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世杰 《南都学坛》2011,31(4):62-65
诗词大都写得端庄、雅致,但也有些作品,要么庄谐杂作,风趣幽默;要么语言泼辣,讽刺性强,具有谐趣美。诗词谐趣美学特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诙谐心态,乃谐趣诗的生成背景;庄谐杂作,乃谐趣诗的外显风格;诙谐讽刺,乃谐趣诗的内在本质。  相似文献   

2.
袁爱新 《老友》2012,(4):57-57
拆字联,是采用离合汉字字体的手法巧妙地编成对联。这种联语有分有合,字面意思亦通顺,读起来颇有味儿。  相似文献   

3.
沈从文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作家,在他刚刚踏上文坛之时创作了一些戏剧作品。这些戏剧作品由于创作的时间早,在沈从文整个的文学创作史上所占的比重又很小,因而很容易被人们遗忘。但在事实上这些戏剧却以独特的艺术魅力存在着,不容忽视。我们可以从谐趣呈现的策略,谐趣中的理趣,谐趣产生的原因三个方面来探讨沈从文戏剧中的谐趣的审美意味。  相似文献   

4.
阿虎 《老友》2012,(12):55-55
清朝乾隆皇帝酷爱并擅长对对联,给我们留下许多有趣的故事。相传他下江南时,见一私塾先生家张灯结彩办喜事。乾隆要试试这位私塾先生学识如何,便叫侍从给这家主人送去三个铜钱和一上联,联语是:三个铜钱贺喜,嫌少勿收,收则爱财。一时间这位私塾先生被难住了,收也不是,不收也不是,左右为难。主  相似文献   

5.
谐趣是以游戏的态度,把人事和物态的丑拙鄙陋和乖讹当作一种有趣的意象去欣赏。戏剧作为一种大众艺术,谐趣的运用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它体现了社会主体的需求意识,另一方面,它是戏剧艺术本身不可或缺的要素。莎士比亚戏剧中的谐趣打上了深刻的文化烙印。凯尔特文化中的神怪故事、古希腊的人本意识,特别是世俗人本意识、艺术创作中的模仿说和亚里士多德的适度原则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莎剧谐趣的思想内涵和审美向度,共同塑造了其文化品味。  相似文献   

6.
俞樾是同光年间著名的经学家,他博学广识,兴趣宽泛,涉猎面极广,在当时颇富盛名.然而,在经学大师的光环下,俞樾实际上还拥有古文字学家、教育家及文学家等多重身份,除了那些备受世人推崇的经学及诸子学著作之外,他在诗歌等文学领域亦有所造诣,著述丰富,不容小觑.作为清末著名的经学大师,俞樾却热衷于“词章”之学,其诗歌创作以诙谐的笔调和通俗的语句见长,开辟了学者为诗的另一番天地.  相似文献   

7.
精怪属于民间信仰范畴,进入唐代小说的精怪形象不仅大大丰富了小说的叙事空间,其富有戏谑的精怪形象描绘同时还丰富了唐代小说的艺术表现。唐代精怪类小说作品产生谐趣的动因有二:一是叙述者在文学表现手法上的刻意选择,一是心理因素上的双向认同。后世如《西游记》等作品,从唐代谐趣类精怪小说中撷取了一定灵感并作了进一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八十六岁的爷爷总好“霸”着央视十一频道看戏,大都是京剧。我就满怀好奇地问目不识丁的爷爷:“您听得懂吗?”爷爷乐呵呵地说:“我能听懂啥呀,也就是听听唱腔看热闹。吕剧是咱本地戏,说的唱的都是本地话,我倒是能听懂一些,可电视里不大演……”我一看尽孝心的机会来了,就忙用零花钱给爷爷买来一盘吕剧光碟,上面有《王小赶脚》、《小姑贤》、  相似文献   

9.
从广义修辞观出发,认为修辞风格是指言说者为了最大限度地实现其言说意图、达到最佳的言语交际效果,所构建的最恰当的话语形式与话语表达方式。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对《庄子》中"谐趣"这一修辞风格予以认证。《庄子》的谐趣风格主要是通过俏皮风趣、滑稽幽默、戏剧性等三种话语形式与言说方式具体呈现的。  相似文献   

