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林业行政执法中存在严重的"权力寻租"现象,造成这种权力寻租的主要原因是森林资源的有限性,政府通过行政许可的方式对森林资源的利用进行控制,制度和规则的不完善造成寻租空间过大以及行政执法人员在道德方面的失败和部门利益的争夺.权力寻租对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了毁灭性的破坏,同时也助长了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行政许可法>所确立的各项原则、制度和规则对我国的森林和林业行政管理产生了重大影响,对依法治理林业行政执法中的"权力寻租",树立和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保护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都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森林问题的发展趋势及其对我国林业法制建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特别是经济发展逐步与国际经济实现一体化,我国森林资源开发利用活动越来越明显地受到国际社会的影响.森林问题国际化、政治化和社会化的发展趋势是当前我国林业工作必须面对的重大问题,已经并将继续对我国生态建设和林业改革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我国林业法制建设中要高度重视与相关国际公约的接轨,更加重视市场机制在森林资源管理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林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森林资源是国家的巨大财富,是整个陆地生态平衡的主体,自然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重要枢纽。林业没有一个大的发展,森林资源没有一个大幅度增加,农牧业也不可能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也不可能很快提高。林业怎样才能大发展呢?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要调整好现行的林业经济结构以及林业在大农业中的比例关系,消除不合理的现象,建立合理的生产结构和经济关系,更有效地进行扩大再生产,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江西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指标设计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西社会科学》2013,(12):215-219
在"建设秀美江西"发展战略的指导下,江西森林资源快速增长。"十一五"末期,江西森林覆盖率达到63.1%。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作为江西省林权制度改革的重要部分,对规范森林资源资产交易市场,预防公有资产流失等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本文在阐述江西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现状的基础上,进一步剖析该行业存在的问题,提出江西省森林资产资源评估参数体系设计的初步设想,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原来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以木材生产为主的国有森林资源管理体制,不仅导致森林资源严重的过量采伐,也使森林的生态系统功能逐步退化,并已严重影响到东北、内蒙古国有林区的可持续发展.改革现行国有森林资源管理体制, 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既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也是深化重点国有林区经济体制改革、实现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6.
明清时期东北地区生态环境演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东北地区森林资源丰富.经过明清时期,特别是清末日俄帝国主义的掠夺性采伐,森林资源削减,相应地生态环境恶化.研究东北地区森林资源的历史变迁过程,探寻造成森林变迁及生态环境演化的原因,无疑对当今生态保护及林业可持续经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向公众提供良好的生存与发展环境并为此保育森林资源是国家的责任,除非另有约定,单个的公民或企业只负担不损害环境的消极义务。森林资源是保证生态环境良好的基本条件,无论是经济形态的森林资源还是生态形态的森林资源,国家均负有保育的责任。林地地役权制度通过国家与林业经营者订立林地地役权合同设立林地地役权,具有保证森林资源数量、确保森林资源质量、提高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科学性的意义,有利于国家森林资源保育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8.
对林业重点工程投融资体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盛均全  张彩虹 《学术界》2008,(2):166-170
林业重点工程建设是目前林业工作的主要内容.目前我国林业重点工程投资额逐年大幅增加,其年均增幅远远高于同期国民经济增速.国家投资占绝大部分,投资主体单一,资金来源狭窄.由此导致林业重点工程投资规模仍然较小,资金缺口较大;投融资机制僵硬,地方配套资金难以落实;贷款落实困难.政府应增加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公共财政预算资金;加快落实信贷扶持林业的政策;积极的利用外资;广泛的社会渠道资金投入等.  相似文献   

9.
刘少奇十分关心和重视我国的林业发展。他强调应充分利用森林资源,满足各方面需要;主张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要认真研究林业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和社会问题,要解决林区实际问题,从而形成了一整套林业建设思想。  相似文献   

