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美国"重返亚太",大力推行"亚太再平衡战略"对中国海洋权益已造成现实的与潜在的影响,本文主要分析了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背景下中国海洋权益的现状及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作者认为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虽然对中国海洋权益构成一定负面影响但同时也是机遇,中国应抓住这个契机大力发展海洋事业,走海洋强国之路。  相似文献   

2.
有关太平洋地区研究资料目录索引理论与概况关于亚太经济形势与安全问题《当代国际问题研究》(浙江)94年3期亚太崛起的世界意又─—对“四大中心”说的挑战《亚太研究》(北京)94年1期关于西太平洋地区经贸合作形式的探讨《亚太研究》(北京)94年2期亚太经济...  相似文献   

3.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为新世纪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指明了方向,它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纲领性文献,坚定不移地贯彻中央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把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1.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十一五”规划的五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我们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十一五”规划期间,我们也将面临许多严峻挑战。我国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要抓住未来五年的发展机遇,切实解决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  相似文献   

4.
乔治·W 布什入主白宫以来 ,以“美国主导下的亚太稳定秩序”理念调整美国的亚太战略思想、打造亚太安全新格局 ,在“美国的存在”、“美国的盟友”、“美国的秩序”、“美国的领导”等四大方面取得了新优势 ,给亚太安全形势及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带来了不同于以往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5.
作者认为:马克思的东方社会发展理论与邓小平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一脉相承的。实行社会主义变革中的东方落后国家,必须充分吸收资本主义社会所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这既是前者的理论要点,也是后者的理论支柱。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下,中国只有全方位对外开放,充分利用西方文明成果,才能抓住东方落后国家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机遇。  相似文献   

6.
略论邓小平的发展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实践使我们深刻体会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才是硬道理。马克思主义认为,发展是客观事物内在矛盾运动的结果。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在联系与发展之中。邓小平同志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创造性地揭示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发展问题,即关于发展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特别是从理论上,他对发展的本质、目标、内容、重点以及方针等诸方面都做了较为系统的论述,从而形成他的发展观。一、发展的本质是社会发展与社会改革、社会矛盾运动的联系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的任务很…  相似文献   

7.
中日关系再透视北京大学政治系胡永佳,杨志明冷战结束了,然而,世界并没有如人们所预期的那样进人持续与稳定的发展阶段,相反局部地区的民族、种族、宗教、地缘冲突更加白热化了。在亚洲,“后冷战时代”的来临也使亚太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中国的崛起,日本的“高姿...  相似文献   

8.
站在21世纪的人口,每个国家都在选择自己的航道,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要想在未来世界经济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加入世界经济体系,与国际市场接轨,实现民族经济国际化的课题,引进外资、利用外资可以说是中国经济走向世界的桥梁。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应该怎样利用外资来实现民族经济现代化的战略目标,作为一个正在崛起的经济大国中国应该怎样发展自己的企业.使之走向世界,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外向型经济,引进和利用外资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条重要途径。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在引进和利用外资方面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相似文献   

9.
关于当前犯罪研究若干问题的思考汤啸天当前,我国正处在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的社会转型期,犯罪案件的数量与“质量”与过去相比有了很大的变化。犯罪学研究抓住“市场经济与犯罪控制”已经取得了不少可喜的成果。但是,依笔者之见,对我国当前犯罪状态及发展...  相似文献   

10.
从哲学和文化的层面上观照和论析了中国社会、政治、经济问题,根据“亚太四小龙”经验阐述和探讨中国“扶贫计划”的实施,着重从三个方面展开:一是贫困范围的确定,二是解决方法的选定,三是整个计划与个别计划执行的评估。认为“扶贫计划”是一项长期措施,不仅需要热心、专心、信心和决心,而且需要科技智能与社会经济学科应用  相似文献   

11.
“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是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重要内容,而现阶段我们又提倡、鼓励私营经济发展,在一定范围内允许剥削现象存在,如何正确理解这一“矛盾”问题?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应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这种剥削问题?笔者拟就这个问题作一初步的探讨。一、社会...  相似文献   

