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区域经济中网络的含义及本文的讨论范围在区域经济学中,经济中心、经济腹地和经济网络共同成为区域经济的构成要素。其中经济网络是一个非常宽广的概念,它不仅表示经济发展的地域联系,而且还表示这种联系的各种依托。在外延上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经济联系的渠道、系统和组织。作为经济联系渠道的网络,根据联系的不同性质、一般包括生产协作、生产流通网络、交通运输网络、信息情报网络和金融信贷网络等几个方面。这些网络就象人体中的血管,人体中如果某一根血管血流不畅人就会生病,区域经济某一方面的网络不畅,同样会影响区域整体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建立上海经济区,以中心城市为依托,合理组织地区生产专业化分工和协作,是现行经济管理体制的一项重大改革。它不是由人们的主观意志随意决定的,而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客观需要。现行的经济管理体制,条条块块分割,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成了现代化大生产前进的障碍,只有进行改革,打破部门、地区的界限,组织合理的经济区域  相似文献   

3.
我国区域梯度推移粘性因素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梯度推移理论认为 ,高梯度地区产业总是在不停地向低梯度地区推移 ,但是我国东、西部地区长期以来存在着差距 ,并且自 1 999年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 ,尽管出台了许多区域优惠政策 ,但区域经济水平差距依然很大 ,梯度推移现象不明显。本文通过实证分析 ,发现其原因是我国东、西部地区在梯度推移过程中存在着诸多粘性因素 ,这些因素分别是 ,初始投资地的人缘地缘关系、沉没成本、已经建立的生产协作网络、落后地区的基础设施薄弱、低梯度地区的市场容量狭小及市场化程度低、政府效率低下和投资信息不畅等因素。  相似文献   

4.
刘长厚 《理论界》2002,(4):22-22
区域农业技术经济的联合与协作,是增强区域农业生产力,发挥区域经济优势,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是发展市场经济,打破地区封锁,迎接WTO等挑战的重要内容。因此,必须大力提倡区域农业技术经济的联合与协作。一、区域农业技术经济联合与协作的客观必然性。区域农业技术经济联合与协作,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课题。随着区域生产力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进步,按照社会性大生产的要求,实行农业技术经济联合与协作,有其客观必然性。  相似文献   

5.
区际经济关系及其协调研究涂人猛一、区际经济关系及其内涵区际经济关系是指在社会劳动地域分工体系和区域专业化生产协作链中据有一定地位的经济区域,在各自经济发展过程中发生经济交往行为,并通过生产要素和主导产品的区际流动而缔结的一种相互依存与相互制约的内在关...  相似文献   

6.
企业组织与区域成长的经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区域是一个具有内聚力的地区,从微观角度看,区域经济是区域内和区域间的企业组织将生产过程在地域空间上实行纵向分解和联合后展开的协作活动,由劳动分工而产生的专业化经济和交易成本节约是促进区域形成的两个最根本因素.鉴于大型跨区公司(企业)和企业集团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作用,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应把一批竞争力强的跨区公司(企业)和企业集团作为区际经济的“连接点”或“生长点”,利用跨区公司(企业)和企业集团形成的系列化和成套服务在经济部门、行业中的主导作用,影响和制约中小企业的发展方向和行为关系,逐步在大、中、小型企业之间形成新型的企业分工协作体系,建立区域产品链和产业链,促进区域经济的一体化.  相似文献   

7.
近些年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以及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和日益完善,区域经济合作不断地加强,各类合作组织应运而生。实践已证明,区域合作组织根据各个地区的自然条件、经济技术基础和相互间的内在经济联系,从整体范畴来谋划区域生产力布局及根据平等互利原则开展地区之间的联合与协作,是提高资源空间配置效率、增强区域生产力、发挥各区域经济优势、提高区域经济运行质量的有效途径,是参与国际竞争及世界经济接轨的迫切要求。毋庸置疑,区域经济合作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  相似文献   

