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我们认为可以通过挖掘笛卡尔的三个原初概念——灵魂与身体的紧密统一体、思维、广延——来重新更好地理解笛卡尔的整个哲学思想:他的第一哲学命题“我思故我在”中的“我思”实际上应该对应于灵魂与身体的紧密统一体这个原初概念;他的形而上学是围绕思维这个原初概念展开的;他的物理学完全依赖于广延这个原初概念;他的认识论则更是以他的原初概念思想为基础的,原初概念应该是认识的先天形式,这就凸显了笛卡尔认识论的一种批判性维度;他的伦理学中人的概念也直接对应于他的灵魂与身体的紧密统一体这个原初概念。我们不能过于强调笛卡尔的二元区分的思想,而忘记了他另一个同样原初的灵魂和身体的统一体概念。  相似文献   

2.
阿马蒂亚·森的正义理论,区分了先验制度主义与现实主义正义观,他的重要思想贡献是系统回答了"在不预设一个先验的、完美的社会终极目标的前提下,如何增进社会福祉与公平正义"的重要问题。森发展出了能力视角的建构性方法,并开拓了通过对话达成交集共识的现实途径。"超越先验正义"这一方法本身,具有丰富的思想意义,对我国的社会公平正义之实现,也富于现实启发性。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决第三个二律背反,康德设定了先验自由在逻辑上的可能性,并对先验自由作出了一系列证明:区分感性世界与知性世界,为自然和自由指出了不同的位置;区分两类因果性,提出了与自然因果性不同的另一种因果性,即自由因果性,这种因果性能够自己开始一个序列却不受该序列的影响;区分人的理知品格和经验性品格,认为自然和自由可以共处于同一个主体中;通过指出知性与理性在认识机能上的自发性,康德设定了自发性的逻辑前提--先验自由.  相似文献   

4.
笛卡尔的自然哲学中存在着两种世界面貌,一种是连续的同质广延实体世界,另一种是复多的微粒物理世界。笛卡尔认为这两个世界是同一个实在世界,并且通过运动和力的概念将二者统一起来。然而,运动概念中的相互定义和力的形而上学地位的模糊性恰恰表明笛卡尔并不能成功地将二者统一,他面临着单一广延如何与复多微粒并存,以及同质广延如何产生差异、区分出个体的问题。这些问题正是莱布尼茨的"连续体迷宫"难题的体现,后者的根源在于观念与实在之间的混淆,莱布尼茨也因此重新定义了广延与力的概念。  相似文献   

5.
康德的认识论自我观明确地区分了先验自我与经验自我,二者具有不同的特征:先验自我不是实体,不可知;经验自我是实体,是可知的。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先验自我是经验自我的形式根据,经验自我则是先验自我发挥功能和作用的现实载体。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二者具有不同的作用:经验自我是具体认识形成的首要条件,先验自我则是知识的逻辑定格。  相似文献   

6.
康德的认识论自我观明确地区分了先验自我与经验自我,二者具有不同的特征:先验自我不是实体,不可知;经验自我是实体,是可知的。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先验自我是经验自我的形式根据,经验自我则是先验自我发挥功能和作用的现实载体。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二者具有不同的作用:经验自我是具体认识形成的首要条件,先验自我则是知识的逻辑定格。  相似文献   

7.
旨在为形而上学重新奠基的康德所而临的严峻挑战来自休谟彻底的经验主义。康德所开辟的先验路径可谓是前无古人从“我思”命题入手,通过区分“未定知觉”与“已定知觉”,先验地消解“自我实体”;并抓住逻辑说明与玄学规定的区别揭示出理性心理学循环论证的背谬,他证明,“我思”绝不包含“我为实体”,“我”仅仅是思维之所以可能的“先验形式”。作为伴随一切概念的原始统觉的“先验自我”第一次被如此确立起来,对象的存在与知识的普遍必然性由此而获得一种新的牢固基础,“哥白尼革命”的支点正在于此。  相似文献   

