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牡丹亭》的女性评点是《牡丹亭》研究中的一大亮点.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些学者对《牡丹亭》的女性评点进行了全方位的审视和解析.文章从吴吴山三妇本的研究、《才子牡丹亭》的研究、《牡丹亭》女性评点的整体关照等三个方面,对这一时期的《牡丹亭》女性评点成果进行了爬梳整理,希望对《牡丹亭》的传播史、评点史及女性文学史研究有所推进.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追溯《牡丹亭》英译的历程,对《牡丹亭》翻译研究的现状进行分析,发现《牡丹亭》译本众多、译者名家辈出而《牡丹亭》翻译研究却相对滞后的事实,希望翻译界有更多的研究者来关注《牡丹亭》的翻译研究,从而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汤显祖是我国明代首屈一指的伟大戏剧家,他的戏剧创作《玉茗堂四梦》特别是其中的《牡丹亭》,在中国文学史上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当时及以后都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一《四梦》中思想艺术造诣最高的要数《牡丹亭》,它是汤显祖的代表作,是作者在思想艺术上同时趋于成熟的作品。《牡丹亭》又名《牡丹亭还魂记》,也称《还魂梦》或《牡丹亭梦》,作于万历二十六年(1598),主要取材于前人笔记和话本小说。汤显祖在《牡丹亭题词》中说:  相似文献   

4.
白先勇打造的青春版《牡丹亭》热演两岸三地,走红大江南北,有着明显的白先勇个人因素。青春版《牡丹亭》是白先勇圆“文化复兴”的梦;白先勇制作青春版《牡丹亭》,不仅因为《牡丹亭》是古典昆曲名剧,还因为他认同汤显祖的爱情理念,认同杜丽娘这位“情圣”的心理;青春版《牡丹亭》的制作和演出,是白先勇追求完美的表现。  相似文献   

5.
解放以来,我国学术界对于《牡丹亭》的主题思想并无多大分歧,认为这部汤显祖的代表作品,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故事,“热情歌颂了反对封建礼教、追求自由幸福的爱情和强烈要求个性解放的精神”(游国恩等主编《中国文学史》)。我们认为,这样的提法既可用于汤氏的《牡丹亭》,又可用于王实甫的《西厢记》,并没有表达出《牡丹亭》所反映的独特的思想内容,它同《牡丹亭》的本来面貌还有一定的距离。  相似文献   

6.
传奇《牡丹亭》是汤显祖根据前人的笔记、话本所提供的素材重新创作而成;它之所以能以昆腔演出,则得力于叶堂对宜黄腔的改制。可以说,传奇《牡丹亭》是文学、戏曲“通变”的产物。目前出现不同的演出本,正表明《牡丹亭》仍与时俱进地处于“通变”之中;也只有如此,以《牡丹亭》为代表的昆曲方能在不断的流传中趋向繁荣。  相似文献   

7.
吴吴山三妇合评本《牡丹亭》,无论从版本的角度考察,还是就戏曲的理论批评而言,都是很值得重视的。吴吴山的《还魂记或问十七条》,是三妇本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牡丹亭》的研究极有参考价值。 据康熙甲戍(三十三年,公元1694年)秋分日钱宜所记,此《十七条》乃“夫子(按:指吴吴山)每与坐客谭论所及,记以示予,因次诸卷末。是日晚饭时,予偶言:言情之书都不及经济。夫子曰:不然。观《牡丹亭》记中骚扰淮扬地方一语,即是深论天下形势。”由此可见,《或问十七条》乃吴吴山平日与坐客谈论《牡丹亭》的记录,集中地反映了这位戏曲评论家对《牡丹亭》的认识和评价。  相似文献   

8.
一个有关牡丹亭传奇的话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湯显祖撰《牡丹亭》,前人多未詳其所本。近譚正璧先生在《传奇<牡丹亭>和話本<杜丽娘記>》一文中,會提出“《牡丹亭》也有蓝本,和其他三剧一样,它的本事內容也不是湯显祖的創作”的論点。并认为湯氏《牡丹亭题辞》中所謂的“传杜太守事者”,“乃是指另外有人写文章(也許是口头)传說杜太守的故事,决非湯氏自己在《牡丹亭》传奇中传杜太守的事,而且这传說必还产生在《牡丹亭》之先。……”譚先生在文中还提及孙楷第先生的《日本东京所見小說书目》。查孙先生《书目》卷六附录“通俗类书”中,曾著录:《燕居笔記》两种:一种是明季刊本(即何大掄本),在卷九下栏有《杜丽娘慕色还魂》一目;另一种是清  相似文献   

9.
汤显祖途经南安府大庾县(今江西大余县)时,听到了一个非常动人、至死不渝的爱情故事,后来就写出了千古名剧《牡丹亭》。《牡丹亭》奠定了汤显祖“东方莎士比亚”的文学地位;同时,汤显祖在大余的一段传奇经历和剧作《牡丹亭》,在大余衍生出了一系列景点名胜。  相似文献   

10.
遗香堂本《水浒传》现今对其研究甚少,属于大涤余人序本系统《水浒传》,与芥子园本及李玄伯藏本相近。本文将对其批语进行初探,选取芥本与其批语进行对比研究,分析其二本各自多出的批语是否为涤序本祖本所有。最终得出结论,遗本批语与芥本批语相似度极高,当为同源批语,然而其各自的底本却小有差异;遗本与芥本各自所缺失的批语当为涤序本祖本所有,并非二者后添;遗本与芥本所有批语相加亦非涤序本祖本全貌,而有所缺失。  相似文献   