8.
区域经济本质上是聚集于一定空间的企业相互联系形成的开放经济系统,因此本文试图从企业层面入手用系统的观点和方法对它进行全新解释。首先,本文阐述了企业之间相互作用形成的区域的本地化经济关系和区域的区际经济关系,以及二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交织形成的区域经济关系网络。认为,区域经济关系网络使区域经济内循环和外循环有机地结合,形成区域生产系统。其次,对区域生产系统进行了严格的界定,并从要素的竞争与合作、系统与区内外环境的交互作用以及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等方面对区域生产系统的特征进行了解释。第三,指出区域生产系统是区域经济系统的核心,它的特征和变化代表和反映着区域经济运行的机制和变化。因而通过分析区域生产系统能够揭示区域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在结论部分,作者还进一步提出增强区域生产系统运行效率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长三角地区无论是在经济总量还是在发展速度上,都已成为我国乃至世界经济发展最具活力和潜力的地区之一,被认为是未来世界经济增长的"发动机"之一。但是,目前长三角地区区域协调的进程不仅落后于地区经济发展的现实水平,而且也不能满足地区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这些年的发展,尽管在长江三角洲区域整合上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真正融合的一体化发展格局还没有形成。区域利益既具复杂性又具综合性,而区域中只有政府拥有全面管理区域地方事务的权力,因此在区域利益争夺中,区域政府必然会直接参与,并且政府在此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常常会大于区域企业或企业集团。基于长江三角洲一体化的现有基础,在我国现行的制度结构下,能否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构建起协作联动的统一规则和合理的组织安排是确保区域政府合作机制建立和有效运转的关键。而在区域政府合作机制的构建过程中,中央政府、地方政府、非官方组织和微观经济主体在各自的范围内进行有效的制度创新,是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0.
基于产业集群的区域创新体系构建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产业集群是区域竞争力的重要标志。通过要素之间和生产环节之间的整合建立以专业化分工网络为基础的产业集群,能强化地区经济增长核心能力。区域创新体系与产业集群存在着地域、结构、功能和目标等多项关联。建设区域创新体系的关键是促成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的制度条件。政府可以通过实施积极的集群创导,制定促进产业集群与区域创新体系相融合的发展政策,不断优化区域创新环境,提升区域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区域经济思想主要内容是,让一部分有条件的地区优先发展起来,富裕起来,然后通过发达地区带动和帮助不发达地区发展,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其主要包括三个层面,区域经济如何布局、区域经济如何发展、区域经济如何协调。 (一)区域经济布局的基本原则 1、服从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 生产力布局有自身的规律。生产力布局是生产  相似文献   

12.
<正> 区域指一定的地理空间,它可以是一省或几省,也可以是省以下的地区以及跨越行政区划的经济区。一切经济活动都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内运行,由于矿产资源、人口分布、交通条件、政治制度以及经济发展水平,在不同的地理区域有其不同的形态或不同分布情况,这些因素对社会经济活动及其生产过程具有重要的影响和制约的作用。从各个不同地理区域的  相似文献   

13.
关于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现实与未来的经济竞争,很大程度上是区域之间的经济竞争。一个国家和地区要想在经济日趋全球化的国际竞争中立足和发展,必须积极参与国际国内区域协作。本文从分析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背景入手,就构建泛珠三角区域的意义、制约发展的因素和推动发展的对策等方面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4.
构建发展泛珠三角地区产业合作的前提与基础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区域经济合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易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不同地区经济主体从而政府基于进一步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内生需求.产业协调发展是区域经济合作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对泛珠三角经济区的形成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目前而言,不仅整个泛珠三角地区,而且泛珠三角地区内各省区内部的产业分工协作都是相当有限的.在目前条件下,发展泛珠三角地区的产业分工与协作,不是直接从发展产业分工协作入手,而是从其基础:发展经济区内各地区之间的经济贸易联系入手.市场主体在密切经济贸易联系基础上,自然会逐渐产生符合各市场主体利益的产业分工与协作关系.  相似文献   

