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简要回顾了我国近10年来城市化快速发展的理论和政策背景,指出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存在土地、能源等自然资源过渡消耗和浪费问题,也存在重城轻乡等突出社会问题;采用人口供需平衡的方法,分析评价了我国人口城市化水平同经济发展水平、工业化水平和土地城市化的关系;对城市化加速理论进行剖析,认为我国当前工业化技术体系不适用于机器技术体系下城市化加速的经验规律,应该结合我国新型工业化的要求走资源节约型的新型城市化道路;建议适当降低城市化发展目标与速度,纠正城市化过程中"城市偏向"和"以物为本"的做法,体现国家赋予城市化带动农村发展的重任,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相似文献   

2.
人类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与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促进了城市的产生与快速发展,同时现代化的城市建设与管理进程也带动了国家的现代化发展。城市化是伴随着社会生产力发展而不断变化与发展的,它是评判一个国家发达化程度与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当代中国社会城市化进程是随着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发展不断发展的,在我国城市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的同时,在发展的过程中或多或少也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的发展,我国已进入的改革发展关键期更加扑朔迷离。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这些“深刻”对走出原来的计划经济体制,走向更加发达和进步的中国来说包含着重要机遇,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迅速,而生态环境却不容乐观.本文探讨了工业发展的新形式--生态工业,以更好地推动我国城市化的进程,实现更快,更和谐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自19世纪后期,西方国家相继进入城市主导的工业化时期,城市化的进度与工业化同步或超前于工业化,而我国城市化的进度一直落后于工业化发展速度。因此,21世纪的前30年,我国必须努力建立法治的城市主导型战略和政策机制,以此推动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一、城市社会机制的地位与作用 只有不断地提高城市化水平,才有可能解决诸如控制人口增长、普及义务教育、发展工农业生产、提高消费水平和生活质量、节约用地和各  相似文献   

6.
新生代农民工的"半城市化"问题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半城市化”是所有国家在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都或多或少存在的问题。但由于我国的二元城乡结构长期没有改变,这一过程有长期延续甚至固化的趋势。随着时间的推移,农民工群体的结构在不断发生变化,这一群体内部对于自己半城市化状态的认知度、容忍度等都产生了一定的差别。相比较而言,新生代农民工由于已经与农村社会和乡土文化疏离,他们更缺乏社会归属感,而对目前的“半城市化”状态也就更不能容忍。如何更好、更快地解决农民工(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半城市化”问题是政府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7.
孟海贵 《城市》2010,(5):3-7
我国现在正处于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期,随着工业化而来的是城市化。城市化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建设什么样的城市。城市是人类创造的,是一种文明,我们称之为城市文明。要了解城市文明的发展趋势,就先要了解人类文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牛凤瑞 《城市》2014,(10):25-34
正积极稳妥地推进城市化是我国低成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面临着多重严峻挑战。党的十八大以来,城市化问题再度成为热点,争论也风生水起,反映了人们在城市化认识上的差异和偏好。通过争论达成共识是我国城市化方略选择的必须程序,关系到能否实现低成本的城市化。我国是一个小农经济历史悠久、逆城市化思潮积淀深厚的国度。改革开放后,由于城乡二元体制的持续,乡村工业化、农村城市化、抑制大城市发展及小城镇大战略等一  相似文献   

9.
牛凤瑞 《城市》2010,(10):3-5
城市化是我国低成本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城市化提高社会要素整体配置效率,没有城市化依托的工业化将支付极高的分散化成本;一个社会从事农业的劳动力越多,物质财富的代际积累能力越弱,一个大多数人生活在农村的大国要实现现代化是不可想象的,解决“三农”问题的主导权在城市而不是在农村;  相似文献   

