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关汉卿与马致远均为写作士妓恋杂剧的大家,相比较而言,关汉卿能关注到作为弱势群体———妓女们的不幸遭遇、痛苦生活,并从理想的角度赋予她们以光辉的形象,描写了她们以自己的美丽、聪明、机智来抗争命运,体现了知识分子的情怀;马致远则站在文人的立场借杂剧创作抒发了士不得志的失落情怀,在剧作中表露出一种白日梦情结,体现了一种寒士文化精神。若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角度看,他们所塑造的女性形象,都是被男权社会的伦理规范所改塑过的。  相似文献   

2.
19世纪的英国,很多作家的作品中都出现了女家庭教师的形象。可以从心理与社会根源两个方面来探讨女家庭教师形象的形成原因。从她们的社会地位,她们对职业、婚姻的观点来深入探讨,家庭女教师的形象是对男权价值标准下女性形象的继承与反叛。  相似文献   

3.
刘竞 《北方论丛》2007,(4):36-39
元杂剧中的贤妇形象塑造有明显的道德化、伦理化倾向。杂剧作家主动提升作品女性的道德内涵,并由此提升她们对戏剧情节进程的影响,这一现象具有深刻的时代原因。元代杂剧作家长期生活在社会底层,他们希望社会秩序得到恢复,理想得到实现,但在困顿之中杂剧作家主体精神已经弱化,他们在希望得到帮助、保持自尊的心理下赋予女性道德化、伦理化内涵,完成虚幻中理想的实现。  相似文献   

4.
女性作家张爱玲在她的小说中,刻画了一个个鲜活而又具有个性的女性形象,解读这些女性形象,分析她们的人生际遇,可以发现,张爱玲是怀着悲悯情怀,透视男权社会下,两种文化夹缝里的女性作为边缘人的尴尬的生存境遇。  相似文献   

5.
张爱玲的小说《金锁记》塑造了一个“疯女人”曹七巧的形象,但在这一形象背后体现的是作家鲜明而又深刻的男权颠覆意识。作家生动而又形象地描绘了男权社会的缩影“姜公馆”浓重而又令人窒息的文化氛围,探究了造成曹七巧性格异化的原因,并对男权文化予以嘲讽和鞭挞。  相似文献   

6.
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男性作家笔下出现了众多淳朴善良而伟大的乡村女性,她们因自身与知识、文明的疏离,以及历史积淀和个人经验积淀的影响,形成了难以释怀的知识分子情结。这种知识分子情结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在对男性的爱情选择中,她们认同的是男权化了的价值尺度;在与男性相处的过程中,她们追求的是男尊女卑的男权观念;在对男权文化的认同与追求中,她们不自觉地迷失了自我。  相似文献   

7.
川端康成塑造了一系列独具东方意蕴的青年女性形象.作家以独到的视角去感觉她们无闻于世间的"绝美"的存在;凄美的营造着她们在困境中生存的迷茫与无奈;最终,在优美的悲剧性结局中发出了对女性权利的最悲戚的呼唤.敲击并震撼着男权社会里人们麻木的心灵.  相似文献   

8.
陈崇宇 《理论界》2005,2(6):179-180
在中外文学作品中,有许多女性形象,她们既追求自由、幸福的婚姻,又深受夫权、礼教、社会以及传统文化的羁绊.在严酷的现实面前,她们或任人弃置,或奋起抗争,或毅然殒命,或去而复归,或形成人格分裂.究其原因,主要是无法提高自我、战胜自我、完善自我.同时也有作家潜意识中男权思想的某种宣泄与满足.因此,提高女性的自我感悟意识和净化艺术家的创作心灵,是解决女性婚恋悲剧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9.
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男性作家笔下出现了众多淳朴善良而伟大的乡村女性,她们因自身与知识、文明的疏离,以及历史积淀和个人经验积淀的影响,形成了难以释怀的知识分子情结.这种知识分子情结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在对男性的爱情选择中,她们认同的是男权化了的价值尺度;在与男性相处的过程中,她们追求的是男尊女卑的男权观念;在对男权文化的认同与追求中,她们不自觉地迷失了自我.  相似文献   

10.
《琼州学院学报》2018,(1):90-95
金庸笔下的女性形象非常丰富,尤其以偏执女性更加富有特色。她们是封建男权的牺牲品,有着永远无法安顿的灵魂,她们是走投无路的叛逆者,是命运的抗争者,更是偏执的固守者。在与自身命运抗争的过程中,她们的叛逆与挣扎被无限放大,坎坷的命运与扭曲的性格使她们成为女性中的"偏执狂"。这些夸张变异的女性形象,是对中国传统妇女形象的颠覆。金庸笔下的偏执女子主要有因情偏执和因武偏执两种类型,金庸塑造偏执女子的成因主要有男权压制以及多元化创作的需要与现代意识的动因这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崔玉香 《东岳论丛》2006,27(2):147-149
余华虽以具有反叛和颠覆精神的“先锋作家”称名于文坛,但其思想深处存留着浓厚的传统男权意识,这主要体现在他对女性形象的塑造上。余华文本世界中女性形象的类型及特征,均是男性按照自身利益的需求和心理渴望对女性的构思与想象,是传统的男权中心主义价值尺度在文学中的折射。  相似文献   

