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突发事件应对法》关于社会公众有义务参与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规定属于"义务本位"的立法,当代公民社会的发展和我国的宪法都已经确立了突发事件中的公民参与权。承认公民在突发事件中的参与权对于建构科学和谐的应急法律制度、推进行政民主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应急管理——从个体做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指出,"完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2007年1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指出:"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义务参与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形形色色突发事件的发生,不仅是对政府应急管理能力的严峻挑战,也是对社会综合素质和能力的重大考验。做好应急管理工作,不仅需要政府建立完善的应急管理体系,更需要全社会的积极  相似文献   

3.
群体性事件的监测与预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于2007年颁布的《突发事件应对法》将突发事件归为四类: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从公共管理实践来看,在我国现阶段,除少数由境外敌对势力挑唆对抗国家、黑恶势力威胁社会治安的突发事件外,群体性事件在社会安全事件中占绝对多数。  相似文献   

4.
基于应对等级的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热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突发事件应对等级是应急管理部门采取应对措施的基础,而网络舆情热度是突发事件态势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以应对等级为切入点,构建网络舆情热度评价指标体系,从不同应对等级和事件类型的角度选取8个典型案例,运用GooSeeker等工具进行案例数据挖掘,获得各突发事件的舆情热度值,进一步通过构建突发事件应对等级和舆情热度分析图,发现其存在"一致"和"不一致"的对应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一方面,把突发事件应对等级引入网络舆情热度量表,使舆情热度的评价与政府发布的应对等级建立联系,评价指标更加完善。另一方面,获得不同对应关系下应对等级对舆情热度的指标贡献,对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应对提出了更有针对性和科学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金融突发事件频发,在后危机时代如何应对金融突发事件,如何对其法律机制进行完善,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金融突发事件是社会安全事件的一种,受《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调整,但我国现阶段尚无专门整金融突发事件的法律法规。针对我国现行金融突发事件在法律体制、应息主体、应急预案。预警制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下阶段应着重完善金融突发事件处置法律制度;明确各应急主体的权力,义务与责任,建立协调联动机制;加强统筹规划,科学制定金融应息预案:健全金融突发事件预警体系及应急启动制度;加强对紧急处置权的规制;尽快建立存款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6.
去年以来,十堰市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围绕实现“无急可应、有急能应”的目标,采取多种措施,组织市直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以下简称《突发事件应对法》),取得了比较好的宣传效果,为开创应急管理工作的新局面开了一个好头。  相似文献   

7.
<正>一、突发事件的危害在于"突发"近年来,我国进入了一个灾难多发的阶段,频发的灾难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重大的损失。这些灾难有的表现为天灾,有的表现为人祸,还有的则是天灾与人祸交织。由于大多数的灾难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突发性",因此,又可以把它们统称为"突发事件"。面对这些突发事件,各级政府积极予以应对,从2007年8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制定与颁布,到各级政府突发事件应急指挥机构的迅速成立以及各种应急预案的及时制订,突发事件应对从思想重视到政策准备再到资源保障都掀开了全新的一页,并在实际工作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多零售商供应链应对突发事件的协调机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本文针对一个供应商和n个Cournot竞争零售商组成的供应链系统,从系统优化和企业管理的角度研究了该供应链系统如何应对突发事件。首先证明稳定条件下的收益共享合约能实现该供应链协调。但突发事件引起的成本和需求的扰动会打破供应链协调,当突发事件导致供应链的市场需求增加而生产成本减少时,供应商必须通过增加生产来应对突发事件;当突发事件导致供应链的市场需求减少而生产成本增加时,供应商必须通过减少生产来应对突发事件;并通过求解突发事件下供应链系统最优利润的Karush-Kuhn-Tucker(KKT)条件,提出了供应链在一体化时应对突发事件的最优策略。进一步证明了改进的收益共享合约可以协调突发事件下分散化决策的供应链系统。最后运用数值实验对模型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9.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的8.0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灾害。虽然经过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抗震救灾工作取得了重大阶段性胜利,但我们应该看到能否成功应对灾难已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挑战,尤其在城市如何预防突发事件的发生、防止突发事件演变成社会危机甚至灾难,是现代城市管理面临的重要挑战。本文试图通过对目前中国城市灾害管理中存在问题的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相应的对策,以期对城市的灾害管理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张备 《经营管理者》2013,(12):52+51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我国社会利益格局进一步调整,使我国所面临的新问题、新矛盾不断增加,与此同时我国已进入到突发事件的高发期、高危期。如何应对突发事件成为我国现阶段必须高度重视并着力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从当下我国应对突发事件的法治层面入手,论述了推进突发事件应对法治化的必要性,并对拓宽我国应对突发事件法治化的途径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1.
突发事件主要是指那些事前难以预测、带有异常性质、严重危及社会秩序、在人们缺乏思想准备的情况下猝然发生的灾害性事件。突发事件具有不确定性、突然性、紧急性、危害性等特征,容易给领导者的情绪和行为造成极大的震荡和冲击。为了迅速有效地应对突发事件,迫切需要提高领导者应对突发事件的心理承受能力,引导他们对事件的性质有一个正确的认知和评价,从而能够以冷静、科学的态度面对突发事件。面对突发事件,领导者心理的个体差异很大。一般来说,突发事件发生后领导的心理反应有三种:第一种情况,领导者能有效地应对突发危机事件,突发事件…  相似文献   

