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尽管近年来我国农地流转和城镇化发展速度加快,但农地适度规模化流转阻力大、优质农民缺乏、农业生产投资不足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滞后仍是当前我国农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在分析以上问题的基础上,着重提出了城镇化过程中要注意吸引优质农民、创造农地适度规模化条件、以政府投资引领民间农业投资、建设公益性经营性相协调且覆盖农业产业链的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我国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要摆脱1985年以来连续四年徘徊的困境,再上一个新的台阶,不但要靠政策,靠科学,而且要增加物质投入。然而,我们的国家正在治理经济环境和整顿经济秩序,对农业的财政投入不可能增加很多;依靠农民自身力量也有一定难度。在此情况下,很有必要在农村合作经济内部,建立一个“四位一体”的农业投资机制。这是发挥各方面的力量,缓解矛盾,增加投入,发展农业的有效途径。 所谓“四位一体”的农业投资机制,指的是:农业发展基金制度、农村合作基金制度、土地有偿使用制度、劳动积累制度。  相似文献   

3.
农民农业生产质量效益较低,是导致其农业经营增收乏力的重要原因。农业生产"三品一标"对提高农民的农业经营质量效益有积极作用,有助于破解生产成本高企、同质化低价竞争、分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不足、生产经营风险高的困局。实施农业生产"三品一标"促进农民增收,会遇到小农户较难直接对接"三品一标"行动且与"三品一标"的要求不够适应、规模农户投资"三品一标"的成本压力和收益风险较大、农产品"优质不优价"等难点问题。为此,要构建小农户与农业生产"三品一标"的有效衔接机制,适应农业生产"三品一标"的要求提升小农户发展能力,降低规模农户投资"三品一标"的成本压力和收益风险,建立健全农产品优质优价的良性机制。  相似文献   

4.
论构建“四位一体”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扬 《中州学刊》2014,(5):50-55
创新农业经营体系是解决未来"谁来种地,如何种地"的重要措施,是确保粮食安全的战略选择。形成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基础、强化主导优势产业为载体、增强社会化服务体系为支撑和完善科学运行机制为保障的"四位一体"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并从强化思想认识、尊重农业经营主体意愿、完善教育培训体系、加大政府财政补贴的规模和范围、创新社会化服务体系和动力机制等方面入手,是确保粮食安全,保证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探索现代农业发展路径的有效选择。  相似文献   

5.
稳定农作物播种面积,提高土地单位产出率;重视粮食安全生产,稳定棉花种植面积;稳定农副产品收购价格,增加农民收益;加快农业由"自然农业"向"高效农业"的转化,提高农业防灾、抗灾能力;加强农业基础建设,作好基建投资的长远规划;合理安排化肥的投入结构,提高化肥的使用质量;加快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大力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  相似文献   

6.
解决农村"三农"(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是本届政府施政的一大重点。"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增加农民收入,实现途径是培育和完善农村要素市场、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保持农业的稳定、持续发展,所有这些都直接或间接依赖于农村金融的发展和支持。但是由于我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不健全,农村经济发展所需资金不足,严重制约了农村的经济发展。如何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信贷投入、促进农民增加收入是农村金融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7.
产前产后服务,是商品生产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物质技术基础。我国农村要进行较大规模的商品生产,就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生产服务体系。因此,依据农村生产发展的需要和可能,开展各项服务,并逐步建成农业生产服务体系,已经成为农村发展商品经济的一项重要任务。 建立农业生产服务体系,首先是当前农村商品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广大农民在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之后,增加生产投资、扩大商品生产规模,使自给自足型的自然经济逐步转化为商品经济。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农业生产本身的活动,成为农村整个经济活动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或者说,成为农村社会分工的一部分。农业劳动者为市场、为交换进行生产和经营,其产品的相当一部分,将以商品形式进入流通领域,使自己的价值得  相似文献   

8.
农业科技推广有助于科学技术转化为农业现实生产力.当前,广西农业科技推广尚存在一些问题,如农业科技推广队伍素质不高,专业结构不合理;农民文化素质不高,科技意识不强;农业科研经费投入不足;农业科技人才流失严重,创新人才缺乏;农业科研、教育、推广三者脱节,造成农业科技推广渠道不畅等.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形势下,加强广西农业科技推广工作,应树立新的农业科技发展观,增强农民的科技意识与科技推广的自觉性;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坚持以农民为本;加大科研投入,提高农业科技创新的科技储备;建立农业信息网络服务体系等.  相似文献   

9.
运用综合手段调控农业生产资料价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庞新 《新疆社科论坛》2006,(4):53-55,63
建立农业生产资料直接补贴机制,增强农民承受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的压力;建立农业生产资料赔偿机制,解除农民使用农业生产资料的后顾之忧;建立农业生产资料储备制度;建立新型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提高农业生产资料投资效益;健全农业生产资料成本核算机制,促使生产商、经销商从成本管理和资源优势方面提高效益,确保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相对稳定;健全农业生产资料营销网络,减少农业生产资料营销成本;做好支农富民政策和农业科技投入宣传工作。  相似文献   

