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理论斗争是左翼十年间独特的文学景观。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威因此逐渐声势浩大。鲁迅的参与和独特表现,使这些论战在深度、复杂性、异质性等诸多方面引发人们对左翼文学现象进行更深入的沉思。  相似文献   

2.
鲁迅文学与左翼文学异同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种文学有一种思想根基。鲁迅文学以他的“立人”思想为根基。鲁迅的“立人”思想有三块基石:一是达尔文生物进化论;二是19世纪末“非物质,重个人”的思潮;鲁迅步入左翼文学阵营,没有改变他的“立人”思想,而是吸纳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特别是普列汉诺夫的文艺理论,这是他的“立人”思想的第三块基石。在此前后,与文艺界进行了两次原则性的论争,存在三大分歧。鲁迅的抗争,使他“总觉得缚了一条铁索”;在近于和“文坛皇帝”、“元帅”、“工头”、“奴隶总管”的决裂中溘然辞世。历史表明,鲁迅文学比左翼文学的思想根基更深厚,美学品位更丰富,更具开放性,更有可供后人借鉴的资源。  相似文献   

3.
鲁迅与周扬有着不同的“左翼文学”观念,体现出不同的文化追求。鲁迅所追求的是通过改变“吃人”的文化来改变人奴役人的现实,实现建立“人国”的理想;周扬所追求的是树立权威,不但自己崇拜权威,而且处处以权威来号令他人。这在解散“左联”和“两个口号”的论争中表现得特别突出。  相似文献   

4.
"新兴文学",作为1930年中国左翼文学理论热潮中的"关键词",集中体现了"左联"成立之初左翼文艺界对无产阶级文学理论的思想探索,也颇具典型性地显示出中国左翼文学理论在一个独特的历史片段中的若干特征。"新兴文学"体现出"以新代旧"的历史使命意识、放眼国际的开阔视野、旗帜鲜明的阶级立场和革命目的、"新写实主义"的创作主张等特点,尽管在思想上难免显得肤浅乃至幼稚,但是探究、剖析它的来龙去脉无疑有助于对庞杂繁复的中国左翼文学理论史形成更为切实和细致的省察。  相似文献   

5.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成立,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文化革命深入"的重要标志。鲁迅《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对作家的思想建设、文艺与革命的关系、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远大目标等问题作了精辟论述,表现了鲁迅对于先进文艺前进方向的构想。《意见》不仅对中国新文学的发展产生过巨大影响,在今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建设中仍将发挥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6.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成立,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文化革命深入"的重要标志.鲁迅《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对作家的思想建设、文艺与革命的关系、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远大目标等问题作了精辟论述,表现了鲁迅对于先进文艺前进方向的构想.《意见》不仅对中国新文学的发展产生过巨大影响,在今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建设中仍将发挥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7.
不少学者认为左翼文学曾经成为了主流意识形态。其实,当成为主流意识形态时,它早就已经被解构了,而这种解构正是从延安文艺时代就开始了的。由于革命的需要,许多左翼知识分子来到延安,为延安左翼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条件,但是,左翼文学与延安的主流是冲突的。在延安,文学作品的批判性遭到削弱,歌颂工农兵成为主流,左翼文学的精神遭到改写。同时,作家的主体意识也经历了从有到无的变化。而且,左翼文学的主题及人物形象也被解构。正是左翼文学与延安的主流意识形态产生了激烈的碰撞,最终,左翼文学融于工农兵文艺的大潮,失去了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8.
民国时期的政治专制与社会动乱同它的文学成就相比较,形成鲜明的反差,这里存在一种宪政理想与政治现实的矛盾。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作为近代以来已经深入人心的现代政治理念,宪政对知识分子的精神鼓舞和对统治者的某种抗拒都不容忽视。正是这样一种文化为现代文学艰难地开辟了生存空间,其中的启迪值得我们深思。为了进一步探讨宪政、法制以及政党政策与民国文学的关系,本刊约请了四位学者分别就宪政理想与民国文学空间、民国语境下的左翼文学、抗战时期民国政府文艺政策的两面性和抗战期间关于文艺民族形式的讨论等问题进行研讨,以期引起学界更多关注的与思考。  相似文献   

9.
本文依据历史背景讨论左翼文学的去向问题。由于民族危机加重,救亡御侮成为时代思潮的主题,左翼文学自然汇入了抗战文学的洪流,并在其中显示为主流。而左翼文学思想在统一战线中核心地位的确立有一个争取、斗争、实现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鲁迅纪念活动产生了巨大作用。抗战初期,政治倾向中的左、中、右文艺界都通过纪念文章和讲话等形式,把鲁迅精神推入抗战的时代思想和抗战文学的主要精神之中。昆明的鲁迅纪念是考察鲁迅精神的弘扬和左翼文学的去向及其发展的一个典型范例。  相似文献   

