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世界上,英语并不仅是英国的语言,从17世纪美洲殖民地时代起,英语也成为美国的语言。在英国对北美洲进行殖民地开拓的100多年的长期过程中,美国英语(American English)逐渐形成。17世纪初叶英国殖民者带到美洲东北部大西洋沿岸的英语当然是当时英国人正在使用着的语言。这种语言的特点,我们现在还可以从莎士比亚的许多戏剧作品中读到。其中有些词语在当代的英语中已经没人用了,而在美国英语中却依然能够找到。例如:现  相似文献   

2.
试析英、美两国英语在语音上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海外国语学院副院长侯维瑞教授在《英国英语与美国英语Z一书中曾指出:“17世纪以来,英、美英语在词汇、语法、发音上都出现了分歧,其中尤以发音最为突出。”笔者通过几年的思考和总结就语音方面谈谈两国英语的一些差异:一、音位差异美国英语在语音和语调上与英国英语有明显的不同。(这里的两国英语都以代表性发音为准,即美国的GeneralAmerican简称GA与英国的RecievedPronunciation简称RP)因此,单凭语音、语调的差别来区别英国英语与美国英语并非一件难事。而英、美两国英语在语音上的差别首先体现在同一音位(phoneme》,即在…  相似文献   

3.
美国英语和英国英语是英语的两大变体 ,尽管两者主体部分相同 ,但在语音、词汇、语法、拼写方面有一定差异。尤其是语音方面差异给我国英语学习者带来了一定困难。本文对两者在辅音音素、元音音素等方面的差异进行了系统的对比 ,并介绍了非正式场合讲话时 ,美语口语中独特的发音现象。  相似文献   

4.
论美国殖民地时期的清教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7、18世纪的清教运动发端于英国 ,兴盛于北美大陆。作为新英格兰最早的移民 ,清教徒以自己的宗教思想实现着他们的理想 ,对北美殖民地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并对后来美国人的价值观念、个人主义、伦理道德的形成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清教主义对美国社会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教产生于17、18世纪的英国,随后清教徒们为了躲避政治和宗教的迫害,纷纷踏上北美大陆。作为新英格兰最早的移民,清教徒以及他们的清教主义对北美殖民地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并对后来美国主流文化和价值观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异曲同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教产生于17、18世纪的英国,随后清教徒们为了躲避政治和宗教的迫害,纷纷踏上北美大陆.作为新英格兰最早的移民,清教徒以及他们的清教主义对北美殖民地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并对后来美国主流文化和价值观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17、18世纪德意志封建统治加强与封建剥削加深,加上不断的战争与天灾,迫使德意志人掀起海外移民的浪潮。而当时北美殖民地的巨大吸引力和德意志人移民他国的触壁经历,最终让大多数德意志移民选择北美殖民地作为自己的目的地。1790年美国的第一次人口调查显示,约有20万德意志移民来到北美殖民地,占当时移民总数的10%,这美国社会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清教产生于17、18世纪的英国,随后清教徒们为了躲避政治和宗教的迫害,纷纷踏上北美大陆.作为新英格兰最早的移民,清教徒以及他们的清教主义对北美殖民地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并对后来美国主流文化和价值观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北美北美大西洋沿岸殖民地始建于 1 7世纪初 ,由于经济发展方式不同 ,北部、中部和南部差异很大 ,形成了三种不同类型的殖民地。北部殖民地 ,主要从事工业、手工工场工业、航海业和海外贸易 ;中部殖民地 ,小农场和贵族的大领地并存 ,是小麦的主要产区 ;南部殖民地 ,主要推行奴隶制种植园经济。由于早期殖民者主要是英国人 ,所以欧洲先进的生产方式也同时被带到了北美。 1 8世纪 ,当英国经济发展处在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阶段时 ,北美殖民地的资本主义发展几乎与英国处于同一阶段  相似文献   

10.
浅析英语的区域性变体及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语的变体(Varieties of English)是近些年来语言学家讨论得比较多的一个问题,对“变体”的理解与观察角度也颇不相同。比如,有的人从英语的使用域(register)角度入手,把在科技,法律,政府机关、新闻、宗教等不同领域所使用的,具有各自独特的语体特点的英语称为不同的英语变体。有的人则从交际场合,说话人的身份等方面,将英语分为正式的(formal),非正式的(informal),随意的(casual),协商的(consultative),亲呢的(intimate)等不同变体,用来说明它们在用词,句子结构等方面的差异。还有的人从社会上不同阶层,集团使用英语情况的差异入手,将英语分为若干社会集团变体或种族变体,所谓“黑人英语”(Black English Vernacular),”“洋泾浜”英语(Pidgin English)等。但从整个英语的历史发展角度来看,笔者认为有必要提及的则是英语的区域性变体(Regional Varieties)。通过探讨英语的区域性变体既能扩大英语学生的语言知识,也有助于学生了解在世界范围内使用的英语。  相似文献   

11.
China English的组块性及其认知解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China English(中国英语)和Chinglish(中国式英语或中式英语)在内涵和外延上存在差异,其中China English具有组块性特征。China English组块是人们付出很少努力就可以从大脑调出的整体使用单位。为了避免Chinglish,我们要熟记大量China English组块,这样才能减少负迁移,大大加快语言的提取速度,从而有利于语言的流利和得体。产生China English组块的终极原因是人们的认知方式,因而我们可以从不同方面印证China English组块性假设的合理性。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时,我们应该适当运用China English组块。  相似文献   