8.
空间理论的三次论争与"空间转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空间不仅仅是一个物质性的存在,它还是一种文化、政治、心理的多义现象.空间的构造、体验以及形成空间概念的方式,极大地塑造了个人生活和社会关系.思想史上空间本质认识的三次论争以及近些年社会理论的空间转向,充分展现了空间作为"未知之地"的理论魅力.绝对空间与相对空间的区分出自对空间属性的认识与把握,先验空间与经验空间的争辩则出于自然实在与主体知识的有效关联,对空间的意义的关注则产生了社会空间与自然空间的区分.社会理论的"空间转向"更为社会科学的研究注入了全新的视角和思维方法,从而证实空间从来都不是单一的现实.  相似文献   

9.
观念、对象与方法——胡塞尔的现象学思想概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试图从观念、对象与方法三个方面来概括胡塞尔的现象学思想。胡塞尔的现象学在观念上是一种先验的唯心主义 ,他通过对心理主义的批判达到了本质现象学的立场 ,又通过先验还原获得了先验自我 ,从而走向了先验现象学。不过 ,从方法论的角度来看 ,胡塞尔现象学的贡献在于提出了一种本质直观或本质还原的方法 ,即通过直观而不是抽象与推理把握到观念性的本质存在。最后 ,胡塞尔现象学的研究对象是意识及其意向性结构。本文的结论是 ,胡塞尔在先验自我与交互主体的关系问题上陷入了困境 ,因此未能超越唯我论的立场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的实质是一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过程。从过程论发展的时空维度看,“融入全过程”是一个时间上持续空间上广延的过程;从过程论发展的横向维度看,“融入全过程”是一个基本要素相互作用的过程;从过程论发展的纵向维度看,“融入全过程”是一个基本环节相互衔接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牟宗三对康德之误读举要(之一)——关于“先验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牟宗三的康德解读提出了两点质疑,认为牟氏在理解康德最重要的两个概念即“先验”(TRANSZENDENTAL)和“超验”(TRANSZENDENT)方面出现了严重的失误和自相矛盾,他力求把两者等同起来,使“先验的观念论”与“经验的实在论”水火不容,并成为康德所反对的“先验的实在论”的另一种说法;由此也导致把康德的“先验对象”等同于“超验对象”,取消了先验对象的认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2.
语言不是思想的声音记号和工具,而是一种社会制度和无意识的集体心理,从而构成了思想得以可能的先验基础。语言有着不同于"思想的逻辑"的深层道理。能指与所指的符号统一体把思想与事物的外在对立,扬弃为符号的内部对立,而符号之间的对立关系决定符号内部的能指与所指的对立关系,从而语言的理性把思想意向对象的普遍必然性还原为思想想象现实的"社会必然性"。  相似文献   

13.
康德认识论的哥白尼式的革命就是18世纪的现象学,胡塞尔的现象学是对康德的发展.胡塞尔现象学是严格科学的哲学,现象学的严格科学性建立在对意识的先验还原之上,胡塞尔区分了先验自我和经验自我:经验自我是心理学的主体,先验自我克服了经验自我的心理学元素.先验自我以不朽的肉身为依托,先验自我的意向性是彻底透明的,先验自我与永恒的神性相连.  相似文献   

14.
这篇论文有三部分,第一部分指出西季威克(Henry Sidgnick)对康德的自由的区分是不正确的;第二部分分析了康德的先验自由和实践自由,先验自由是实践自由的基础,但是先验自由只是说明实践自由具有可能性,并不能保证实践自由的实在性;第三部分指出西季威克与康德二者的研究所要达到的目的、要说明的问题是不同的,所以西季威克认为自由意志的形而上学探讨对于一般伦理学体系没有必要是可以理解的。  相似文献   