10.
左翼文学运动研究的两种范式与新的可能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时期”到来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重新繁荣,正是肇始于30年代左翼文学研究“热”。但进入80年代中期以后,这种热度却逐渐冷却,以至于到了左翼文学被忽略的程度,其中当然有着历史、社会和思想方面的原因。新世纪以来,30年代左翼文学研究又有重新抬头的趋势,仅仅在这个寒冷的冬天,就有“左翼文学的时代”国际学术研讨会(2005.11)和“中国左翼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2006.1)在北京和汕头相继召开。但被冷落的研究重新趋热,并不意味着以往文学史观和研究范式的“死灰复燃”,这个领域可能存在着太多未解的命题和问题,需要借助新的历史视野和研究范式予以面对和处理。本刊在上述两个会议之间组织的这组笔谈,就部分涉及了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1.
鲁迅的文学翻译思想经历了三个阶段的演变:(1903~1908年)晚清时期的意译倾向、(1909~1929年)“五四,,时期的“直译”思想以及30年代(准确地说。应该是1929~1936年)的“硬译”观。研究发现,这种文学翻译思想的演变不是偶然的。而是必然的。因为每一次演变都是有其深刻的文化成因。改造社会和“为人生”、新文化运动、社会革命和发展现代汉语的需要分别为每一演变提供了动力和缘由。伴随着其文学翻译思想的演变·鲁迅也完成了从“文学革命”向“革命文学”的转变。  相似文献   

12.
鲁迅丰富的翻译理论思想,虑远思精,鞭辟入里,启人疑窦.当我们回顾鲁迅的观点和思想时,发现鲁迅的翻译思想科学而完整,对于我们今天学习、融会西方译论,建设自己的翻译学体系,都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鲁迅先生有自己独特的翻译立场,那就是意识形态如同主导他的创作一样主导他的翻译行为。作为文学家的鲁迅与作为翻译家的鲁迅秉承同样的文学原则:教化国民,重构社会。  相似文献   

14.
鲁迅一生热爱儿童,在五四之初与其他人一起提出了“儿童本位论”。他不但以实际行动翻译了许多儿童文学作品,还在个体创作中为儿童带来许多儿童视角和儿童题材的作品,留下宝贵的财富。探索鲁迅的儿童文学观和译介的儿童文学作品时,重点发掘不为人们所注意的早期小诗和散文诗的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15.
鲁迅的比较文学观是在近代中西文化冲突与交汇的特定历史文化语境中生成的。这种具有广阔视野与独创性的比较文学观及其实践 ,对 2 0世纪中国新文学的建构与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特别是鲁迅对有关文学的影响性、可比性、民族性的理论建构 ,为 2 0世纪中国新文学的理论建构与发展 ,提供了新的价值支持。  相似文献   

16.
鲁迅把儿童问题从家族关系发展到人类关系的高度上 ,认为父子关系是一种自然平等的伦理关系 ,父母对子女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这种以“幼者为本位”的思想直接影响了鲁迅对儿童文学理论的批评和翻译介绍外国儿童文学作品。在他的小说和散文里 ,鲁迅也塑造了众多鲜明的儿童文学形象  相似文献   

17.
序跋文章在鲁迅的文体中占有一定数量。这些为自己的创作、译作和别人的创作、译作的序跋文中包含着鲁迅评骘文学作品、阐发文学观念的特色和重要思想,而且形成了独特的文体特征。  相似文献   

18.
作为“正文本”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副文本”分析对译作的研究带来了新的视角。翻译家鲁迅不仅留给国人大量的译文文本,而且还留有丰富的关于翻译的书信,以及围绕这些译作所写的序跋。文章试图以鲁迅翻译的译作中的序、跋、附记、目录、插图等副文本为研究对象,探讨副文本作为鲁迅译文文本补充和扩展的平台、鲁迅在译文中显身的平台以及鲁迅与读者交流的平台,使读者更好地了解其对中国文学翻译所做的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19.
左翼文学是现代文学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文学现象。它在20世纪30年代的文坛上产生过重大的影响,并一度占据主潮的位置。并且,它上承五四,下启延安工农兵文学潮和十七年文学潮,建立了中国较为系统的马克思主义文论体系,提倡文艺的大众化,产生过很多有影响的作家、作品,.但是左翼文学也存在很多显而易见的不足之处,这也是左翼文学在新时期备受指责的所在。因此给左翼文学公正与客观的评价就显得弥足珍贵。  相似文献   

20.
切斯特曼的翻译伦理为人们认识翻译实践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契机,翻译伦理探讨译者对翻译职责及其翻译标准的厘定。鲁迅硬译问题近年来得到学术界的密切关注,许多学者从诸多方面进行探讨,如翻译策略、文化因素、意识形态等。文章将从翻译伦理的四种模式:再现模式,服务模式,交际模式和基于规范模式来探讨鲁迅翻译中的硬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