12.
当代中国人权事业发展迅猛,“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的提出,标志着中国人权从政治性宣告向司法实现的进一步转型。从人权司法化问题的明确提出到现在,中国人权事业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人权观念认可阶段、人权立法保障促动阶段和人权司法保障发展阶段。在此过程中,中国的法治国情从所依之“法”到所治之“国”均发生了诸多变化,促动着对人权司法保障制度的完善。法治国情所依之“法”的变化表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正从“法律体系”向“法治体系”转变;正从“政治思维”向“法治思维”的思维方式转换。法治国情所治之“国”变化显现为:“中国梦”将深刻促动中国的发展;国家治理现代化和国际化对依法治国有更高要求;主要社会矛盾转变对依法治国提出新要求。当前,人权司法保障制度完善必须立足现有的法治国情,其现状也是现有法治国情的组成部分,在与社会各种因素的互动中推动中国法治国情的发展,而法治国情的发展又进一步促动人权司法保障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13.
市场经济是把“双刃剑,’一把无形的“双刃剑”。 它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了活力,也留下了阴影和缺憾。 当笔者并非情愿地把“贵族学校”与“希望工程”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心情开始沉重起来。机遇和命运是多么的不公:有人想读书而无钱,有人赚大钱却不识字,还有的穷得只剩下了钱。 “贵族学校”与“希望工程”几乎同时在中国大地上崛起。中国,这个肩负着沉重的历史包袱的巨人在走向现代化的艰难历程中,出现了许多人们不愿看到但又存着的社会现象。 在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乃时势之必然。不在于出现什么,而在于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三大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指出我国当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重大而复杂的理论问题。现在,“我们对这个阶段的状况、矛盾、演变及其规律的认识,在许多方面还知之不多,知之不深。”(赵紫阳:《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第61页)因此,必须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很好地进行理论上的研究、探索和切磋。下面仅就几个问题,谈一点个人认识。(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概念,包括两层含义:是社会主义社会;但还处在初级阶段。因此,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不是指一种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社会主义社会在其自身发  相似文献   

15.
制约广州城市交通的主要矛盾是“道路少,车辆多”,其中“车辆多”又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只有抓住这一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逐步加收车主的路桥建设费,加大城市道路建设的力度,才能从根本上扭转城市道路建设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的被动局面。  相似文献   

16.
秦璐 《探求》2000,(3):21-23
党的十五大指出:“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确立了私营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和重要作用。20余年的开放改革实践,为中国私营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广阔的实践空间,而私营经济固有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运营机制也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提供了有效形式。目前,在我们关注国有企业改革,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地位的同时,也应该进一步认识私营经济在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澄清种种疑虑,使之与国有经济优势互补,健康发展,真正成为繁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力量。 为此,本刊特别组织了如下这组稿件,从历史与现状、理论与对策等方面来集中分析私营经济这一热点问题,旨在探讨其进一步健康发展之路。敬请垂注,并欢迎来稿来信参与讨论。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同志在1985年3月28日会见日本自民党副总裁二阶堂进时指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改革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势必涉及到社会的各个领域,牵涉到许多理论与实践的问题。特别是作为第二次革命的对象、任务、动力、性质和前途等问题,则更有必要在理论上予以说明。本文仅就这些问题,谈些粗浅看法。一、中国第二次革命的对象《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我们改革经济体制,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环节和方面。”“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的  相似文献   

18.
“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中国面临巨大的外部风险与挑战,同时中国的新发展也为世界提供了新的机遇,为全球治理贡献了中国方案。2023年上半年,《世界社会科学》编辑部举办“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中国的外部风险、挑战与应对”学术座谈会,特邀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张宇燕担任主持人,汇集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知名专家学者,围绕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的全球问题与全球治理、中国国家安全、中美竞争与国际形势,以及世界社会科学的学科构建与发展等重大问题深入研讨。现将相关成果整理发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9.
简讯     
南斯拉夫举行“社会主义与发展中国家”国际讨论会据南斯拉夫共盟机关刊物《社会主义》与机关报《共产党人》报道,国际论坛“世界上的社会主义”于1978年9月25日至29日在察弗达特举行了第三次园桌讨论会,这次讨论会的题目是“社会主义与发展中国家”。来自世界各大洲49个国家的94名学者和160名南斯拉夫学者参加了这次讨论会。这次讨论会的参加者的地域之广人数之多说明,关于社会主义问题的讨论会已经引起世界各国学者的广泛兴趣和重视。会议讨论的问题是:1.发展中国家社会主义的前提、力量和道路;2.  相似文献   

20.
东亚崛起已是不争的事实。经济崛起堪称世界奇迹,政治崛起也得确认,但东亚要真正在美、欧、亚战略大三角中均衡发展,成为世界格局力量中心还有待时日。不仅美欧亚之间发展不平衡,东亚的经济和政治间发展也不平衡,东亚作为力量中心还不明确,不稳定,还不强有力,关键是东亚还缺乏凝聚力和协调机制,力量体现还未稳定有形。东亚崛起不能单靠APEC,应有东亚合作的自身载体,EAEC应运而生是符合客观需要的。我国在对待亚太合作和东亚合作方面有否轻重缓急?作者对我国的东亚政策的政策取向提出了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