12.
刘堃 《理论界》2014,(11):143-146
作为近世文学萌发期的代表性文学样式,元杂剧作品中当然不乏对个人权利和要求的渲染,女性形象对爱情和婚姻的追求是其中的一个重要侧面。但元杂剧中女性形象强烈的依附性人格无法使其承担太多重负,元杂剧作家们在她们身上和相关作品中努力试图的,只是在正统儒学式微的背景下,另辟蹊径,以达到教化的目的。元代婚恋杂剧中的女性形象是中国文学近世性复杂特征的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13.
《江西社会科学》2015,(1):77-82
惊悚小说流行于英国19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其中出现了许多与传统小说迥异的女性人物形象,在她们身上体现了明显的男性化特征。从性别理论上看,它是一种性别角色颠倒现象;从道德伦理上看,它是一种越界行为。这些女性人物的意义在于她们颠覆了维多利亚社会"家中天使"的形象,因而也向传统的男权社会观念、制度提出挑战。她们强悍的性格、大胆的行为、追求独立和争取法律平等的努力,表达了一种现代精神,从而使她们成为现代女性的先驱。  相似文献   

14.
丁玲、萧红和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三位才华横溢的女作家。他们张扬着女性意识的大旗,站在新旧文化交替的时代制高点上,对男性形象进行了颠覆性的描写,撕开了千百年来男权中心思想统治下男性身上神圣化、神秘化的外衣,暴露出其灵魂的萎弱、人性的扭曲和人格的卑劣。在他们笔下,传统的男权至上思想受到质疑、否定乃至被彻底推翻,男权偶像轰然崩塌,一批生动鲜活、有血有肉的女性形象,取代了男性形象在文学作品中的主体地位,成为现代文学一道不一样的风景。三位女作家的创作是中国现代文坛的巨大收获,是中国女性文学创作迄今不曾逾越的高峰。  相似文献   

15.
王诺 《北方论丛》2007,(4):47-50
美国当代小说里有不少丑女人形象。这种一反传统的丑女人小说之深刻用意在于:颠覆男权社会的女性美标准和女性美审美传统,昭示新女性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摆脱被艺术品化、被玩赏之屈辱地位的意志;表达她们拒绝凭借美貌去吸引男人,进而赢得社会赞许和社会地位的勇气;传达她们坚持依靠开发女性内在潜力而自立于社会,从而获得真正的男女平等的信念。  相似文献   

16.
王诺 《北方论丛》2007,(4):47-50
美国当代小说里有不少丑女人形象.这种一反传统的丑女人小说之深刻用意在于:颠覆男权社会的女性美标准和女性美审美传统,昭示新女性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摆脱被艺术品化、被玩赏之屈辱地位的意志;表达她们拒绝凭借美貌去吸引男人,进而赢得社会赞许和社会地位的勇气;传达她们坚持依靠开发女性内在潜力而自立于社会,从而获得真正的男女平等的信念.  相似文献   

17.
中国的妇女解放运动作为男性唤醒女性的运动,担任启蒙者的男性没有意识到自身潜意识中封建男权传统的残留,并在他们建构新的意识形态的过程中植入新的男权意识。解放区作家孙犁的抗战小说,以诗性之笔勾画了一群生活在冀中平原战争年代的美好女性形象,而在“美好”想象的背后隐含了叙事者男性中心的叙事立场。  相似文献   

18.
新时期女性作家的性别主体建构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在摆脱文学政治一体化的思维方式禁锢、告别男权同一性暴力之后,还必须对语言、文化诉求和社会想象进行重组,让女性从男权文化中的欲望客体转变成欲望主体;为了重塑女性形象确立女性主体性,新时期女性作家塑造了女同性恋、自恋、恋物主义等各种不同的女性形象,形成了一个谱系,以此彰显女性生命形式和生存方式的丰富多样,并与菲勒斯中心主义关于女性的想象形成对话.  相似文献   

19.
“三言”中女性形象的文化意蕴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随着父权等级制度的建立,男尊女卑的传统儒家女性观也逐渐形成.反映到文学中,女性形象大都是男权主义意识形态的产物.明代以来,随着女性社会地位从"附属"到"独立"的转换,女性形象的塑造也随之完成了从"歧视"到"赞美"的转换."三言"正面描写了一大批光彩照人的女性形象,在她们身上我们看到了新的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20.
宋剑华  陈慧 《河北学刊》2012,32(3):93-98
"思春"叙事是中国现代女性作家表达思想感情的重要方式,她们往往不像男性作家那样消弭了自我而去追随革命,相反,她们多以一种完全有悖于男性想象的心灵独语,十分隐晦地讲述女性对于情爱问题的矛盾心态:既渴望爱情的归宿又惧怕男性的伤害,既有本能欲望的冲动又有理性节制的掌控,她们正是通过文学艺术这种含蓄达意的表现方式,向社会展示了一种为男权话语所忽视了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