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中部地区工业发展的战略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当今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形势下,中部地区工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应该是:发挥中部地区的区位和资源优势,抓住国际产业转移和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历史机遇,以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以推进新型工业化为突破口,以武汉城市圈、中原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和皖江城市带四大城市群建设为重点,加快中部地区的经济一体化,将中部地区建设为全国重要的粮食和优势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又好又快地实现中部地区经济的崛起。  相似文献   

2.
武汉城市圈、中原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是中国中部地区最具竞争力的三大城市群。在其内部,分布着26个规模不等的城市。这些城市由于地理位置、资源禀赋、历史长短和发展机遇的不同,其综合经济社会竞争力差距很大。找出其差距所在,分析影响之原因,有利于更好地促进中部崛起。本文根据城市竞争力的涵义,构建了竞争力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中部地区三大城市群各城市竞争力进行了综合评价和聚类分析。  相似文献   

3.
中部六省在全国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塌陷"严重。中部崛起战略启动后,我国确立了建成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山西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和以《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确立为重点开发的中原经济区。六大区域发展规划的陆续出台标志着我国区域发展和中部崛起战略实施进入新的历史阶段,新的开发路径已经形成。  相似文献   

4.
编者按:中部崛起战略是我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在新的发展时期.广大中部地区的振兴崛起始终面临着经济转型和结构转换的双重历史任务,中部地区由此成为我国结构性矛盾最尖锐、最集中、最突出的地区.以武汉城市网和"长株潭"城市群推进"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旨在为全国深化体制改革、推动科学发展和促进社会和谐提供经验和示范.无论是中部发展过程中的"塌陷"问题、武汉城市圈建设的制度创新问题,还是中小企业如何破解融资难的问题,都是在我国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的历史条件下,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绕不开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5.
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决策使中部地区迎来了新的战略机遇。中部地区在新一轮崛起中的战略定位是:打造“三个基地一个枢纽”、培育充满活力的城市群、形成“两纵两横”经济带、繁荣社会公共事业,以充分发挥地缘优势,实现区域价值,在全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大有作为。  相似文献   

6.
武汉一个老牌重工业基地,在"中部崛起"战略中,产业结构的调整对于今后武汉的产业结构升级、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领跑中部崛起有着重大的意义。本文分析了武汉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并对产业结构调整提出了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7.
长江中游经济区的建立与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秦尊文 《江汉论坛》2003,(12):20-22
改革开放以来,湖北、湖南和江西3省与沿海地区相比差距仍在扩大。充分发挥以大武汉为核心、以长沙和南昌为支点的城市圈作用,携手打造长江中游经济区,是解决共同面临着“中部凹陷”的问题、实现中部崛起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8.
当前,中国的区域竞争正在由个体竞争走向群体竞争。在这种群体竞争的新时代,城市群正日益成为中国参与国际竞争和全球化的重要载体,成为提升国家竞争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的主导地区,成为引领和支撑全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核心增长极。从国家层面看,当前以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为主体,整合资源和产业链,强化分工合作和一体化,加快推进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并以此为载体推动形成长江中游经济区,使之成为世界规模级的人口、城镇、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密集带,成为引领和支撑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第四极,对提升中国国家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中部地区崛起,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9.
孙宏立 《河南社会科学》2013,21(2):38-40,107
城市群综合竞争力是区域竞争力的标志。我国中部地区城市群在区域发展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从培育中部地区"三化"协调发展增长极和区域战略优势的角度出发,系统论述城市群综合竞争力的内涵和特征,运用因子分析法,建立量化指标体系,分析判断出不同城市群发展的相对优势与劣势,对中部地区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和综合竞争力提升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武汉城市圈功能提升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武汉城市圈是我国中西部地区最大的城市群之一,但是城市圈功能尚未有机整合,存在诸多问题.其功能提升应当围绕建立"四个基地、一个枢纽"进行,在基础功能和品牌功能的各个方面全面提高、不断完善,最终把武汉城市圈建设成为全国性的经济中心、金融和信息中心、会展中心以及总部中心.  相似文献   

