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顾老师在中国大学讲课时,我选修了他主讲的唐宋诗选和元曲选。 老师是位真有学问的人。讲课很有风趣,很活泼、生动。他从来不带讲稿什么的,但讲起来头头是道,有条不紊。如果把他所讲的内容整理出来,就是一篇很好的文章。其中有议论,有观点,有材料,更有引申。所以他讲课十分吸引着同学们的思维。记得有一次我发烧头疼了,看看功课表,下午是老师的唐宋诗选,我还是抱病去了。听完两小时课,把发烧忘了。回到家里也不觉得头疼,心里倒非常痛快。  相似文献   

2.
撰联述志     
秋瑾(1875~1907)别号鉴湖女侠,浙江绍兴人。她是我国民主革命时期的女杰。少年时的秋瑾性格热情而倔强,她最钦佩历史上的巾帼英雄,立志“驱逐满清,光复中华”。据说,这还与天姥山上的“动石夫人”有关呢!  相似文献   

3.
说起华罗庚,人们都知道他是闻名中外的数学家。其实,他对中国古典文学也有很深的修养,语言功底颇为深厚,是位善撰对联的高手。1953年,华罗庚参加中国科学院组织的由著名科学家钱三强任团长的出国考察团。途中,一行人少不得谈古论今,有说有笑。华罗庚见钱三强教授兴致颇浓,触景生情,口出上联一则:三强韩赵魏此联可谓绝妙,数字、人名、国号切合得天衣无缝。“三强”既指战国时期韩、赵、魏三个强国,又隐喻着代表团团长钱三强的名字。华老的上联难倒了大家,在座诸人百思不得下联。结果还是华老自己抛出了下联:九章勾股弦“九章”一语双关,既是…  相似文献   

4.
清代著名学者王恺运很有才名。1913年,袁世凯通过滑稽选举,当上了中华民国大总统。为了装饰门面,特请王恺运当顾  相似文献   

5.
6.
人们都熟悉夏明翰烈士(1900—1928)的“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自有后来人”这首气壮山河、光照古今的绝命诗。然而,他还有一副嘲弄洋奴的趣联,却鲜为人知。1918年春,夏明翰考入衡阳省立第三甲种工业学校读书。当时,列强横行,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夏明翰立志救国,在他的领导下,衡阳学生掀起了爱国运动的高潮。这时,衡阳某校有个训育主任,曾到日本混了几个月。回国后,竟然从头到脚模仿“洋人派头”,极力鼓吹“东洋文明”,对学生灌输奴才思想,反对学生参加爱国运动。同学们背地里都骂他“假洋鬼子”。对于这种十足的奴才行径,夏明翰…  相似文献   

7.
正我们中国汉字的特点是单音节,方块字;能组成对偶句。而世界上其他的文字基本上都是拼音连写,是不能组成严格意义上的对偶句的。所以,对联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特有的一朵奇葩。对联的基本要求有以下主要几点:字数相等,词性相近,语义相类,平仄相反。尤其是上联的最后一个字一定要是仄声,下联的最后一个字一定要是平声,叫作仄起平收。中国的对联十分丰富,欣赏起来妙趣横生;而撰写起来也往往因难成巧,苦中有乐。这些年来,笔者曾在不同情况下为不同的事情撰过对联现不揣浅陋,胪列出一  相似文献   

8.
正五在我们北大的人文自然景观中,最有代表性的无疑是博雅塔和未名湖,我曾经写过一首《未名湖博雅塔之歌》,把未名湖比作是一方海砚,把博雅塔比作是一支巨毫,巨毫饱蘸着海砚中的浓墨,春花秋月里不断地书写着中华民族文化的灿烂篇章。大约2006年秋天,与时任学校人事部部长的周先生聊天时,他让我以未名湖和博雅塔为题,撰一副对联。反复推敲,撰得一联为:托天柱地博雅塔蕴玉含珠未名湖博雅塔上托云天,下立大地,象征着北大精神应该成为民族的脊梁顶天立地。未名湖是思想的海,智慧的海,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民族工商业杰出代表、前国家副主席荣毅仁先生已经离我们远去。但他遵循一生的座右铭,却一直响在我的耳边:“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择高处立,就平处坐,向宽处行。”据说,这两句话,是荣毅仁父亲荣德生为无锡荣家  相似文献   

