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阿房宫赋》被称作“诗人之赋”。杜牧以诗笔作史论,遣词丰美,炼句精当,用格奇警,于禾农丽的刻画中参以风发的议论,深刻地揭示了秦王朝“二世而亡”的历史教训。对当朝及后世的统治者发出了严正的警告。首先,文章以丰美的词藻着力铺陈,极写阿房宫的华贵雍容。“覆压三百余里”,这是写规模;“直走咸  相似文献   

3.
《大学》旧时曾被列为“四书”之一,广为流传,作为一份珍贵文化遗产,它的语言,很有特色。下面简要地谈谈它的修辞艺术。首先,是善于运用典型的诠释修辞手法。《大学》在一开始就提出了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新民、止于至善、物有本末以及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纲领性的内容,也就是朱熹的所谓“经”的一章。以下十章,即所谓“传”的十章。“传”是对“经”的解释和发挥,因此全部用诠释的修辞方法;对“经”所提出的各项内容,逐一加以较为详尽的解释。  相似文献   

4.
鲁迅先生的小说《故乡》,写于一九二一年一月,这正是辛亥革命后的第十个年头,再过半年,中国共产党便宣告诞生。此刻正是在中国黑沉沉的大地上将要透出曙光的时刻,是中国的大批先进人物经过漫长时间的探索,开始看清了中国发展方向的时刻,同时也是中国人民苦难空前的时刻。在这样一个历史的转变关头,对已经成为历史的辛亥革命如何评价,对现实中国的社会经济状况如何认识,特别是,对于中国的农村现实如  相似文献   

5.
朱自清是著名的现代散文作家,《荷塘月色》是其佳作。本文通过探讨作者在《荷塘月色》中准确、贴切地选择词语,恰到好处地运用比喻、通感、叠词、比拟、对比等多种修辞手法,揭示《荷塘月色》的语言魅力和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6.
长篇小说《白夜》的整体寓意是人是心灵,精神才是人的本质,精神一旦失掉其归宿,必然要四处寻找,上下求索。作品的这一寓意是通过整体性的象征方式得以实现的。具体来说,作品的全部描写内容依仗自己的结构,融铸成一个定向而不定量的象征实体。在这个实体中,既有人物,又有风物。此外,作者还运用了局部性的象征方式,这些象征细节忠实地服务于作品的整体寓意,揭示了夜郎等人失去精神家园的社会原因。象征艺术使作者在作品中创造了双重层次的艺术世界——“现境界”和”他境界”,使作品具有了诗化的倾向,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联想和想象的空间,丰富了小说的思想容量,充分地反映了当今小说创作观念的微妙变化和作者审美情趣的提高。应当说,《白夜》是当代小说的优秀之作。  相似文献   

7.
贾平凹的长篇小说《高老庄》以自然、平实的风格揭示了现代文明与乡村文化传统的冲突 ,同时也表现了知识分子与故乡的复杂感情关系 ,小说充满作者对现实的失望和矛盾 ,语言平白略显琐碎 ,作品基调低沉并带有贾平凹一贯追求的神秘色彩  相似文献   

8.
赛珍珠的长篇小说《母亲》以中国皖北农村为创作背景,刻画了一个勤劳智慧、精力充沛、充满爱心的农村妇女———"母亲"的形象。小说充满母性的温馨、妻性的智慧、女性的言说。在拂去了历史的尘埃之后,《母亲》以其细致入微而又震撼人心的描写,依然深受读者的喜爱。  相似文献   

9.
<正> 我省作家张锲同志的长篇小说《改革者》(载《当代》1982年第5期)在广大读者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虽然它还不是完美无瑕的,但确是走在时代前面、促进我国当前改革的“一本非常及时的书”。党的十二大指出,要搞四个现代化,必须进行一系列的改革,机构和经济体制的改革,是我们坚持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四化建设的最重要的保证之一。这场改革超越经济的范围,涉及到政治思想,意识形态,人与人的关系等各个领域,充满着矛盾和斗争。长篇小说《改革者》,通过具体、典型的艺术形象,反映了这场改革斗争的某些本质方面。我们并不是文艺创作中的题材决定论者。但是,描写亿万人民密切关注的重大题材,在描写的手法上又有所创新和探索,可以激起一种美的共鸣,却应当是我们所赞成和提倡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即从主题的深刻和艺术描写的新颖而言,长篇小说  相似文献   

10.
《母亲》写作、出版前后的特殊遭际和所受到的特别关注,使其成为一部具有非同寻常意义的小说。丁玲以自己母亲为原型,精心塑绘了平凡而可敬的母亲形象。小说带有自叙传性质,揭示了生动流走的母亲成长历程,驾驭了灵活多样的刻画人物方法。其中精微的心理分析借鉴了“欧化的形式”,小说的鲜明亮点是湘味浓浓的风景画描写和“大观园”式的风俗画描写,其所以如此着意彰显这些内容源于陪衬人物的需要、作家的乡恋情结以及“个人无意识”。小说语言以生活化、口语化为主要特色,俗中见雅,雅俗兼容。全书风格从容淡定,清丽俊逸。  相似文献   

