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屯”字的初形和本义,自来多据《说文》,的“屯,难也。象(屮屮)木之初生,屯然而难”作说解。但考诸甲骨文,则屯字的形与义,都不是《说文》所说的那么回事。屯字甲骨文作夕,最常见的辞例是作“△示○屯”形式,屯只用为一对卜骨之称。“一屯即一对”(董作宾说,见《殷虚文字乙编·序》),甲骨学界基本已无异议。从聚合在一起的一对卜骨这一形构中,引出“一对”“配对”“聚合”等意思都不难,若联系《周易》乾、坤、屯、蒙……这一卦序看,“蒙者,萌也,物之稚也”,蒙所指的就是事物的萌芽状态,乾坤相  相似文献   

2.
历史发展到清代,天津城市政治地位的提高,经济的繁盛,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条件,使天津文化日趋昌盛.一、商人与天津文化任何一个地区的文化在某种程度上都要受到经济发展的制约,清代天津城市文化的发展也有这样一个过程。清代初期,天津城市经济比明朝更加兴盛。“结网而渔者虚往而实归,煮海而盐者月盛岁增矣。”(《天津县新志》卷24)不仅如此,天津城已成为我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商品集散地和交通枢纽.“商旅往来之帆楫,莫不栖泊于其境。”(《津门精华实录》第2页)特别是一批批外地商人纷纷涌入津门,为天津经济的发展增添了活力.商人拥有巨富,最初多数人还只是热衷于“敦亲睦”及施善举,随着城市经  相似文献   

3.
《卷三·宋本纪下》(元徽 )二年夏五月……甲午 ,车骑典签茅恬开东府纳贼 ,贼入屯中堂 (中华书局 1975年 6月版点校本 ,第 86页 )。按 :“车骑典签茅恬开东府纳贼” ,《南齐书·高帝纪上》同 ,而《宋书·后废帝纪》则作“抚军典签茅恬开东府纳贼” ,《建康实录》卷十四作“护军典签茅恬开东府纳贼”。今考《通鉴》卷一三三云 ,是时“抚军长史褚澄开东府纳南军” ,《考异》云 :“《宋书》作‘抚军典签茅恬开东府纳贼’ ,《南齐书》作‘车骑典签茅恬’ ,盖皆为褚澄讳耳。今从《宋略》。”据《南齐书·褚渊传》 ,褚澄乃齐开国元勋褚渊之弟 ,且…  相似文献   

4.
《召树屯》渊源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召树屯》(即《召树屯与南玛诺拉》)是我国著名的傣族民间故事,但这个故事也在泰国、老挝与缅北等地广为流传,我云南省歌舞团访泰演出的主要节目是《召树屯》,泰国文化团访华演出的节目中也有《玛诺拉》独舞。泰国前总理克立·巴莫亲王在西双版纳观看《召树屯》舞剧后,觉得很诧异:“为什么泰南所流传的‘诺拉’会在相隔很远的西双版纳冒出来呢?”我国文学界也提出,《召树屯》“究竟是根据西双版纳的民间传说改编进经书,流传外国的呢?还是由外国传入的呢?”因此,弄清《召树屯》的渊源是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在《学术月刊》1963年第2期“管子的经济思想代表什么阶级的利益”一文中,叶世昌同志认为“阶级观点”与“阶级利益”是两回事,所以不完全同意我对《管子》作者所代表的阶级的分析,并指出“只能说《管子》经济思想反映了商人阶级的观点(也反映了地主阶级的观点)而不是代表了他们的利益。”如果《管子》代表商人阶级的利益,在《管子》中就不应该“有许多直接抑制富商大贾的办法”。  相似文献   

6.
清末留日学生人数小考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正> 关于清末留日学生的人数,向来说法不一,所以笔者在这里就所接触到的一些认为较可信的资料作一点考订。清政府往日本派遣留学生始于1896年,共派13名,这在《宏文学院沿革概略》一书中有明确记载。当时从事中国留学生教育的日本友人松本龟次郎也记称:中国官派留学生“实以明治29年(1896年)为嚆矢,当时公使裕庚氏经日本政府以13人学生依嘱嘉纳高等师范学校校长,于是同校长直使同校教授本田增次郎氏当事,更又聘教师数人,开始日语及普通科之教授。”(《中华民国留学生教育的沿革》,《日华学报》1927年第2号)1898年日本驻华公使矢野文雄和清政府商定增派留日学生,“人数约以二百人为限”,(《约章成案汇览》游学门下,卷32)但由于清政府各级官吏顽固守旧,风气未开,最后只有湖北派出20名,南洋公学派出雷奋、章宗祥等6名,北洋大学派出王宠惠、金邦平等14名,浙江求是书院派出陆世芬、吴振麟等6名,此外尚有两名自费生,共48名。(参见《张文襄  相似文献   

