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海发起组经历了发起建党,到正式成立两个时段,前者是1920年5月间,后者是1920年6月间.上海发起组发起建党后,开始时没有具体名称,但该组织的存在是客观的.没有具体名称是各地早期组织比较普遍的现象.参与上海发起组发起建党的共七人,他们是陈独秀、戴季陶、李汉俊、沈玄庐、施存统、俞秀松、陈公培等.上海发起组的前期组织不是上海马克思主义研究会,而是新青年社和星期评论社.  相似文献   

2.
《共产党》月刊对建党的理论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共产党》月刊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理论性机关刊物,由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创刊于1920年庆祝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三周年纪念日,陈独秀和李达主编,共出了7期(现在保存下来的有6期),1921年7月终刊。《共产党》月刊在中国共产党的创建过程中应运而生,虽然出版的时间不长,但却起了重大的历史作用。 众所周知,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是中国共产党的发起组,陈独秀和李达都是党的创始人,他们之所以创办《共产党》月刊,完全是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和建党理论,筹建一个全国性  相似文献   

3.
在1920—1927年间,陈独秀对中国经济发展道路问题作出了艰辛的探索。随着其自身世界观的转变及政治斗争实践的发展,陈独秀的社会经济思想大致经过了三个阶段的演变过程:1920年1月至1922年7月,直接提出用社会主义生产方法来发展经济;1922年8月至1923年2月,初步形成其社会经济思想的架构;1923年5月至1927年7月,最终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经济思想:中国经济的发展要走社会主义道路,并且要分两步走   相似文献   

4.
过去我们把李达定位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家,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教育家,这一定位忽略了1920年至1922年间李达在中国共产党成立期间的伟大贡献。“一大”召开前,他与陈独秀、李汉俊一起积极筹建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在“关于社会主义的辩论”、“马克思主义与无政府主义的论战”中,他是论战的主将;他参与了与修正主义思潮的论战,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进行了思想理论的准备;他主编《共产党》月刊,为建党开辟思想舆论阵地;从1921年2月到“一大”召开,李达一直代理总书记的职务并担任“一大”的发起与组织工作。  相似文献   

5.
申由 《金陵瞭望》2005,(10):8-8
1920年8月,陈独秀在上海发起成立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早期组织。1920年9月1日。陈独秀在《新青年》发表的《对于时局之我见》一文中.曾称“吾党”为“社会党”.后来才改称为“共产党”。  相似文献   

6.
正1920年1月,陈独秀乔装成一个商人,悄悄离开北京,前往上海。在陈独秀的行李中,有一本英文版的《共产党宣言》,他准备将此书带到上海,并物色一个合适的人,将其翻译成中文。非他莫属不久,陈独秀密友、孙中山秘书戴季陶担任上海《星期评论》的主编,也希望找人翻译  相似文献   

7.
[按语]2009年5月,长期保存在胡适后人手中的13封"陈独秀等致胡适信札",首次由中国嘉德拍卖公司实施拍卖。这些书信涉及1920年至1932年间《新青年》编辑同人的分裂、中国共产党创建初期的相关活动,以及陈独秀和胡适等人之间的历史关系等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8.
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秘密性的党刊——《共产党》月刊,从19920年11月7日创刊到1921年7月7日共出过六期。出版的时间虽然不长,但在建党中却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中国共产党从成立的第一天起,就是一个完全新式的、以共产主义为目的、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行动指南的、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她所以一开始就能够成为这样的党,是因为她建立在俄国十月革命之后,在共产国际的指导之下,按照列宁的建党原则和布尔什维克党的榜样建立起来的,而列宁的建党原则和经验在中国的传播,《共产党》月刊起了重要的作用。 1920年8月,在共产国际代表魏金斯基等的帮助下,首先由陈独秀、李达、李汉俊等发起,在上海成立了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其它各地共产主义小组,都由上海小组联系建立。到1921年上半年,北京、武汉、济南、长沙、广州等地陆续成立了共产主义小组。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如马克思主义在欧洲的命运一样,不是一帆风顺的,建党初期除了被军阀政府诬为“过激主义”而遭到攻击和封锁外,还受到无政府主义、基尔特社会主义等所谓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等思潮的挑战。于是,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在思想战线上与他们展开了论战,其中与基尔特社会主义的论战最旷日持久。然而迄今为止,学术界对这场论战的起始时间还没有搞清楚,因而对论战的内容、意义的探讨就存在着巨大的空洞。本文指出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对基尔特社会主义的批判,不是在1920年底,由张东荪发表《由内地旅行而得之又一教训》一文而引发的,而在此前6个月,李汉俊在上海《星期评论》第20号(1920年5月)上发表的《浑朴的社会主义者底特别的劳动运动意见》就已展开。  相似文献   

