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本文围绕斯密和李斯特经济学理论分析单元是个人还是国家的问题进行考察,提升出其经济哲学思想,并对两种对立的经济学传统加以比较。  相似文献   

2.
论总量分析框架的复归——马克思总量分析思想之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回顾经济分析的发展历程,作为纯理论争论,不外乎是两种分析方法的对立:一种是古典传统剩余理论的“社会关系”分析,另一种是新古典传统供求理论的“技术关系”分析。一般认为,真正意义上的古典经济学始于英国的亚当·斯密。在1776年的《国富论》中,斯密运用著名的“看不见的手”的原理表明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自动协调机制,随后李嘉图通过使用统一利润率的竞争规律和资本在各部门间的转投来说明这种古典一般均衡的实现机制。1867年《资本论》第1卷问世,在批判以李嘉图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的基础上,马克思建立了一种新的总量理论体系来解释…  相似文献   

3.
从1776年亚当·斯密发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国富论>以来,西方经济学的一些重要流派,特别是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和现代公共选择理论,对财政学从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创立到研究方法的飞跃,从研究内容的深化到学科属性的扩展,都做了革命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作为近代中国经济学启蒙之作的《原富》,其中多蕴涵着译者严复对于中西经济学理念的个人理解.对于中国自古以来的政经不分、社会伦理规范经济行为的“过伦理化”倾向,严复需付出努力去除其影响,从而完成将古典经济学传介到中国的过程.“去伦理化”的努力表现为推崇经济学理论与经济事务、协调私利与公利以及在斯密体系中重新解释中国古代三大经济思想教条.严复的努力并不十分彻底,也正反映出中国在学习西方过程中的折中特性.  相似文献   

5.
对经济个人主义的哲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某种意义上说,自亚当·斯密以来的整个西方主流经济学史,都可以被看做是经济个人主义理论的延伸和拓展。在今天,谁都不会怀疑这一事实:经济个人主义是古典经济学传统乃至新古典经济学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轴心。随着20世纪市场层面的非均衡、非对称、非理性现象的出现...  相似文献   

6.
杨永华 《学术研究》2008,1(1):44-49
卓炯运用斯密定理成功地论证了社会主义经济仍然是商品经济(市场经济),论证了经济改革市场取向的基本思路.舒尔茨运用斯密定理提出了新的经济增长模型.杨小凯把斯密定理放进超边际分析的现代经济学躯体里,使新兴古典经济学具有很强的解释力.卓炯与舒尔茨、杨小凯的理论研究成功的深刻的理论原因在于掌握了斯密定理.卓炯的重要贡献是引入一般与特殊的辩证法,引入分工理论,回归马克思,回归优秀的经济学传统.  相似文献   

7.
论主流经济学中的新古典传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建东 《江汉论坛》2006,22(4):45-50
西方主流经济学自亚当.斯密以来,共经历了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现代经济学三个大的阶段,而当代主流经济理论,其主体部分也仍然是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但是,经济学家也越来越多地认识到新古典经济学在方法论和基本结论上的局限性:盲目相信事件之间的因果联系,采用演绎推理的方法寻求普遍适用的一般解,将问题简单化;新古典经济学过于依赖理性行为假设,相信均衡的存在。这些缺陷正在受到重视和得到纠正。  相似文献   

8.
政府干预是经济学中一个古老而又常新的问题,可以说从经济学的产生开始,政府对于经济的干预就是倍受关注的一个问题,并且越来越成为富有争议的热点问题。经济学历史上对于干预问题的态度并不是从否定\而是从肯定开始的。使经济学成为独立学科的重商主义主张政府应该积极于预经济生活。古典学派为了给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开辟发展道路,一反重商主义的干预精神,强调“看不见的手”的作用,反对政府对于经济的积极干预。直到二、三十年代大危机粉碎了根深蒂固的“斯密神话”,才使笃信新古典理论的西方主流经济学不得不面对严重的“市…  相似文献   

9.
重读萨缪尔森--兼论西方经济学体系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经济学的体系是由斯密创建的,经历了古典、新古典经济学、凯恩斯经济学、新古典综合等阶段.本文对萨缪尔森的综合进行了批判,认为他的"新综合"是马歇尔体系的翻版,是一种病态的体系,他的现代主流经济学新综合是失败的综合.  相似文献   

10.
自从亚当·斯密以来,“理性经济人”的假设在很长时间里成为西方经济学中的经典假设之一。而新制度经济学在运用新古典经济学理论分析问题的同时对这种假设做了批判与重新界定,使经济理论对人的研究更接近于现实的人,同时也对制度如何更好地安排从而更符合理性人的要求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荣誉、头衔可以给人们以鼓励,以鞭策,这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家看法大致是相同的。可是,这种非物质的名堂,在工资报酬中会有什么地位吗?这却不是经济学家们都注意到了的。从近代经济理论的发展史上看,专门论述了这一独特问题的,至少可以举出两位:一位是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大师亚当·斯密,一位是以斯密高徒自诩的、法国庸俗经济学创始人、著名的“科学王子”让·巴·萨伊。  相似文献   

12.
政治经济学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表明,只有不断打破陈旧的传统观念,提出新的思想,才能使政治经济学研究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英国古典资产阶级经济学的主要贡献之一,在于突破了重商主义关于流通领域创造财富的陈旧观念,确立了生产领域创造财富的新的观念;古典经济学派的优秀代表李嘉图由于克服了前辈亚当·斯密关于“购买劳动论”和“收入构成论”的教条,坚持了耗费劳动形成价值的  相似文献   

