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封建社会保持吏治清廉的最重要措施是加强对各级官吏的监察。我国古代的监察机制有三大特点:一是单线垂直的领导体;二是高质量的监察人员;三是严格规范的监察制度。这种曾经行之有效的监察机制对我们当代的监察制度建设和廉政建设有一定可资借鉴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制度保廉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杰 《学术探索》2011,(6):78-83
制度文明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从匡正君王失误的朝议谏诤制度、择优防腐的选官制度、抑制官吏勾结营私的回避制度、纠弹官吏紊失的监察制度、奖勤罚懒的考绩制度、厚俸养廉制度等六个方面分析了中国古代这些制度对当时廉政建设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明朝承前之势,推进监察法规和考绩制度的完善发展,规范监察机构的实施方法,强化职官管理;清朝集前朝历代之大成,强调法制地位,完备监察法规和职官考绩制度。在明清两朝的君主专制背景下,作为中国古代职官管理的两项重要制度——监察与考核实现了以监察为主,考绩为辅的封建监察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吏治的显著特色是以德治吏。以德治吏在官吏的选拔、考绩和监察制度中均有典型表现 ,并在中国历史上取得过巨大的成功 ,中国封建社会的几度盛世与以德治吏有着必然联系。中国古代以德治吏的范式和操作体系 ,在世界文官制度中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并对近现代世界文官制度的形成有重要影响。中国古代以德治吏的成败得失及经验教训 ,对我们今天的以德治国和干部队伍的道德建设也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陈谦  孙顺华 《天府新论》2013,(5):138-144
"传播"这一概念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传播"更符合传播学中"communication"的本意,只有如此,将古代监察纳入传播学视角进行考察才有了依据。"监察"概念的字面意义可以说明其信息传播内涵;从起源上看,监察是最高统治者亲自观察、巡视的替代;从功能角度说,监察官员与制度是为实现政治控制功能而设;而且古代监察的信息传播特征还可以用拉斯韦尔"5W"模式进行说明。中国古代的监察活动是以信息传播为主要特征的社会、政治监控活动。  相似文献   

6.
中国行政监察制度历史悠久。古代行政监察制度更是体系完备、独树一帜。中国古代行政监察制度适应维护中央集权制度的需要,从秦汉到隋唐以至明清逐步建立、发展和完善,具有监察渐与行政分离、职权逐步扩大、法规日趋完善、极端重视地方监察、以卑察尊成为定制、严格监察官员管理等特点。正确解读与考察中国古代行政监察制度对当前完善行政监督体制、提高行政监督效能、惩治行政腐败、建设行政监督文明有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7.
一般认为 ,宋朝承隋唐、五代之制 ,又略为损益 ,建立有比较严密的监察制度。但如果认真剖析宋之监察体系 ,其弊端颇多 ,主要表现为 :第一 ,从机构设置上看 ,监察机构重叠 ,上下间又互不统属 ,监察职能为之分割或壅滞 ;第二 ,从监察官员的职权上看 ,受宋代职官体系中官阶与差遣分离的影响 ,出现了名为监察官而实际不司监察的情况 ,削弱了监察职能的发挥 ;第三 ,从监察官员的选任上看 ,宋循汉唐成制 ,选任一些资浅阶低的官员执行监察 ,但他们缺乏权威 ,难孚众望。下面允许我们从这几个方面陈述一下自己的管见。一首先 ,宋代中央及地方监察机构…  相似文献   

8.
一部中国古代人事制度的画卷──读《中国古代人事制度》刘新田由祝晏君、叶林生撰著,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古代人事制度》一书是专门研究我国人事制度的专著,它有三个方面特声、。首先,这本书用翔实的史料记载了我国从西汉到明清时期官员的选拔、考绩、监察、弹...  相似文献   

9.
中国封建社会的考绩制度及其借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考绩是中国古代依法对官吏进行考核并予以奖惩的制度,它萌芽于尧舜时代、奠基于西周,初步形成于秦汉魏,发展于唐宋,明清集其大成,经过长期沿革,中国古代考绩制度形成了规范详备、运作有序的特点,对澄清吏治,提高工作效率,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考绩制度的标准方式和程序以及奖惩,各代都有较为明确的规定。考绩制度是封建政治法律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实施过程中受封建政治体制的掣肘,不可能性自发挥作用,同时由于各朝代政治状况的不同以及考绩制度完善程度的差异,考绩制度的作用也是不同的。中国古代的考绩制度优秀成果对我们今天建立公务员制度,完善公务员制度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白平则 《理论界》2012,(6):91-94
中国古代的地方监察体制主要有三种形式:中央授权监察体制、中央常驻监察体制和中央巡回监察体制。中央授权监察体制下,地方上监察权与行政权不分,监察权无法独立运行;中央常驻监察体制下,地方上监察权与行政权分离,但很难避免监察权地方化、行政化;中央巡回监察体制下,监察权不仅独立且不易地方化与行政化,对监察权的运行是最有利的,但是监察权滥用的可能性也是最大的。古代的监察制度本质上是一种内部行政监督制度,监察权的不作为、滥用是很难遏制的,美化古代监察制度而对其严重缺陷视而不见是要不得的。  相似文献   

