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世纪海外的严羽研究主要指德国、日本及北美的严羽研究,各自的代表人物分别是京特·德邦和卜松山、船津富彦和荒井健及叶嘉莹、刘若愚和宇文所安等人.从整体上看,其特征有三:一是注重对严羽诗论所受前代文论影响及其对后代文论影响的研究;二是注重从不同的角度和方位进行研究;三是注重吸纳中国严学家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2.
20世纪国内后50年的严羽研究可分为两个时段.前一时段的整体特征有二:一是直面严羽诗论本身;二是主张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作指导来分析严羽诗论.后一时段在方法论和对象上有六个新的侧重点:一是对前一时段的严羽研究进行反思和颠覆;二是注重从美学的角度进行审视;三是对严羽的家世及生平事迹进行深层探讨;四是对旧题严羽评点<李太白诗集>二十二卷的真伪问题进行探讨;五是对严羽的文学史论和文学史观进行探讨;六是注重中西跨文化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3.
20世纪国内严羽研究述评(上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前50年国内严羽研究的代表人物有郭绍虞、朱东润、方孝岳、胡才甫、朱自清、钱钟书及罗根泽等人,其严羽研究所取得的成就主要有三:一是对严羽诗论所受前代文论的影响及其对后代文论的影响作了不同程度的考察;二是对严羽诗禅说的"特见"进行了初步探讨;三是对严羽诗学理论中的"兴趣"、"妙悟"及"气象"等概念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当代严羽研究史上,郭绍虞有"当代国内严羽研究第一人"之誉。其贡献主要有三:一是对严羽诗论所受前代文论的影响及其对明清诗论的影响作了全面深入的清理,揭示了严羽诗论的渊源所自及明代前后七子之格调说、清代王渔洋之神韵说与严羽诗论的内在联系;二是校释《沧浪诗话》,为我们提供了"目前最好的版本";三是对构建严羽诗论的一系列概念和范畴进行了现代阐释,自成一家之言。  相似文献   

5.
北美汉学界对严羽及其《沧浪诗话》的阐释以加拿大和美国为中心,形成了华裔族群和本土学者群体。前者的代表人物是刘若愚、叶维廉、叶嘉莹等人,后者的代表人物是林理彰、宇文所安及费维廉等人。整体上看,他们的阐释主要针对:一是以禅喻诗、兴趣、妙悟、入神、气象等严羽诗论本身的构成要素;二是严羽诗论与道家、儒家及佛教禅宗的联系;三是严羽诗论所受前代文论影响及其对后代文论的巨大影响;四是严羽诗论与西方文论的相通之处。他们的阐释不足之处有二:一是对以禅喻诗太过于纠结;二是将严羽诗论与西方文论进行跨文化比较,未能深入。  相似文献   

6.
庄汉新 《河北学刊》2007,27(1):157-161
林非是20世纪中后叶中国散文界的重要人物。他对中国20世纪散文的贡献,集中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中国20世纪散文理论的集大成者;二是中国20世纪散文史研究的开拓者;三是中国20世纪中后叶散文创作的推动者。  相似文献   

7.
严羽是宋代重要的诗学家,著有《沧浪诗话》。以往对严沧浪的研究虽然较多,但大都集中在以禅喻诗上。本文指出严羽具有浓郁的宗教情结。严羽的宗教情结是一个得杂的复合体,从表面上看他钟情于佛教,从深层做探索则可以明白严羽的思想底蕴其实是道教。基于这种基本认识,本文在诗意、气象和诗文极致三个方面提出了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8.
朱志荣 《江淮论坛》2015,(2):141-147,193
姜夔、刘克庄、戴复古等江湖诗人作为严羽的前辈,他们的诗歌虽然受到了严羽的批评,但是在继承前人基础上的诗歌理论主张,与严羽有相同或相似之处。其中一部分是他们都共同继承了前人,一部分是江湖诗人影响了严羽,也有一部分则是江湖诗人与严羽之间相互影响的。在悟、自然、气象、妙和自得等方面,严羽受到了姜夔的影响和启发;在本色、情性、自然以及对李杜和晚唐诗歌的评价等方面,严羽受到了刘克庄的影响;而在推崇李杜、以禅喻诗、吟咏性情、强调创新和追求气象雄浑等方面,严羽与戴复古英雄所见略同。这说明江湖诗人在诗歌理论上对严羽是有着相当的影响的,两者之间是异中有同的,而不是截然对立的。  相似文献   

9.
严羽卒年及行踪略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正> 一关于严羽的生年,朱东润先生在《沧浪诗话探故》中根据严羽和戴复古、刘克庄及李贾等人的交往情况,推断在宋宁宗庆元元年(1195)左右,张文勋同志在《严羽》中据严羽的《庚寅纪乱》、《促剌行》等诗,推断为大约在宋孝宗淳熙(1174—1189)年间。他们的结论虽稍有出入,但都说出了一定的道理。如果把严羽的生年大致定在一一八九至一一九五年之间,我以为是不会有太大差错的。至于严羽的确凿生年,目前因史料不足,自然仍以存疑为是。严羽的卒年,似乎更难确定。朱东润先生认为“严羽的一生应当是一一九五左右至一二四○或其后”;张文勋同志认为严羽“主要活动是在宋理宗(1225—1264)年间”。他们都未明确提到严羽的卒年。能不能对严羽的卒年也作个大致的推定呢?我根据现有材料进行了初步考察,断定严羽的卒年大致在一二五五年左右。其理由如下: (1) 《沧浪吟卷》卷二中有《送赵立道赴  相似文献   