15.
先验与经验之争构成了西方哲学发展转型的主线索,并关乎合理性与合法性之争、理性与非理性之争,从中折射出前黑格尔与后黑格尔哲学家走出先验与经验之争的陷阱的努力与苦恼;黑格尔批判与改造了唯理论与经验论及康德先验哲学在先验与经验之争上的做法,通过经验的辩证法和概念的辩证法之伟力,尽显了人类精神的本性,打通了唯理论与经验论及康德哲学在先验与经验、本体与现象、认识与对象之间的屏障,恢复了人类认识的自由与权利,消解了不可知论、二元论、怀疑论、独断论,但是黑格尔自己却又陷入新的局限;先验与经验之争的焦点就在于如何获取科学知识的最终确定性,也即究竟是思想(理性)还经验(感觉)能够成为知识的可靠的来源及检验标准,科学实验和生活实践最终高于逻辑证明,脱离生活世界一味追求逻辑上的绝对前提,追求绝对的逻辑普遍必然,其本身就是一种虚假的问题;对于先验与经验之争陷阱的构成及其中所隐含的逻辑抽象之陷阱的构成及危害的分析与反省,我们不禁要问:哲学究竟是思想陷阱(的设置者),还是走出思想陷阱的向导与消解思想陷阱的勇士呢?或者两者兼而有之呢?这就关涉到哲学的性质与功能问题以及对哲学(活动)的评价问题.  相似文献   

16.
黑格尔发现了康德的先验中所隐藏的历史,把康德的自在之物变成了自在自为的理念。马克思发现黑格尔哲学对事物思维着的考察陷入了意识形态的生产,于是把黑格尔思想的内部对象变成了思想的外部环境和形式方法,实现了实践地去思想,从而改造了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的结构模式。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认为,邓晓芒批评牟宗三在<会通>中误读了康德,这一批评是正确的.牟宗三没有恰当区分先验与超验、经验性与经验.其误读之源在于误解与误译.他的误读对康德哲学是致命的.先验观念论是康德哲学的基本立场.在批判哲学的背景下,这一立场同时意味着经验性实在论.康德提出先验观念论的目的是要面对休谟去捍卫经验的实在.  相似文献   

18.
徐秋实 《学术研究》2023,(10):28-34+177
受当代心灵哲学的影响,近年来,一些学者利用流行的功能主义观点来解读康德的先验自我。其实,论证即使在康德的理论哲学中,先验自我也要被视为有绝对自发性,所以需预设本体与现相的区分,而功能主义因与康德的先验观念论迥异的形而上学背景无法解释先验自我的这种特性,因此以克切和布鲁克为代表的对先验自我的功能主义式解读是不合理的。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决休谟怀疑论留下的难题,康德殚精竭智,寻找先天的使知识可能的先验路径。他先验地阐释知识的感性形式条件(时间和空间)和知性的形式条件(范畴),逻辑地确认了先天要素经验使用的客观有效性,从而回答了“先天综合判断如何可能”这个知识学总问题。康德先验阐释知识形式条件的意义由此凸现:现象整体作为知识的对象,是按照人所具有的知识形式条件的先验要求而可能的。在认识的主客体关系上,康德主张主体是主导,它统摄客体并加工客体。惟其如此,先验地为知识奠基才有其可能。  相似文献   

20.
先验的自由与经验的自由——以康德和马克思为讨论对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德区分自然和自由,把自由看成道德律的终极根据。这是从人心中去挖自由的根子,属于自由哲学的先验进路。马克思把自由王国看成人类历史的终极状态,那是全部人类活动既合规律又合目的的必然归趋。这是从社会历史中去开显自由的前景,属于自由哲学的经验进路。笔者认为,康德的自由不够先验,马克思的自由不够经验。经验自由并不是一种跟先验自由相脱离的自由,而是实践自由的内容方面,相应地,先验自由则是实践自由的形式方面,二者在实践中不可分割并相互为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