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外科医学奠基人裘法祖有一座右铭:“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学问要不知足。”在漫长的人生岁月里,他一直忠实地践行着自己的座右铭。“做人要知足”。也就是说一个人在物质条件、名  相似文献   

2.
只有实现“事业家庭”双重价值的人生才是当代女教师的成功人生。因事业有成而取得的成就感和因家庭美满而带来的幸福感 ,这是一个人最重要的两种心理需求 ,只有这两种需求同时得到满足的人生才称得上成功人生  相似文献   

3.
记得一位哲人在探讨人生之道时,曾经说过一句话:人生要“知足、知不足、不知足”,只有达到“三知”的人生,才是完整的人生。这句话,我揣摩了好久,觉得应该这样来理解“三知”:知足,就是要求我们每个人都要辨证地看待自己目前的工作和生活现状,不要站在这山,看到那山更高;沐在这  相似文献   

4.
人生小提醒     
犁航 《百姓生活》2010,(8):18-18
学会道歉 人生有太多的地方需要诚心地说“对不起”。道歉是人生的处世艺术,不会说“对不起”的人,必定是孤家寡人。有时一声“对不起”,可以消去对方莫名的怒火,而刻意去狡辩的话,则可能爆发剧烈的争吵。  相似文献   

5.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外科医学奠基人裘法祖有一个座右铭:“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学问要不知足。”(《大众科技报》2005年10月10日)在漫长的人生岁月里,他一直忠实地践行着自己的座右铭。“做人要知足”,也就是说一个人在物质条件、名利地位、生活待遇上,要知足,知足才能常乐,淡泊方可明志。以裘法祖院士为例,他曾担任同济医科大学校长,又是科学院院士,却一直住着50多平方米的房子,家里用着五六十年代的旧家具,过着很俭朴的生活,他觉得这就够了,很不错了。但也有些人则恰恰相反,他们生活上从不知足,标准能定多高就定多高,迷恋灯红酒绿…  相似文献   

6.
毛可斌 《金陵瞭望》2006,(17):42-43
您知道当代“活屈原”是谁吗?您知道“苦寻屈子魂”的著名学者、国学大师、红学家、楚词专家和当代思想家有着怎样的精神境界吗?他对艺术、对人生究竟有哪些独到和精妙的见解?请一起走近这位世纪老人——文怀沙的传奇人生,相信人生境界会因之而升华。  相似文献   

7.
微笑也抑郁     
工作中的微笑招牌 在很多人眼里,微笑总是和正面积极的事物联在一起,比如“笑一笑十年少”“人生因微笑而精彩”“笑是人际交往的润滑剂”等,单不说这些繁琐的,仅“笑若桃花”就足见笑得好笑得妙了。  相似文献   

8.
《阅读与作文》2008,(7):36-37
在机场,我无意中听到一对父女离别前最后的对话。他们就站在飞机门附近,女儿正准备登机。她说,“爸爸,我们一起生活了这么久.我感到很满足。您给我的爱,我知足了。爸爸,希望您也知足常乐。”  相似文献   

9.
道家文化对现代立志成才者的消极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道家所倡导的“随遇而安、知止知足”的行为原则、“柔弱不争’的处世态度和“重生养生”的人生追求三个方面,论述了道家文化对现代立志成才者的消极影响;指出了立志成才者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走竞争成才之路,肩负起社会责任,方能成为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相似文献   

10.
人生十最     
人生最大的财富就是健康 人生最大的幸福就是知足 人生最大的快乐就是施舆 人生最大的享受就是轻松 人生最大的智慧就是自知 人生最大的美德就是准时 人生最大的成就就是谦虚 人生最大的愚昧就是自私 人生最大的错误就是自弃 人生最大的敌人就是自满  相似文献   

11.
年老应懂“知足”乐,对“知足”更需要、更宝贵,何因?不妨请听我说—— 一是年纪不饶人,自然规律所限。年轻人正蒸蒸日上,血气方刚,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而年老者则如“日过午”,说日薄西山,话不好听,实际是意思相同,年轻与年老对“知足”应当是各不相同,若人退而心没退,还牵这挂那,或这也想得那也想求,似什么也割舍不下,这样也是很累的。  相似文献   

12.
安歌有个绰号,叫哥斯拉。对,就是那个怪兽哥斯拉。绰号是丁木起的。那个时候,他只看到她的丑。他从十七岁开始,就在她的人生里缺席。他不会知道,安歌的后来,经历了怎样的嬗变。  相似文献   

13.
书中锦句     
《今日南国》2013,(10):46-46
弱者的银行是“知足”,而他们所缺的往住是野心。心气高的人,他会有颗永远向上的进取心,而如果起点高了,就等于给自己增加胜算的几率。如果你整天只待在电视机前,那么,你可能只会与修电视机的人结婚。——罗西《通往幸福的五个阶梯》  相似文献   

14.
朱秀梅 《社区》2012,(35):55-55
人生短短几十年,赤条条来,又赤条条去,何必物欲太强,贪占身外之物?“身外物,不奢恋”是佛家所说的思悟后的清醒,它不但是超越世俗的大智大勇,也是放眼未来的豁达襟怀。谁能做到这一点。谁就会遇事想得开,放得下,活得轻松,过得自在。贪婪是欲望无止境的一种表现,它让人永不知足。其病态发展的最终结果往往是,想得到更多的东西,最后却把现在所拥有的也失掉了。  相似文献   

15.
培养王子     
沈奇岚 《可乐》2010,(12):40-40
妹妹,显然你是长大了。那天吃饭时,你特地坐到我身旁,我就知道你有话要问我,而且一定不是学习问题。果然,你轻轻问我:“姐,你谈恋爱时,家里知道吗?” 我真是羡慕你啊,妹妹。我们那个年代,还没有宽带。如果有网络日记,我想父母就不会知道了。  相似文献   

16.
《阅读与作文》2007,(11):32-33,37
人活得有勇气就意味着活得有收获。勇气应该是一条“人生法则”,是不可或缺的生活手段。它使人不会生活在恐惧中,而是充满信心地去生活。这样的生活无疑是个巨大的成功。  相似文献   

17.
拜谒五样松     
常跃强 《社区》2008,(8):31-31
知道临清有五样松,是因在20年前买了一包临清产的廉价烟,牌子叫“五样松”。因盒上有“五样松”的图画,便记住了。 然而,松有五样,却合为一株,这就奇了。于是,心里就常存了向往。  相似文献   

18.
爱无限量     
《阅读与作文》2010,(1):9-10
弗里达·布赖特说过:“只有在歌剧中,人们才会为爱而死。”这是千真万确的。的确,你不会因为爱一个人而死。我知道有人因为缺乏爱而死,可我从来没有听说过谁因被爱而死。我们恰好是相互之间爱也爱不够。  相似文献   

19.
苑业志 《社区》2014,(23):23-23
生活中,见面聊得最多的是工资多少,然后又抱怨工作太累,压力太大。叔本华曾说过:“人生最大的痛苦在于欲望的无穷无尽及最后的欲望无法满足。”一言以蔽之:太在意自己的私欲,放不下自己。所以他无论有多少钱,多大的权力,多高的荣耀,都不会幸福.  相似文献   

20.
“鸬鹚”     
我不知道他的真实姓名。也许他叫狗儿或叫伢子什么的,也许他根本就没有名字。在我心里叫他“鸬鹚”,是因他有着和鸬鹚极其相似的命运——被人“豢养”,被人“渔利”。他走南闯北,每天见过的人有成百上千,当然不会记得我。然而,他时常清晰地浮现在我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