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相传为唐代大诗人李白所作的《菩萨蛮》、《忆秦娥》两首词,曾被宋人黄昇誉为“百代词曲之祖”。这两首词是否李白所作,古今学者向有争议,在此暂且不论。本文要说的是《菩萨蛮》“寒山一带伤心碧”句中的“伤心碧”,究竟应怎样理解。《光明日报》1984年12月11日《文学遗产》版登载了丁成泉先生的《“伤心碧”浅解》一文。文章列举了俞平伯先生和沈祖棻先生的两种看法。俞先生认为“伤心”一词是“重笔”,“伤心碧”释为“极言晚山之青,有如碧玉”,犹言非常之碧。还举杜甫  相似文献   

2.
<正> 李白词两首《菩萨蛮》《忆秦娥》的真伪问题争论了几百年,我们认为有必要搞清楚。首先应该指出:宋人著的《诗人玉屑》、《湘山野录》均认为它是李白作的,并说曾子宣家所藏古本李白集中就有这两首词,宋代黄玉林《绝妙好词选》办“以太白《菩萨蛮》《亿秦娥》为百代词曲之祖”。这本来是没有什么可疑的。问题的提出主要是由明代胡应麟的《少室山房笔丛》,它的理山:1、据《杜阳杂编》等书说,《菩萨蛮》这一词牌是唐末大中年间才有的。如果事实如此,李白当然“何得预制其曲”了。2、说李白“风雅自任,即近体盛行七律,鄙不肯为,宁屑事此?”3、“二词虽工丽,意象亦衰飒,于太白超然之致,不啻窍壤”,因而说李白“必不作如是语”;并说看两词“意调”很类似温庭筠,因而说是晚唐词人嫁名太白。从所举理由看,主要在第一点。  相似文献   

3.
在浩瀚的词海中,我惊奇地读到了两首内容相似,构思相同的小令。这就是晏殊的《蝶恋花》和杜安世的《端正好》。现在,先将这两首词对照排录如下:  相似文献   

4.
世传辛弃疾寿韩(?)胄的两首词《清平乐》(新来塞北)与《西江月》(堂上谋臣),元吴师道《吴礼部诗话》已指出非稼轩所作.因为他没有举出充分证据,所以未受到后来学者的重视.现在为稼轩词编集者仍都收录了这两首词.其实,细察词的内容、风格,证之以稼轩事历、史料,是完全可以肯定非稼轩所作的.  相似文献   

5.
《暗香》、《疏影》为词坛名作,其托意历来众说纷纭。其实,两词在咏梅的外表下寄托了作者情脉一贯的怀人之情:《暗香》为怀念合肥恋人之作,《疏影》则为词人向范成大索求小红的闪烁之词。按照这一思路,则历代对这两首词的疑惑与难解均可冰释。  相似文献   

6.
《全唐诗》、《历代诗余》、《唐五代词》诸本都有李煜的《渔父》词二首,现依《唐五代诗》本抄录如下:其一浪花有意千里雪,桃李无言一队春。一壶酒,一竿身,世上如侬有几人。其二一櫂春风一叶舟,一纶茧缕一轻钩。花满渚,酒满瓯,万顷波中得自由。这两首词是一个有机体,共同塑造了一个完整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表现了一个主题。无言的桃李,以她灿烂的鲜花,为渔父送来了春天。有人曾说过:“落花有意,流水无  相似文献   

7.
李白的《菩萨蛮》、《忆秦娥》二词,其真伪和作意问题多年悬而未决,颇有争议.安旗教授在《李白词二首之我见》一文中,联系李白的生平经历、思想性格以及创作规律,对二词进行了深入的探索,认为这两首词是李白在安史之乱时期长安陷落以后所作.《菩萨蛮》是登高望远,怀念长安;《忆秦娥》是闻萧起兴,心悲故国,都抒发着伟大诗人的忧国情怀,反映着唐王朝的悲局,包含着巨大的历史内容。  相似文献   

