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随着高校信息化水平的提高与手机网络的快速发展,高校校园手机报普及率越来越高,并逐步发展为广大高校学生思想教育的全新平台.研究以重庆市为例,对高校校园手机报进行了系统对比,分析了高校校园手机报的栏目内容设置情况,在总结已有校园手机报特点的基础上,根据大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个较为完整的校园手机报栏目内容规划流程图,为校园手机报的内容规划提供了一个实际参考的标准.  相似文献   

2.
手机报和其他来势迅猛的新媒体一样,自诞生之日起就彰显出强大的生命力,大有超越传统报纸之势。应该强调的是,手机报出现并兴盛固然是时代因素综合使然,它解决了传统报纸与受众需求间的矛盾,但目前仍有阻碍手机报发展的若干瓶颈性问题,如受众定位狭窄、赢利模式存在争议等。运行模式已然成熟的传统报纸能够为手机报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可行性经验。所以,媒介生态链条是叠加而非替代的,手机报看似更符合时代需求,实际上它与传统报纸兴亡与共。  相似文献   

3.
随着手机在大学生中的普及,手机报已成为一种新的时尚。手机报以其丰富的内容、多样的形式、便捷的沟通赢得广大青年的欢迎,影响着青年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方式,传统的教育形式和方法正日益受到冲击,同时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为此,重庆邮电大学主动顺应形势,结合学生实际需要,积极应对,抢占“新兴媒体阵地”,创办“重邮e站”手机报,以新思维、新方法、新途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积极效果。  相似文献   

4.
社区手机报的产生依赖于其嵌入的社会,并从中获得发展的多重动力。我国社区手机报的应用具有"在地化"、低融入性、居民认同度存在差异等特征。社区手机报的发展从根本上取决于人们具有怎样的社区理念。要培育和发现社区自身的意义和社区人的意义,通过彰显其独特价值的方式成就社区地域共同体和个体生命历程的社会和政治价值。  相似文献   

5.
手机作为"第五媒体"呈迅速发展态势冲击传统媒体,随着3G牌照发放日期的临近,手机报的前景和市场越来越为业内关注.如何在手机报的内容设置、读者定位和广告拓展上寻求突破,是本文思考的一个重点.  相似文献   

6.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大学生“微阅读”成为阅读新常态。高校手机报作为“微阅读”的重要形式,已成为广大学子获取资讯的重要渠道。但实践中,“微阅读”也存在传递途径单一、内容失于宽泛、受众互动不足、媒介素养欠佳等问题。为此,应当从平台拓展、内容建设、互动沟通和媒介素养培养等方面着手不断完善高校手机报的传播运作,进一步提高其传播影响力,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  相似文献   

7.
随着网络媒体、手机媒体迅速蹿起,传统媒体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传统媒体的主流地位撼动,新媒体的发展优势越来越凸显,但新媒体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媒体而独立存在,传统媒体可以借用新媒体的渠道拓展其媒体空间,做跨媒体传播,创建新旧媒体之间的伙伴关系,从而实现共赢.  相似文献   

8.
党的执政方式和领导方式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网络、手机等为代表的新媒体改变世情和国情,这就要求中国共产党遵循政党和媒体发展规律,促进党的科学执政;完善新媒体的民主制度,推进决策民主化;推进新媒体依法有序运行,保障新媒体党建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9.
对于新媒体的界定,学术界可谓见仁见智。我们认为新媒体是与平面媒体、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相对的一个概念,其表现形态将随着时间的推移、科技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就目前来说,新媒体是以网络、手机、移动电视和交互性电视为主要代表的新兴媒体。  相似文献   

10.
论新媒体传播传受主体及其关系的转变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不断发展的传媒技术产生了很多的新媒体,它们改变着社会的传播理论、传播生态及人们的媒介使用心理,使传媒市场的传播格局被重新划分.以网络传播和手机传播为主体的新媒体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人人同时参与的传播基本实现,传播主体与受众主体的关系由明晰变得模糊,形成一种多极的混沌的碎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如何实现共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网络媒体、手机媒体迅速蹿起,传统媒体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传统媒体的主流地位撼动,新媒体的发展优势越来越凸显,但新媒体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媒体而独立存在,传统媒体可以借用新媒体的渠道拓展其媒体空间.做跨媒体传播,创建新旧媒体之间的伙伴关系,从而实现共赢。  相似文献   

