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司马迁的“大一统”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一统思想是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司马迁就具有这一思想.他的大一统思想包括民族大一统思想、疆域大一统思想和政治大一统思想等,这一思想在史学上表现为“通史意识”。  相似文献   

2.
文章认为司马迁有着他的经济管理理论即“善因论”——经济放任主义,并分析了这一理论赖以形成的历史文化背景、社会经济基础以及思想来源和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3.
齐效斌 《唐都学刊》2009,25(2):27-31
“成于三”是司马迁在《史记》中提出的一个重要观点,也是一个洞察历史的新视点。但是长期以来,这一视点并没有引起历史学界的足够注意。笔者认为,这一视点具有划时代的革命意义。作为一种思维定势,它突破了中国古代既有的占统治地位的二元对立式思维模式,倡导一种和合式的思维定势;作为一种哲学,它开启了一种新的理论视野和历史哲学,不但瓦解了自足型、封闭型性的主流意识形态和语言霸权主义,导引新的意识形态,而且还衍化出一种新的生存智慧或生存哲学,体现了司马迁构建理想化的生活世界和精神世界的吁求。它不但成就了司马迁特殊的人格,成为司马迁特殊人格的象征;也成就了司马迁的思想,成为司马迁创新思想的标志。其主要特点是,生成性、超越性、稳定性和平衡性。  相似文献   

4.
刘光岭 《唐都学刊》2004,20(3):13-16
司马迁的"义利观",一是认为利是义的物质基础,强调物质利益活动的社会基础地位;二是认为对于统治阶级而言,"利诚乱之始",强调统治者应轻徭薄赋,清明廉政;三是认为致富要走正道,富者应多行仁义;四是鼓励并赞赏不计贫富、舍身为国、行侠仗义的行为。司马迁的"义利观"做到了义与利的辩证统一,它对于我国当前提倡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文学理论是从研究和总结丰富的创作实践经验产生的。在创作实践上取得伟大成就的作家,大都留下了值得后人重视的创作经验和理论遗产。我国古代伟大的历史家司马迁,也是伟大的文学家,他的《史记》不仅是史学上的高峰,也是文学价值极高的巨著。由于司马迁对前人的创作实践和作品成果进行了精湛的研讨,自己也有极为丰富的创作实践经验,加上他  相似文献   

6.
现在我们来考察一下司马迁的道德观。恩格斯家过:“人们恢复自觉力归根到底总是从他们的阶级地位所依据的实际关系中,就是说,从生产交换所业已进行的经济关系中吸取自己的道德观念。”(《反杜林论》)因此我们在问题展开之前,有必要先来划定一下他的阶级属性。我们认为,司马迁是地主阶级中的一员。这是因为,司马迁生活的那个时代是地主阶级统治的封建时代,他又出身于封建官僚家庭。时代的特点和家庭的出身就决定了他首先受的是  相似文献   

7.
常春 《唐都学刊》2001,17(3):32-35
从现代性的基本内涵出发,以现代人文精神的内在框架为结构,讨论了司马迁与现代人道观、司马迁与现代个人平等观、司马迁与现代自由观、司马迁与现代理性观的异同,从而得出司马迁与现代性之间关系的结论。即司马迁并不具有现代意识,更不是现代人的先行者,因此在探讨其思想观念的创新性时,应将其与现代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严格区分,并在肯定的前提下看到其历史局限性。  相似文献   

8.
司马迁天人思想的模糊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究天人之际”是司马迁写作《史记》的目的之一,为的是探索人与自然的关系,说明人在世界上的地位。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带有明显的中介过渡性质,即模糊性,因之很难以“非此即彼”的判断方式下结论。本文的出发点是,无需乎去追求其是否是天命论或否定天命论,而是在不同层次、不同问题上找出其属于这个或那个的程度如何,然后从总体上把握其基本的属性。  相似文献   

9.
司马迁对法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从法学角度分析了司马迁对法律重要性、法律本质、法律历史作用的认识。指出司马迁法律思想源于儒学,而倡于道学。  相似文献   

10.
刘宁 《唐都学刊》2005,21(2):119-123
自从亚里士多德的《诗学》问世后,诗学就成为文艺理论、美学的代名词,即以科学的观点与方法研究文艺、美学问题。梳理《史记》中司马迁有关诗、赋的片言只语的论述,参照《史记》的实际创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司马迁的主要诗学观点:其一,本质论:"诗以达意";其二,创作论:"发愤"说;其三,价值论与鉴赏论:宗经。  相似文献   