8.
中央两报一刊一九七六年元旦社论指出:“一九七六年来到了。今天发表了伟大领袖毛主席一九六五年写的词二首:《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和《念奴娇·鸟儿问答》。这两篇光辉的作品,以高度的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艺术形象,描绘了国内外‘天地翻覆’‘旧貌变新颜’的大好形势,歌颂了革命人民‘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的英雄气概,揭示了马列主义必胜,修正主义必败的历史规律。毛主席这两首词的公开发表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和现实意义,对全国人民是一个巨大的鼓舞。” 毛主席的《词二首》和已发表的三十七首诗词一样,深刻地反映了中国革命和世界革命历史进程的中巨大变化。今天,在跨入新的一年的时候,我们怀着万分喜悦和激动的心情,来学习和领会毛主席这两首词。毛主席那种“横看天下万国事,纵观历史几千年”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宽广胸怀,那种敢于革命,彻底革命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必将激励我们更加勇敢和坚强地投身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去,为在地球上彻底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实现人类的崇高理想——共产主义而顽强斗争。“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胜利一定属于战斗的无产阶级。  相似文献   

9.
宋朝词人苏轼与辛弃疾都被称为"豪放派"的代表人物,本文以苏轼的《临江仙》和辛弃疾的《西江月》这两首词为例,比较两位词人在创作风格上的异同。  相似文献   

10.
一九七六年来到了。今天发表了伟大领袖毛主席一九六五年写的词二首:《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和《念奴娇·鸟儿问答》。这两篇光辉的作品,以高度的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艺术形象,描绘了国内外“天地翻覆”,“旧貌变新颜”的大好形势,歌颂了革命人民“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的英勇气概,揭示了马列主义必胜,修正主义必败的历史规律。毛主席这两首词的公开发表,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和现实意义,对全国人民是一个巨大的鼓舞。在跨入新的一年的时候,吟诵毛主席的诗词,放眼祖国万里河山,纵观世界革命风云,我们心潮澎湃,豪情满怀,对夺取新的胜利,更加充满信心。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中国早期词学专科目录著作,《词录》是王国维迈入“文学时代”、顺利实现学术转型的第一批具体成果。这部词学目录与《人间词》、《人间词话》、《唐五代二十一家词辑》等书产生“协同”作用,形成了一个创作—理论—文献“三维一体”的词学体系,其学术价值集中体现在与《人间词》的词创作、《人间词话》的词学理论建构之间的互补上,真实反映了他对于“可爱”且“可信”的学术境界的追求与构拟,更凸现了其文化心态的转变。  相似文献   

12.
词早在北宋即有雅、俗之辨,柳永词就因“曲俗”,一直遭到讥评。北宋末万俟咏的词集,始分为“雅词”与“侧艳”两体。南渡后,一时词籍竟以“雅词”为名,总集有曾慥的《乐府雅词》、鲖阳居士的《复雅歌词》、佚名的《典雅词》;别集则有张安国的《紫微雅词》、程垓的《书舟雅词》、赵彦端的《宝文雅词》等。倡导“雅词”是南宋初词坛的一时风尚。鲖阳居士编《复雅歌词》五十卷,收词四千余首,作为到北宋末为止的前代歌词的总集,寓有“述往事,思来者”之意。鉴于词  相似文献   

13.
传为李白所作的《忆秦娥》一词 ,其实是一首托名之作。一、北宋李之仪“用太白韵”填写《忆秦娥》的事实 ,只能表明托名李白作的《忆秦娥》词在当时甚为流行。二、崔令钦《教坊记》无《忆秦娥》曲名者 ,并非表明李白作该词于“天宝乱后” ,而是李白根本未作是词。三、李白在《凤凰台》等诗中自始至终均未用“秦娥”一词 ,而《寓言》其二中的“秦娥” ,则并非《忆秦娥》中的“秦娥”。四、李白集中的《三五七言》诗 ,属“声诗” ,与《忆秦娥》词调毫无关联  相似文献   

