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改革开放20年来,中国社会经历了巨大的变迁,人们在追求不断提高的物质生活质量时,也在寻求精神领域和文化层面的满足和消遣。在我们生活的城市里,“吧”作为一种新气象涌现出来,它象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点缀在城市的大街小巷。 漫步在都市街头,各种美轮美奂的“吧”真可谓异常多彩,有酒吧、咖啡吧、茶吧、歌吧、舞吧、影吧、网吧、陶吧、书吧等。著名美学家、学者潘知常教授指出,如今的社会人与人沟通是横向的,重在交  相似文献   

2.
阿东 《社区》2002,(10):15-17
“吧女”,是当代都市中新近涌现出的一种职业。据对东南沿海五个大城市的调查,目前比较流行的,有“茶吧”、“泳吧”、“陶吧”、“虫吧”、“锅吧”、“票吧”、“琴吧”等,笔者最近在十余种“吧”里穿梭采访,接触了不少千姿百态、行当各异的“吧女”。在调查中,我认为不少“吧女”还是自尊自爱的,但也有一些“吧女”在不法老板的驱使下,干那些见不得人的勾当。对于“吧女”这一事实存在的职业,有关部门应加强管理,使她们的经营行为符合文明社会的规范,同时,对那些行为不轨的老板和“吧女”,应坚决打击和取缔。下面逐一披露她们台前幕后的…  相似文献   

3.
从写作姿态与都市意识的对应关系出发,对几年来的南方“新都市文学”作了一次整体性的梳理。作者认为,“认同和媚俗”姿态使作家流于现象的摹写而不可能触及新的都市意识;“寻觅和探索”姿态使一批转型期都市人物典型崭露头角;“批判与重构”姿态则为新都市的理想模式提供了一些新思路。完全意义上的“新都市人”尚未在“新都市文学”里出现,但一些新的都市意识已开始在一些作家的作品里萌芽  相似文献   

4.
《北方人》2007,(3)
品位这个词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各色人等的嘴边,很多人其实并未搞清楚到底什么才是“品位”,没品位的生活到底对都市的生活有多大的杀伤力。他们只是把它等同于一个普通的时髦字眼儿,在或喃喃细语、或高亢热烈中飘散在大大小小的城市的角落。保罗·福塞尔在他那本著名的《格调》(Class)一书里认为,正是人的生活品位和格调决定了人们所属的社会阶层,  相似文献   

5.
对部分都市人应进行“心理扶贫”当前,在我国大都市里的一部分人中间,存在着一种被有关专家称之为“心理贫困”的“疾病”。其主要“症状”表现为:自己并不贫困,却时时抱怨“太穷了,收入水平太低”。因此,这些生活早已步入小康或富裕的人们,反而对自己的生活水平很...  相似文献   

6.
陈湘鹏 《人力资本》2008,(10):88-89
都市里太寂寞了,去单向街吧,你可以把游弋在钢筋水泥中美丽的文艺女青年们“一网捞尽”。当然,这里还有免费“三明治”提供:免费看书,免费晒阳光,以及免费听高格调沙龙。  相似文献   

7.
90年代“个人化写作”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其实文学关注人性的传统从“五四”一直延续到了现在,这种“个人化写作”可以看作是人性的一种回归并更加深入,在创作上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主要表现在从“先锋派”到“新写实主义”、女性写作和新生代的都市时尚写作等方面。尽管其中有成就也有局限,但文学对人的探索将永无止境。  相似文献   

8.
晓竹  邹梅 《华人时刊》2011,(6):60-62
幽默是一种品位,体现人的智慧和修养。而如今,都市里满街飞奔的汽车,也被汽车幽默师们盯上了,他们或搞笑、或温柔地在香车上张扬着车主的品位取向,更让充满诱惑的都市增添了个性横生的香车风景。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些妙趣横生的汽车标语吧——"五次路考不及格","我上有老下有小,本人身体又不好,于万别撞我","人老车破又磨合","您是师傅随便超"。这些可爱的车尾标给都市车流平添了一抹轻松和幽默,也让汽车和车主增加了品位和修养。南京女孩张蕾当上了汽车幽默师后,彻底改变了生活处境。  相似文献   

9.
现代都市文学,在“五四”时期就出现了。郭沫若早年写的一些对都市、机器的歌吟诗,象《笔立山头的展望》、《日出》、《上海印象》等表现了较为鲜明的都市色彩,赞颂了现代的都市文明。而鲁迅的小说《幸福的家庭》、《伤逝》,在茅盾看来就是一种“弹奏着‘五四’的基调的都市的青年知识分子生活的描写。”描画了时代都市生活的一角;郁达夫的《薄奠》和《春风沉醉的晚上》也曲折地映现了都市之光,触及了都市社会深层的状貌;蒋光慈的《短裤党》甚至还正面表现了大都会中工人阶级的壮烈斗争,等等。不过,严格说来,它们还只能看作广义的都市文学。因为,城市在这些作品中大多只是一种背景或布景,仅仅被当作一种空间范围,而城市之所以  相似文献   

10.
核心提示: 他们是生活在同一座城市的夫妻,却很少共同生活在一个屋檐下。他们各有各的生活轨道,各有各的生活空间,就像两个交叉的圆,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地点相会。这群现代都市里的“走婚”一族,正在展示一种新的婚姻观……  相似文献   

11.
海派狭邪小说首次把妓女与上海这两个形象结合起来,形成了一种文学模式。海派狭邪小说中,妓女成为上海的生活方式与意识形态的代表者,对妓女的想像就代表着对上海的想像。而时人对上海都市的邪恶想像,也使得海派狭邪小说对妓女作“溢恶”的夸张描写。女性想像与上海城市想像关系的另一种文学表达,就是海派狭邪小说中独特的妓女专用“吴语”表述。讲“苏白”的妓女和“上海”,在海派狭邪小说里奇妙地结合起来。女性想像与上海都市想像从某种意义而言.已开始互为一体。  相似文献   