13.
一斯密和马克思,一位是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大师,一位是无产阶级革命导师;他们各自的代表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和《资本论》举世瞩目,一部是资产阶级经济学的巅峰之作,一部是无产阶级的革命圣经。他们的思想和著作都不可等量齐观,但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却是构成马克思主义的三大来源之一。比较其中的分工理论,对于了解斯密经济思想的功绩和缺陷,以及了解马克思经济理论的渊源和贡献,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4.
一、经济学正在迈入中国时代
  所谓主流经济学(现代经济学)是动态变化的概念,不是静态的概念。简单地说,大学讲台上老师们讲的经济学就是主流经济学。现在世界上绝大多数的大学教科书内容是新古典经济学,因此,新古典经济学成为现在流行的主流经济学。而主流经济学是变化的,它是随着经济实践的发展而改变的。经济学成为完整的理论体系以来,从亚当·斯密开始,到今天的萨谬尔逊经济学,经济学经历了英国时代和美国时代,主流经济学也经历了从古典经济学到新古典经济学的变化。18世纪工业革命开始,英国成为世界经济的火车头,主流经济学的大本营在英国。一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在经济总量上超越英国,主流经济学的大本营也就从英国转移到美国。尽管经济学理论与经济发展本身的地理中心变化不具有同步性,但是总体方向是一致的。同时,由于经济学理论需要经济实践的反复验证、证实,所以经济理论反映经济发展的经验可能要晚于经济本身的发展(美国的新古典经济学在其经济总量超过英国50年后才取代了英国的古典经济学),但是这个趋势不可改变。  相似文献   

15.
伦理学方法与工程学方法对于经济学的发展本应是有机统一的 ,但随着现代经济学的发展 ,伦理学方法的重要性已经严重淡化。通过对经济学的伦理之维这一“现代性”问题的古典追问能看出 ,“不讲道德”的经济学就等于否定了人类经济生活本身的道德性 ,人类原本就不存在不讲道德的经济学 ,从经济本身的结构和内涵上能直接推导出经济伦理学。同时 ,正义性问题成为了现代经济学伦理之维的终极关怀 ,探究经济制度所体现的道德追求、道德原则以及制度公正等问题成了经济学发展的题中之意 ,经济学必然是以合理的道德性为基础的。通过对正义理论和从理性选择中推导出道德的逻辑的学理梳理能看出 ,现代经济学与伦理学在当代市场经济实践中的共同语境对话 ,将会孕育着一个向亚当·斯密经济学和康德伦理学在学理上的回归 ,经济学的伦理之维和道德的经济分析必然从经济学的现实走向伦理学的超越  相似文献   

16.
杨玉成 《东南学术》2001,(4):202-207
休谟的自然主义人性论哲学构成斯密的自由主义经济学的直接哲学前提。他的人性研究启发斯密从人性中寻求人类经济活动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他对自然的诉求和对人类理性能力的怀疑为斯密的经济自由主义理论奠定了认识论基础,而他的同情学说则为斯密的经济自由主义理论奠定了道德心理学基础。休谟哲学的影响使斯密的经济学具有浓厚的人文色彩,使其置于深厚的人性论、知识论和道德论基础之上,使其与后来的纯经济分析相比,更能满足寻根究底的智力要求。  相似文献   

17.
近代哲学的经验论和唯理论对古典经济学思想的兴起与发展有着直接的关系和重要的影响。个人主义影响了古典经济学的经济自由思想 ,机械力学自然观及宇宙和谐的思想与“看不见的手”支配下的“市场出清”密切相关。经验论与唯理论的创新组合是古典经济学的基本的方法论选择 ,人本主义是劳动价值论的深层的潜意识态度和伦理判断。  相似文献   

18.
古典经济学的一代宗师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理论是对市场机制、市场调节、人们的经济行为乃至非经济行为的形象表述。这一理论的伟大之处在于他从纷繁复杂的经济现象、社会现象的背后看到了左右这些现象的本质即客观经济规律,证实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个自然历史过程,使经济学不再是一种纯现象的描述,从而进入了它的科学发展阶段。“看不见的手”理论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中的商品理论、价值规律理论的形成有直接的影响,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的理论来源之一。考察分析这一理论,对完整、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有重要意义,而且还具有促进人们认识、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社会经济条件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贺尊 《江汉论坛》2004,(7):9-12
现代经济学的贫困是由伦理缺失造成的。虽不能说没有伦理考虑就必定使经济学失效,但现代经济学对“自利”阐述的偏见、对“斯密问题”的曲解、对“工程学”方法的泛化,导致了经济学因伦理缺失而贫困。现代经济学研究只有融合了伦理学,才能通过更多、更明确地关注影响人类经济行为的伦理智慧而施展其“魅力”,才能为提高经济政策的伦理质量、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20.
自亚当·斯密以来,不论是古典经济学还是新古典经济学都一致认为:资源配置只能由在市场上发生作用的价值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来引导,即通过各种产品价格在市场上上下波动的调节作用,造成各种资源的优化配置。与此同时,企业只是被市场引导着进行投入产出的实体,而政府则只应起到“守夜人”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