11.
中原城市群产业结构变动及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中原城市群产业结构变动的实证分析,发现虽然中原城市群的产业结构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得到了较大幅度的调整,但与国内发达城市群甚至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仍存在明显的滞后性,尤其是表现在就业结构、工业结构、第三产业结构和优势行业上,中原城市群的产业竞争力亟待提升。文章针对中原城市群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12.
中部六省在红色旅游资源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许多著名的红色景区景点,如井冈山、瑞金、韶山、大别山等均分布在中部六省.在国家政策支持下,红色旅游资源开发与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将给中部地区带来巨大的机遇.本文着重探讨红色旅游资源开发与中部主要经济指标、政策、三农问题、文化崛起、行政能力建设、绿色崛起等方面之间的关系及相互影响,认为红色旅游与中部崛起两者在发展进程上能够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应充分发挥中部各省的红色旅游资源优势,为中部崛起作贡献.  相似文献   

13.
城市功能是城市发展之本,武汉作为中国特大型的中心城市,与中部省会城市相比,有其独特的优势.本文认为,武汉的城市功能定位可以概括为:一个特色、两个基地、三个中心、四项功能.以武汉为核心的武汉城市圈,应该按照基础设施、产业布局、区域市场、城乡建设四个一体化的目标,加快城市圈内交通、产业、市场、科技四方面对接,促进圈内资源共享、产业融合和企业重组,形成武汉辐射周边、周边支持武汉,九市联动、共同发展的格局,真正成为带动全省经济发展的龙头,成为中部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  相似文献   

14.
中部崛起与中原崛起座谈会专家学者发言摘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作为农业、经济和人口大省,既有率先在中部实现崛起的诸多有利条件,又有许多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必须从河南省的实际情况出发,通过改变经济增长方式、着力营造中原城市群、抓好“三农”问题、加强与区外联系等手段,实现中原的崛起。  相似文献   

15.
课题组 《江汉论坛》2004,(12):26-28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区域经济一体化成为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必然选择。当前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浪潮方兴未艾,借鉴国内外经济一体化的经验和教训,构筑我省三大城市圈,形成江汉城市群,是促进湖北中部崛起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祝琳 《河南社会科学》2006,14(5):197-199
中原城市群的建设是大力发展河南社会经济、推进城市化并最终实现中原崛起的重要战略。在此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精神文化障碍,而精神文化是中原城市群崛起的重要支撑力。因此,必须采取措施加强精神文化建设。这就需要在培养市民文化意识、建设城市特色文化、加强文化产业建设、理顺管理体制等诸多方面进行配合运作。  相似文献   

17.
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是“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任务之一.在未来5年,中部地区崛起必须破解的矛盾与问题是:如何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上加快工业化与城镇化,怎样增强区域经济增长极的引领作用,以及如何提高对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承接能力等.国家扩大内需战略在农村综合改革、区域经济合作与市场一体化、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与增长极培育等方面为中部地区崛起提供了历史机遇.据此,加快农村综合改革并大力扶持创办各种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大力培育非城市群地区的区域性中心城市、推进中部地区省际开放与合作是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8.
叶亮军 《理论界》2008,(3):61-62
在东部开放和西部大开发分别取得阶段性成功之后,中部崛起和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被提上议事日程。武汉作为中部崛起的中心和中部地区唯一的特大型城市,建立“大武汉”物流中心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9.
中部地区崛起战略依托、发展模式与政策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萍 《江汉论坛》2007,(11):38-41
中部崛起战略已经进入战略实施阶段,但是理论界和决策界在中部崛起的战略依托、中部发展模式以及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政策原则等重大问题上还缺乏深入探讨和统一认识.本文基于中部地区区情和国家区域战略要求,探讨这些问题,提出自己的主张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李德元 《理论界》2006,(12):71-72
中部六省是人口大省,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中部六省又是传统的农业大省,工业化水平低,第三产业不发达。中部地区的产业结构状况制约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妨碍了比较优势的发挥。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拓展农村非农产业的就业空间;抓住国内产业转移的契机,加快工业化进程;以工业化促进城市化,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快速转移,是实现中部崛起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