10.
从理论传播与革命实践两个方面阐释李汉俊对中共创建的历史功绩。在理论传播方面:从1919年到1922年,他撰写、翻译了100余篇文章。在初期传播史上,他第一个提出在中国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思想,第一个揭起批判中国基尔特社会主义的旗帜,第一个将彻底的唯物论与"自觉辩证法"打通为一,第一个全面介绍国际共运史,与陈独秀创办中共第一个无产阶级大众刊物《劳动界》。在革命实践方面:他与陈独秀、李大钊、李达直接筹备了中共创建。主要有:与陈独秀等5人于1920年6月创建了中共上海早期组织,起到了中共发起组的核心作用,与陈独秀等帮助湖北等地区创立党的组织,在中共一大上发挥了别人所不能替代的特殊作用。  相似文献   

11.
长沙中共早期组织的存在应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从历史文献和当事人回忆材料中均能得到印证。长沙是上海发起组成立后确定的重点发展的区域之一,毛泽东则是陈独秀发展长沙组织的主要联络对象。上海发起组创建之际,毛泽东正身处上海,且与陈独秀有过多次晤谈,这应是上海发起组创建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毛泽东参与上海发起组的创建活动,并负有回长沙发展党组织的任务,毛泽东的入党时间当在1920年6月间。毛泽东返湘后即从创办文化书社、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等方面入手,积极投身到创建长沙早期组织的工作中,长沙早期组织成立的时间当在1920年8月前后。  相似文献   

12.
《劳动界》周刊是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创办的第一个向工人进行马克思主义通俗宣传的刊物,也是我们今天研究中国早期工人运动的珍贵资料。它创刊于1920年8月15日,每期16页,32开本,每星期日出版,由上海“新青年社”发行。《劳动界》第1—12、14—19册已于1958年由工人出版社影印出版,第20—24册也在1960年由《中国工运史料》第1、4两期上分别刊载,惟独第13册因缺佚,至今未见重新刊印。我校藏有第13册最初版本,现将全文刊载如下,供研究中国现代历史的同志们参考。这期《劳动界》有几则资料是比较有价值的: 一是吴廷康《中国劳动者与劳农议会的俄国》的文章。吴延康系第三国际东方局的负贵人魏金斯基的中国化名。他于1920年春偕秘书马迈耶夫及其夫人、翻译杨明斋到北京,与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会晤,后经李大钊介绍,到上海同《新青年》杂志主编陈独秀会谈,并帮助组织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至是年冬回国。年1920年11月7日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三周年,魏金斯基用吴廷康的化名,发表了《中国劳动者与劳农议会的俄国》,这是我们所见到的魏金斯基在中国最早的一篇公开发表的文章。二是《湖南劳工会发起启事》、《湖南劳工会筹备会纪事》和黄爱给陈独秀的一封信等三则有关湖南劳工会的资料。它们比较祥细地介绍了湖南劳工会成立的情况、参加的人员、该会的章程。湖南劳工会是由黄爱、庞人铨等无政府主义者组织起来的,会员曾发展到四、五千人,是当时中国比较有影响的一个劳工团体。1920年冬,毛泽东同志在长沙从事工人运动时,仔细了解了湖南劳工会的内部情况,向其中的工人群众进行了耐心的说服教育,终于争取了其中的先进分子抛弃无政府主义思想,它的上层人物中某些真诚倾向于革命的青年如黄爱、庞人铨等,在被争取过来以后,于1921年冬加入了社会主义青年团,并于次年一月因领导湖南第一纱厂罢工,遭军阀赵恒惕惨杀,为革命而献出了生命。  相似文献   

13.
作为五四时期“四大副刊”之一的《民国日报》副刊《觉悟》,是早期社会主义传播的主要媒介之一,也是“四大副刊”中最激进敢言、最具进步性的报纸副刊。以往研究注重论述《觉悟》与早期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内容,注重论述五四时期陈独秀、陈望道等思想精英们的主要观点,该文特将视角转向1920年《觉悟》的“通信”栏目,厘清社会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原初状态,剖析五四时期广大青年对社会主义的认知和接受程度,力图呈现早期社会主义接受史的一隅。  相似文献   