11.
<正> 中国古代很重视官员的管理,并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备的制度,其中,官员的考绩制和叙用制就是十分重要的内容。  相似文献   

12.
人民监督员制度的设置初衷是监督检察机关立案侦查的职务犯罪案件,但检察机关的职务犯罪侦查权转隶于监察委员会以后,人民监督员制度的监督对象已经不存在。从实际情况来看,人民监督员制度的运行并未取得预期效果。职务犯罪侦查权具有专业性、秘密性、高效性等特征,综观世界各国立法,没有通过外行人以参与具体程序的方式对该权力的运行进行监督的先例。在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背景下,我国可以借鉴国外民众参与检察的制度与实践,使人民监督员制度回归其应有功能,即只对检察机关的公诉权进行监督,防止检察机关不当起诉或不当不起诉。职务犯罪侦查权转隶后,对监察委员会侦查行为的监督需要通过检察监督和司法审查来实现。  相似文献   

13.
论中国古代国家监察制度的历史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王朝的国家监察制度 ,具有监察系统的独立性与垂直领导性 ;监察官吏的任职官小、权大、赏厚、罚重 ;监察权与检察权分离 ;监察系统内部实行互察制度 ,外部又被其他中央机构监察 ;固定监察与巡视监察相结合 ;建立谏官系统 ,实行对最高统治者的监督等若干特点。这是在中国古代专制主义封建制度的条件下的权力制衡制度。其设计的得当与运用的有效性 ,使官吏的腐败速度与皇权的滥用受到一定控制。延续二千多年的御史监察系统及其运用 ,是中国古代官吏制度的重要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14.
清代监察官员考选制度 ,既总结了前代成功的经验 ,亦具有自己的特色。本文对清代监察机构的设置 ,以及对监察官员的任选条件、入选范围、考选方法、授职程序、任内考核等方面进行探讨 ;对这一制度的利弊得失亦作出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的行政监察制度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一是自上而下的“监察制度” ;一是自下而上的“言谏制度”。它与国家政权是相辅相成的。先秦时期 ,虽然在官职的设置上、制度的设计上和具体的实践中 ,已经有了丰富的监察和谏诤活动的史料记载 ,但正式的制度化的监察制度还没有形成。先秦时期只是中国古代行政监察制度形成的萌芽期 ,而正是以此为源泉 ,秦汉时期才能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 ,制定出适合自身发展的独立的监察制度  相似文献   

16.
<正> 宋人苏洵说过:“夫有官必有课,有课必有赏罚。有官而无课,是无官也;有课而无赏罚,是无课也。”(《嘉祐集》卷9)我国历代统治者都十分明了这个道理。为了实现吏治的清明,他们无不在设置大量官吏的同时,建立与赏罚制度相结合的考绩制度。古人对考绩制度的称谓不尽相同:或曰考课,或曰考核,或曰考绩,或曰考校;但就其内容而言,均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考绩程序,二是考绩标准,三是奖惩办法。我国古代考绩制度之雏形始见于周代,时称“巡狩朝觐”。根据这项制度,各级行政官  相似文献   

17.
中国封建社会绵延几千年,为了巩固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使文武官员尽忠职守,我国古代统治者都十分重视对所属官吏的监督工作。古代御史监察制度是整个官吏制度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从战国开始创立,两汉大力发展,使之从国家行政系统独立出来,自成体系,  相似文献   

18.
我国古代行政监察制度中,监察机关对行政司法监督为我国古代行政监察制度主要特征。作为监察机关的御史台,最初由一般的文书管理到监察国家行政和司法,其权力也是伴随着封建国家的集权化逐渐扩大,成为我国封建君主专制的重要工具,在我国古代行政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明代官员监察制度构建有中央与地方两元的监察体系,结构完备、层级分明,在明前期有效运作,澄清吏治、朝堂清明为明朝前期兴盛奠定优良的政治氛围。但皇权及其附属的腐化,监察制度在明朝中后期趋于衰败。通过衰败的成因分析,可得出咎由皇权至上、缺乏外部监督、信息不畅等原因监察制度在明中后期无法发挥反腐败作用,甚至成为腐败滋生源。结合成因得出启示与教训,为我国现阶段国家监察制度改革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0.
汉代何以形成"三独坐"机制,必须将其置于特定场合--朝会中的特定职责--监察去把握.此三者官阶品级均在中二千石的"九卿"之下,正因为他们官阶秩次并不高,却肩负朝会中重要的监察职责,故需打破常规,令他们绝席而坐,凸显其威权,以利于其监察的权威性和执法力度.尚书作为特殊权力中心之参与朝会监察,一方面是在方针政策和制度等更高层面上进行监察,而与专职监察官员有所差异;另一方面则在原有监察官员相互制约机制上形成行政中枢与专职监察官员的一种相互制约关系,形成三位一体之监察机制,从而更为有力地保证朝会在皇帝的有效监控之下按照既定礼仪和法纪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