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产力既是一种能力,还是一种现实的物质力量。生产力的质的规定性,既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是生产力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的关系。人们对生产力内在规定性的不同认识,说到底是生产力内在规定性不同发展阶段在人们头脑中的主观反映。  相似文献   

2.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之中的一个构成要素,它在生产力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处在不断运动、变化之中的,在生产力发展的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其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到了现代,科学技术成为生产力发展的先导,诚如邓小平同志所指出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本文从科学技术发展史四个质的不同阶段,考察了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的历史演进过程。  相似文献   

3.
学术界关于我国现代农业发展路径在表述中主要通过与传统农业的比较、分析现代农业的实体特征以及产业组织三种描述性视角来理解发展现代农业。本文以小农经济效率演进视角,从生产效率、行为效率以及制度效率三个方面出发,提出了科学配置农业资源,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加大农业科技投入,适度扩大经营规模,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推进以农作物耕作制度、农业保护和农地制度的创新是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4.
发展现代农业是转变安徽农业发展方式的必由之路,根本是要将农业、农村经济增长转到依靠科技进步上来;其重点是要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农村服务业,实现农业产业的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协调发展;其技术路径是要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其制度构建要点是加快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  相似文献   

5.
新质生产力是在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基础上,经过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结合时代发展和实践经验得出的最新科学理论成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发挥国家主体作用,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引领;必须以创新驱动发展促进产业升级优化,为新质生产力增加动力;必须打造高素质人才队伍,强化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支撑力量。发展新质生产力有助于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有助于指明发展新方向,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助于提供发展新动能,助推中国式现代化。  相似文献   

6.
基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对江西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阶段性特征、机遇和挑战及实现路径进行分析。研究认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三农"思想的集中体现,集中反映了新时代农业农村发展的必然要求。乡村振兴是以农村经济发展为基础,包括农村文化、治理、民生、生态等在内的乡村发展水平的整体性提升,是乡村全面的振兴。对江西农业发展而言,需要以创新为引领,扩大产业发展视野,明晰转型升级方向,提升产业发展动能,释放产业发展活力,走一条具有江西特色的农业转型升级之路。  相似文献   

7.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30年的历程,经历了目标探索、框架构建和完善体制三个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框架基本确立。目前,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的的经济体制改革正处于新的历史起点之上,改革面临着新的形势和任务,呈现出新的走势。  相似文献   

8.
利用CiteSpace可视化文献分析工具对2004—2021年CNKI总库中新建本科院校转型研究的1105篇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绘制出研究热点、核心作者及研究机构的知识结构图谱。结果表明:新建本科院校转型研究主要围绕“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人才培养”“应用技术大学”等展开;顾永安、刘海峰、盛正发等人是主要的发文作者...  相似文献   

9.
科技生产力的特点及转化路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科技生产力概念的理解,分析科技生产力的特点,指出人格化的素质教育、物质化的工具创新、制度化的管理改革是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0.
路径意识与新闻体制改革的演进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鉴于理论界对于我国新闻体制改革的路径意识的缺乏,文章比较有关国有企业改革理论,借鉴哈耶克的内部规则与外部规则的概念,以及社会秩序二元观的理论,对我国新闻体制改革的路径进行了探索,进而提出了当代中国新闻体制改革的演进模式。  相似文献   

11.
科学技术被马克思称为"精神生产力",是知识形态的、潜在的、一般的生产力,它必须渗透到生产力的实体要素中才能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进一步追溯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路径,就会发现科学技术生产力以自然力为根基和源泉。通过考证分析马克思自然力概念的内涵,剖析自然力与生产力的关系,揭示了科学技术物化为生产力的途径:科学技术通过延伸劳动者的自然力、发明创造"死的自然力"、提高社会劳动的自然力、开发和利用自然界的自然力等不断转化为生产力,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中国当代人才政策以20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为历史起点,以我国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为广阔的生发平台,历经恢复重建、改革破冰、市场转型、战略推进四个主要时期,走过了一段跌宕起伏、精彩不凡的演进历程。本文认为,当代人才政策在变迁路径上呈现出断续———依赖与转轨——渐进式平衡的特征,演进机制上是以解决人才问题为内在驱动、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才理论为理念先导,在与人才政策实践的互动中实现的政策演进,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才政策体系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13.
中国特色现代农业发展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农业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总体上呈现出“低效与弱质化”特征。影响我国农业发展的因素既有刚性的耕地和水资源短缺,劳动力转移速度、家庭经营等不利方面,也有消费结构升级产生的历史契机。中国特色现代农业发展的现实路径包括:立足家庭为生产单位的经营模式;发展劳动密集型农业;倡导生态农业理念;推进区域特色农业;大力推进农业合作化;迅速提升农业科技水平。  相似文献   

