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传统村落家族文化的现代变迁存在着两种可能的变迁路径,即外生性变迁路径与内生性变迁路径.在外生性变迁与内生性变迁的双重路径的作用下,推动了传统村落家族文化的现代变迁.外生性变迁与内生性变迁的有机结合应当成为实现传统村落家族文化现代变迁的最优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2.
人情消费作为农村社会的一种传统人际交往方式,一直是农村社会稳定的粘稠剂。随着时代变迁,在传统性因素和现代性因素的双重冲击下,农村人情消费的"情感性"动机逐渐弱化而"功利性"动机日趋上升,农村人情消费开始呈现出一种"关系化"的倾向,主要表现为:一是村民根据关系的亲疏远近决定是否随礼及随礼的数额;二是为了"拉关系"、"攀关系"而进行人情消费。通过分析当前农村人情消费"关系化"的现状及原因,以期对引导农村居民形成合理健康的人情消费观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3.
张丽娜 《南方论刊》2012,(11):38-40
中国是重人情,讲究礼尚往来的民族。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农村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人情消费在农村愈演愈烈,名目越来越多、数额越来越大、功利性越来越强,日益变味异化。农村非理性人情消费深受传统文化、攀比心理、盲从心理等因素的影响。为此,要倡导良好的社会风尚,树立文明的人情消费观念,实现农民的自我约束,抵制不良的人情消费,推动农村人情消费理性回归。  相似文献   

4.
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乡村社会的变迁表明:乡村文化转型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在文化的各个层次均衡着力;在乡村文化转型过程中,不能割裂传统与现代的关系,正确的态度应是革故鼎新;推动乡村文化转型的最优路径选择是内生性变迁与外生性变迁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传统关系型社会的背景下,人情支出可能对家庭的正常消费具有正负两方面的作用。本文使用201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考察了中国家庭的人情支出对正常消费的影响。我们使用工具变量方法解决了人情支出的内生性问题,发现对于绝大多数家庭,人情支出增加会提高正常消费倾向。只有当人情支出占收入比重达到非常高的时候,才开始对正常消费产生净挤出作用。我们还验证了,人情支出对消费的促进作用主要来源于社会网络所具有的降低收入不确定性和促进民间借贷的功能。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货币理论史的纵向考察,重新梳理了货币理论界不同时期对货币外生性与内生性这一对概念的不同解读,提出了货币外生性与内生性内涵的层次性,并分析了三种代表性观点,即因果观、控制观和内涵观,最后通过对三种代表性观点内在联系的诠释,力图厘清和统一目前理论界对货币外生性与内生性概念内涵的混淆与分歧.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山东省农村消费现状作了抽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 ,山东农村消费现状主要表现在 ,农民日常消费节俭克制 ,重点节日消费过度 ,消费求同攀比 ,人情、愚昧消费开支大等几个方面。通过对以上问题的分析 ,作者认为 ,目前山东省农民消费结构不尽合理 ,应进一步引导农民认清消费与发展经济的关系 ,清除文化垃圾 ,引导文明消费等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人情消费正从原来的"礼尚往来"向一种畸形化的方向发展。这一变化的发生,使人情消费在农村社会关系生产、村落成员情感维系中的作用不断丧失,农村中的个人和社会均陷入难以自拔的怪圈。农村中人情消费的异化既与我国农村社会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变化以及"功利主义"、"拜金主义"的影响分不开,同时,也与我国农村社会"差序格局"的特点和人情消费的面子观继续发挥作用密切相联。这种消费方式必须引起人们的重视,否则它将极大地腐蚀农村的社会风气,影响农村的稳定和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
文章着重从当前农村人情消费异化的表现及其原因进行较为深入的探讨,为力求有效遏制不良风气,使农村人情消费回归于理性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从传统文化的全新视角,剖析了现阶段我国农村居民的消费行为特征表现为:在农村居民中存在人情消费、隔代之间的不均衡消费、炫耀性消费与节假日的突击性消费等。由于农村中的攀比心理的存在,导致人情消费风愈演愈烈,家庭中利他主义倾向导致代之间的不均衡消费现象突出,居民间的收入水平不均衡炫耀性消费与钦羡性消费,中国传统文化的情结积淀导致词农村突击性消费增加。基于此,现阶段政府调节农村居民消费行为应从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规范家庭成员的消费行为,倡导节约性消费行为,制定合理的消费策略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1.
夏德仁同志的《通货膨胀的内生性与外生性》(简称为夏文,见《江西社会科学》1989年第2期)一文,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这两种不同制度下通货膨胀的原因进行比较研究,对如何治理通货膨胀提出新的着眼点,读后深受启发。但笔者对“资本主义制度下通货膨胀是外生的,而社会主义制度下的通货膨胀是内生的”这一基本命题有不同理解。 一、资本主义制度下通货膨胀的内生性与外生性 在分析资本主义通货膨胀的深层原因之前,首先要正确认识资本主义国家的通货膨胀现象本身。夏文认为美国200多年来的价格水平总体上基本稳定,这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  相似文献   