11.
本文较为系统的论述了司马迁史学的继承性,他对前代的史学思想、历史编纂方法、史官之伟大人格以及史学文献资料等皆有所继承和弘扬,从而为其伟大的史学创造活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作为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一向也被人称之为伟大的文学家。他的经济思想,也有其独到的成就,但却往往被忽略。本文试图对司马迁的某些经济思想作出评价。 司马迁代表新兴的工商业者,大胆地为他们辩护和讴歌立传,提出了超越前人的、进步的新理论和新观点。司马迁所处的时代是中国封建社会商品生产大发展的年代,整个社会经济充满着生机勃勃的活力。司马迁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追逐财富的场面。他在《货殖列传》中写道:“由此观之,贤人深谋于廊庙,论议朝廷,守信死节、隐居岩穴之士,设为名高者,安归乎?归于富厚也。是以廉吏久,久更富;廉贾归富。富者,…  相似文献   

13.
刘瑞龙 《唐都学刊》2010,26(6):29-32
司马迁的尚贤思想历来广受史家重视。对于贤的理解,关系到对于贤人标准的认识,他认为贤具有德才两个方面的内容,德的内容较复杂,本文主要是指道德,而才则是才能之意。在德才观上,司马迁并不求全责备,他认为只要具有德与才中的一个方面便可以被称之为贤。同时,司马迁主张贤人治国,一方面,从君主的层面上来讲,君主应为贤者所居;另一方面,从臣子的层面上来讲,臣子也应为贤者所居,由贤臣来辅佐君主。德才观与贤人治国理念共同构成了司马迁尚贤思想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儒学史的角度挖掘了司马迁的儒学思想。西汉初年以来儒学逐渐兴起的时代文化土壤,培育了司马迁崇儒尊孔的思想,在此基础上,他在《史记》中形成了以“六艺”为中心的“一家之言”。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认为黄老思想对司马迁及《史记》有重要的影响,文章从黄老思想的核心是刑德思想,刑德思想贯穿于《史记》之中,司马迁黄老思想形成的外部环境,黄老思想与《史记》文风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6.
扬雄评司马迁之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丁 《求是学刊》2007,34(4):128-134
扬雄作为汉代思想家,他对司马迁评价甚高,将其与孔子相提并论,但他并非完全赞同司马迁的观点。扬雄评价司马迁的意义在于:其一,扬雄标举司马迁在史学上的突出地位,实际上是公认其在史学的独立性,将史学与儒学并列起来;其二,他评司马迁"爱奇"、"多知"而"杂",首先是抓史学思想,以儒家思想为批评的标尺,在传统史学领域具有代表性,也反映了司马迁史学的丰富性及其思想的特异性;其三,他评司马迁《史记》"实录",注意史学之记事行文的最基本问题是很重要的。但仅以"实录"而称"良史之才"失之片面,应当加上史学思想;只有思想性与艺术性都好,才可谓"良史之才"。扬雄的看法与评论在中国史学史上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我国史学之父司马迁的《货殖列传》确实是一篇奇文。他以锐敏的观察力,观察现实,总结历史经验,阐发了有创见的经济观点,在当时真可谓独树一帜。一、为商人树碑立传我国封建社会一开始,重农轻商思想也就萌芽了。李悝倡导在前,商鞅推行在后,儒家大理论家荀况在理论上加以阐述,这样,在战国末年就被韩非总结为“农本工商末”的口号。然而真正在全国范围推行这一政策,那还是西汉时候的事。到了汉武帝时期,即汉朝建立七、八十年后,重农轻商的政策更为发展,盐铁官营以及告(?)令的推行就是这一政策的具体表现。司马迁在《平准书》中说:“汉兴,接秦之弊,丈夫从军旅,老弱转粮饷,作业剧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正确认识和把握科学政绩观的内涵、辩证衡量和看待领导干部的政绩、树立和实践科学政绩观的对策等三个方面展开对领导干部树立科学政绩观的论述和思考。  相似文献   

19.
黄达鑫 《探求》2006,(Z1):32-33
深入领会和全面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是摆在当前各级领导干部面前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关键是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正确的政绩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础和前提.科学发展观引导着正确的政绩观,正确的政绩观实践着科学发展观.能不能自觉追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人为本,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政绩,这是对领导干部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严峻考验.  相似文献   

20.
杨茂林 《社科纵横》2006,21(6):88-88
司马迁与孔子一样,有一颗伟大的爱人之心,他不仅爱与自己个性气质相同的“奇士”,爱那些凭自己的一技之长建功立业的志士,而且爱黎民百姓,爱一切有仁爱之心的人,他的爱是博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