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是延安文艺产生的理论基础,延安文艺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有效载体和必然结果。研究延安文艺与马克思大众化的关系,探索延安文艺如何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以适应传播意识形态的实质内涵,科学地运用为大众所喜闻乐见的文学艺术形式传播马克思主义,满足延安革命根据地民众的诉求和需要,总结延安文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当代启示等问题,既是历史发展的要求,也是现实的研究需要。  相似文献   

2.
闽西革命时期,共产党人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同农村革命实际相结合,在宣传思想工作实践中形成了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注重党性与群众性相统一以及注重贴近实际与贴近群众相统一的历史经验,进一步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宣传思想工作理论宝库,对新时代高校做好宣传思想工作具有重要的历史启示。  相似文献   

3.
论延安时期张闻天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延安时期,长期主管党的理论宣传和干部教育工作的张闻天,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作出了重要贡献。具有深厚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的张闻天,在组织编译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编辑出版辅助读物、中级读物方面卓有成效,也在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干部教育上探索出了富有成效的新举措。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次马克思主义的教育运动,延安整风运动提高了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形成了一系列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提供了理论指导;作为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延安整风运动冲破了教条主义的禁锢,确立了以实事求是为核心元素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路线,为巩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共识奠定了哲学基础。延安整风运动极大地推进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共识,促进了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对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产生了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5.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本质,就是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以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中国化、民族化和时代化发展。从方法论角度看,延安时期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有三:一是运用矛盾分析方法,推进党的思想政治教育重点的时空转换;二是运用整体性思维方法,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三是运用自我扬弃的方法,以整风运动为契机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和载体。深入研究延安时期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论内涵,对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筑牢全体人民共同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具有重要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6.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历史经验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 ,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 ,又成功探索了中国革命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全党 ,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实现国家昌盛、人民富裕 ,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李达是中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者和先驱者。为了能够更好的动员群众、启发民智,他不仅勤于研读,而且身先士卒宣传和传播马克思主义。其中以系统性、整体性和以理论联系实际为原则;以与时俱进的态度和以革命批判的精神等构成了李达宣传马克思主义所突出的特点,这种思想特点不仅完整地传播了马克思主义,同时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形成与发展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延安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需要结合中国实际创造性地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和大众化,运用文献资料分析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新闻实践——群众办报。分析认为,工农群众需要和知识分子、党员干部紧密结合在一起,他们共同推动的群众办报新闻实践,有效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和大众化,促进了中国共产党与群众形成血肉联系,是党的群众路线在新闻宣传活动中的具体实践,为群众学习和理解中国革命理论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五四时期被中国的先进分子接受并信仰,在延安时期发展成熟起来,并从此成为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刘少奇作为党内卓越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针对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内存在的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错误,在多种场合、从不同角度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原则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所取得的丰硕成果不仅有力地推动了当时党内兴起的整风学习运动,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而且是当前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中依然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对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仍具有重要的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10.
延安时期延安高等院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中国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延安时期延安高等院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以哲学、抗战形势和党的思想路线教育、党性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历史唯物主义等课程作为其基本内容,以对青年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良好学风的培养为重点,以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促进党的建设相结合,坚持理论灌输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为特点。研究延安时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内容和特点对我们今天有效的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延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理论上成熟的时期。在这个时期,中国共产党人迫切需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通过学习,全党开始了解或初步掌握了马克思主义。同时通过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实践中创新马克思主义,完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  相似文献   

12.
延安时期,我们党进行了深入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运用于党的实际建设。围绕着中国革命这条主线,我们党特别强调马克思主义的实际运用,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有力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延安时期党的建设实践,对于新时期新阶段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五四运动以后,中国共产党在日益广泛传播的马克思主义与蓬勃兴起的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过程中成立。党在迅速投身纷繁复杂的斗争实践中,矢志不懈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基本理论的宣传,紧密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指导革命实践,探讨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建党初期的理论宣传活动,既是五四运动之后以马克思主义为主流的新文化运动的继续发展,也是第一次国共合作、发动全国大革命高潮的思想、理论准备,又是中国共产党有组织地宣传革命理论的开端。  相似文献   

14.
延安时期,面对中国革命严峻的现实挑战,毛泽东引导人们培育以坚持“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宇宙观、坚定“两步走”发展目标、坚守人民至上根本信念、争取个人解放的价值追求为主要内容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这一信仰的形成得益于毛泽东围绕“知、情、意、行”深入推进信仰教育,即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宣传、以马克思主义指导解决现实问题、强化为马克思主义信仰奋斗的革命意志、让中国共产党带头践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培育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当前仍要继续夯实信仰的理论之基、增强信仰的人格感召、强化信仰的行动伟力。  相似文献   

15.
延安时期,陈云从党领导革命的历史经验中认识到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极端重要性,并从理论前提、现实依据和根本立场等多层面探索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路径。陈云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6.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为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采取了多种途径和方法,主要表现为:依托书报杂志,介绍传播马克思主义;成立各种研究机构,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加强党员干部教育,掌握运用马克思主义;加大群众宣传教育,推广普及马克思主义。这些路径和方法不仅在当时广泛宣传和普及了马克思主义,提高了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也对当前推动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诸多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教育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口号下提出的,在实践与理论的探索中,也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其中,延安革命根据地时期的历史教育,突出反映了当时党领导现实革命运动的必要性和中国共产党统一思想、进行党的建设的现实需求。在这样的语境下,延安时期的历史教育,按照教育目标和教育对象的不同,呈现出从“国史”到“党史”的变化,也体现了这时期党的历史教育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间的关联价值。   相似文献   

18.
五四时期湖南先进知识分子积极兴办报刊,将其作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途径,爱国和革命成为当时湖南报刊宣传的主题。湖南进步报刊是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的主要大众媒介,其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进步报刊主要有《湘江评论》《新湖南》和《湖南通俗报》。湖南进步报刊比较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积极传播新思想,与当时的马克思主义组织和进步书社联结成马克思主义的宣传阵地,使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后期革命运动和湖南早期党团组织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旗手和奠基人.延安时期,毛泽东不仅第一次向全党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任务,科学的解释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内涵,而且正确阐述了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路径和原则,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伟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从而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延安时期张闻天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研究中国现代革命史,其编著的《中国现代革命运动史》以唯物史观为指导,采用阶级分析法、历史主义分析法和历史比较法来阐述革命运动的产生和发展。《中国现代革命运动史》一书充分发挥了史学的致用功能,参与建构了中国现代革命史研究的学术体系,是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