10.
11.
12.
李贽作为中国一位具有重要影响的思想家,他提出的很多命题具有开拓精神、进取精神和前瞻精神,所以受到明清以来众多思想家、文学家的尊崇与赞颂。其思想价值,并远播海外,特别是对东亚诸国有着深远的影响,至今不衰。   相似文献   

13.
如华 《老友》2016,(4):57
唐伯虎虽是才子,可他很清贫,有一年快到年关了,还在为没银子过年发愁。他心想,当朝阁老和我住得很近,就从他那里弄些年本吧。略加思考后,唐伯虎提笔写了一副春联,差人给阁老送去。阁老听说是唐伯虎赠送的春联,非常高兴,赏了来人三十两银子。打发完来人后,阁老打开春联仔细欣赏,见上面写着"今年真好晦气",每个字都  相似文献   

14.
联语,是一朵独占文坛的奇葩。有过萌发阶段、完美之期、盛极之时。山河更替,历史变迁,亦未能凋残,且益加茂盛。从它一产生,就与文学作品结下了不解之缘。在整个形成、发展中,更是与山川同在,和胜迹交辉,同文学作品共存。考其肇始,联语与民间文学的演变,古代骈俪的缘起,唐代律诗的兴盛,小说戏剧的繁荣不无关系。它在文学的历史长河中,产生了很深的影响,千百年来,已成为中华民族文学宝库中的文  相似文献   

15.
英语中的联加语是英国一些语法学家近年来研究的一个新的语法项目。在国内外出版的语法书中,有关这方面的论述极少。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对联加语作深入细致的研讨,从而达到掌握并使用好联加语之目的。在讨论之前,首先要搞清联加语和连词这两个不同的概念以及它们在语法功能上的相似之处。联加语大都由副词或介词短语(也有一些连词)充当,在句中基本上起连接作用;而连词是一种虚词,用于连接单词、短语、从句或句子,它在句中不能担任句子的成分。由此可见,联加语不等于连词。英语中联加语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16.
联语是中文所特有的一种文学艺术形式,属感性范畴;数学是客观世界的数量关系及空间形式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属理性范畴。然而,不少对联与数学结缘,或数字入联、或概念入联、或运算入联,这不仅丰富了联语的赏读性,增强了联语的深刻性,而且让读者感受到数字的独特魅力,体味到数学的内在之美。  相似文献   

17.
李贽是一位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史学家,他提出的许多命题不但在当时具有启蒙意义,就是在今天也极具借鉴价值。文章由“从民之性的为政理念”、“人生平等的社会理想”、“存真去假的人格修炼”、“与世推移的发展史观”、“重情重俗的美学思想”五个方面对李贽在中国文化思想发展史上的贡献及其影响进行了论述。①   相似文献   

18.
一、再论中世俗语语尾-am>-o,-u的问题整整四十前,在1944年,我写过一篇论文:Die Umwandlung der Endung-am in -o und -u im Mittelindischen(《中世印度语言中语尾-am向-o和-u的转化》,原载德国《格廷根科学院集刊,语言学历史学类》,1944年第六号,现收入《印度古代语言论集》,  相似文献   

19.
目前已经面世的四川方言的研究成果和资料汇编,均是从近现代四川方言的词汇出发对四川方言进行静态描写,对于唐以前文献中的巴蜀方言没有进行全面而系统的研究.明清两代开始形成的现代四川方言是以古代的蜀语和秦汉以后的巴蜀方言作为自己的底层,对蜀语到四川方言的演变轨迹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目前还是开拓性的工作.中上古蜀语研究对四川方言史的研究以及汉语方言史的完善与研究领域的拓宽来说,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现代性思潮中的语式二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是现代性思潮的主流之一。传统文化的内核是形而上学本体论同一。通过对个别语式的分析可见语言的显隐“悖论性” ;语言的这种特性证明人为的本体论无同一可言。因此 ,西方文化的现代转型即表现为对各种本体的不断打翻与重建。但 2 0世纪中国对传统文化核心命题的现代阐释却只是改变其形式与话语 ,并没有改变其“合理内核”与“永恒目标”。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理应揭破传统文化本体论同一的人为的虚拟性 ,实现非连续性、非同一性的创造性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