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国金融安全的战略分析 --兼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影响我国金融安全的5个因素进行了分析,即国有银行的不良贷款与三位一体的国有经济体制,国家隐性内债规模,国家变相外债,国内金融秩序的无序性,国际金融流动的冲击.分析了我国的国家综合金融风险水平,指出决定我国综合金融风险水平的是我国的国家综合负债水平,现阶段我国国家综合金融风险水平还处于较低的程度.因此,对我国不良资产的处理是必要的.成立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具有积极的意义,但是对于资产管理公司在我国现在的市场条件下的作用,从四个方面进行了冷静的思考,即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职能和模式的判断,我国金融市场的证券化程度,关于不良资产的转让问题及债转股问题.提出警示,谨防债转股导致另一种亏损国有企业的出现;谨防债转股导致出现银行风险逆向上升.  相似文献   

2.
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 ,使得中国金融资产质量问题倍受各界关注 ,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之一。1999年4月20日 ,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挂牌成立。作为中国首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 ,它的使命是处理中国四大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之一的中国建设银行高达2400亿元的不良资产。同时 ,另外3家华融、长城、东方资产管理公司也将陆续组建 ,它们分别处理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和中国银行的同样问题。千方百计盘活金融不良资产成了中国金融界的头等大事。金融不良资产有多少 ?在1999年初召开的全国银行行长会议上 ,四大…  相似文献   

3.
财务危机企业处理中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 引言为从银行和企业两个方面消化和化解大批国有企业的不良资产 ,中央政府设立了资产管理公司进行计划内债转股和不良债权处置。部分国有企业获准将银行债务转换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股权 ;另外一些企业则在政策指导和规范下 ,将银行债权转移到国有四大资产管理公司 ,由资产管理公司负责对这些不良资产和债权进行处置。为有效化解风险 ,国务院授予了资产管理公司十分广泛的业务范围和商业银行所不具备的手段。经过四大资产管理公司计划内债转股的运作 ,大大减轻了企业还本付息的现金流出和法律责任负担 ,企业债务比例普遍下降20%以上 ;…  相似文献   

4.
陈业进 《决策》2001,(4):43-43
债转股能否根本解决国有企业生存问题 我国实行的债转股不是企业对银行的负债直接转为银行的股权,而是通过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这一中介机构,把银行与企业的债权债务关系转变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与企业间的持股与被持段或控股与被股的关系.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成为企业股东(阶段性的),依法行使股东权利,参与公司重大事项的决策,但不参与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打包转让已成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处置不良金融债权的主要方式。但是由于指导、规范管理以及监督不够,涉及不良金融债权转让的政策和法律规定不够完善,有关政策界定不清,且没有结合金融不良资产形成的历史原因和背景制定相应的国有资产保护和扶持政策,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处置不良债权过程中的简单、不规范操作等问题,导致国有资产流失,并由此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本文针对金融债权打包转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就金融不良债权的处置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正> 1999年初,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正式批准:结合国有商业银行集中处理不良资产的改革。通过金融资产管理公司(AMC)的方式,对部分由于负债过重而陷入困境的国有企业,实行债权转股权措施。债转股,实质上是把  相似文献   

7.
卞彬 《管理科学》2000,13(3):11-13
提出了国有企业债转股不能一哄而上,债转股的金额不能突破银行可能随的限度;分析了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持续期的长短矛盾集中在股权是否“退出”的障碍上;提出了防止“股权”的股份返回银行的现象和如何提高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运作能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正> 继1999年4月20日中国建设银行组建的我国第一家经营银行不良资产的信达公司成立后,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工商银行相应组建了东方、长城、华融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集中处理各自系统内的大量不良贷款。金融资产管理公司(AMC,下同)的成立为化解我国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途径,而它的运作需要在实践中进行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9.
运用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方式,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推动我国金融业和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是党中央基于对我国经济、金融现状和全球经济发展趋势的客观判断,并借鉴国际经验做出的重要决策.伴随着这一决策的贯彻实施,必将对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6月12日,华副资产管理公司海外路演团携带了价值20亿美元的项目,在美国永安会计师事务所的协助下。于6月12日-25日在英美两国正式展开路演。此次路演是中国第一次全面向国外投资者推荐金融不良资产和进行政策宣传的市场营销活动。 长期积淀下来的不良资产,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如何处置?不良资产浮出水面 根据国家实施债转股的有关规定和上海市政府关于促进本市上市公司发展的总体要求,中国华融等四家资产管理公司于2000年6月与上海电气(集团)总公司签订了《债权转股权协议书》,其中包括中国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的…  相似文献   