14.
本文共分三题。《“画屏金鹧鸪”、“弦上黄莺语”与“和泪试严妆”》是对《人间词话》论温庭筠、韦庄与冯延巳词的艺术风格的评述。《“创调之才”与“创意之才”》分析《人间词话》对周邦彦及其词的论述。而《“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旨在说明《人间词话》对苏轼、辛弃疾词风同中之异的深刻揭示的重要意义。文章充分肯定了王国维在词学研究方面的高深造诣,也指出了有些论断的缺陷。  相似文献   

15.
苏轼的《江城子》和贺铸的《鹧鸪天》两首词,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被誉为"词坛悼亡双绝"。它们在思想感情和艺术成就方面都结合得天衣无缝,更难能可贵的是在宋代诸多文士以戏谑的文笔乐此不疲地描述怨妇、弃妇和青楼女子时,作者却饱含深情、细腻地追忆了他们过往家庭的温馨生活场景,深情地表达了他们不因岁月流逝而消减对亡妻浓浓的相思情愫。可以说这两首词体现了人性的深度,是最具有悲剧情怀的悼亡词。  相似文献   

16.
《马氏文通》是一部汉语语法学的奠基之作,它开创了汉语研究的一个新时期。本文拟从“词”的角度入手,通过分析《文通》里的“词”(sentenceelements)、探讨马建忠的语法思想。一般来说,句子成分是组成句子的构件,确定句子成分则是句法分析的重要步骤。《文通》的词相当于今天的句子成分。它共有九种,即起词、语词、止词、转词、表词、司词、加词、前词和后词。《文通》卷十“句读论”中,只讨论了起词、语词、止词和转词等四种句子成分。  相似文献   

17.
《邶风·谷风》与《卫风·氓》篇,是《诗经》中两篇著名的“弃妇诗”。它们产生在同一个时代、地域与生活背景之下,而却有着不同的思想主题、性格表现与艺术手法。本文从背景、主题、形象、艺术四个层面对这两首诗作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8.
关于汉乐府《汉铙歌十八曲》中的《有所思》与《上邪》的关联性研究,以庄述祖和闻一多为主要代表。前者认为这两首诗是"男女相谓之辞",后者认为这两首诗"各篇独立"。但就这两首诗的本事、结构、情感而论,可以发现它们之间的互文性逻辑(文本间性逻辑):第一,《有所思》与《上邪》在本事上互相补充,以构建起"层类型发展"的完整本事;第二,《有所思》与《上邪》在结构上首尾衔接,以形成密合无间的文本故事;第三,《有所思》与《上邪》在情感上前后呼应,以形成连绵接续的情感场域。因此,这两首诗实属一篇,是无名氏代女之言。后文本是对前文本的镶嵌与转化,是集体回忆的延续以及诗性还原。  相似文献   

19.
谭献词学的“正变”观念是对周济“正变”观的一种反拨。不同于之前学者讨论词学正变多从词体发生的角度立论,谭献更注重词的功能。他认为词是古代乐教的重要载体,故而,言志之词是为词的“正声”,永言之词是为词的“变声”。具体而言,表现手法疏越、显豁之词为“正声”之词,表现手法含蓄、婉丽之词为“变声”之词。谭献不仅以其“正变”观建构唐宋词史的体系,而且用以建构清词史的体系,这体现在他的《复堂词录》和《箧中词》两部词选中。  相似文献   

20.
《马氏文通》“断词”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断词”是《马氏文通》句法体系中的一个术语。本文全面检查了《马氏文通》有关“断词”的内容,分三部分展开论述。第一部分重在领会作者本意,理清它的头绪和体系,揭示“断词”所指三方面涵义。第二部分通过对“为”“有”“犹”“必”“尔”等具体字的剖析,指出《马氏文通》诸多矛盾之处。第三部分讨论了与“断词”相关的几个问题,并对《马氏文通读本》“词语索引”中几处“是”归于“决词”的处理进行了商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