12.
一言 《社区》2007,(11)
“都市牧羊”不知是出自哪位文人之口,表达了人对一种洒脱生活的追求,但当这一场景活生生地出现在现实中时,便让人觉得突兀。  相似文献   

13.
沙平 《社区》2003,(11)
时代在进步,生活在变化。就说乞丐吧:那种破衣烂衫,蓬头垢面,拄根棍子,拿个破碗,或伸手可怜兮兮地向人行乞,或铺展“苦史”于地,向人叩头以求施舍的“传统乞丐”,虽然在生活中亦依然存在,但另一种颇有现代气派的“新生乞丐”不知何日始,也悄然在城市中出现了…… 一日,有户单门独院的富裕人家张灯结彩大办喜事,客人纷纷登门贺喜,好不热闹、风光。主人在院中大摆筵席,  相似文献   

14.
王安忆以女性作为她都市书写的主角,她关注的是都市日常的生活,聚焦的是都市凡俗的女人.王安忆的都市是欲望的释放地,都市里的凡俗女人为实现自我欲望莫不表现出功利务实的一面.王安忆的都市还具有漂泊性,她笔下的都市女人始终处于一种漂泊孤独的生命状态中.  相似文献   

15.
我们的文学评论家们,在用“生活的无限可能性”这种暧昧的说辞解说或鼓舞作家们写作时,总是忘记指明生活的无限可能性里,也是包含着无限的“生活的陷阱”的。李铁的转身,同时意味着他有了对“生活的无限可能性”进行分解的自觉,开始用他的小说去邀请、“想象”那种应然的、宜人的、有阳光照耀的“可能性”,将其组织到人们的精神生活中去。文学虽然是一种感性方式的表达,但它的“形而下”方式归根结底通向“形而上”的意义和思想宣达。因此,文学家们若是“梦想”文学能够成为人世间一种善意、积极、正面的思想精神力量,就必须去亲近哲学家指给的这个“思想秘密”:让文学从强化昏暗的轻车熟路上,朝着有阳光照射的方向迈步。  相似文献   

16.
早在上个世纪30年代,叶圣陶、夏丐尊先生合著的专门写给中学生看的语文教育名著《文心》一书中,就已经提到学生合作写作的情况。第4回里乐华和大文共同给李先生写信,他们提到“从前在小学校里,有时也共同作文,全级的同学合作一篇文字”。第6回里,为了写抗日宣传稿,朱志青提议:“请先把大意商定,推一个人起草,然后再共同斟酌吧。”大家商定后,推汤慧修起草,然后交大家看过修改定稿,这里文稿的写作也是几个同学同共创作的。从这些文字里我们可以看到当时学校作文教学的一些情况,那时就已经注重学生之间的合作写作。在国外的作文教学中,合作写作的方式也是经常被运用的,而且受到学生的喜爱。在我们目前的作文教学中,很少有两个或多个学生合写一篇作文的情况。  相似文献   

17.
在构思习作时,许多同学思前想后总是找不到生活中的“大事”、“新鲜事”或“有意义的事”,因此总抱怨:“没什么可写!”其实,这种认识、对写作是不利的,并不是只有生活中的“大事”、“新鲜事”或“有意义的事”才值得一写,实际上,许多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小事”、“寻常事”、“平淡事”,看似不值一提,但如果同学们能平中见奇,也能收到一种意想不到的效果。[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一著名作家张恨水(1895——1967),“终生从事新闻工作,写小说原是他的付业”但他才思敏捷,写作勤奋,在近六十年的写作生涯中,“大约写了三千万言”,中长篇小说就有一百一十部以上,已出单行本五十一部,拍成电影者多达十三部。他早有“国际声誊”,“在美国国会图书馆书目里,收藏有他的小说近六十种。有些大学图书馆里,也分别藏有二三十种。大学毕业生考博士,《张恨水研究》是论文的专题。”  相似文献   

19.
袁水拍在20世纪40年代以笔名“马凡陀”发表了不少“山歌”作品,其预设读者是与他一同生活于重庆、上海或多或少接触着同样的都市新闻的市民们。这些具有讽刺意味的作品,既合乎一般市民们置身于社会不公现象时的发泄牢骚的心理,又使他们收获消遣娱乐的发笑机会,它们一方面能吸引市民读者和扩大读者群,另一方面又能锻炼乃至提升读者的社会批判意识。袁水拍在40年代集中而持续地利用歌谣形式进行“山歌”创作,既因其立足于文艺为大众服务的态度,也基于其曾用各种形式处理都市讽刺经验的诗歌尝试。相较而言,歌谣形式比自由形式能更亲和地表达讽刺意味,而且“山歌”写作也融入了袁水拍在形式层面讽刺都市的考虑。袁水拍虽采用歌谣形式,但他的“山歌”写作是在进行新诗实验。与其强调袁水拍的“山歌”写作是为新诗大众化道路增添了有效实践的说服力,不如强调他基于对具体历史经验的感受和判断,选择了一条适合于更容易和更高效地处理这些经验的艺术加工道路。袁水拍的“山歌”的成功,是都市经验、讽刺意味和歌谣形式相合适的结果,各种形式的新诗实验想获得成功,都需要根植于合适的具体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20.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如今在都市里悄然兴起一个颇具传奇色彩的生活群体——“网上淘金族”。这些人手里虽没有大笔资金,却能坐在家里的电脑前自得其乐地当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