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幽默二则     
《老友》2012,(4):56-56
一天晚上,一个歹徒闯入一户人家,晃着手中的刀对男主人说:“你要敢喊,我就给你点颜色看看。”女主人忙说:“他色盲,什么颜色也看不清。”  相似文献   

2.
我的教师梦     
我教了那么多年的书,但每年在9月1日上第一节课时都非常紧张。我非常重视上第一节课, 包括这次到南京师大附中来。为了上好第一节课,我在北京就先准备了两天。我提前四天到附中来,就是为了要准备好第一堂课。我为什么这样紧张,就是因为心里没有底。我在北大上课是非常有把握的,北大的学生能理解我,但是附中的学生,已经是我的孙子辈了,他们能理解我吗?能和我交流吗?我和他们之间能有会心的微笑吗?有还是没有,关系着我的教育理念:我追求和学生之间心灵的交流。如果学生麻木地听我讲课,我一点感觉都没有,就会觉得我的教育失败了。为了避免这样的失败,我就必须作充分的准备,把可能发生的一切,都要预先想好,作精心的设计。我的第一堂课的教案都是一个字一个字地写好的,包括一些重要的“闲话”。开头要怎么讲,你要给学生一个什么“第一印象”,你通过你的一句话,把什么东西传递给学生:这些都要想好。第一堂课, 开头几堂课上好了,在师生之间建立起一种信任感,创造了一种自由交流的气氛,以后的课就好上了,吊起的那颗心也就可以落下了。  相似文献   

3.
校园小编语     
uk编辑姐姐:您好!我是一名初中学生,我阅读了《阅读与作文》第9期,我之所以写此信给您,是因为看了“探究阅读”中的《你是否将感恩遗失在风里》。为什么丛飞叔叔会是这样的结局?我希望您能找到作者,让她告诉那位忘恩负义的小A,告诉他:“任何人做事情都是有所图的,有的图名、有的图利,至于他图什么,他图幸福!”让有困难的人得到帮助,让他们渡过灾难,让他们体会到什么是幸福!请帮我问一下他(小A):“你的心是什么颜色的?你的心被你遗漏在哪里?”我想对他们说一句:“请记住帮助过你的人,因为不是他们的付出,你将是另一种结局。”祝:杂志社越办…  相似文献   

4.
石希 《小康生活》2005,(6):46-46
3岁的刘伟(化名)要离开家,他不愿意和爸爸妈妈住在一起,原因是“爸爸妈妈对我太好了”。他说:“我上学放学爸爸都用车接送,回到家他们连饭都给我盛好了,还给我夹菜。想吃苹果,他们就削好皮,切成小块,插上牙签摆在书桌上。家务活就更不让我动手了。他们就知道让我学习、看书,未来的一切都给我安排好了。我在家里就像一个木偶,没有一点发言权。一说点自己的意见,他们就说:‘你还小,这些事情不用你操心,有点时间好好看书去。”  相似文献   

5.
校园笑源     
《新少年》2006,(Z2)
“处罚你是因为我爱你,孩子。”父亲说。“我知道,爸爸。但是我不应该得到这么多的爱……”“波洛涅斯由于作弊被开除了。”“怎么回事啊?”“在生理卫生考试中,他数自己的肋骨,结果被发现了。”~~老师给学生讲解血液循环。为了把问题讲得生动,他说":孩子们,如果我倒立的话,血液就会流到头部,我的脸就要发红,对吗?"对!"孩子们齐声答道。老师继续说":当我头朝上直立时,血液为什么不流到脚里去使脚发红呢?"一个学生高声答道":因为你的脚不是空的!"校园笑源  相似文献   

6.
教儿花钱     
叶子 《社区》2005,(5):55-55
那天,上小学六年级的儿子对我说:“爸,明天是我们班长的生日,他和我特好,你给我300 块钱,我请他到卡拉 OK包厢过生日。”儿子的话使我惊愕。区区小孩,要拿钱给同学在包厢过生日?儿子的消费观念令我担忧。我说:“儿子,咱家最近在装修房子,爸爸的钱比较紧。再说,同学过生日,你不一定非得请他到那种场所消费。”儿子不以为然:“我知道你最近没钱,可300块总拿得出吧。再说,请班长过生日,我是想让别的同学看看,我有多酷多帅。”我又是一惊:“这么小就讲究起酷帅来了?”儿子说:“老爸,明年我就上初中了,讲究酷帅也有错?我们学校酷帅的同学多了……  相似文献   