7.
徽商与开中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读李则刚先生遗稿《徼商述略》(载《江淮论坛》1982.1),颇受教益。徽商兴盛在于经营盐业,李先生认为这与开中制相关,所言甚有见地。但是,说开中变法是在“成化年间”,变法后商入是在产盐地区“纳粮”给盐,就与史实不甚相符,故撰写此文,对开中制的出现,开中变法及其对徽商兴盛的关系,略加论述,以求教史学同人。  相似文献   

8.
凉拌枸杞芽     
我国人民食用枸杞嫩茎叶有着悠久的历史,《诗经》云:“涉彼南山,言采其杞”。苏东坡在《杞菊赋》中云:“吾以杞为粮,以菊为糗,春食苗,夏食叶”。《红楼梦》六十一回里也有姑娘们吃“油盐炒枸杞芽儿”的描述。近代医学及营养学研究证明,食用枸杞有清肝明目、延缓衰老、强身益寿的功效,枸杞中胡萝卜素含量很高,每百克鲜芽叶中含有3.9毫克。此外,枸杞芽中还含有锗,这是在人体保健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一种微量  相似文献   

9.
明代中期边方纳粮制的解体,究竟是由于叶淇变法即改行运司纳银制,还是因势要占窝、王府奏买食盐、太监织造奏讨盐引,以致造成大规模内外宫贩卖私盐所致的问题,殊值讨论。迄今为止,治明盐史者,大都依明代官修史书,将边方纳粮制解体归咎户部尚书叶淇的所谓“变法”,唯日本学者藤井宏另持一说,认为与叶淇无关。本文仅就“势要占窝”之一侧面,具体考察势要占窝的形态与边方纳粮制解体的关系。一、势要奏请开中势要奏请开中,起源于势要家人纳粮中盐贩鬻。按明制:在户部奏请开中盐粮则例公布后,势要官员家人按其规定上纳粮米,以获取贩盐权,这当与一般开中商人纳米中盐,本质并无区别。问题是,达官显要之家人倘若染指贩盐,势必凭藉声势,侵攘民利。因此,洪武时即规定监临官及四品以上官员家人,不许中盐营利,其目的不言而  相似文献   

10.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诗句中为什么是“买”,而不是“卖”?既然是商人到浮梁(今景德镇)去经商,按常理应该是到浮梁去“卖茶”才对,怎么反而是“买茶”呢?解诗者对此均付阙如。近读新旧《唐书》,此问题得以冰释。《旧唐书》中《穆宗本纪》云:“元和十五年( 80 6 )  相似文献   

11.
<正> “几”概念在先秦典籍中早就有了。《易经》“小畜”、“归妹”、“中孚”诸卦中“月几望”之“几”均作“近”解。《易经》“屯卦”六三爻:“君子几不如往”,李镜池释“几”借为“机”,机智的意思。这些都不属于哲学的范畴。《尚书·顾命》:“疾大惭,惟几”,《左传》宣公十二年:“利人之几,而安人之乱”,“几”均作“危”解。《礼记·玉藻》:“御瞽几声之上下”,“几”是“察”的意思。这些也还不属于哲学范畴。《易传·系辞》:“几者,动之微,吉之先见者也”,“圣人之所以极深而研  相似文献   

12.
一唐代外商居留广州做买卖的很多,其中尤以大食商人为最。《萍洲可谈》说:广州“蕃人但不食猪肉而己”。朱彧在这里以信仰伊斯兰教的大食人的风习作为广州所有蕃人的代表;而且官方记载来华的海外蕃国也常以大食为首,可见广州大食商人之多。传说唐末黄巢起义军攻进广州时,杀死大食(即阿拉伯)商人及其他外国人便有十二万余人,这个数字虽然夸大了,不可信,但当时来广州的外商很多,却是事实。  相似文献   

13.
刘兆伟  刘北芦 《理论界》2023,(2):105-108
<正>《序卦》:“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盈天地之间唯万物,故受之以《屯》。屯者盈也,屯者物之始生也。”万物始生,艰难重重,然新生之物,创拓精神极强,其势不可挡,越石穿地,克艰而通,通而后达,达而养民,养民乃天下正道。故《屯》卦具备乾道“元亨利贞”、坤道“直方大”之精神。屯道大哉!  相似文献   