11.
文章意在从W.C.布斯关于修辞的理论出发,通过对叙述声音、叙述视角、叙述人称、画外音的分析,探索汪曾祺短篇小说《复仇》是如何体现"氛围即人物"这种修辞技巧的,并着重分析作者是如何通过这种修辞技巧形成他自己的文体特色的。  相似文献   

12.
《孟子》是享誉世界的我国古典文化的瑰宝。它的影响之所以历久不衰,一方面是它所体现的孟子的政治观点、民本思想、性善论等对现代社会政治、生活等各方面仍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另一方面也与它本身所具有的引人入胜的艺术魅力有直接关系。《孟子》语言精练、形象,运用娴熟的修辞手法说事论理,产生了明白晓畅的艺术效果。由于《孟子》篇幅较长,本文以《孟子·梁惠王》为研究对象,从材料、意境、词语以及章句这四个方面的辞格来窥探《孟子》的修辞艺术。  相似文献   

13.
众所周知,一部文学作品之所以堪称为“文学作品”,首要和关键性因素在于其艺术性本身;而真正优秀的文学作品即名著,则应当是在保证艺术性之前提下的高度艺术性与思想性两者的完美融合。但是在评价苏联伟大作家高尔基的长篇小说(母亲)问题上,多年来国内学界似乎一直存在着过于推崇、彰扬其思想性而对其艺术性明显重视不足、缺乏深入研究的某种偏颇。这种偏颇很容易使人们在看待拇亲)时产生一些误读,从而难以窥见其真实的艺术全貌。笔者有感于此,拟从人物塑造的艺术视角切入,对这部文学名著略作探究。希望有助于纠正上述偏颇,对人…  相似文献   

14.
运用文本分析法对长篇小说《金城关》的语言风格进行研究。分析认为,其语言风格突出表现为运用方言,具体表现在3个方面:多处单独使用方言,但是运用精确、形象、有内涵,充分发挥出方言独有的表达功能;方言和歇后语的完美结合,使得方言的独有性和歇后语的幽默风趣效果得到充分发挥;将方言与绝妙的比喻合用,产生了珠联璧合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5.
鲁迅的小说在人物命名方面是很有特色的。特别是修辞技巧的运用更是独具功力。但是,多年来,鲁迅小说人物命名这一细微之处却很少受到人们的注意。其实,发掘鲁迅小说人物命名的特色是很有意义的,不仅有助于我们把握作品的人物性格,深刻理解小说的思想内容,而且对于我们在文学创作中更好地掌握和运用人物命名技巧也有很大的启发性。本文拟就  相似文献   

16.
朱自清的著名散文《春》在修辞的运用方面极具艺术特色。全文共三十个句子,二十多句都用了修辞格,且修辞格的单用、连用、兼用、套用、综合运用,无所不包,无所不用其极。作家凭借新颖奇特的构思、朴实隽永的语言,将修辞格当作画家绘画的"颜料",全方位、多层次地描绘出生机盎然的"春景图"。  相似文献   

17.
严歌苓作为一位“多产多奖”作家,善于运用多变高超的语言艺术使得其作品充满鲜活的生命力,而在她的中篇小说《金陵十三钗》中,充斥着大量的语言变异修辞艺术,主要体现在词汇变异、语法变异和矛盾表达变异方面。多种变异修辞手法的运用不仅增强了作品的审美特性,也显示出她炉火纯青的语言造诣与独特的语言风格。本文以《金陵十三钗》为例研究其变异修辞特征,透视其语言表达效果。  相似文献   

18.
莫言的《红高粱》是一部叙事策略和语言形式都追求强烈“陌生化”的小说。在语言的运用上,小说极力追求富有张力的表达。无论是人物塑造,还是景物场面描写,都服从主体的自由创造和审美快感;作者重视感觉的呈现,大胆、大量运用充满想象力和违背常规的比喻、比拟等修辞手法,构筑了一个色彩鲜明、意象纷呈、内容丰富的“红高粱世界”,在现实之外,重建了一个关于战争、生命的审美现场,也重建了战争、生命修辞话语的审美价值尺度,从而为读者提供了不同寻常的阅读感受。  相似文献   

19.
钱钟书先生饮誉世界文坛的长篇小说《围城》,从内容到形式都体现着他艺术创造上的鲜明个性。作品的修辞手法尤其别具一格。其中又以“通感”的运用最为突出。 “通感”,是指人们在接触某个客观事物时所获得的多种主观感受的相互沟通交融。钱先生于1962年出版《旧文四篇》时,曾在其中的《通感》一文中作过解释:“在日常经验里,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往往可以彼此打通或交通,眼、耳、舌、鼻、身各个官能的领域可以不分界限。颜色似乎含有温度,声音似乎会有形象,冷暖似乎含有重量,气味似乎含有锋芒……。”文学创作中有意识地利用这种“通感”现象的原理去描述生活中的人  相似文献   

20.
马克西姆·高尔基是无产阶级的伟大作家、苏联无产阶级文学的创始者、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他站在所处的十九世纪末卄世纪初的时代前列,创作了杰出的长篇小说《母亲》,相当深刻地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领导下的人民群众的伟大革命斗争,第一次塑造了具有较高的社会主义觉悟的无产阶级英雄形象,为无产阶级的文学革命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