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转变乡镇企业增长方式,提高经济运行质量不仅关系到乡镇企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而且关系到我国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关系到我国“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实现。本文认为乡镇企业转变增长方式就是要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具体说来就是要从依靠大量资源、资金投入带来的高产值、高速度转向依靠科技进步、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质量,依靠科学管理,依靠规模经济和结构优化推动乡镇企业的发展,着力提高乡镇企业增长的质量,并从提高认识、规范产权、优化结构、合理布局、科技进步、科学管理等六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建国以来,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业经济体制改革以来,我国农业增长方式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传统农业单纯粗放型增长模式已被打破,农业增长已越来越多依靠集约因素。这表现在:(1)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土地生产率、劳动生产率都呈明显上升趋势,如表1所示。这标志着我国农业初步摆脱了传统农业稳定均衡的低速增长状态,标志着农业生产方式中更多地渗入了集约经营的因素。(2)科学技术广泛应用于农业,农业科技进步的贡献率逐步提高。50年代以来,我国在农业的许多领域中都实现了重要的技术性突破。中国是第一个开发…  相似文献   

3.
论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程宇航中共中央十四届五中全会和全国人大八届四次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指出,实现“九五”和2010年奋斗目标,关键是实现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社...  相似文献   

4.
一、粗放与集约:两种不同的经济增长方式粗放(extention)与集约(intention)两个概念,是李嘉图等古典政治经济学家在其地租理论中首先提出来的.在农业中,粗放经营是指通过扩大耕地面积增加农产品总量,集约经营是指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集中投入较多的资金或劳动,采用新技术进行精耕细作.一般说来,粗放型增长方式是在生产技术水平相对不变的条件下,通过不断增加劳动力、  相似文献   

5.
论我国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分析了我国农业经济采用粗放型增长方式为主的主要原因 ,探讨了我国农业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转变的可行性 ,并提出了解决我国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中存在的问题的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6.
1月16日,第十二届北大光华新年论坛在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拉开帷幕。论坛围绕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题进行,在十二五规划即将展开的重要  相似文献   

7.
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没有观念的转变不行。概括起来,我认为至少有五大传统观念必须转变。一是要将计划经济的价值观念转变为市场经济的价值观念。长期以来,我们是按照劳动决定价值,价值决定价格的思想认识商品的价值和价格的。这种观点是正确的,但不能绝对化。因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价格不仅由劳动时间及其价值决定,而且还要由供求关系决定。供给者的力量和需求者的力量对交换价格有重大影响。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作为国有资产的供给者,它对国有资产价值进行评估,固然有摸清家底的原因,但也是出租或拍卖国有资产时块定供给价…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四个方面论证了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思想政治基础。分别是: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以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为指导思想;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以增强自主发展能力为根本动力;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以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为基础保障;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以促进社会和谐为前提和目标。  相似文献   

9.
论我国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类型与途径袁永新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今后15年内实现经济体制与经济增长方式两个转变以来,经济理论界及政府有关部门已就此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在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整个国民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又是整个国民...  相似文献   

10.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快两个根本性转变──国有企业改革研讨会纪要编者按:最近,本刊编辑部与广东韶关钢铁集团公司联合主持召开了一次“国有企业改革研讨会”。参加会议的有:广东省政府有关部门负责人、专家学者、企业界人士等30多人。大家围绕着国有企业制度改革面临...  相似文献   

11.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河北省国有企业改革进入了攻坚阶段,深层次矛盾不断突现,面临的困难也越来越大,最为突出的是改革的成本越来越高,改革成本支付困难,严重制约了改革的顺利推进.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探讨了粗放型增长方式与集约型增长方式的由来、涵意和发展;论述了我国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提出和阐述了如何实现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途径和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3.
十二五能否在收入分配体制改革上攻坚克难,取得突破,对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收入分配不合理、贫富差距逐步扩大,是十二五时期避不开、绕不过的重大问题。十二五能否在收入分配体制改革上攻坚克难,取得突破,对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以收入分配改革带动财税体制相关的结构性改革;在完善中央地方财税关系的同时,改变政府自身利益的倾向;以收入分配为关键的十二五改革是涉及重大利益关系调整的深刻变革。  相似文献   

14.
国有企业改革一直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从1984年《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开始,国家历次经济改革的安排和决议都把国有企业改革作为一个重点加以强调。特别是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表明了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已从注重既有利益格局表层缓解的政策调整阶段转入带实质性意义的制度创新阶段。然而要在世界范围内并无前例的历史条件下实现我国国有企业制度的创新,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是一个极其严峻的挑战。一、国有企业制度的效率危机虽然我国经济仍保持继续发展的势头,但…  相似文献   

15.
论我国国有企业的战略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几年来的企业改革并没有使国有企业效率低下的局面得到根本改变。造成国有企业困难局面的根本原因在于没有准确把握国有企业的性质和职能,把国有企业混同于一般意义上的企业,进而使国有经济规模过于庞大,分布结构不合理。国有制是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经济现象,它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手段;国有企业作为一种“政策工具”不同于一般类型的企业,它不仅仅追求经济目标,更重要的是要实现社会目标。国有企业的规模和布局,应与市场经济下国家应有的功能相适应。必须依据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发育程度,并参照世界各国国有经济发展的经验,确定中国国有经济规模的合理区间,并相应调整其在国民经济中的产业布局结构  相似文献   

16.
建国以来,我国的国有企业始终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我国的国有企业仍存在着企业机制不活,效益不高,负担过重,经营困难,亏损面增大等严重问题。国有企业如何才能摆脱困境,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关键是要加速企业改革的步伐。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指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是我们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将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明确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总体思路的重大突破。一、企业制,度创新的必然要求及国有企业制度改革的难点1…  相似文献   

17.
出口导向经济对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随着我国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目前,此模式所带来的各种弊端正逐渐显现,成为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障碍,必须做出调整.我国必须寻找到一条在出口导向型和进口替代型二者之间的一条折衷道路.这条折衷的道路要求经济发展的重心必须回到国内,纠正出口导向型经济中扭曲的经济关系,要求适度保护的保护主义.这条折衷道路还要求重新审视比较优势理论,要从比较优势理论过渡到竞争优势理论上来.  相似文献   

18.
资金是重要的生产要素,资金的价格影响着其他生产要素和资源的使用流向。目前我国金融机构的资金价格偏低,而地下资金价格偏高,给经济发展和转换经济增长方式带来不利影响。因此,改革资金价格势在必行。短期内,应该合理上调银行利率,停征利息税、上调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贷款基准利率、改革货币委员会;中长期看,资金价格改革的关键在于建立市场化的利率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19.
加快文化改革发展,是按照科学发展观新要求,实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新突破、满足人民群众生活新期待的重要举措.江苏正处于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关键阶段,推进文化强省建设,必须统筹兼顾,科学布局,坚决打好文化体制改革攻坚战,做大做强文化产业,繁荣文艺创作生产,推进文化惠民工程,把雄厚经济实力、丰富文化资源、有利体制条件转化为现实文化生产力.要加强组织领导,加强政策扶持,加强人才支撑,确保文化改革发展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20.
白雪瑞 《北方论丛》2011,(6):137-140
国际金融危机使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问题更加凸显。中国是转轨—转型国家,发展理念的转变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前提,科学技术的进步、经济结构的转换、经济制度的变迁是影响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进程的关键因素。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内在逻辑,就是把科学发展的理念转化为约束人们行为的法律和制度,从而改变具体经济活动中个体的行为方式,最终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目标。大力发展教育,培养具有科学发展理念的创新型人才,依靠其推动科技进步,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直接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