10.
多年来,我国政府对"三农"投资的典型特征是,投资增长速度较快,但投资比重不高;投资项目中公共受益的多,农民直接受益的少.造成这种不合理状况的根本原因是缺乏"三农"投资保持合理比重的制度基础,因此,要从制度和法律的角度进一步明确"三农"投资占政府总投资的比重,对"三农"投资结构进行调整,增加对种植业、畜牧业和水产业的投资比重,同时拆除农业投资进入农户的体制性障碍,让更多的农村、农户直接享受到国家投资政策的实惠.  相似文献   

11.
粮食安全的三农因素分析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粮食安全的核心是供给,供给的核心是生产,生产离不开农业、农村和农民.所以"三农"因素是粮食安全的根源性因素.影响我国粮食安全的三农因素: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已逼近粮食安全"红线";农业用水资源匮乏,水土流失严重;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投入严重不足;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不利于粮食生产技术进步;农村市场体系不健全,影响农民种粮积极性;小农经济观念,制约粮食生产现代化等.降低粮食安全三农因素影响的对策:摒弃传统观念,树立科学的粮食生产消费观;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确保粮食生产的根本;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支持农地使用权流转等.  相似文献   

12.
中国农民组织化难题的根源并不在于当代中国的历史政治生态和集体行动的困境,而在于农业生产的"兼业性"造成的农民对任何一种农产品的依赖性都不高,进而降低了农民借助组织的力量保护农产品市场和农产品价格的动机.中国农民的组织化道路只有在农产品高度依赖性的基础上才能实现.这就需要建立一种农业分工体系,实现从"兼农"向"专农"的转变,在分工的基础上走向自发的组织与合作.如果跳过这个中间环节而采用国家力量介入的方法简单地把农民组织起来,将会带来更多的问题.从日常生活中的相关行动选择来看,农民并不排斥分工这种社会生活的组织形式,农民不仅能够适应、创造分工,而且在农民的日常生产中埋伏着走向农业分工的自然逻辑.  相似文献   

13.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为满足农民基本文化需求、保障农民基本文化权利,由政府主导、社会和市场参与而形成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投资融资体系、供给体系、绩效评估体系等方面的总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经历了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意识形态灌输模式"到改革开放后"部门供给模式"的变迁,而这两种模式现在都已经无法满足农民的文化需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配置的"多元参与合作模式"成为现阶段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理想模式。其中,政府是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核心,问题关键在于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企业、社会民间组织、文化事业单位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加速发展新疆农业产业化应采取抓龙头企业培育、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抓产业基地建设;抓科技创新、抓服务体系建设、加大投资力度、制定支持政策等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基于对浙江省178例农业生产组织的抽样调查,比较分析各类型农业生产组织在农业生产中对社会化服务的需求及其实际满足度。调查发现,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不同类型农业生产组织对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需求呈现出多元化综合性等新特点,迫切需要加强和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然而,现有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存在的一些问题影响了服务主体职能的有效发挥,导致了农业生产组织难以得到完善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从而制约了农民增收和现代农业发展。因此,为了满足以各类农业生产组织为主体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需要,应该要培育和加强以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为主体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6.
随着农村经济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健全已成为当前农民的迫切要求,也是稳定和完善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健全双层经营体制,壮大集体经济的需要。在贫困地区,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立,是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和迈上小康水平的强有力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7.
公共财政支持与现代农业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农业生产的特点、我国农业发展的状况以及我国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看,现代农业的发展必须得到公共财政的支持.当前,我国公共财政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的领域主要是:加大农业科研投入,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贡献率;完善农村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改善农民观念、提高农民素质、培育新型农民;加大对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扶持力度,提高农业的附加值和综合效益;加大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力度,发挥比较优势的同时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提高粮食的综合生产能力;发展生态农业,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完善和稳定农村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是深化农经济体制改革、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生产积极性的重要措施,是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根本保证。针对当前我国农村家庭承包责任制出现的矛盾和问题,本文提出了两项对策措施:中央应该制定一个纲领性文件,把实施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制的政策和措施具体化、规范化和法制化,让农民放心大胆地发展农业生产;建立健全农业生产服务体系,强化为农业生产服务的职能。  相似文献   

19.
开拓农村市场对于促进农民增收与农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目前 ,企业提供的产品结构和生产经营策略不完善 ,农村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薄弱 ,农村市场流通渠道不畅 ,农村城镇化水平偏低等原因制约着农民的消费。为此 ,应主要从开发和生产适合农村居民消费的产品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农村消费品市场建设 ;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发展小城镇建设等方面着手 ,倡导农民合理消费 ,扩大内需 ,使农村潜在需求得以释放 ,进而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十年改革,农村经济体制的格局发生了一系列的重大变化。但农业投资主体的模糊,农业投资环境的不完善,使农业生产发展乏力,面临着不同程度的回潮和低落,因此农业投资主体的选择与投资环境的培育,就成了适合国情、振兴农业的基本策略。 以家庭联产承包制为契机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使农民在一定程度上成了相对独立的商品生产者,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开始走上脱贫致富之路。农产品由供不应求,达到供应基本平衡。但正是这种表象,遮掩了农民积累水平低,不具备形成较大项目投资能力的实际状况,弱化了国家作为农村商品经济有计划发展主导者的地位和作用,这种微观经营眼前利益与局部利益带来的短期行为,在农业发展的一定阶段势必显露其不合理性。因此,必须从长远的目标出发,重新构造和选择农业的投资主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