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生态文化理念发展现状及其生成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中国古代与现阶段生态文化的理念与制度的分析,认为中国古代生态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是中国的生态文化理念与制度有很多的缺陷.由此提出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应建立本国特色的生态文化理念与制度.  相似文献   

2.
罗洁 《中国民族博览》2023,(24):175-177
红色文化是中国传统民族文化中的一种,既是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的主要原因,也代表了中国独具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和弘扬红色文化是构建文化自信以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战略任务。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必须加强对文化自信的信心,为美丽中国的建设与实现创造更多的机会。本研究通过分析红色文化与文化自信之间的关系,探讨文化自信视域下红色文化在高校思政课程中的重要意义,并在此基础上对美丽中国的建设路径进行分析。从转变教育观念、拓展红色文化资源宣传广度、搭建优质红色文化传播平台三个方面论述文化自信视域下红色文化对美丽中国的建设路径,发挥红色文化在高校教育中的育人价值,为高校大学生红色文化与文化自信的培养及教育创设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3.
从回族的文化认同看伊斯兰教与中国社会相适应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伊斯兰教在中国内地以回族为主要载体。历史上伊斯兰教所以能够在中国内地扎根发展, 与回族文化认同密切相关。从回族文化认同角度探讨伊斯兰教与中国社会相适应问题, 不仅可以对伊斯兰文化与中国文化的交汇融合有较清楚的了解, 而且可以从现实出发, 摸索伊斯兰教在当代中国的发展模式, 并进而探求回族社会的进一步繁荣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红色文化是我党成立以来长期奋斗中形成的独特文化,不仅具有内涵丰富的社会维度,政治维度和公共维度,更具有与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文化协商的历史维度,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路径与中国传统文化共同对话、破立协同、文化践行成果.今天,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的崛起不仅改变了世界经济的地缘关系,同时也改变了全球的文化价值秩序...  相似文献   

5.
中国历史文化建筑是凝固的文化符号,也是中国历史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可以起到一定的教育作用。中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主义文化要走上文化繁荣的发展道路,就要坚定文化自信,中国历史文化建筑作为中国具有代表性的历史文化符号,要更好地传承下去,就要采用符合时代发展的文化传承策略,对中国历史文化建筑起到保护作用,同时在中国新的历史时期更好地发展。本文针对当代中国历史文化建筑的传承与发展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6.
村落是中国社会结构的细胞及中国几千年农耕文化的载体。中国村落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根与源头,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魂,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智慧。虽然传统上的人类学研究大多也以一个社区或一个村庄为研究区域,具体到中国的实际,尤其是当下我国西南省份的传统村落已纳入到住建部等部门公布的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民族地区特色村寨已纳入省级保护绿色发展道路之背景下,对村落的研究就有了特殊意义:其核心是保护传统文化,根本是保护人。为此,本研究立足于保护中国传统文化的基因,基于社会人类学与新近之文化熵和弗兰肯斯坦鹰理论,论证中国西南所赋予村落人类学研究的区域性、必要性与独特性。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式设计思想的影响,制约了中国人的审美观念与情感表达,形成了中式设计以文化为基底,无论在美学还是精神上一定是先有思想再做设计。文章从中国传统文化发展进程入手,深入研究、借鉴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学意境与品格,使现代中式设计既继承中国传统文化,又延续中国传统艺术中的意象创作思维,将思想决定审美,审美影响设计与现代中式设计相结合。  相似文献   

8.
中国岩画的文化坐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的岩画因其历史文化背景不同,在内容和形式上与西方原始岩画有很大差别.从本质上讲,中国岩画文化是独立于中原农耕文化之外,并与之平行发展的少数民族混合经济文化与游牧经济文化的产物.  相似文献   

9.
许淑杰 《回族研究》2006,(1):157-160
自唐代伊斯兰教传入中国,伊斯兰文化就与中国文化发生了密不可分的联系,且历经宋元,降至明清,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交融中,缔造了一个回回民族,也熔铸了一种新的文化形态———中国伊斯兰文化。在这一过程中,产生了大批的以回回伊斯兰文献为主的中国伊斯兰文献,  相似文献   

10.
文章分别就中国少数民族社会组织制度文化的产生与发展、表现形式及其类型、功能与作用以及它所面临的现代变迁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文章指出:制度文化是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中介或桥梁,缺少了制度文化这个中间环节,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发展很难取得令人满意的成果,而独具特色的中国少数民族制度文化不仅是中国文化,理所当然也应是世界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人们没有理由不去关注它、重视它、研究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