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何立波 《老年人》2006,(1):36-37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解决台湾问题,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在准备使用军事手段的同时,也在筹划着和平谈判的一手。1950年3月11日,毛泽东给在华南的张治中发电报,希望他担负起与蒋介石集团接触的重任。但不久,朝鲜战争爆发,张治中的任务被暂时取消。其时,台湾蒋介石集团也在试探着与中国  相似文献   

2.
何立波 《老年人》2008,(2):36-37
谈到20世纪的中国,有4位人物不能不提,他们是孙中山、蒋介石、毛泽东和邓小平。而在20世纪,有一位特殊人物,与这4个人都有过奇妙的因缘际会。他护卫过孙中山,也颇受蒋介石的器重,在关键时刻,他挽救了党中央和毛泽东,更把邓小平推上了大时代的舞台。他,就是共和国元帅叶剑英。  相似文献   

3.
湘江大败之后,毛泽东马上尖锐地提出:“要讨论失败的原因!”毛泽东再也不能容忍李德的瞎指挥!周恩来赞同毛泽东的意见,只是湘江惨败之后,损兵折将,虽然过了湘江,蒋介石军队尾追甚急,无暇顾得上开会。  相似文献   

4.
张建 《当代老年》2014,(7):37-37
毛泽东一生留下诗作无数。其中,《沁园春·雪》饱含怀古励今、气吞山河的豪气,是其代表之作。1936年2月,毛泽东率领红一方面军准备从陕北东渡黄河。当看到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风光时,联想到当时的革命形势,留下了这首传世之作。当时,这首词并没有多少人知道。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后,毛泽东飞抵重庆与蒋介石进行谈判。期间,毛泽东拜访了不少爱国民主人士和文化界名人。其中,就有曾任孙中山总统府秘书和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上海通志馆馆长,后又因民主言论而被国民党开除党籍的柳亚子。  相似文献   

5.
正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英苏等国对蒋介石打击中国共产党的态度颇有非议,要求蒋介石避免内战。迫于压力,蒋介石于1942年7月下旬和8月中旬,两次约见周恩来,提出要与毛泽东会面,商谈国共两党关系问题。毛泽东觉得可行,周恩来则认为蒋介石包藏祸心,万一将毛长期留渝,不准回延安,共产党群龙无首,那还得了吗?毛泽东和其他中央首长反复思量,决定派从  相似文献   

6.
抗战时期,在延安窑洞里的毛泽东总是能及时而准确地掌握国民党在政治、军事等方面的各种企图。解放战争时期,在华北各地转战的中共中央对蒋介石的军事部署更是了如指掌。蒋介石上午在重庆开会骂了娘,毛泽东晚上就能知道。这个在蒋介石身边卧底的就是沈安娜,一个速记员。  相似文献   

7.
高峰 《老人世界》2010,(2):24-25
抗日战争时期,在延安窑洞里的毛泽东和党中央总是能及时而又准确地掌握与了解蒋介石国民党在政治、军事等方面的各种企图。解放战争时期,在华北各地转战的中共中央对蒋介石国民党的军事部署,更是了如指掌。蒋介石上午在重庆开会骂了娘,毛泽东晚上在延安窑洞里就能知道。是什么人为我们提供了如此及时而又重要的情报呢?这个在蒋介石身边的神秘人物又是谁?  相似文献   

8.
日本投降后,蒋介石要马上发动内战消灭中共,还有种种困难和顾忌,便在美国授意和国民党政府“文官长”吴鼎昌(新政学系头目)建议下,装出和平姿态,于1945年8月中、下旬,接连三次电邀毛泽东速到重庆,“共定大计”。蒋介石估计毛泽东是不敢来重庆的,这样就可以把拒绝“和谈”、蓄意内战的罪名加到共产党头上;万一毛泽东来了,就诱逼中共交出军队和解放区,再则,还可利用谈判拖延时间,进行内战部署。这是一个险恶的政治阴谋。毛泽东和中共中央政治局经认真研究,反复权衡利弊,决定同意毛泽东赴重庆同蒋介石举行谈判。8月28日,毛泽东偕周恩来、王若飞在国民党政府军政部长张治中和美国驻华大  相似文献   

9.
抗日战争时期,在延安窑洞里的中共中央总能及时准确地掌握蒋介石在政治、军事上的种种企图;在华北各地转战的中共中央对蒋介石国民党的军事部署就更是了如指掌。蒋介石上午在重庆开会骂了娘,毛泽东晚上在延安窑洞里就能知道。蒋介石身边的共产党到底是谁?  相似文献   

10.
共产党在长期的实践中产生的“十大军事原则”堪称在当时的战争条件下是制胜的“法宝”.是人民解放军打败蒋介石的主要方法:1946年7月至1947年11月的短短17个月中.“共打死、打伤、俘虏了蒋介石正规军和非正规军一百六十九万人,其中打死和打伤的有六十四万人,俘虏的有一百零五万人。这样,就使我军打退了蒋介石的进攻。保存了解放区的基本区域.并使自己转入了进攻。”(《毛泽东选集》)  相似文献   