15.
张旭华 《云梦学刊》2012,33(6):72-76
地区联动发展是区域间合作的高级形式之一,是介于区域一体化与区域经济合作之间的一种地区间合作安排。地区间联动发展通常以地缘邻近性为前提,合作制度化为保证,具有联动模式存在多样性、合作载体呈现项目化等基本特征。现阶段国内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之间联动发展主要有三种实践模式——跨行政区共建产业园模式、山海协作模式、特别合作区模式。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农村经济改革中,随着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建立,在包产到户和包干到户较早的地方出现了新的协作和各种经济联合。这种户与户之间、户与社队、国营单位之间的协作和联合,展示了包产到户和包干到户的发展趋向。它是我国农村新的劳动组合方式,是一种新型的经济组织形式。 一、联合体的经营方式 各地不少承包户在真正自愿互利的基础上,组织起各种形式的协作联合,如果说包产到户和包干到户责任制是农村经济改革的起点,那么,新的经济联合的产生  相似文献   

17.
学术界普遍意识到全球化进程受阻的现状以及中国主导的"一带一路"战略在区域经济一体化及全球化中的地位。2009年世界银行从"距离、密度、分割"等经济地理学视角研究世界经济地理的重塑问题。"一带一路"怎样借助大推动理论助推全球发展价值并从"距离、密度、分割"的动力机制重塑世界经济地理,带动全球发展价值提升,是区域发展战略中的重要问题。在后危机时代新常态经济下,"一带一路"作为亚洲生产网络的重要战略组成,同北美生产网络、欧洲生产网络类似,有助推区域生产网络发展、壮大的"动力机制"。有望形成普遍大规模投资,促进经济"密度"规模溢出效应发挥,基础设施建设与互联互通缩短了世界主要区域的经济"距离",沿线国家普遍发展与一体化减少"分割"问题,使该区域成为助推全球发展价值提升的新动力中心。"一带一路"推动亚太地区生产网络的优化升级、实施亚太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普遍进行大规模投资,助推基础设施优化升级,是当今全球化"破冰"关键点。  相似文献   

18.
区域司法资源配置均等化既是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不可或缺的子课题,也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这一宏大战略的应有之义。针对我国区域司法资源特别是法官资源配置失衡的现状,基于法制统一原则的要求,应当通过为欠发达地区定向培养"免费司法生"、为法官资源特别匮乏的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基层法院匹配"兵役制法官"、建立国内区域司法协作制度等多种平衡路径,逐步实现区域司法资源尤其是法官资源配置的均等化。  相似文献   

19.
生产力布局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的一个重大问题。生产力合理布局能够合理地利用各地区的自然、经济和劳动资源,使生产接近原料、燃料产地和消费区,加快全国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和各大区不同水平、各有特点、大力协同、农轻重比较协调发展的经济体系的建立,促进工业和农业、城市和乡村更好地结合,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果。正如陈云同志所指出的,生产力布局“是基本建设中具有长远性质和全面性质的问题,是一个带有战略意义的问题”。多年来,在林彪和“四人帮”的干扰破坏下,我国生产力布局方面的问题成堆。例如工业基地的建设不搞区域规划,厂址选择不作技术经济比较,完全凭“长官意志”决定。地区的生产和建设布局混乱互相脱节,不配套,影响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在地区与地区之间,不按经济区域实行分工和协作,闭关自守,划地为牢,割断了合理的经济联系,造成人为的经济分割和经济闭塞等等。这一切都给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造成了不可弥补的损失。  相似文献   

20.
京津冀三地比较优势明显,实施经济金融一体化发展的潜力巨大,但目前与国内发达地区比较都存在着不小的差距.其原因主要是缺乏完善的区域一体化的法律法规及政策措施,强有力的区域性协调机构和调节基金等.因此,应着重从组建京津冀区域经济金融一体化发展的权威性协调机构、法律法规、发展规划、产业政策、联席会议制度、共同发展基金制度、搞好协作交流、建立常设的信息管理机构、区域资源补偿制度等方面寻求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