14.
历史系离休教师李坚副教授最近在文献研究中发现许崇清创办广州市民大学,这“是中国教育史上空前的事业”,并撰文加以论述,该文载于《广东史志》1991年第3期。李坚指出,1920年前后,有两股热潮席卷全国,一是研究和宣传社会主义,一是各省纷纷筹办大学。1920年底,陈独秀带着一套改革教育方案来广州,陈炯明答应他创办广东大学,后因经费无着,大学成立的计划被搁置。正当广东大学办不成,陈独秀一气之下准备离去之时,广州市教育局长许崇清提出仿效美国大学扩大教育运动的办法,创办一所市民大学。起先不用建校舍,也无需专职教授,只要少量经费,便可开办。这一设想得到市长孙科的支持。于是,1921年5至7月间,《广东群报》等,就相继出现有关市民大学的消息。  相似文献   

15.
2009年7月,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入藏"陈独秀等致胡适信札"13封①,现整理全文如下(各封信的标题为整理者所加):(一)陈独秀致胡适、李大钊(1920年5月7日)②适之、守常二兄:日前因《新青年》事有一公信寄京③,现在还没有接到回信,不知大家意见如何?  相似文献   

16.
《源流》2000,(4)
在广东,“共产党“这个名称最早使用的是无政府主义者。1914年,刘师复曾撰《无政府共产党的目的与手段》,并成立“无政府共产主义同志社“。这种团体,与中国共产党在广东的地方组织没有内在的联系。中国共产党在广东的组织,是经过五四运动的推动,在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发起后,在共产国际代表的帮助和党的创始人陈独秀的指导和参与之下,经过长期努力而创建起来的。广东党的组织,经历了广东“共产党“、广州共产主义小组和中共广东支部几个发展阶段,逐渐形成为比较定形的组织。广东“共产党“——1920年8月,在中国工业和工人运动中心的上海,成立了中国第  相似文献   

17.
伟大的“五四”运动到今天已经六十年了。“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运动,它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播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条件。陈独秀在“五四”运动和建党时期有过重大影响和功绩,以后又给中国革命带来巨大损失。过去对他已有不同的评价和看法,这本来也是正常的现象。可是,在林彪、“四人帮”大搞封建专制和现代迷信的年代,却成了一个“禁区”。一九七○年出版的《党内两条路线斗争史》(以下简称《斗争史》),以伪造历史,挥舞大棒的卑劣手法,把胡乔木同志的《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中,关于在“五四”和建党时期的陈独秀的评价,诋毁攻击成为陈独秀“树碑立传”。到底对“五四”与建党时期的陈独秀应该怎样评价?这不只是对他一个人的问题,而是关系到如何正确总结我党初期历史经验和坚持历史唯物丰义原则的重大问题。下面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建立初期是指从1920年到1935年的15年,这15年也是毛泽东从事共产主义革命活动的前期。这一时期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思想逐步形成和发展,而陈独秀却从一个马克思主义者转变成为右倾分裂主义者。本文拟对两人的思想变化过程进行比较研究,探讨他们各自思想转变的根源。 在这15年当中,按照两人的思想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来研究。 一、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1920年至1923年6月) 毛泽东和陈独秀在这一时期的理想都是走十月革命的道路,在实践上以建立共产主义小  相似文献   

19.
蔡和森建党思想的形成及其理论渊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和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位具有重要地位的人物。史学界公认他是“我党最早比较系统、全面而又正确地提出列宁式的建党思想和建党原则的人”。他在1920年8、9月给毛泽东的两封信和1921年2月给陈独秀的一封信中,全面系统地“论证了建党的阶级基础;阐明了党的性质和指导思想;指出了党的奋斗目标和达到这目标的具体步骤;提出了党的组织原则;强调了党的国际主义原则”。这是事实。但是,蔡和森何以能在1920年秋和1921年初提出这样的建党思想和建党原则?史学界一般认为这是由于他去法国就是抱着寻找革命道路的目的,所以,“蔡和森同志仅在几个月中,在法国‘猛看猛译’一百多种马列主义小册子”,从而取得了这样的结果。但这样的看法有许多令人疑惑不解之处。  相似文献   

20.
上海市卢湾区瑞金二路街道蕴藏着丰富的革命历史文化资源:1920年春,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先进的知识分子在此开展了建党活动;周恩来、董必武等同志也在此为革命事业工作过……社区教育如何充分运用这些丰富而宝贵的革命历史文化资源,对社区成员特别是对青少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