14.
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为了保障公民宗教信仰自由权利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党和政府制定了一系列宗教管理的政策性文献。运用现代国家治理的理论与方法,分析我国不同阶段宗教管理的政策策略,不难发现,中国共产党宗教治理方略的变迁,经历了从政策性管理到法制化管理,再逐步转向法治化治理的演进路径。新中国宗教管理的策略与方式具有阶段性和连续性特征。执政党宗教治理理念与方略的演进路径,与国家治理理念和战略的转变一脉相承,具有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世界范围内的人口与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绿色运动兴起.绿色马尔萨斯主义在世界各国广泛传播,并对世界范围内的环保运动产生深远的影响.面对绿色马尔萨斯主义对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挑战,以乔纳森·休斯为代表的生态马克思主义者对其展开了深刻的批判,并对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生态学思想展开了积极的辩护,为解决当代人口与环境问题提供了一定的启示性资源.  相似文献   

16.
现代语言学研究出现跨学科整合的倾向.语言经济学作为语言学和经济学的边缘交叉学科,其两大支撑理论语言学和经济学都经历了从"封闭性"体系向"开放性"和"包容性"体系的转变.笔者在引入"路径依赖"思想的基础上,尝试探究语言经济学在语言学和经济学各自视野下的演化路径,发现两者分别沿袭了各自固有的理论范式、研究路径和思维定势,即在"路径依赖"中形成了两条相互关联但方向不同的研究向量.不同的理论演进路径之间差异可能会永存,但从不同学者的分析观提供的思路来看,整合与通约依然是可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7.
多民族共存共生格局,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经济层面的互动交流,它是基于一定的时间维度、空间维度逐渐形成和不断发展的,而共生思想应用于该地区经济发展的研究则意义重大。藏彝走廊作为我国民族地区的一个时空缩影,是研究多民族经济共生的典型范例。文章在对该地区不同时间多民族经济共生空间形态及特征阐述的基础上,得出该区多民族经济共生的时空演进模式,并通过经济共生制约因素的浅析,提出了有利于多民族经济共生的持续稳定优化路径,以期达到对多民族地区经济共生特征的一般性规律研究,为我国多民族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提供借鉴,力求新常态下的多民族地区经济持续、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预防职务犯罪出生产力,是以国家刑事法律为依据、以国家工作人员罪与非罪为尺度的法治思维,不仅是对预防工作阻却职务犯罪、防止生产力要素蜕变的确信,而且是建立在法律事实基础上以减少负值为产出正值的效能判断。检察机关职务犯罪预防工作要坚持把查找直接引发案件的主客观原因作为办案内容,把帮助发案单位整章建制作为法定职责,把防止同一类案件在同一单位重复发生作为基本要求,把为地方党委政府当好预防工作参谋作为战略任务,确立“有案必办”前提下以立案数是否下降为预防工作效果的评价标准,构建职能化为基础、专业化为主导、效能化为重心、法治化为保障,社会各界积极配合、人民群众有效参与的综合治理格局。  相似文献   

19.
产业是巩固脱贫攻坚和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和载体。基于对江西省P县的调研发现,产业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以政府主导的扶贫模式、以能人大户为主导的过渡模式、以村集体为主导的振兴模式。通过分析三个不同层次的产业治理体系发现产业发展是从“扶持型”向“内源式”发展的转变,此过程拓展了治理主体,优化产权结构,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同时这种内生的产业发展模式也存在治理资源不匹配、政策依赖、连接机制不顺畅等潜在隐患。鉴于此,应引入市场化的产业治理资源,理顺主体权责关系,提升村级产业治理能力,拓展群众与产业发展联结形式,循序渐进的推进扶贫产业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杨凌现代农业示范园3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实证调查分析,探究了影响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合作收益实现的主要因素——合作意愿、合作资本、合作的制度条件等,并指出合理的制度设计是提升合作生产力的关键;剖析了制约杨凌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市场(企业)、政府实现外部收益即公共收益的因素;提出了完善制度设计,构建新型合作关系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