10.
陈江生  李萌 《城市观察》2012,(3):5-11,40
城市化是我国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理性认识我国城市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是推动城市化发展的前提。本文认为城市化建设的关键在于人力资源的提升,根基是基础设施的均衡建设,主要问题在于产业结构的调整,保障条件是制度创新。并从这四个方面分析了当前我国城市化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郑泽爽  胡剑双 《城市观察》2014,34(6):123-132
本文通过对美国城市化道路的回顾,提出美国城市化发展经历了传统城市化和新型城市化两个时期,并对各阶段城市化发展特征和问题进行总结,然后以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与城市空间升级之间的关系为切入点,阐述美国在新型城市化时期所采取的空间措施与政策安排,最后结合广东城市化发展的现阶段特征,提出广东应大力推行城市化发展战略,以城市化统领社会经济发展,率先探索新型城市化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2.
聂洪辉 《社会学》2004,(4):10-13
我国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行城市化,而城市化的实质是农民市民化。我国每年有大量的农民通过城市化而成为城市居民,但这个转变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其间产生了诸多问题,从社会学视角来看主要有三个方面。只有解决好这三方面的问题,农民才能顺利转变为合格的市民,才能实现我国的城市化、工业化和现代化。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过程中,两亿多流动人口进入城市务工,其中大部分为来自农村的“农民工”,他们为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带来了强劲的动力。城市经济和社会非常需要他们的劳动力,但在最初,城市并不情愿全方位地接纳他们,不情愿向他们全面提供城市人所享有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待遇,导致他们在城市里的就业、生活和其他各个方面遭遇很多困难和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万宇艳 《城市》2014,(3):15-18
正城市化是指随着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人口逐渐向城市集中,城市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城市生活方式逐渐向农村渗透的历史过程。认真研究和总结国外城市化的基本模式、主要特点和发展趋势,对于我国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具有积极的借鉴作用。一、国外城市化的基本模式(一)英国:政府调控下的市场主导型模式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实现工业化的国家,  相似文献   

15.
工业化与国内劳工移民密切关联,相互促进。埃及工业化进程的推进,拉动了农村劳工向城市大规模移民。劳工移民在实现部门和地域转移的同时,推动了埃及工业化进程。纳赛尔时期是埃及国内劳工移民的黄金时期,劳工移民数量迅速增长、收入普遍提高、生活水平得到改善。但是,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埃及劳工移民的绝对数量增长极其缓慢,国内劳工移民率下降;劳工移民陷入职业地位和财产收入难以提升的困境,向上的社会流动也不断受阻。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萨达特和穆巴拉克时期埃及工业化停滞不前和过度城市化,劳工移民教育水平的低下亦是重要诱因。  相似文献   

16.
自工业革命起,城市成为经济增长的中心,城市化强有力地推进社会经济的发展,理论界及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城市化是社会发展必然经历的阶段,是人类社会结构转型发展的重要线索。进入21世纪,城市化推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并影响世界经济的发展。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是城市犯罪率的提高,严重威胁到居民生命财产安全,也不利于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以广西为研究对象,对广西城市化发展进行研究,分析广西的人口流动及犯罪率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内陆地区开启了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的新时代,各地县乡以"园区经济"为手段改变资本流向,工业化浪潮兴起。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特征可概括为"园区经济西渐,遍地开花;内陆工业化提速,奋力追赶"。在空间演进特征方面,欠发达地区工业化起步、京津沪工业化升级、东部沿海地区和东北三省工业化转型"发展三阶段共存"。各地发展呈梯度转移态势,资本下县乡促成工业化与城市化、市场化联动,土地资本化方式决定了我国第四次工业化的模式——政府主导与市场逐利合拍。  相似文献   

18.
城市集约化发展与中国城市化道路的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宝义 《城市》2009,(5):16-19
目前.我国的城市化水平已经超过44%.处于城市化发展的初期。由于人口基数庞大,城市化水平每增加1个百分点.就意味着有1000多万农民进入城镇.这无疑是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城市化运动。伴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的快速增长以及城市规模的外延扩张,大量耕地将不可避免地被占用.造成耕地的大量流失。然而我国是一个人均耕地占有量很低的国家.“吃饭与建设”的矛盾非常突出,在此情况下.城市的集约化发展成为中国城市化道路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改革的深入和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社会日益转型升级,大量公共事务和社会问题随之产生,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受到了严峻的考验。此时急需在传统的“政府办、政府管”体制框架之外,寻求一种新的社会合力来支持政府应对这些难题。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被动城市化群体的规模日渐庞大。他们进入城市的过程本质上就是获得城市适应性与现代性的过程。本文以自我认同为切入点,通过对南京市561位失地农民的实证调查,发现他们的自我认同失调,即大部分失地农民尚无法实现自我认同的转换。主要原因在于失地农民是被动城市化的,“时间性”效应导致自我认同的转换滞后于物质的搬迁,“空间性”效应带来的强烈的相对剥夺感也阻碍了自我认同系统的转换。基于此,本文提出了尚待进一步检验的一个命题,即“被动城市化”群体的自我认同,其社会参照系具有特定的“实践性”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