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新世纪"两课"教育教学应强化"育人"观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建立"两课"教育教学新体系,由单一的教学方式转变为多种教学方式并存的教学模式,加强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改革考试方法,以提高"两课"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  相似文献   

2.
高校"两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在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十分必要。优化第一课堂,改进课堂教学内容、方式、方法;拓展第二课堂,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开辟第三课堂,构筑师生互动交流的平台,是实现"以学生为本"理念的途径。只有坚持这一理念,整合高校"两课"教学的三个课堂,才能增强"两课"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3.
关于“两课”教育教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教育特别是"两课"教育是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面对新的挑战,高校"两课"教育教学工作必须提高认识,进行全方位的改革,积极应对新的机遇和挑战,不断增强它的有效性、针对性,充分发挥它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  相似文献   

4.
高校“两课”教育与时俱进是指“两课”教育要随着时代和实践的不断发展而变化自身的观念、内容、载体、方法和手段等。“两课”教育与时俱进 ,首先是“两课”教师素质的与时俱进 ,其次是“两课”教学的与时俱进 ,最后是“两课”教育渠道和载体的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5.
创新教育是增进“两课”教学实效性的重要途径。“两课”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就是要创设适宜学生传承和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育环境。确立培育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应用能力的教学目标、以塑造教师新形象为龙头带动“两课”改革 ,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高校“两课”教育与党校教育融合的相关问题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7.
“两课”是我国高校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 ,“三进”是“两课”的根本要求和归宿。如何卓有成效地使正确理论“三进” ,是关系到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后继人才的大问题。多年来“两课”教育作出了重大贡献 ,也存在一些问题。课题组经过调研论证 ,在分析存在问题的基础上 ,提出了坚持“三进”重在“入脑”、教学内容务求科学、方法手段贵在创新、师资素质与时俱进的改进思路。得出结论 ,为了实现“三进” ,必须实现三个根本性转变 :价值取向由传授知识到转变思想的根本性转变 ;教育理念由教师中心到以学生为本的根本性转变 ;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灌输式到研究式学习的转变  相似文献   

8.
高校“两课”教育实践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两课”教育教学要真正发挥育人的作用 ,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尤其应该重视实践环节。要充分意识到“两课”实践环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使实践活动目的明确 ,具有实效性、针对性、可操作性 ,还要使实践活动的形式不拘一格 ,方能使“两课”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真正落实到实处 ,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9.
本文认为 ,应努力实现多方面的结合 ,并初步提出要注重理论与实际、德育与智育、灌输与启导、普遍与个别、身教与言教、课内教学与课外实践、教育与管理 7个方面的结合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高校“两课”实践教学的相关问题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1.
在高校“两课”教学中 ,教师不但要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 ,而且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 ,教师的人格魅力如何直接关系着“两课”的教学质量和教书育人的效果。作为一名“两课”教师 ,应该从道德、文化、教育三方面不断加强修养、提高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12.
主体间性视野中的“两课”教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效萍 《理论界》2006,1(8):172-173
主体间性是个新兴的哲学命题,强调平等主体在理解基础上的交往、对话与和谐共存。它更新了传统教育理念,为交往教育观的提出做了很好的铺垫。而交往教育观丰富的内涵和精神实质对"两课"教学实效性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两课”教学效果总的来说不尽人意 ,对“两课”教学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已经刻不容缓。为此 ,要敢于忍痛割爱 ,缩减内容 ,减少学时 ,同时探索有效方法 ,提高教学效果。“两课”教师必须既要坚定信仰 ,又要更新观念 ,不断创新 ,真正把“两课”铸造成“精品课”。  相似文献   

14.
构建高职“两课”教学新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丽艳 《理论界》2003,(5):95-95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标是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在实现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过程中,“两课”教学有着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必须构建适应高职教育的“两课”教学新模式,才能使“两课”起到应该起的作用。一、提高“两课”教师素质决定各级各类教育办学的因素是师资队伍建设,高职教育同样如此。因此要构建高职“两课”教学的新模式,首先必须从教师做起,全面提高教师的素质。1、政治思想素质。“两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15.
一、高职教育在培养目标上遇到的问题 当前.我国高职教育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紧迫需求而迎来了一个极好的发展时期。然而.在高职教育培养目标上我们遇到了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这就是过分强调专业培养而忽视思想道德教育和人文精神的培养。有的院校为了强化专业课程而大肆压缩和砍伐“两课”等公共基础课程和素质教育课程.这种只见墩术不见人的现象危及着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要使“两课”教学更具实效性 ,就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不断深化对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认识 ,深刻理解和把握“两课”教学为什么要特别强调理论联系实际以及如何才能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相似文献   

17.
根据我国社会主义高校的培养目标及党对高等教育的宗旨的要求,对高校学生进行马列主义理论课和思想政治教育课的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途径,是思想教育的“主渠道”。本文从开设“两课”教学的必要性及其所承担的重任着眼,充分论证了“两课”在高校思想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另外本文还就“两课”教学与其它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进行了详细的区分和探讨。  相似文献   

18.
高职教育是要培养学生具有"适应职业变化的目标.实现高职教育中"两课"教学培养目标的实施步骤是第一阶段进行基础理论教育,第二阶段进行扩展渗透教育,第三阶段延伸强化教育.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当代大学生对“两课”教学产生的逆反心理入手,对这种逆反心理的表现方式及由此引发的消极效应进行分析,进而提出一些相应措施,以期最终达到提高“两课”教学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传道、授业、解惑是"两课"教师的真正职责,其中"传道"是教学中心,"授业"是教学途径,"解惑"是教学目的.然而,目前在一些高校,传道、授业、解惑却面临许多尴尬.针对这种情况,"两课"教师应转变观念,在课堂内外以育人为中心,真正实现传道、授业、解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