10.
汤奇云 《云梦学刊》2008,29(1):156-157
立足于现代性价值内涵,对20世纪中国文学进行重新认知与解读.是自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提出"重写文学史"和"20世纪中国文学史"的研究范型后主流学界所采用的研究思路与方式.这样做,有着显而易见的三个好处:一是明确了20世纪文学的现代性属性,为中国现代文学"正名";二是为中国现代文学提供了一张完整的百年文学史的"地图":三是赋予了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一种紧贴时代思潮的现实意义,让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本身也实现了"现代化".  相似文献   

11.
严羽所著《沧浪诗话》是有宋一代最为重要的一部诗话,也是最具有理论体系的一部诗话.正因如此,后世对《沧浪诗话》的评论也很多,态度上也褒贬不一.这里并不准备对《沧浪诗话》作一全面评论,而只想就其中严羽自称的“莫此亲切”的也是最为后人诟病的问题,作一番深入探究,以洗严羽所蒙恶名,以还严羽在这一问题上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12.
立足于现代性价值内涵,对20世纪中国文学进行重新认知与解读.是自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提出"重写文学史"和"20世纪中国文学史"的研究范型后主流学界所采用的研究思路与方式.这样做,有着显而易见的三个好处:一是明确了20世纪文学的现代性属性,为中国现代文学"正名";二是为中国现代文学提供了一张完整的百年文学史的"地图":三是赋予了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一种紧贴时代思潮的现实意义,让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本身也实现了"现代化".  相似文献   

13.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古代地域诗学研究的内容主要体现在三个维面:一是对古代地域诗学研究的理论性探讨;二是对不同历史时期地域诗学的宏观性论说与比较;三是对古代不同历史时期地域诗学个案的具体考察.上述三个维面所显示出的成绩,标示出我国古代地域诗学研究已经有效地展开了"攻城掠地"的工作,正在稳步地向前推进.  相似文献   

14.
“三句体”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一种独特现象 ,特指这样一些诗歌 :以三句组成一首完整诗篇的 ,如相传为孔子所作的《获麟歌》和刘邦的《大风歌》 ;以三句组成一个章节的 ,如《诗经·王风·采葛》和《越谣歌》 ;以三句组成一个意义层次的 ,如曹丕的《燕歌行》和岑参的《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长期以来 ,很少有人专门论述这一诗歌体式。据笔者所知 ,最早提及这一现象的可能是宋朝的严羽和魏庆之。严羽在《沧浪诗话·诗体》中指出 :“有三句之歌。”魏庆之在《诗人玉屑》卷二《诗体上》中说到 :“有三句之歌 ,高祖《大风歌》是也。古《…  相似文献   

15.
闻一多对于《楚辞》研究的贡献有四个方面:一是将屈原突出为人民的诗人;二是他从宗教学、民俗学、文化学与人类学的角度进行了研究,真实地开辟了《楚辞》研究的新路径;三是他在对《楚辞》的校勘训诂上做出显著的成绩;第四,他对将《九歌》还原为雏形的戏剧做了尝试.在整个20世纪,《楚辞》研究者中没有谁能够像他这样取得这样多方面的成就.他是20世纪乃至整个《楚辞》学史上,对《楚辞》研究从事的方面最广,因而综合性最强的学者.  相似文献   

16.
严羽论诗个性极其鲜明,其观点、立场以及语气和口吻等均体现出强烈的自信。原因有三:一是他自幼受到纵横家的影响,尚奇节而不拘一格;二是宋朝的理学与禅宗尤其是心性之学对他诗学观的渗透;三是其求学过程中承续了老师的精神气质。严羽论诗的主观精神也极其鲜明,他推崇兴感神会、无迹可求、含蓄蕴藉的诗风,其兴趣说、妙悟说、熟参说等都充溢着一种迷离、玄妙和神秘的色彩。这是对古代文论诗性传统的继承和发扬,也和其论诗的自信气质、诗学观的本质息息相通。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中国学术史是一部西学东渐的历史,以中西之易谋古今之变乃其实质性历史内涵,自主性创新能力缺乏是20世纪中国学术最大局限。在新的世纪,中国学术已然进入一个可以自主创造的时代。就美学而言,最关键者有三:走出观念,面对当代大众审美实际;以中华审美特殊性材料研究人类审美普遍性问题;在自主性实证研究基础上提升自主性理论。  相似文献   

18.
在20世纪,马克思意识形态的概念及其性质问题成为西方学者,包括马克思主义者的研究重点.对这个问题的不同的回答,使马克思的意识形态被赋予了中性、褒义、贬义色彩,形成了20世纪马克思意识形态性质研究的三个论域;认识论上,中性描述意义上的意识形态;价值论上,褒义和贬义意义上的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9.
颜丽  周洁 《齐鲁学刊》2008,(3):132-135
汉语"连动式"的研究可以分为三个时期:19世纪末至20世纪40年代末是模仿描写时期,20世纪50年代初至20世纪80年代初是廓清概念时期,20世纪80年代至今是多元研究时期。  相似文献   

20.
美国华裔戏剧已有大约百年的历史,其发展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20年代为初级阶段;20世纪70年代为崛起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今为繁荣发展时期.在近百年的发展历程中,美国华裔戏剧无论从创作主题、戏剧形式,还是影响范围,都有很大的变化,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剧作家和作品.研究美国华裔剧作对于研究海外华人戏剧传统的建构,探讨中国文化与文学对海外华人戏剧的影响,以及了解华裔戏剧在海外的接受,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