12.
赵晓丹 《理论界》2012,(2):91-93
清教主义起源于16世纪下半叶的英国,后在北美殖民地得以实践与发扬。其主张的天职思想、因信称义、预定论、禁欲主义和信徒皆祭司等核心理念促进了社会世俗化的进程,赋予了工商业经营、赢利及财富积累等活动道德肯定和宗教依据,铸就了美国商人艰苦创业、回报社会的商业精神。在清教主义的指引下,早期美国清教徒在美洲大陆开始艰苦的创业,完成了由信徒到商人身份的转换。  相似文献   

13.
"大熔炉,尚可;巴别塔,不可."——美国建国初期的语言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英国人在北美殖民滨海地带建立第一块殖民地起,无意之中他们的语言文化传统为一种新的文化奠定了基础。美国建国后,出台了一系列语言政策,如确立英语语言的统治地位,统一北美英语,同化非英语语言等,创造了一个看似矛盾的奇迹:“不同种族,统一民族;单一语言,多元文化。”  相似文献   

14.
英语的语音弱化是指语言在语流中的弱读现象。在现代英语中,弱读现象相当普遍,它主要表现在虚词(empty words)的发音上。例如介词、连词、冠词以及助动词等。这些词往往有两个读音,即一强一弱。如定冠词the在重读时是,而在弱读时元音前读,辅音前为。实际上,在正常语流中虚词的强读形式是极少见的。这些词的使用率极高,因此,能否正确掌握弱读形式的读法是学好美语口语的一个重要环节。 我国学生常常忽略语流中语音的弱化,而喜欢采用全重读式读音。这既违反了英语的节奏规律,也不符合语言表达思想的习惯。形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我们在英语教学中过分偏重孤立的词句操练,只要求学生在发每一个单词的音时做到准确、清晰和响亮,而忽略了语音在语流中主次有分、强弱有序的发音特点。要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在教学中就必须重视英语弱化教学这一环节,采用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弱化意识。  相似文献   

15.
在18世纪不列颠帝国正式形成并在世界范围内展开扩张的时代,苏格兰人通过效劳国家对外战争、到殖民地定居、开展殖民贸易等方式全面参与了帝国扩张事业.该过程不仅使16-17世纪英格兰人发展起来的殖民帝国得以巩固和扩大,而且对解决18世纪不列颠本土的政治矛盾和社会问题、缩小苏格兰与英格兰的经济社会差距、提升不列颠国家的综合国力、培养苏格兰人的不列颠认同起到了积极功效.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科学家们认为,许多美洲印第安人是早期横渡太平洋的中国水手的后裔。美国生物化学家通过对印第安人脱氧核糖核酸(DNA)的分析,为这种看法提供了佐证。 据英国《星期日电讯报》报道,美国佐治亚州亚特兰大埃默里大学的遭格拉斯·华莱士教授及其同事,最近在美国  相似文献   

17.
渤海国主体民族是我国古代东北地区靺鞨族,即靺羯族,大祚荣为首的渤海政权最初以“靺羯(即靺鞨)”为国号,渤海政权为靺鞨人的国家.“靺鞨”之称来自于“靺羯”,“靺羯”一词又来自于“勿吉”,是“勿吉”一词的同音异写,“靺鞨”一词读音只能读作mojie(末杰).关于“靺鞨”读音发生变异及其原因,学术界已有论述,最新考古发现也为“靺鞨”读作mojie(末杰)提供了实物证据.  相似文献   

18.
本文说的英语音译词,是指译者在翻译英语词语时采用的汉字是用来表示英语词语的发音特征的,实际上,这是一种以“音”代“义”的直译方式.一般说米,这样的汉字不具备对英语原词所含意义的表意功能.例如,“雷达”就是通过英语原词radar的发音特征,来传达radar字面承载的意义:无线电探测仪.这类音译词不像意译词“书”(book)、“桌子”(table)那样直接传达英语词语字面承载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历史的惯性与盛世的懵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7世纪80年代到18世纪末期,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前后相继,开出了清代中国的百年盛世。在这一个多世纪里累积起来的人口、物力和事功已经迈过汉唐规模,为周秦以来的历史再造了一个高峰。与之相伴的是一种在古老中绵延的辉煌。18世纪来华的英国人曾比较中西,目测心算,推断当日中国的“国家收入”是“英国总收入的四倍,法国瓦解前总收入的三倍”①。而以文化品论,则1750年间“中国一地所出版的书籍就比中国以外整个世界的总量为多”②。这种量比,从一个侧面写照了盛世国力和盛世的恢宏。在那个世纪里,欧洲人遥看东方,常常引发悬想,对中华…  相似文献   

20.
本文考察并比较了自17世纪在大西洋世界开始同非欧洲裔种族广泛接触以来美法两国对待种族间通婚(miscegenation or métissage)的态度。本文把对种族混血问题可能做出的回应分为若干类型,认为后来变成美国的英属殖民地迅速形成了对种族通婚(尤其是黑人与白人通婚)的严格限制态度;这种态度贯穿美国的大部分历史,直到今天还深具影响力。18—19世纪和20世纪早中期,法国人一直坚持种族具有自然的、生物决定性的种族观念,但他们对待种族间通婚或跨种族纳妾行为的态度却比较务实。法国种族理论家和法兰西帝国在某些情况下还维护甚至支持某些形式的种族通婚。两国的态度差别可作如下总结:从历史看,美国白人对种族纯洁理想的追求比法国人更强烈、更执著。看看被按肤色标记的低等群体的非洲裔美国人的独特地位,再看看几乎不存在同样现象的法国大区,两国的态度差别便会得到最有说服力的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