和转换提出了一系列特殊要求。国际经验表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市化率在30%~60%之间.其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据预测.2005年~2020年是中国城市化的“加速发展期”.2020年~2030年是中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期”,到2050年中国城市化才能处于“稳定发展期”。  相似文献   

4.
朱松梅 《职业时空》2008,4(5):27-27
中国要建设一个高水平、更全面的、发展比较均衡的小康社会,并以此完成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部署。如果说过去20年的主题是“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而今后20年的主题是“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也就是说要开始解决“共同富裕的问题”。从“先富”战略到“共富”战略,要求重点关怀困难人群和弱势群体的利益需求。  相似文献   

5.
《职业》2006,(9)
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人力资源研究培训中心主办的首届“中国人力资源发展论坛”,将于2006年9月9日~10日在北京揭幕。此次论坛的主题是:创新与科学发展——企业人才优先开发战略。此次论坛以“企业人才优先开发战略”重点课题为依托  相似文献   

6.
时讯盘点     
非常声音“中国仍属‘社会欠发达’国家。”——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课题组进行研究分析后发现,中国等61个国家仍然属于社会欠发达国家。根据城市化、平均预期寿命、成人识字率等指标计算的社会水平综合年代差,2001年中国与英国、美国、德国、瑞典和法国5国的差距超过80年。“我  相似文献   

7.
孟颖  周长林  孙翠贞 《城市》2009,(12):49-52
一、天津新城在区域和城市发展中的作用 2006年以来.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纳入国家总体发展战略.天津进入新的发展时期。按照国家战略要求,天津提出“双城双港、相向拓展、一轴两带、南北生态”的空间发展战略.在强调中心城市地区发展的同时.以“一轴两带”统筹区域和各区县发展。天津市委、市政府重点加强“滨海新区龙头带动、  相似文献   

8.
自2006年以来,安倍晋三两次组阁都提出了国家战略构想,从“美丽国家”到建设“强大日本”,无不坦露出自信满满的“大国志向”.面对长期以来经济的低迷态势、政治的混乱无序,安倍试图通过重塑大国的国家认同,恢复国民自信心,增强民族凝聚力.作为一国内政,这本来无可厚非.但是面对自己的亚洲邻国中国,以安倍为首的政治家表现出极其轻慢的历史态度,通过大肆渲染“中国威胁论”的策略,进而为其“摆脱战后体制”、修改“和平宪法”,走向“正常国家”寻找托辞和依据.  相似文献   

9.
21世纪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全面竞争的时代,而人才资源的竞争将是国际竞争的重要环节。高等教育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学生质量决定现代化建设和国家发展已经逐渐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关心、关注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充分体现了中央对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的战略思考和对青年一代成长发展的亲切关怀。2006年9月,共青团中央学校部、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联合发布了“2006年中国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此次问卷调查显示,有24.14%的学生表示个人能力不足成为制约成功择业的首要问题。在毕业生眼中,用人单位最关心的是毕业生的“综合能力”;企业招聘大学毕业生时,最看重的也是毕业生的“综合能力”。这不仅仅是一种巧合,而是时事所趋、社会共求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平川 《女性天地》2007,(1):45-45
2006年12月,“诚信共赢,广交天下”——威王集团2006年全国“伙伴战略”新闻发布会在南宁召开,这标志着威王新一轮品牌战略再次启动。  相似文献   

11.
关于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近代化”指称中国“现代化”是否准确?作者提出了异议,并从现代化模式、现代化与西方化的关系等方面进行分析,得出结论认为应该以“中国早期现代化”取代“中国近代化”这一概念。作者认为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基本特征及其基本模式是资本主义现代化的低度发展,其具体特征是:意向性的追求甚于实际性的建设;明显的二元结构;过多的冲突的存在;缺乏平稳性,摇摆度过大。  相似文献   

12.
浦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核心任务是发展现代化的生产力,引领制度型开放和突破性改革,以思想解放的引领者、自主创新的新高地、改革开放的开路先锋、高质量发展的新标杆、“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战略节点、城市治理的示范样本,探索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无人区”,引领后发区域的现代化实践,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窗口。  相似文献   

13.
21世纪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在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205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2050年以后进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就必须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迅速发展的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14.
李黄珍 《职业》2006,(11):57
2006年10月20日,在第三届中国人力资源管理年度盛典上,“2006年中国最佳雇主年度报告”课题组对《中国最佳雇主年度报告》主要成果进行了发布,并公布了2006年中国最佳雇主top10评选结果。上榜企业1.广东溢达纺织品有限公司入围理由:本着“以人为本、诚信、创新、共赢”的经营和  相似文献   

15.
世界杯的财富效应“长远来说,人口和经济可能是足球强国的关键因素”,国际投资银行高盛在其最新发布的《世界杯经济学2006》中如是指出。高盛调侃称,如果中国能够保持目前对足球的狂热,美国和印度能够逐步变成足球国家,“和经济大趋势一样,2050年的世界杯就基本没欧洲啥事了”。不过眼下中国只有看热闹的份了。尽管随着6月9日世界杯的开幕,中国元素在世界杯上得到充分展现——从开幕式上郎朗的钢琴表演到江苏省海门市从不关心足球赛事的农村妇女制作的礼品促销球,但由于缺少赛场上冲锋陷阵的身影,中国元素只能做配角。足球发展到现在,早已被…  相似文献   

16.
胡艺华  喻勇兵 《城市》2009,(7):25-32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深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及实施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重要位置。建设“两型社会”成为当代中国发展的一个全新命题和一项重要任务。2007年12月,长株潭城市群获批国家“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是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大背景下.从国家发展战略层面赋予长株潭城市群加快新一轮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省会长沙如何顺势而为.在“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中担当领头羊,创造新经验,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的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17.
《职业》2006,(5)
2006年6月23-26日北京·北大百年讲堂主办单位: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杂志社承办单位:中国动力资讯体系论坛说明: 此次论坛将以“管理·突破”为主题,以“对话·互动”为特色,围绕人才战略、人力资本、人本管理、组织变革、领导力发展、企业文化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18.
童星  张海波 《社会学》2006,(4):23-32
2005年3月31日,国务院第85次常务会议通过的《国务院2005年工作要点》,将“制定和完善涉及农民工的各项政策”作为一项重要任务;2006年伊始,国务院发出第l号文件《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要“保障务工农民的合法权益”;2006年3月27日,国务院第5号文件《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叉明确指出,“农民工问题事关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解决农民工问题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任务”。国务院这一系列文件传递出的信号十分明确:保障农民工权益的社会政策具有战略意义,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必须抓紧制定,尽快完善,切实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19.
基础设施建设与中国大城市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可持续发展——21世纪大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 本世纪最后20年是中国城市化发展最快的时期。到1998年,城市化水平已届30%,据有关预测,2030年将达到40%,2050年达到55%-60%,城市人口将超过6亿以上。根据国际经验,中国城市发展已进入快车道,21世纪将是“城市世纪”。  相似文献   

20.
“中国学者根据‘美国梦’提出的‘中国梦’构想,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一个好的开始。”2006年9月25日提前出版的美国《新闻周刊》,以《谁在恐惧中国?》为题,刊登了长达5页的封面文章,分析了中国的国家形象问题。该文章认为:“几十年来,‘美国梦’成了美国人和外国人俘获美国现代生活的活力,抓住自我创造的机会的一条途径。与此类似,崭新的现代中国是这个国家的最耀眼之处。”我们眼里的“中国梦”近年来,“中国梦”的话题开始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进入2006年,4月2日,来自政界、学界、商界的众多知名人士参加了“中国梦与和谐世界”研讨会;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