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发达国家在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中所兴起的信息产业,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影响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它所呈现的特点对我国产业发展带来了机遇与挑战.为此,我们必须形成一个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基础、以产业升级为主线、以技术进步为特点、与体制创新相适应的产业结构动态调整机制,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促进我国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农村改革在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生产责任制,以市场取向的流通体制和城乡一体化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但一些重大经济关系仍未得到调整.当前深化农村改革的重点是,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推动流通市场化、农村工业化进程.  相似文献   

3.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必由之路。民族地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困难也有许多有利的条件。民族地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以市场为导向,优化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加强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市场体系;充分利用资源、地理优势,发展具有地区民族特色的专业市场和边贸市场。  相似文献   

4.
西部经济与西部大开发新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分析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国家战略西移,以及西部大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开发西部的新思路及建议。文章认为,建立良好的政策环境,加大生态建设的保护力度,调整产业结构,健全市场体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控制人口,提高人口素质是西部大开发中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5.
调整农村产业结构 实现农民增产增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调整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实现农民增产增收一直是一个重要而紧迫的课题.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是农业科技水平的提高和普及的过程,是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农业运行机制和经营体制的过程,是实现农业从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的过程.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应本着着眼于农村和农业的长远发展、农民的现实利益、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和建设市场体系的原则,处理好调整农业结构与提高综合生产能力的关系、市场导向与发挥区域优势的关系和政府引导与尊重农民自主权的关系,加强对种植业、养殖业结构的调整,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外向型创汇农业,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乡镇企业结构调整和农村小城镇建设.  相似文献   

6.
发育农村要素市场是建立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农村产业结构与农业结构的调整优化,有赖于市场化了的要素结构的调整优化。要素结构调整在前,产业结构调整在后。发育农村要素市场,还有利于提高农村要素的利用率和生产率,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不断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别。农村要素市场发育滞后于城市,是导致城乡差别较大的重要原因。农村要素市场发育之所以滞后于城市,是源于赶超型经济发展战略、资本原始积累与城乡二元体制是相辅相成的。通过城乡二元体制,强制性压低农村要素价格,由此形成的要素价格剪刀差,是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途径。发育农村要素市场的关键,是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因势利导地改革城乡二元体制,在城乡一体化基础上实现城乡要素的平等交换。  相似文献   

7.
产业结构的发展关乎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全局,西方经济学家关于产业结构演进有许多论述,但他们的论述多是基于西方发达的市场体制情况,因此忽略了政府行为对产业结构演进的作用。本文依据基本的产业结构理论研究政府行为对于产业结构演进的作用,分析政府行为主要通过经济机制、需求、供给等影响产业结构演进,指出在不同发展阶段,政府行为的侧重点不同。  相似文献   

8.
我国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分析框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分析了我国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形成的历史原因,即深受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产业政策的影响;指出在制度与产业技术的双重约束下,资源型城市的产业结构具有高度刚性.提出了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优化的基本思路,即尊重市场和产业演进的一般规律,将原有的资源性产业、相关的供给结构与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化发展结合起来,要考虑区际分工,尊重市场对产业的选择.最后探讨了资源性产业的两条退出途径,增量型退出和存量型退出;概述了新兴主导产业的选择和培育模式,包括新型产业对原有产业的替代模式,产业链扩展与延伸模式和多元复合模式.  相似文献   

9.
东北问题根源于深层次的体制、结构问题,其表现为基于历史路径的所有制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耦合与不完善的市场机制的摩擦运动.解决东北问题必须从系统的角度人手,即协同地解决所有制结构问题、产业结构问题以及市场机制问题.实施东北振兴战略,关键在于建构区域的内生发展能力,即实现市场主体的自生、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市场的深化.已进行的东北振兴战略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目前东北尚未实现区域的内生发展.在全面振兴阶段,都市圈建设、企业集群建设、提高资源配置机制效率是建构东北内生发展能力的三大挈领性战略.  相似文献   