10.
趣话婚联     
曹祈东 《山西老年》2012,(11):54-54
古往今来,吟咏婚姻者比比皆是,佳联妙对成佳偶,为夫妻间增添几多情趣。相传王安石进京赶考。在他的舅舅家住宿,信步到附近的街上,见一家门楼走马灯上题有一副对联:“走马灯,灯走马,灯息马停步”。  相似文献   

11.
趣话鼠联     
值此鼠年到来之际,辑数副前人含“鼠”字的联语,与读者诸君共赏之。  相似文献   

12.
蛇年品蛇联     
田大金 《老友》2013,(2):55-55
对联是我国独有的对偶语句.每逢喜庆佳节,人们都喜欢贴对联.文人雅士相聚在一起时,往往互出联语求对.有时候用十二生肖作联语,试对方才学。2013年是农历癸巳年.俗称蛇年。虽然“蛇”与“折”同音,是个不吉祥的字.但蛇联也不少。现将我搜集的几副蛇联与诸位共品赏。  相似文献   

13.
布封所说的风格即人格,迄今仍有普遍意义。杜诗风格,或曰沉郁雄深,或曰清逸曲峭,或曰悲婉怆凉。于其人格,则多曰狂诞浪漫,忧世伤生,悲己悯人。而杜诗研究千年,却鲜有论及其谐趣风格者。杜甫谐趣诗主要以对困窘生活的自嘲消遣和对老妻幼子的戏谑为主题,其创作动因来源于其谐易达观的人生态度,是对忧患人生的强劲反弹。  相似文献   

14.
妙联妙解     
杨永建 《山西老年》2012,(12):42-42
相传有一年春节,清朝的乾隆皇帝带着几个随从,悄悄地出宫微服私访。当他路过一个村镇时,见一家门口贴着一副对联。乾隆上前一看,不禁勃然大怒,对随从说:"传这家主人出来,问他为何敢如此放肆。"原来,这户人家门上贴着这样一副对联:  相似文献   

15.
新词的两种造词法考察——兼谈新词的谐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考察新词的两种造词法仿词法和转义法,可以发现仿词法是一种生成能力很强的造词法,是产生汉语词缀和类词缀的重要途径;转义法包括两种情形一是旧词载新义,二是旧的短语载新义并转化为词;谐趣是新词的重要特点;用仿词法和转义法造出来的新词是“熟悉的陌生词”,它们大多带有诙谐、幽默的修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清末以来,我国学制经历了一个产生、发展的历史过程。每一次学制变迁,都是在特定背景之下进行的,且对中国教育的发展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文章对清末以我国学制的变迁过程进行叙述、分析和评价,以期为我国目前的学制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清末女子留日运动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救亡图存,清末维新派大力提倡女学运动,国内相继出现了新式女子学校。为了解决新式女子教育的师资问题,清末逐渐掀起了女子留学日本的运动。清末女子的留日运动不仅大大促进了国内的妇女解放运动,而且还直接推动了革命形势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2010年3月23日,胡家芝老人走了。她从清朝末年向我们走来,又在新世纪的这个春天里安然离去。一生跨越3个世纪。是寿星;双手剪出千余美图,是剪纸界的“金母泰斗”。  相似文献   

19.
应试作文也好,日常作文也罢,能够使语言的表达活泼俏皮,幽默诙谐,妙趣横生,生动传神,无疑能生发作文魅力,提升作文品位,激发读者兴趣,实为写作之上策。幽默诙谐是一种语言技巧,是语言表达的一种机智。幽默,有趣町笑且意味深长;诙谐则是说话有趣,引人发笑。幽默诙谐的语言,寓庄于谐,生动隽永,别有魅力。  相似文献   

20.
清朝末年在编练新军,建新学堂,派游学,聘请外籍教习的改革活动中,时任直隶总督的李鸿章和袁世凯,积极聘用英、德、日等国的教习,在这一活动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使他们聘用外籍教习的工作和外籍教习在直隶省的活动呈现出比较鲜明的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