11.
汤显祖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戏曲家,他的“临川四梦”(《紫钗记》、《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一直广为流传。其中的《牡丹亭》,在今天的戏曲舞台上还在不断上演,是昆剧的优秀传统剧目之一。汤显祖还是我国著名的早期戏曲导演之一,他在家乡宜黄组织过戏班,还曾亲自教授过演员排演《牡丹亭》等剧。可以说,汤显祖是个在戏曲创作、  相似文献   

12.
<正>多媒体视听邮票《昆曲》在扬州市首发。该套邮票一共三枚,内容分别为《浣纱记》《牡丹亭》和《长生殿》。据悉,昆曲源于苏州昆山,兴于扬州,扬州是昆曲的第二故乡。《昆曲》邮票中的三部戏和扬州或多或少都有关联,有的甚至密不可分。《牡丹亭》《牡丹亭》是汤显祖的代表作,讲的是杜丽娘和柳梦梅生死离合的爱情故事,洋溢着追求个人幸福、呼唤个性解放、反对封建制度的浪漫主义理想,感人至深。杜丽娘是我国古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两个方面探讨《西厢记》和《牡丹亭》的情节结构问题:一、从戏剧体制上:着重谈了《西厢记》对元杂剧的两个突破。二、从情节结构上:比较了《西厢记》和《牡丹亭》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探讨了《金瓶梅》的特点,指出正是《金瓶梅》本文的复杂性造成了《金瓶梅》接受中的歧见百出。同时,通过崇祯本批语与张竹坡批语的比较,分析了《金瓶梅》接受中的两种态度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单有方 《南都学坛》2003,23(2):120-120
<正> 汤显祖的《牡丹亭》是我国16世纪最伟大的戏曲作品之一。它横空出世、石破天惊,轰动当时的文坛,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赢得当时及后世许多青年男女的共鸣,震撼了他们的心灵。明末遭遇不幸的冯小青细细把玩《牡丹亭》传奇,感慨万千,写了一首饱含血泪的诗:“冷雨幽窗不可听,挑灯闲看《牡丹亭》。人间亦有痴于我,岂独伤心是小青。”明末杭州女演员商小玲最擅长演出《牡丹亭》传奇。在演出《寻梦》,唱到“待打并香魂一片,阴雨梅天,守得个梅根相见。”感慨己心,缠绵凄惋,泪痕盈目,如泣如诉,突然倒地身亡。林黛玉在悠扬的笛声中听了几句表现青年少女觉醒的《牡丹亭》戏文时,不禁感慨缠绵,心动神摇,如醉如痴,最后掉下了眼泪。《牡丹亭》之所以具有如此震撼人心的艺术魅力,在于它有深刻的思想意蕴和卓越的艺术成就,而这主要得力于“梦”意象的描写。 《牡丹亭》中有两处写到“梦”:一是柳梦梅之梦。写他“梦到一园,梅花树下,立个美人,不长不短,如送如迎”(第二曲《言怀》)。二是杜丽娘之梦。她因春感情,因情成梦。  相似文献   

16.
《牡丹亭》传奇,是明代曲坛“临川派”领袖汤显祖所著“临川四梦”中首屈一指的作品。这部杰作一问世就轰动了当时剧坛,以至“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沈德符《顾曲杂言》)它还赢得后世许多青年女子为之一洒同情之泪。《柳亭诗话》里说:“娄江女子俞二娘,年十七,未适人,酷嗜牡丹亭传奇,批注其侧。幽思苦均,有痛于本词者,愤惋以终”。《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偶然在悠杨的笛声中听出了几句《牡丹亭》曲词,竟引起一阵伤心。为什么当时和后世的人们对《牡丹亭》如此推崇?那是因为汤显祖不假掩饰地道出了青年  相似文献   

17.
汤显祖的光辉剧作《牡丹亭》是我国戏剧史上一部杰出的浪漫主义爱情悲喜剧。当《牡丹亭》一问世,就以席卷天下之雄风,驰骋剧坛,光芒四射,把明代戏曲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峰,对当时和后世都产生了极其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我们谈谈《牡丹亭》的影响,这对我们进一步了解汤显祖在我国文学史和戏曲史上的地位是很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18.
参照冯梦龙《风流梦》眉批,将《牡丹亭》案头本、改本《风流梦》、改编之时的演出记载及改编之后的演出本,进行横向、纵向考查,有助于重新认识它们之间的改编、传承关系。《风流梦》的改编不仅以《牡丹亭》案头本为基础,同时又参考了当时演出本,是以这二者为其共同底本的。以往学界普遍认为是昆曲折子戏采用了冯梦龙改本,而经过考查却恰恰相反,是冯本参考采纳了当时的演出本。《牡丹亭》演出本,基本上仍是沿用了汤显祖原创曲词,这说明沈?等戏曲家强调的《牡丹亭》不合律,并非实际上的难以演唱,而由是否合律所引起的汤沈之争,其实是由于二者对于曲律问题所持的标准、尺度不同而造成的。冯梦龙的曲律主张贯穿于其《牡丹亭》改编实践中,他的曲律主张是汤沈之争背景下,一种既重曲律又重文辞、两兼其美的倡导。  相似文献   

19.
在主题意蕴上,《牡丹亭》在以言情为主的爱情故事中,高度赞扬杜柳爱情具有个性解放精神的以情抗理追求。同时,在《牡丹亭》以政治为副的抗金故事中,又深刻批判了杜宝等思想僵化、御侮无策的正统理学之士。因此,对封建正统理学之士与正统理学之教的共同批判,方是《牡丹亭》主题意蕴的深刻性所在。  相似文献   

20.
近10多年来不同剧种纷纷编演汤显祖名剧《牡丹亭》,戏剧舞台上精彩纷呈。昆曲是演绎《牡丹亭》意境最好的艺术形式。剧目只有经过不断地传承创新、打磨完善形成特色,才能传之久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