10.
森林分类经营方式及与之相适应的林权制度模式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林业多重经营目标之间的矛盾,需要对森林进行分类经营,即将森林分为生态林和商品林,前者以实现林业生态效益为目标,后者以实现林业经济效益为目标,在二者之间,还有一部分兼业型森林。对以上不同经营目标的森林资源,我们应安排与之相适应的林权制度,以实现森林经营目标的最优。根据新制度经济学原理与我国森林分类经营方式相适应的林权制度安排模式是国家掌握重点生态林区森林资源的完备产权,实现林业生态效益;合理分割各非重点生态林区的森林资源产权,兼顾林业多种效益;让渡各非生态林区宜林地的长期使用权,实现林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西藏自治区的森林资源因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是我国乃至全亚洲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在我国林业生态系统和西藏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具有特殊地位.林业经济作为西藏传统产业之一,虽然由于种种原因未能成为现今西藏地方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对其发展潜力与远景是不能不予以充分重视的.本文就西藏林业经济的资源状况和可持续发展的措施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很多林业专家和科学工作者,通过对我国森工企业现状的调查、剖析认为:森工企业形势严峻,由于森林资源的变化导致经济危困,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笔者认为森工企业存在的问题,也不完全是技术和管理现代化手段问题,而关键是对森工企业的再认识和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经营机制问题.  相似文献   

13.
深层次的林业经济体制改革严重滞后 ,它制约着广东林业生产向着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方向发展。现存林业经济体制的症结在于 ,林业投入产出结构性不合理 ,产出和流通环节税费过重 ;林业仍未能作为产业进入市场经济。本文着重从林业税费改革、理顺林业投入产出结构、森林资源有偿使用、森林生态价值补偿、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职能转变和林业生产经营单位体制改革等问题提出深化广东林业经济体制改革的构想  相似文献   

14.
林价是木材价格的基础。正确确定林价水平有利于确定合理木材价格和价格结构,有利于制定价格政策和完善价格体系,有利于发展、保护森林资源和合理开发利用森林资源。因此,正确确定林价水平可以处理好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关系,从经济利益上关心和鼓励林业生产单位积极造林、育林,对发展林业生产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现阶段以至将来,林业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地位将越来越重要。可是,我国目前森林资源日渐减少、林业经济陷于困境,这种局面,给林业事业提出了严重挑战。怎样看待林业的发展问题,这是有识之士非常关心的问题。有的学者提出二十一世纪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世纪,人与自然应成为和谐相处的伙伴。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主体,林业又是以经营森林资源为主体的行业,这样林业摆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重要性是:一方面是为了保护农业生产条  相似文献   

16.
一、群众参与机制在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群众参与机制内涵 群众参与是社会林业的主要特征。所以,社会林业又称为参与式林业。由当地人民自主的或直接参与的植树造林及管理和经营森林资源,是社会林业区别于传统林业模式的本质特征。群众参与机制是指在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保护和管理过程中,从确认问  相似文献   

17.
“发达的林业是国家富足,民族繁荣和社会文明的标志之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对于林业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制定了许多优惠政策,使林业战线开始出现了生机。但是,由于多年来“左”的思想干扰,森林遭受了严重破坏,资源情况日趋恶化,不少林业企业出现了森林资源危机,经济危困的局面。要想从根本上振兴林业,实现增加森林资源,增加企业活力,就必须正视现实,果断地转换林业的经营战略,最大限度地加快林业企业改革的步伐。本文拟结合白河林业局的实际,就如何转换和实施林业经营战略,谈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8.
加强林业执法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业执法工作应当按照“依法治国、依法行政”和“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总体要求,一手抓制度建设,一手抓队伍建设,全面规范执法行为,为保护国有森林资源、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的总目标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健全林业法律法规;提高执法水平,改善执法环境;加大林业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力度。  相似文献   

19.
南京作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目前尚有一系列的环境污染、资源侵蚀问题制约着其实现可持续发展.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之一就是环境保护投入不足和环保投融资机制不健全.因此,应该通过优化环境保护先导性资金供给与投放机制、建立和健全市场化环境保护投融资机制,从一个重要角度夯实南京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国有林区建设全面小康社会要紧密结合林区的实际,抓住就业和脱贫两个重点,进行行政管理体制、森林资源管理体制和林业分类经营改革,构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