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我国舆论监督的性质和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和新理论平台的搭建,新闻学科领域中舆论监督方面的研究,也面临着创新,即期待着新研究方法的产生、新研究领域的扩展,以及对既往成果的新诠释和学科理论认识的新飞跃。在这样的特定背景下,喻国明教授以广东“非典型性肺炎”之具体例证,说明保障人民的知情权是建构国家信息安全体制的根本原则,也是舆论监督的一个侧面;陈力丹教授认为舆论监督在我国主要表现为大众传播媒介的监督,而且此种监督由于我国媒体在一定程度上大多体现为某一级党政权力延伸和补充的特质,使得媒体从业人员的职业化教育既是突出的问题又义不容辞;童兵教授则从政治文明的角度对舆论监督进行了新的解读,认为舆论监督是政治文明的机制保证,而坚持舆论监督则体现为党的新闻工作传统,在这样的认识基础上,提出了制度创新是深入开展舆论监督的关键;与上述观点相联系,潘忠党教授则从传媒本质的角度,论述了作为一种资源的“社会能见度”及舆论监督的价值,认为媒体在带来政治和经济回报的同时也产生出商业媒体的反民主倾向,而对传媒本质“社会能见度”的界定则可以适当地趋利避害。  相似文献   

2.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和新理论平台的搭建,新闻学科领域中舆论监督方面的研究,也面临着创新,即期待着新研究方法的产生、新研究领域的扩展,以及对既往成果的新诠释和学科理论认识的新飞跃。在这样的特定背景下,喻国明教授以广东“非典型性肺炎”之具体例证,说明保障人民的知情权是建构国家信息安全体制的根本原则,也是舆论监督的一个侧面;陈力丹教授认为舆论监督在我国主要表现为大众传播媒介的监督,而且此种监督由于我国媒体在一定程度上大多体现为某一级党政权力延伸和补充的特质,使得媒体从业人员的职业化教育既是突出的问题又义不容辞;童兵教授则从政治文明的角度对舆论监督进行了新的解读,认为舆论监督是政治文明的机制保证,而坚持舆论监督则体现为党的新闻工作传统,在这样的认识基础上,提出了制度创新是深入开展舆论监督的关键;与上述观点相联系,潘忠党教授则从传媒本质的角度,论述了作为一种资源的“社会能见度”及舆论监督的价值,认为媒体在带来政治和经济回报的同时也产生出商业媒体的反民主倾向,而对传媒本质“社会能见度”的界定则可以适当地趋利避害。  相似文献   

3.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和新理论平台的搭建,新闻学科领域中舆论监督方面的研究,也面临着创新,即期待着新研究方法的产生、新研究领域的扩展,以及对既往成果的新诠释和学科理论认识的新飞跃。在这样的特定背景下,喻国明教授以广东“非典型性肺炎”之具体例证,说明保障人民的知情权是建构国家信息安全体制的根本原则,也是舆论监督的一个侧面;陈力丹教授认为舆论监督在我国主要表现为大众传播媒介的监督,而且此种监督由于我国媒体在一定程度上大多体现为某一级党政权力延伸和补充的特质,使得媒体从业人员的职业化教育既是突出的问题又义不容辞;童兵教授则从政治文明的角度对舆论监督进行了新的解读,认为舆论监督是政治文明的机制保证,而坚持舆论监督则体现为党的新闻工作传统,在这样的认识基础上,提出了制度创新是深入开展舆论监督的关键;与上述观点相联系,潘忠党教授则从传媒本质的角度,论述了作为一种资源的“社会能见度”及舆论监督的价值,认为媒体在带来政治和经济回报的同时也产生出商业媒体的反民主倾向,而对传媒本质“社会能见度”的界定则可以适当地趋利避害。  相似文献   

4.
知情权与表达权对舆论监督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党和国家的重要文件一再强调"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知情权与表达权的确立,为舆论监督提供了法制化的制度保障,具有重要的法制意义.  相似文献   

5.
媒体舆论监督和公众政治参与存在内在的逻辑联系,重视公众政治参与权的保护,就必须重视媒体的舆论监督:公众通过媒体的舆论监督实现政治参与,不仅有利于政府合法性的巩固与提升,还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对媒体最终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有重要作用.在中国当前的社会语境下,公众通过媒体舆论监督实现真正、有效的政治参与,还存在诸多困惑.提高媒体舆论监督与公众政治参与水平,不仅有赖执政党与中央政府政策与法规的完善,更有赖于地方权力机构、媒体、公众三者之间的整体发力.  相似文献   

6.
新闻舆论监督社会功能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闻舆论监督的功能是多样的。其社会功能大致有 3种 :(1)社会的了望塔 ;(2 )社会的安全阀 ;(3)民主的大舞台。正确认识新闻舆论监督的社会功能 ,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新闻舆论监督观  相似文献   

7.
论中国舆论监督时代的流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媒介载体的变革,中国的舆论监督实际经历着前、中、后三个时期。本文试图梳理历史脉络,对三个时期的特点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8.
舆论监督论     
舆论监督具有广泛性和及时性的特点,有利于发扬民主、抨击时弊、铲除腐败、调控民众心理、促进社会稳定,但在舆论监督中,却存在着"监督难、难监督"的突出问题。原因一是认识上存在误区,二是法律上没有保障,三是体制上存在缺陷,四是机制上不够完善,五是媒介方面自律不严。要使舆论监督真正发挥作用,就要正确地认识舆论监督,自觉地接受舆论监督,大胆地支持舆论监督。要给舆论监督提供法律保障。要改革党对媒介的领导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将具体管理改为宏观管理,媒介只对法律负责、对事实负责、对社会负责。  相似文献   