12.
高校辅导员主要职责之一就是应对学生突发事件。辅导员要定期组织开展班会,与学生沟通谈心,加强班级干部的管理,及时掌握学生突发事件并按程序上报。文章以实际案例为基础详细分析高校辅导员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理方法,对突发事件进行有效预警并积极参与后期应对。  相似文献   

13.
<正>近年,我国各类突发事件频发,其中绝大部分发生在基层单位。基层是群众生产生活所在地,也是各类突发事件的易发地。面对突发事件复杂困难的局面,基层干部只有进一步提高应对公共危机与突发事件的能力,才能从容有序应对突发事件。这对基层干部特别是女干部的危机应对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刘萍 《决策与信息》2009,(12):32-34
在突发事件应对中,保障公民知情权具有多重价值和意义。政府部门一方面应保障民众的知情权;另一方面也应该根据突发事件的性质和特点,控制某些信息的公布,对知情权给予适当的限制。如何在公众知情权的满足和限制之间找到平衡,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事件具体对待。但是,有一条总的原则是必须把握的,即从制定突发事件应对法的立法目的来看,对公民权利的限制和克减不是目的,尽快恢复秩序也不是根本目的,最大限度地保护公民权利才是最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研究S学院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现行状况,分析突发事件发生的规律和特征,从而找出发生突发事件的原因,制定有效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突发性事件频繁发生,考验着政府和领导的应对能力。作为组织核心的领导者必须具备相应地突发事件应对能力,这样才能在危机发生之时及时应对。突发事件的突然性、复杂性以及破坏性要求领导必须具备陕速应对能力、总揽全局的能力、与媒体沟通应对的能力及整合公民社会与外部资源的能力。应对突发事件领导能力的培养是每一个领导干部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7.
赵燕飞 《办公室业务》2011,(3):37+41-37,41
应急值守工作既是应急管理工作的基础,更是应急状态下处置突发事件的关键。应采取措施,切实抓好应急值守工作,以有效应对突发事件,确保社会安全稳定。抓住"三个第一",把握应对突发事件主动权抓第一时间上报。明确突发事件信息报送时限,原则上逐级上报,  相似文献   

18.
黄履珺  佘廉 《中国管理科学》2018,26(12):146-157
突发事件是"低概率、高损失"的极端事件。突发事件风险客观存在,公众的应对准备意愿及行为对减缓突发事件风险及降低突发事件损失有着重要影响。但实际上,公众普遍表现出较弱的准备意愿,很少主动采取准备措施及行为。为了解释公众为避免突发事件损失而事先采取应对准备的行为差异,本文基于实证调查数据,将保护动机理论(PMT)应用于公众准备意愿的预测研究,建立突发事件公众认知与准备意愿理论模型,运用多元回归分析及结构方程模型方法,验证公众风险认知、应对认知与准备意愿之间的路径关系。其中风险认知包括可能性和严重性认知两个变量,应对认知包括应对效能、自我效能和应对成本认知三个变量。实证数据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取,调查对象涉及湖北省武汉市七大行政区域共405位城区居民。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公众的准备意愿受到风险认知及应对认知的共同影响,相比于风险认知,应对认知对准备意愿有更大的解释效力;年龄、教育程度、收入等三类人口统计学特征对准备意愿有一定的解释效力。研究结论显示,为了促使公众形成准备意愿,风险沟通不仅应考虑突发事件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后果的严重性,更需要关注应对效能、自我效能以及应对成本等对公众准备意愿有着显著影响的因素。  相似文献   

19.
汶川抗震救灾与灾后重建经验是我们今后应对巨灾和进行社会经济建设的宝贵经验,也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精神的集中体现。同时,汶川抗震救灾与灾后重建经验也为国际社会抗震救灾提供了有益与成功的借鉴。另外,在汶川地震灾害发生、抗震救灾与灾后重建的过程中,也有一些值得吸取和借鉴的教训。在汶川地震发生周年之际,我们应该认真地思考,对汶川抗震救灾、灾后重建经验与借鉴教训加以总结与凝练。  相似文献   

20.
魏露 《管理科学文摘》2009,(32):324-325
近年来,我国正处在突发事件高峰阶段,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政府都将面临突发事件所带来的严峻考验。有效地应对公共危机和突发事件,维持人民安居乐业的社会秩序,是各级政府不可或缺的重要职责和必备能力。本文重点探讨我国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