7.
小笑话(3则)     
一 春节前,一家百货公司挤满了人,顾客们争先恐后地大抢购。一个身材矮小的男士好不容易从人群中挤了出来,满身大汗。 当这位男士定神一看,发现他竟然是在女性内衣专柜之前而专柜内的美丽售货小姐,正对他微笑。 这位男士想了一下,就对专柜小姐说:“小姐,我可以和你讲几分钟话的吗?” “请问你要买什么东西?”小姐问。 “我并不想买什么东西,我只想和你讲讲话就好了!”男士很真诚地说,“因为我太太现在还挤在人群里,我实在找不到她,但是,只要我和一位漂亮的小姐讲话,她就一定会马上出现,自动出来找我!”  相似文献   

8.
我有一个关心我的爸爸和疼爱我的妈妈,加上聪明可爱的我,我们三个组成了吉祥如意的一家。爸爸精明能干,妈妈慈祥贤惠。在家庭事务上,妈妈绝对是爸爸的领导,爸爸在妈妈面前总是“俯首称臣”。每当发了工资、获了奖金或得了。稿费,爸爸准会像小孩子一样乖乖地交给妈妈。每次看着爸爸把一大叠钞票呈给妈妈的神态和模样,我就在一旁偷偷地乐,有时禁不住“咯咯”地笑出声来。爸爸这时总是给自己打圆场:“小孩子懂什么,你老爸我这是赚得一身轻。一家之长就相当于企业的高层领导,你看董事长有兼财务经理的吗?”老爸还常讲:“在家庭内部事务上,大事讲原则,小事要讲感情!”爸爸说得还头头是道。嘿!他真能给自己脸上贴金!  相似文献   

9.
《社区》2008,(5):4-5
蓝天野并不是出生在书香门弟,家里的大人大多不看书,最早的文学方面的熏陶来自他的祖父和父亲,“祖父念过书,他每天晚上给我讲,讲的多是《西游记》,还有一些公案,但是讲得多了,就不知道再讲什么了。”于是,蓝天野上小学后不久,有一次书店拉了一车书去学校卖,蓝天野的祖父就吩咐孙子买几套书回去,“他看完给我讲,当时买了《水浒》,还有一些民间的说部,都是说书人传下来的书,有《三侠五义》、《小五义》等。”除了祖父,蓝天野的父亲也识字,“我印象中他很聪明,家里很多东西都是他自己做的。”  相似文献   

10.
摆渡     
有四个人到了渡口,要到彼岸去。这四个人:一个是有钱的,一个是大力士,一个是有权的,一个是作家。他们都要求渡河。摆渡人说:“你们每一个人,都要把自己最宝贵的东西分一点给我,我就摆。谁不给,我就不摆。”有钱人给了点钱,上了船。大力士举举拳头说:“你吃得消这个吗?”也上了  相似文献   

11.
你懂吗?     
爸爸也很气愤,因为他的眉宇皱得很紧,但他却忍气吞声地接受他们的夹枪带棒的粗言。也许是他们骂累了吧,又或许是因为爸爸的妥协,他们终于止住了“滔天大论”,骑着他们颜色刺眼的摩托车“呼”地走了,留下车后排出的浓浓的黑烟……“爸,你干嘛让着他们,助长他们的气焰?”我生气地说。“你还小,你不懂。”爸爸疲惫的声音里透着无奈。我不懂吗?其实我也不很清楚。朋友,你懂吗?你懂吗?!广东@温细园  相似文献   

12.
我们来看纪伯伦的《给孩子》: 你的孩子并不是你的,他们是生命的儿女。他们通过你,但并非来自你。就算他们和你在一起,也不属于你。你可以给他们你的爱,但不是你的思想。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想法,你可以让他们的身体住在家中,但关不住自己的灵魂。因为他们的心灵怀想着明日之屋。那是你不可能去拜访,甚至在梦中也到不了的地方。你很努力想要跟他们一样,但是你的追寻却不会让他们像你。因为生命并不会倒流,也不会逗留在昨天。你是弓,孩子是箭,他们即将射向远方……  相似文献   

13.
晕书综合征     
赵毅衡 《社区》2008,(35):16-16
图书馆工作人员告诉我,先前调查“国民读书习惯”时,那些对“去年你读过几本书”作尴尬回答的人,给的理由都是“忙不过来”、“没有时间”。但是前两年出现了一个新的答复,大多数年轻人给的是:“我一看书就头晕。”  相似文献   