12.
手机媒体的发展和普及对大学生主导价值观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积极应对手机新媒体带来的挑战,应该坚持他律与自律、教育与监管相结合的原则,政府、高校、学生主体各司其职,共同营造良好的手机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13.
以多媒体、手机与互联网为载体,以视听感觉综合与延伸为特点的电子媒介重塑了新媒体时代作者与读者的审美风格、审美趣味与审美价值.审美范式的转型促进了中国新媒体文学在新环境下的迅猛发展,也为世界文学的发展做出了独特贡献.新媒体文学具有多元交互的文学表现形式、模式跳转的接受方式、虚拟的主体间性、后现代审美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14.
我们正处在一个被新媒体包围的时代,互联网、手机及各种电子终端,社群、微博及各种交流平台,构织成全新的信息空间和生活方式.对于政府而言,不管承认与否,新媒体已经不可避免地成为政治生活的一种重要传播媒介和干预力量.网络问政,网络议政,草根民意,把政府官员逼上前台.由此,政府网络传播、政府网络发言,应运而生.作为政府,如何面对和运用新媒体,成为政界、学界、业界的一个新课题.  相似文献   

15.
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媒介与我们始终形影不离。传统媒体时代媒介依赖的典型“电视人”是媒介依赖现象的理论基础,它同样适用于新媒体时代的媒介依存现象的理论分析。新媒体依存症是基于网络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网络和手机本身的特性是新媒介依赖的客观基础,同时,“网络人”和“手机人”的主体是受众,因此受众的心理因素是新媒介依赖的主观基础。通过“电视人”到“网络人”、“手机人”的变化发展,着重分析了新媒体环境下的媒介依赖现象及其形成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6.
《琼州学院学报》2017,(3):108-113
"媒介融合"是近年来学界讨论的热词,传统广播媒体希冀借助新媒体发展契机实现华丽转身,手机电台APP正是基于新技术的支持,实现了传统内容与新兴传播平台的良好融合,其在传受关系、传播渠道等方面进行的探索,给传统广播媒体以启示。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通过分析我国广播发展现状,进一步探析蜻蜓FM、考拉FM、荔枝FM等手机电台在传播主体、内容、渠道、受众等多方面的发展状况,对手机电台在新时代下如何实现突破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7.
以互联网、手机媒体、数字电视等技术应用为载体的新媒体在上世纪末得以飞速发展.大学生成为了"数字化时代"的最先体验者,新媒体则成为他们表达个人意志、实现人际交往的一种重要方式.如何利用新媒体来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为摆在高校恩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8.
传统纸媒如何应对新媒体之强势冲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以来,以网络和手机为主要载体的新媒体迅速崛起,对传统纸媒形成强烈冲击。无论是瓜分广告蛋糕,还是争夺话语权,新媒体都已成为传统纸媒的强劲对手。特别是青年、高学历人群等受众,对新媒体的认同度大有超越传统纸媒之势。他们通过新媒体交友、通过新媒体获取信息、通过新媒体购物……他们可能一个月、甚至一年不看书不看报,但他们很难做到连续一周不上网不用手机。对传统纸媒来说,新媒体的强势崛起,真的是“狼来了”。如何应对,已成传统纸媒亟须深思、亟须实施的事关生死的战略性课题。  相似文献   

19.
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媒介形式、传播渠道、受众接收方式均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计算机互联网络、手机媒体、数字电视等新兴媒体,给传统报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从传统报纸的发展历史和现状入手,分析了新媒体时代传统报纸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提出了新媒体时代报纸行业创新发展的对策和举措。  相似文献   

20.
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新媒体凭借其传播速度快、覆盖范围广及互动性强等显著特点,对大学生的生活方式、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对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带来了深刻变革,新媒体已经成为了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最新“角斗场”.高等学校作为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主阵地,承担着义不容辞、责无旁贷的历史重任与光荣使命.通过分析新媒体时代对高校宣传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深刻变革,提出了利用新媒体技术手段创新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策略与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