11.
闻趣 《老年世界》2013,(13):38-38
毛泽东烟龄长,烟瘾大。可是,在毛泽东的一生中,还是有一次控制住了烟瘾。那是在1945年重庆与蒋介石谈判时,毛泽东始终未抽一支烟。这一点,曾使许多人佩服。蒋介石告诉陈布雷说:“毛泽东此人不可轻视。他嗜烟如命,据说每天要抽一听(50支装)。但他知道我不吸烟后,在同我谈话期间绝不抽一支烟,对他的决心和精神不可小视啊!”到了晚年,毛泽东疾病缠身,不得不听从医生的劝告,下决心戒烟。不知经过了多长时间的煎熬,毛泽东终于告别了“烟民世界”,此时已是他去世的前一年。  相似文献   

12.
每期文摘     
毛泽东著作之最人名:在正式出版的15种毛泽东著作中,涉及人物305人。最多的是蒋介石,1044次;其次是马克思,913次;列宁,663次;陈毅,  相似文献   

13.
前身是军委铁道部 1949年初,继辽沈战役之后,淮海、平津战役也将胜利结束。在长江以北,蒋介石的精锐部队已经被基本消灭;在长江以南,国民党统治集团陷入一派混乱之中,摇摇欲坠。毛泽东为新华社撰写了新年献词《将革命进行到底》,  相似文献   

14.
抗战胜利后,饱受战争苦难的中国人民迫切希望和平,蒋介石的内战方针虽定,却出人意料地要与共产党和谈。毛泽东和党中央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局势,从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出发,运用超乎寻常的谋略挫败了蒋介石的阴谋。  相似文献   

15.
曹聚仁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学者和记者。1956年到1959年,曹聚仁曾先后6次从港澳返回大陆为两岸和谈牵线,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的接见;也曾与在台湾的蒋介石、蒋经国父子“畅谈”国共第三次合作的事宜。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同志一生平易近人,曾与各界的不少人士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郭沫若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作家、戏剧家、历史学家和文字学家,深得毛泽东同志的称许。两人常叙话时局、探讨学问。毛泽东每次致函,都亲切地称他“沫若兄”。一九四五年,郭沫若对毛泽东置个人安危于度外,毅然亲赴陪都重庆与蒋介石谈判,十分敬佩,以“泽东”二字冠首,题一联云:泽色绘成新世界;东风吹变旧山河。到了晚年,郭沫若又题赠如下一联:泽及中华,十亿万人民皆波澜;东升红日,五千年瘴气尽收之。联首、联尾分别嵌入毛泽东的名和字,堪体妙…  相似文献   

17.
仁悟 《老年世界》2013,(14):4-6
中共第一任法院院长 董必武到中央苏区时,正值红军粉碎第三次“围剿”,蒋介石又集中兵力准备对中央苏区发动第四次军事“围剿”。以博古为首的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继续推行王明的“左”倾冒险主义政策,反对毛泽东“诱敌深入”的战略方针,要求红军在敌合围未成之前,就去夺取中心城市,争取江西首先胜利。  相似文献   

18.
柯云  育欣 《老年人》2003,(10):34-36
1949年2月18日,就在解放军百万雄师飞渡长江天险的前夕,蒋介石密令华中“剿总”副司令兼第一兵团司令长官陈明仁,率领71军和29军开赴长沙,紧接着又把扩编的102、123、14、100军及3个旅的部队交给陈明仁指挥。蒋介石再三嘱咐,要陈明仁像决战四平那样死守长沙城。一切安排停当后,蒋介石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自语道:“中国的半壁江山就靠陈明仁了。”这年6月上旬,时任长沙绥署主任兼湖南省政府主席的程潜,通过中共湖南省委地下联络站,将起义的《备忘录》转呈给毛泽东。毛泽东看后,亲笔写了一封赞同程潜和平起义的密信,通过地下党组织送到了程潜手…  相似文献   

19.
1927年8月,蒋介石突然宣布辞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职务,离职下野。此后,国民党各个派别之间,你争我夺,闹得不可开交。蒋介石则抽身局外,隔岸观火。不久,由于局势更加动荡不安,在一片请蒋介石复职声中,蒋介石东山再起。蒋介石上台后,重新打起继续北伐的旗帜,并自己兼任第一路军总司令,加强对兵权的控制。  相似文献   

20.
在战火纷飞的战争年代,叶飞是一位威震敌胆、名扬华夏、战功卓著的骁将。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他已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主力部队第十兵团司令员。1955年部队实行军衔制,叶飞即授上将军衔。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他与全军统帅毛泽东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没有相见、相识。但这并不影响他们的密切合作。毛泽东与叶飞之间的关系,是一种颇具传奇色彩的统帅和部将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