11.
筹资公平性是WHO于2000年提出的卫生事业三大目标之一,在我国实现卫生筹资公平性过程中面临区域及城乡不平衡、卫生资源有限等难题,短期不易实现筹资公平。本文试图对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职工的卫生筹资公平性作出评价,发现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各省参保职工问有较好的公平性,但大多数省市的个人支付比重仍较高,各省市之间的筹资构成也有很大差异,因此部分省市的增加财政投入和调整筹资构成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response of securityprices to the share dealings by directors ofsmall capitalised firms in the United Kingdomand tests as to whether the share dealingscontain information with regard to the firm'sfuture financial performance. The results ofthe study indicate that investors respondpositively to the information signals ofdirectors' equity purchases. We find littleevidence to suggest that directors' equitysales possess significant information content.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re is a positiveassociation between financial performance andthe type of trade directors engage in.  相似文献   

13.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后,金融机构的"大而不能倒"问题以及由此引发的系统性风险备受关注。本文基于多元EVT和Copula函数,建立了系统重要性的多角度评估指标体系,并对我国公开上市的26家金融机构的系统重要性做了一个综合评估。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银行业在金融体系中占有主导地位,且银行业同质性较高,易诱发系统性风险;(2)规模不是系统重要性的唯一考量因素,其他因素也会对系统重要性产生显著影响,部分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商行也应被列为金融监管的重点关注对象。  相似文献   

14.
This paper explores how large UK financial institutions (FIs) pursued a private corporate governance agenda with their portfolio companies. It also investigates the role of financial reporting in private and public corporate governance. The case financial institutions argued that the limited quality of public information, especially in financial reports, was a major constraint on their ability to act in fund management and corporate governance roles. However, the financial reporting cycle determined a private institutional and company meeting cycle and this created opportunities for private information collection and for governance influence by FIs. In addition, the perceived limitations of public governance mechanisms such as voting encouraged private governance approaches. As a result, the case financial institutions had the incentive and the mean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ir sources of corporate information and to obtain a competitive edge over other financial institutions and the market through their direct contact with companies. Despite the limitations of public information, the paper reveals how public disclosure in financial statements and the financial reporting cycle played a central role in corporate governance. Public sources of information were combined with private sources to create a financial institutional knowledge advantage. The institutions used this knowledge to diagnose problem areas in strategy, management quality, and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board, and their impact on financial performance. The financial reporting cycle meant that the quasi insider financial institution had the access opportunity and the joint public/private insight to influence companies across a wide corporate governance agenda and in a range of corporate circumstances. The case institutions exploited these private access and knowledge advantages for investment purposes and for Cadbury style corporate governance purposes. Thus, the private governance process was critically dependent on the FI knowledge advantage, which in turn relied on both financial reports and private disclosure. This wide ranging governance behaviour by institutions corresponds to recommendations subsequently made by the Hampel report in 1998 concerning UK corporate governance. The paper ends by exploring how the private institutional and company meeting agenda can suggest new directions for financial reporting and public disclosure and how this can further improve public and private corporate governance.  相似文献   