10.
当下中国知识型失业凸显了体制转型的失谐,其成因套用西方就业理论解释显得捉襟见肘;而仅仅归因于政府社会保障、就业服务等制度缺失或归因于高等教育、社会中介、社会观念等因素也显得差强人意,它们虽重要但非主要.影响中国知识型失业的主要的变量,一是劳动用工制度或就业市场体制;二是工业化战略中的产业结构和产业链因素.前者属于"生产...  相似文献   

11.
面对WTO中国建筑业如何与国际接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从世贸组织(WTO)关于"全球贸易自由化"的宗旨出发,分析中国建筑市场必然开放的趋势.通过有关数据的分析对比说明,中国建筑业与发达国家建筑业在体制、法制、机制、产业结构、技术水平及市场竞争力等方面存在着较大差距,而缩短这些差距的重要途径就是与国际惯例接轨,并且从八个方面论述了接轨的具体对策.特别强调,只有维护公正的市场竞争机制和进行企业创新才能提高中国建筑业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12.
当前,在我国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换过程中,产业结构优化问题日益突出.这在理论与实践上急待着人们去探索解决的新课题.我们要走中国式的现代化通路,就必须达到产业结构的优化,使社会资源、劳动力得到合理而又高效的配置,这样才能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我国经济走上持续、稳定和均衡地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3.
论我国产业结构的变动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经济增长过程中,产业结构将按照一定的规律不断变动。本文认为,我国正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体制,市场经济的竞争机制,激励机制都对产业结构调整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因此,必须首先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市场体制,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并提出一系列促进我国产业结构优化的方针与政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形成盲目重复建设的根本原因,在于“条条”和“块块”分割的经济管理的体制,在经济体制的过渡时期被事实上的市场利益主体地方政府和部门政府进一步强化。抑制盲目重复建设和调整产业结构,必须破除金融抑制下的自我融投资机制,加快资本市场的发育和建设。非均衡经济运行条件下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能够加快经济增长,为此必须从产权市场建设、企业破产制度以及开辟结构调整的国际通道等方面,进行具有操作性的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5.
在金融的大力支持下,产业结构能更快优化升级,进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陕西金融对产业结构调整的支持力度较弱,引导产业优化升级的能力不强。文章通过对金融支持陕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分析,提出差别的货币政策、优化信贷投向、培育资本市场、拓宽融资渠道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对于欠发达地区来说,劳动力市场的培育不仅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也是产业结构调整的必然要求,尽管在市场经济建设的过程中,欠发达地区的劳动力市场建设已经起步,但总体来说发育不良,影响了产业结构的调整,降低了劳动力的配置效率,只有深化劳动人事制度改革,切实转变劳动人事部门的职能,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劳动力市场的现状,提高经济效率,加快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高等教育体制也必须进行相应的改革,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 一、市场经济体制对高等教育的新要求 1.下场经济的自主性,要求高等教育必须具有自主性。 市场经济的主体是企业。它在产业结构、产品开发、经营决策、人事劳动、工资分配等方面具有自主性,它的一切活动都是围绕市场转,以市场为导向,它的资源配置方式主要是通过市场机制来实现的。我们高等教育要与市场经济相适应,就必须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自主性。过去,高等教育在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包了高校的一切,包招生、包分配、包经费等等。从学校,院系专业的设置,到教学计划、课程、教材、学时等均  相似文献   

18.
文章运用产业集群理论对非显著性规模经济性文化产业的规模经营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我国文化产业形成规模经营不仅要在生产要素、产业结构等方面加以改进,而且要在文化体制和文化生产单位产权制度方面实行根本性的改革。  相似文献   

19.
农村产业结构落后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文章提出了借助市场力量,依靠高新技术,完善农村经济发展的宏观规划和产业政策等途径,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  相似文献   

20.
文章应用全国30个省市区2001-2010年的面板数据,分析了技术进步在中国产业结构转换中的作用,并评估了由此产生的城乡就业效应。研究表明技术进步对产业结构转换和城乡就业的促进作用未充分发挥,产业结构转换促进了城乡就业增长,但产业转移的成效欠佳。建议在推动中国产业结构转换和促进城乡就业进程中,大力提高技术选择的自主性和技术进步的内生性,提高产业结构与人力资源构成的匹配度,优化区域产业布局,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