14.
观点     
《人力资本》2009,(10):9-9
坚持也是一个弱点 ——格力总经理董明珠在接受某电视台采访时说,一般人都觉得她的性格坚强是一种优点,“但是反过来我又觉得它是一个弱点,就是你太坚持了。坚持的时候,就是有时候会无意之中,有些人会受到伤害。我希望所有人都不要因为我而受到伤害。但是又是不现实的。因为你在做一件事的时候,你势必有各种不同的意见,你要坚持你的原则,你要坚持你就一定要伤害人。”  相似文献   

15.
我是一名法学院的学生,我的每一门课的教授都曾经在他的课堂上讲过这么一句话,他们常常说“法律是这么规定的,但是现实生活中……”现实生活是一种很神奇的生活,在现实生活中那些尊重规则的老实人往往一辈子都默默无闻,反倒是那些弄虚作假的人到最后会名利双收,于是乎像我这样的年轻人就经常遇到那些看着很有经验的前辈过来拍拍你的肩膀,跟你说“年轻人你还不懂”。我想问的是,我们年轻人,你能为这个世界做什么?总有一天,银行行长会是90后,企业家会是90后,甚至部长、省长也会是90后,当全社会都被90后占领的时候,我想问你们90后,大家想把这个社会变成什么样。  相似文献   

16.
今年秋季,17岁的我在家里等待加拿大留学的“VISA”。因为我留学加拿大的地区不少人是讲法语的,我想多学一门法语只有益处而无害处。所以,我抽空来到“华浦”参加了法语强化班!了解法国文化在欧洲语言史上,法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在18,19世纪欧洲不少国家的上流社会的交际语言就是法语。不管是德国人、意大利人还是俄罗斯人,他们都习惯性地讲法语。不过,要我们中国人讲出一口纯正、流利的法语是有难度的。因为我们中国人对法国文化的了解不如欧洲人。比如,在上世纪欧洲的一些“沙龙”里,人们用法语表达“请坐”时,会用一种令我们中国人费解的句式,用汉语直译出来就是:请问您能满足一下这张椅子拥抱你的愿望么?这就是一种法国文化,当然,如今随着语言的进化,法语里这种说法已经很少见了,但从中能够让人感受到法国人的修养。这对我学好法语是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17.
在说话或写作文时,我们常常用到“自己”这个词。比如“我认为自己的数学推理能力比较差”,这句话中的“自己”是指谁呢?许多同学一定会不假思索地回答:“当然是指‘我’啦}”的确。这句话中的“自己”就是指“我”。但是,“自己”就一定是指“我”吗?不一定。  相似文献   

18.
侯爱兵 《可乐》2010,(11):64-64
表哥是一家企业的老总。前几天,我给他打电话:“我能不能到你那儿找个饭碗?”表哥一听,笑了:“你要是真来我这儿,部门任你选!” 一大早,我就去表哥的公司报到。表哥说:“你先到各科室看看,看哪个岗位更能发挥你的才能,千万别大材小用了!”  相似文献   

19.
中国历史发展到公元20世纪的80年代,炎黄子孙之中,出了这么一种——“反传统的英雄”,他们把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描抹得一团漆黑,自诩要给中国文化“大换血”,要“使国人脱胎换骨”,“重建”人的生命本体”。其调门最高者,甚至扬言:“我无所谓爱国、叛国,你说我叛国,我就叛国!我就承认自己是挖祖坟的不孝子孙,且以此为荣。”如此“文化精英”的作为,不仅前无古人,大概也后无来者;即使有,恐怕也是无以复加的了。纵观历史,不可多得,实应深长思之。  相似文献   

20.
苦新时代英语演讲比赛开始报名了。我们CY—17班,第一个报名的就是我。在老师的帮助下,我完成了英文演讲稿。如果翻译成中文,一定会让你笑掉大牙:“大家好!我叫莉莉(我的英文名),今年十岁,我是个中国女孩。我最喜欢看书和学习英语,我最喜欢小鸭子,我最喜欢的颜色是紫色。我家有三口人,爸爸、妈妈和我,他们都很爱我。你愿意和我做朋友吗?”虽说这几句中国话,三岁小孩也会讲,可如果换成了英文,那就得吃点苦头了。因为我刚上预备级,好多的单词我还没学过。每天睡觉前,我得练读二十分钟。从一个个单词,到一个个句子;从结结巴巴,到倒背如流,我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