15.
王伟  杨娇辉  汪玲 《管理科学》2018,21(1):58-71
传统的度量金融发展水平的指标未能区分金融发展水平的真实提高与过度金融化。因 此,本文分别使用金融竞争力指标以及信贷过度扩张指标度量该差异, 并且在 116 个经济体 2006 年 ~ 2015 年面板数据的基础上,使用面板分位数模型实证检验金融竞争力、信贷过度扩 张对经济增长的不同影响. 研究发现: 金融竞争力的提升能够有效的促进经济增长, 且在经济 增长速度较低时影响更大; 信贷过度扩张会显著地降低经济增长速度,但在经济增长速度较高 时具有较大影响. 该结论在次贷危机后子样本、发展中经济体子样本、不同金融竞争力子指标、 不同信贷过度扩张虚拟变量设定以及系统 GMM 估计下均保持成立. 因此, 改善中国当前金融 竞争力不足与信贷过度扩张共存的问题,是新时期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因素. 关键词: 经济增长; 金融竞争力; 信贷过度扩张; 金融发展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探讨了金融危机、监管者的软预算约束与银行道德风险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金融危机愈高,监管者的软预算约束愈大,因此,消除软预算约束是降低金融危机最重要的监管措施;建设性模糊策略能够有效消除金融机构对软预算约束的预期心理;随着银行的道德风险上升,金融危机也会升高.  相似文献   

17.
供应链中的企业发生财务困境会以订货量等为载体向链条其他节点传递,可能导致整个链条陷入财务困境。以单一制造商和零售商组成的两级供应链为对象,在需求随机且受企业努力水平影响的条件下,考虑了企业的努力收益及努力成本,描述了财务困境由零售商向制造商传递的过程,运用博弈理论讨论了不同情形下制造商的决策行为,以期控制财务困境的传递。研究结果表明发生财务困境后会出现三种决策组合,在困境较轻的情形下分散决策机制具有一定的自我修复能力,困境较严重时需要制造商改变决策目标以实现自己利益最大化。最后通过算例分析具体验证了模型的实用性。本文的研究成果对资金约束下供应链的协调问题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十二五将节能环保作为一大关键主题, 中国将更多地使用市场经济手段治理环境, 与命令-控制手段互为补充。绿色信贷政策是其中重要的金融政策。本文从绿色信贷政策中对"双高"行业实施惩罚性高利率这一市场化的利率政策入手, 利用中国2007年SAM表, 部分行业主要上市企业年报, 2006年及2007年资金流量表及金融年鉴数据, 建立一个加入金融系统的CGE(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 刻画绿色信贷政策的传导路径, 定量测算政策在不同时期的系统性影响。结果发现绿色信贷政策能够较为有效地抑制目标行业的投资行为, 并在短期、中期内能减少造纸业、化工业产出。在长期, 目标行业投资、产出回升, 抵消绿色信贷对抑制目标行业产出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从资本市场互联的网络角度,讨论金融资产组合优化与均衡规模问题. 在金融资产与负 债非平衡条件下,给出单个部门的投资规模、投资风险控制模型. 从金融网络角度,分析多部门 间金融工具的均衡问题,建立描述系统均衡规模、均衡价格的模型. 并在不同投资效用函数下, 求解单个部门及多部门模型的最优解.  相似文献   

20.
提升出口复杂度是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然而少有文献关注到金融扭曲和创新抑制对中国各地区出口复杂度的影响.本文借助金融扭曲指数与中国高技术产业省级层面数据,实证考察金融扭曲、创新抑制及其相互作用如何影响了出口复杂度.研究发现,金融扭曲和创新抑制对出口复杂度有显著的抑制作用.金融扭曲加剧了创新抑制对出口复杂度的侵蚀效应,并且金融扭曲跨越特定临界值,创新抑制的这种影响更为凸显.在较低外向度、较小产值规模以及较低技术密集度的高技术企业中,金融扭曲对出口复杂度的抑制效应尤为强烈.扭曲收益、研发抑制和技术锁定是金融扭曲阻碍出口复杂度提升的重要作用渠道.系列稳健性检验证实了上述结论的可靠性.本文为深化金融和科技体制改革,重塑中国产业国际竞争优势提供了全新的研究视角与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