12.
人情是中国社会普遍的民俗现象。近年来,中国农村人情出现了一种变异现象,但这种人情变异并不是全国农村的普遍现象,它在以人情作为社会最主要连接纽带的原子化农村地区最容易发生,而在以血缘作为社会基本结合方式的宗族型农村地区较少发生。原子化农村地区的人情变异主要表现为人情的周期、规模、金额、对象、名目、仪式等方面的总体性变化,其实质是规范人情现象的法则由村落公共规则蜕变为个体偏好,个体偏好大行其道从而直接导致人情的变异。而规则之所以蜕变,根源在于原子化农村地区缺乏超出个体家庭之上的结构性力量,公共规则因而缺少生存和支撑的土壤。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把当前我国非正规金融存在的基础分为内生性与外生性两个方面,在此基础上引入合约理论,从非正规金融合约的预期收益、交易空间和治理结构等三个方面解释了非正规金融的效率机制所在,并对我国农村非正规金融未来的演进趋势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从人际传播视角考察农村居民的人情消费,以江苏省农村地区居民为研究对象,从角色关系以及请客目的的角度,考察农村居民消费的行动理性。研究发现:农村居民人情消费的行动理性主要体现在基于维持和发展社会关系的目的理性及基于平衡性维持的形式理性,其乡土人情消费的目的是达到良好的人际传播效果,即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  相似文献   

15.
法律信仰是一个综合概念,它包含了法律信仰的主观心理状态和主体行为的客观化过程两个方面。由此,法律信仰形成的机制涉及内生性机制与外生性机制。法律内生性机制是法律信仰形成的根本前提。构建法律信仰形成的内生性机制后,就应当创立相应的外生性机制,使二者相辅相成促使法律信仰形成。但是,在法律信仰形成的过程中应当考虑政府的法制宣传及守法观念、法的运行中公众的积极参与及守法传统、法学教育模式的转变以及普法教育的实践等相关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韩丽娟 《贵州社会科学》2007,215(11):142-146
我国农村金融效率低下,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他们分别从供、求角度开出了药方,但都认为培育内生金融体制是农村金融改革的不二选择.从内生性与外生性的概念出发,界定了农村内生金融与农村外生金融,借助内生增长理论与金融发展理论分析了农村内生金融的比较优势,论证了外生金融与内生金融相融合的农村金融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17.
乡村振兴是我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性战略。乡村振兴的关键环节是产业兴旺。产业兴旺不仅以农村经济收入增长为目标,更是乡村综合进步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以贵州省黔县根据学术伦理要求,本文中的黔县及相关地名、人名均为化名。的产业发展实践为例:近年来,贵州省内相对偏远的农村社区结合本地优势,探索优先发展精细有机农业,辅以特色手工加工业、旅游服务业的综合发展路径,偏远地区的剩余劳动力能够有效投入产业发展过程,从而将产业发展“楔入”乡土实际,塑造了极具地方特色的内生性发展道路。但与此同时,中西部农村的产业发展模式不能照搬沿海地区农村的经验,以剩余劳动力外流为特征的外生性发展路径仍然是偏远地区农村家庭生计的主要来源。产业兴旺的定义和衡量标准须切合当地实际,产业兴旺的动员与受益主体是当地群众。乡村的外生性发展与内生性发展模式本质上不互斥,二者相互补充并将在远期形成具有可持续性的良好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8.
基于选择理论的农民人情消费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人情消费是农民理性选择的结果,但是一些理性选择行为正在为一些非理性选择行为所代替。农民人情消费对农民社会发展既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也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对此,应加强思想道德的宣传和教育,使农民对人情消费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发挥乡村政府机构的引导作用,树立良好的人情风尚;引导和帮助农民学会理财,形成理性的人情消费模式。  相似文献   

19.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文化经历了巨大的变迁,农村消费文化也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地发生着变迁。本文在对大众消费文化进行简单的概念界定的基础上,分四个阶段分别论述了改革开放起来我国农村大众消费文化的变迁历史,并以目前我国农村大众消费文化的发展现状为基础,为我国农村大众消费文化未来的健康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国际金融危机充分暴露了中国宏观经济调控所存在的外生性行为方式与内生性结构问题之间的一种矛盾困境.宏观调控的核心是要建立和维护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内生性机制,但是,中国宏观调控的动力机制与经济长期目标并不完全一致,未来中国宏观经济宏观调控面临的挑战是如何建立内生性的宏观调控机制,宏观调控内生性机制应该建立在宏观调控创新、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三者协调一致的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