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数学是人的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这些都强调了数学教学必须将学生置于现实的生活化的情境中,让学生亲身体验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过程,而且还应当让学生将学到的数学知识与技能迁移到生活实际中去,解决现实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实际问题.下面谈谈我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增强学生的“生活化”体验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方面的做法与思考.  相似文献   

2.
<新数学课程标准>十分重视数学教学与生活的联系,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虚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一句话,道出了数学教学的生活性,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应注重"生活化"教学,把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有机结合起来教学,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领悟到数学的魅力,感受到数学的乐趣.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的任务就是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导学生投入到丰富多彩,充满活力的数学学习活动中去,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一、创设生活化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  相似文献   

4.
在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把数学知识当作完全客观的公式和定理来传授,把数学思维当作机械的技能来训练,从而逐渐远离生活实际而失去其本质上的价值与活力,达不到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全面要求。《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相似文献   

5.
大多数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往往把数学知识当作完全客观的公式和定理来传授,把数学思维当作机械的技能来训练,从而逐渐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失去了数学教学本质上的价值与活力,达不到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全面要求.本人在长期的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在增强学生的“生活化”体验和实践能力培养方面,做了大量的实践与探索,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这些充分说明了数学来自生活又运用于生活,并且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如何把数学教学生活化,把学生的生活经验课堂化,化抽象的数学知识为有趣、生动、易于理解的事物,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其实是源于生活且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学习是建立在日常生活的基础之上的,学习数学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更好地体验生活。  相似文献   

7.
李美 《科学咨询》2010,(18):93-93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我们就应该抓住学生的认知特点开展数学教学,不能只让学生学会做各种各样的“习题”,而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来学数学,  相似文献   

8.
《新数学课程标准》十分重视数学教学与生活的联系,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一句话,道出了数学教学的生活性,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  相似文献   

9.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从数学教学的需求出发,让学生从实际中去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体现"数学源十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领悟到数学的魅力,感受到数学的乐趣.那么,如何使数学教学生活化?  相似文献   

10.
“再创造”教育理论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运用"再创造"教育理论作了初步的尝试,提出了粗浅的看法. 一、引入生活化的学习情景 <课标>明确主张"学生学习的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数学是生活的一分子,许多数学的发现都是来自不经意的生活中,如历史上有名的"七桥问题",就是由著名数学家欧拉将它转化成了"一笔画"问题,从而彻底解决了七桥问题.教学过程中,注意以学生的己有经验为基础,除教材所提供的素材外,还增加一些学生熟悉的、联系实际的具体情境,使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真正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实际生活中,诸如银行储蓄的利率问题,节日外出旅游选择哪家旅行社较为合算问题,有奖销售中的比例问题,出租车收入差价问题,上网收费问题等等,这些数学问题合乎时代,具有真实性,这对培养学生自觉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大有益的.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我们就应该抓住学生的认知特点开展数学教学,不能只让学生学会做各种各样的"习题",而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来学数学,再带领学生到生活中去用数学.  相似文献   

12.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要让学生充分“体验”与“亲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而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认知过程与知识结构不协同发展的现象却十分明显.通过实践我们发现在数学教学中有效运用“体验学习”,不但能将数学知识的学习与生活体验紧密联系起来,而且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3.
小学数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在数学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获得数学知识和技能,发展计算能力、思维能力等基础性学力,而且要让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可持续发展学力得到良好培养,为将来适应社会和进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数学文化是一种重要的文化.中科院院士王梓坤先生指出:"数学文化具有比数学知识体系更为丰富和深邃的文化内涵,数学文化对数学知识技能、能力和素质等概念的高度概括".前苏联数学家辛钦曾经说过:"数学教学可以培养人正直与诚实的品质,可以培养人的顽强与勇气."因此,我们学习数学不仅为了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数学学习,接受数学精神、数学思想、数学方法的熏陶,提高思维能力,锻炼意志品质,并把它们迁移到学习、工作和生活各个领域中去.因此,小学数学教学创新应与素质教育有机结合才能充分发挥数学的文化价值,有利于人的素质提高.  相似文献   

14.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就应该把数学教学生活化,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学生切实感受到数学其实是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用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客观世界,增强数学应用意识.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谭道琼 《科学咨询》2009,(24):63-63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不仅要求学生学好各种数学知识,还要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走向实践,  相似文献   

16.
任丛均 《科学咨询》2009,(12):58-58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现代小学数学要走向生活,走向学生素质的发展,首先需要数学教学适应时代的发展,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学习的态度和能力为出发点。为此,小学数学教学的实施,教师必须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促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主动去探索、去思考,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7.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从数学教学的需求出发,让学生从生活经验、生活实际中去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领悟到数学的魅力、感受到数学的乐趣,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林莉 《科学咨询》2008,(14):52-52
数学新课程教学理念要求把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因此,高中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及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教学活动的组织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地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相似文献   

19.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是学生不断经历各种数学活动过程的结果,是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重要途径。”在数学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生活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为生活服务”的思想。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可见,正确处理数学学习与生活经验的关系能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结合我的教学实践简要谈谈如何“利用数学生活化教学,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素养”。  相似文献   

20.
要寻找生活中的数学,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要创设生活化的情境,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要将数学与生活相结合,在生活实际中理解数学,还要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