9.
媒体审判是近年来国内学者普遍关注的一个话题,学者们观点颇多争议.本文以2009年引起国人广泛关注的浙江南浔协警强奸案为例展开分析,从舆论监督权利的防卫性本质出发进行学理阐释,强调权利的启动是否具有合法性、监督方向是否恰当是判断媒体审判的关键性标准,这一视角可望为当前国内评判正当的舆论监督和不当的媒体审判提供较为清晰的标准.  相似文献   

10.
媒体的舆论监督部分地满足了人们对日渐强大的利益集团、权力集团予以监督制衡的社会需求,开始回归最符合新闻规律和社会规律的轨道。舆论监督的社会基础主要体现在社会心理、法律、社会效率等三方面,故而当务之急是帮助人们确认媒体的舆论监督本能,求得全体社会成员观念上的认同和行为上的支持,及早出台《新闻法》,着实提高舆论监督的社会影响力。  相似文献   

11.
自2003年起,中国特大安全事故的问责制度初步形成。引起这种变化的原因既可能源自政治体制内行政管理改革的需求,也可能来源于社会公众对公共机构的要求和压力。基于对2003—2007年间84个特大安全事故案例的实证分析结果可知,来自社会的压力是推动2003年之后中国政治问责变化的主要因素。该结果从三方面反映出我国近年来政治生态的变迁:(1)媒体参与对政府的监督,在舆论监督功能的脉络上,发展出问责的功能,从而开始在改变中国的政治生态中显现作用。(2)问责动力机制的历史性变化,表明我国国家—社会正在建构一种良性互动的关系。(3)媒体成为问责动力机制中的新结构性元素,表明我国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跨进了一大步。此外,本研究的结果显示,媒体进入问责动力机制还处于起步状态。  相似文献   

12.
舆论监督作为“第四种权力” ,对我国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特别是在当前我国法制不是很完善的状况下 ,该文主要通过对舆论监督概念的描述 ,分析当前舆论监督所面临的问题 ,进而提出了几点思考 :即在舆论监督中应注重导向性原则、应充分保护公民的合法权利、新闻媒介也应加强自身的监督等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舆论监督的行政依附倾向一方面容易造成自我膨胀,另一方面也容易造成主体弱化。随着信息社会的来临和政治文明建设进程的加快,新闻媒体将逐渐走向自立,高端化、国际化、法制化日益成为舆论监督不可逆转的大趋势。  相似文献   

14.
网络环境下的舆论形成和传播机制出现了新形式,即信息出现,网络扩散,传媒关注和报道,经过传媒报道后回归网络热议。“网络扩散、传媒报道、网络热议、传媒调控、相关部门处理”这样的传播机制,颠覆了传统的“传媒报道,网络扩散,相关部门处理”传播机制。  相似文献   

15.
新闻自由的意义世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闻自由是公民知情权和表达权实现的工具性权利。它的价值不仅体现在对个人、社会和国家的意义,而且还表现在对新闻事业和公民其他自由权利的保障。对个人、社会和国家而言,新闻自由是人类知识和智慧的"母乳",它架起和开通了个人、社会和国家之间相互交流、沟通的桥梁,并且还是舆论监督制约国家和政府有效的基本条件。对新闻事业而言,新闻自由是新闻事业健康、蓬勃发展的基本保障。在自由权利体系中,新闻自由是公民实现其他自由权利的基石。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1950年以来中共中央文件和党的领导人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指涉舆论监督的话语为分析文本,对作为国家政治话语的舆论监督及其意义演变和建构进行了探讨。认为舆论监督在国家政治话语中经历了批评与自我批评、协商对话、权力监督、民主政治权利这四种话语类型的演变。从初期作为一种改进工作和防止官僚主义的途径和方法,到对权力进行监督的民主政治权利,舆论监督的所指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当下国家政治话语对舆论监督的意义建构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从而使舆论监督具有广阔的学术话语空间和新闻实践话语的可能。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司法权的性格及其构成的解读,结合媒体监督的优缺点,旨在探讨司法权的舆论监督制约机制在自媒体时代下如何建构,提出应当吸收传统媒体监督的优点,防范媒体审判的缺点,发挥自媒体的长处,积极引导公民个人对司法权的理性监督。  相似文献   

18.
自媒体时代的兴起使媒体原有的运作机制发生了质的变化,它所掀起的舆论监督的热潮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公民意识的觉醒,推动着公民社会的建立.然而,随着自媒体的繁荣悄然衍生的还有一股不可忽视的势力——媒体私有化倾向下民粹主义初现端倪.网络谣言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一种异化的舆论场,舆论监督的边界逐渐模糊.国内外一些反华势力借此混淆视听,扰乱民心.采用定性研究和个案研究法,从客观的角度分析了当前的一些现象,探讨了打击网络谣言是否意味着打击舆论监督、舆论监督的边界应当怎样捍卫等当前颇具争议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舆论监督是媒介的基本功能,舆论监督生态是在媒介生态视角下研究舆论监督与其生态环境的互动关系。舆论监督生态平衡对媒介生态与社会生态的和谐构建具有重大意义。舆论监督生态应遵循限制性因子规律与独立性、依存性规律。目前,我国舆论监督生态现状不容乐观。社会、公众和媒介自身都有必要增强环保意识,优化舆论监督生态环境,构建和谐的舆论监督生态。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的发展,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以及电脑网络等媒体形式的影响正在不断扩大,舆论监督的作用日益受人关注;同时,政府的行政权也在不断扩张。公权力的扩大易导致乱用、滥用而滋生腐败。传统的监督方式因其自身的特点而难以积极地发挥应有的效能,而舆论监督因其自身的特点和作用方式而成为对现代政府实行监督使其规范行政的一种必然的监督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