14.
(1)《商颂》是殷商奴隶制特定历史实践的信息成果,也是青铜文化发展的必然产物。《商颂》是宋诗的说法不能成立。(2)现存于《诗经》中的《商颂》五首,都是商人祭祀祖先的乐歌。其中《那》、《烈祖》着重描写“殷人尚声”的祭祀礼俗及青铜时代的音响舞容;《玄鸟》、《长发》、《殷武》着重追述商人先公先王的丰功伟绩,实为商族史诗与英雄颂歌。(3)《商颂》显示:与“文质彬彬”的周文化相较,商文化具有夸扬暴力、崇尚武功、尊神事鬼等“怪力乱神”的特点,表现出粗犷的、未脱人神杂糅的野性和原始稚气。《商颂》的美学价值主要在于成功地塑造了一批“以力争得天下而守之以威”的青铜英雄形象,表现了殷商奴隶制时代特定精神氛围中的审美理想。  相似文献   

15.
“实践的无目的性与目的性的辩证统一”,是我在《实践属性之再探索》(《云南社会科学》1983年第3期)等文章中提出供考虑的一个命题。该命题悖于我国目前的流行看法。陈广亮和高立胜两同志在《“实践的无目的性与目的性辩证统一”质疑》(《云南社会科学》1984年第4期)一文(以下简称陈文)中,对此提出了商榷。本文是我的简要答辩。  相似文献   

16.
“食堂”,指机关、团体供应本单位成员吃饭的地方(《现代汉语词典》,1998年修订版)。它最早见于晋代,是旧时寺院或公堂中的公食之所。晋法显《佛国记》:“入食堂食会,威仪齐肃,次第而坐。”唐赵《因话录·征》:“每公堂食会,杂事不至,则无所检辖,惟相揖而已……又序行,至食堂门,揖侍御使。”唐柳宗元《新食堂记》“贞元十八年五月某日,新作食堂于县内之右,始会食也。”由此可见,在历史演进中,“食堂”的外延逐渐扩大,并且它从古代汉语直接承传到现代汉语中。而它的同素逆序词“堂食”却未能承传下来,随着岁月的流转而逐渐不被使用,最终成了…  相似文献   

17.
本文所说的“镇海屯田”,是指成吉思汗“命(镇海)屯田于阿鲁欢,立镇海城戍守之”①这一历史事件。公元1206年,铁木真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汗国,诸王群臣共上尊号为成吉思汗。公元1212年,成吉思汗便决定“镇海屯田”。“镇海屯田”是蒙元史上值得重视的事件。而《元史》的记载,语焉不详。因此,对“镇海屯田”的有关问题,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  相似文献   

18.
《左传》襄公四年:“昔有夏之方衰也,后羿自鉏遇于穷石,因夏民以代夏政,恃其射也。”沈玉成《左传译文》译首句为“从前夏朝刚刚衰落的时候”,恐非。后羿代夏在夏朝初年启子太康时。太康虽然“淫放失国”(《左传》杜预注),但不等于有夏的统治“衰落”。太康子仲康继立,尚能因“羲、和湎淫,废时乱日”,派胤往征讨之,作《胤征》(见《书序》)。仲康子后相立,“元  相似文献   

19.
王汝涛先生主编的《太平广记选》(齐鲁书社,1987年修订本)在注释原文时,间下校语,多有中的之处。然其中可商榷者尚有不少,今试辨正十七条于后,就教于编者及读者。 登山颠倒 《麻姑》(P86,出《神仙传》):“烦信来,承在彼,登山颠倒。而先受命当按行蓬,今便暂往。”注:“烦信来三句,语意不明。当依《王远》篇改为‘烦信承来在彼,食倾即到。’意思是,烦劳你派遣信使来,很快到了我这里。” 按:此事见于《太平广记》(以下简称《广记》)卷七“王远”和卷六十“麻姑”,皆出自《神仙传》。“登山颠倒”殊为费解,而《王远》篇作“食倾即到”也似不合文意。考四库本《神仙传》卷三《王远》载有此事,其文曰:“烦信承来在彼,登当倾倒。”“倾倒”义也不可解。《广记》卷三“汉武帝”引《汉武内传》载王母遣侍女郭密香招上元夫人,上元夫人答曰:“密香至,奉信承降尊于刘彻处,闻命之际,登当命驾。先被太帝君敕,使诣玄洲,校定  相似文献   

20.
谢祺 《江西社会科学》2021,41(2):131-142
在清代长江下游地区的粮食保障体系中,淮盐商人从汉口、江西返程时运销粮食,作用十分重要,也是摊低销盐成本的重要环节.然而,清政府遏制盐商运销粮食获利,在坚持固定低盐价政策不变的同时,屡屡以优先保障下游地区粮食安全和公益性等口实,发动盐商捐输粮食,使得商人无法从食盐销售中取偿过度的粮食捐输负担.清政府的举措既有“重农抑商”轻视商人正当利益的思维,也有片面追求压低粮价的目的.同时历来存在的与盐政相关的陋规索需严重,腐败官员往往借用发动商人捐粮的名义,对商人进行盘剥,加上清朝在处理盐政陋规方面效果有限,导致粮食捐输和陋规不断增多,最终使得利薄的淮盐商走向衰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