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论公民意识的法治价值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在现代国家中,公民意识具有重要的法治价值.本文认为,公民意识是法治国家制度的思想基础和心理基础.在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中,应发挥公民意识在法治国家理论体系建构中的重要作用,培养我国公民的公民意识.  相似文献   

2.
论中国哲学中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统合意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传统哲学主张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相统合,提出了"正德、利用、厚生"的生存统合、"格物、致知、诚意、正心"的人生统合、"德力俱足"的政治统合和"格物穷理尽性"的道德统合等四种统合方式.这些统合方式具有以人为本、以德为主、以行为机、以合为思的共同特征.中国哲学中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统合意识,对于人类在21世纪正确处理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关系,具有重要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3.
论价值自发和价值自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国银 《学术论坛》2005,1(12):12-16
价值自发主要表现为在价值本质的认识上,主观性居于主导地位;在价值理论中忽视逻辑一贯性;在价值活动中,推崇工具理性,忽视价值理性。价值自觉主要表现为在价值本质的认识上,坚持唯物辩证法,坚持从实践、事实出发;在价值理论中坚持逻辑一贯性;在价值活动中坚持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统一。注重人的价值意识建设,增强对自然的价值、人的价值和社会的价值等价值的认识,深刻把握价值产生、发展、运动的一般规律,不断克服价值自发,提升价值自觉性,是人和社会全面和谐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艺术批评者的立场对艺术品的选择起着决定的作用,同时会在批评中将喜爱或憎恶表达出来。艺术批评在当今社会要求具有创新意识与正向价值,考察作品的历史涵容与现实效应并予以昭明揭示。艺术批评应使创作者和接受者对作品的内涵格调与形式技巧及其结合得到反思与升华,从而形成对艺术规律的认知和艺术本体的领悟。创新意识与正向价值是紧密相关的,二者不可偏废,都要考虑其内在性、前瞻性的时代诉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适应不断嬗进的社会发展期待。  相似文献   

5.
6.
论主体意识与主体性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代主体意识觉醒是主体性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 ,而现代主体性困境则是个体主体意识片面发展的必然结果。主体性问题的根本解决 ,有赖于主体意识的成熟 ,而主体性问题的提出和不断解决、主体性问题讨论的不断深入 ,又实质性地促进了主体意识的完善和成熟  相似文献   

7.
近代理性的疯狂使它失去了曾经具有的唤醒人的自由与尊严、倡导人的全面发展的蓬勃精神,转向了独断、迷信、极权相连的异化道路。而以现代人本主义和后现代主义为代表的非理性主义思潮,在反对近代理性僭越的同时,又以非理性的变形形式重新巩固了理性的地位。立足于西方现代哲学起始处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从现存世界深刻的感性根基出发,创造了“感性意识”这一科学合理的理性形式,实现了对近代“异化理性”的真正超越。  相似文献   

8.
论中国文化的价值理念与世界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来 《船山学刊》2013,(3):62-68
人对世界的认识和人对世界的态度,两者是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的。对世界的认识往往反映或影响了对世界的态度;反过来,人对世界的态度来源于对世界的认识,或影响了他们对世界的认识。本文将集中论述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理念、中国文明对所处世界的态度,包括对人与自然、周边世界的态度,中国文明的价值追求及其如何内化为我们的民族精神并促进了文化的传承。  相似文献   

9.
探讨理性向非理性认识的沉淀过程,也就是探讨人们的理性认识如何深化的问题.理性认识向非理性认识的沉淀,最明显的是从显意识向潜意识的转化.不仅近现代哲学思潮的发展轨迹是从理性向非理性的沉淀,而且在近现代的科学发展观上也体现出了这种趋势.把理性绝对化必然走向非理性.诡辩就是以理性形式出现的非理性认识.同样,政治理性如果走向极端,必然产生与之相对立的非理性的政治神话.  相似文献   

10.
邓立  任兰兰 《理论界》2008,(10):110-111
当今的价值哲学,应该走出人类生活边缘化的窘境,关怀人类的生存状况、关怀人类的精神困境、关怀人类的价值选择。在现代性背景下,抛却人类中心主义,突破价值认识的相对主义,摆脱经验主义的束缚,从多层次、多维度去认识人自身,结合人的社会实践,回到人自身存在的认识域,是人类正确认识自身存在的价值和意义的唯一方法,也是人类价值重构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论舍勒价值情感现象学中的情感理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情感理性在舍勒的价值情感现象学中是一个未明确提出,却始终隐含其中的重要概念,它标识的是人类精神结构中的非逻辑方面所具有的法则和秩序,即“感性的价值偏好的理性秩序”。与精神的逻辑方面——逻辑理性相比,情感理性具有优先性、在此性和不可证性三个特性。舍勒认为情感理性的认识对象只能是存在于本质领域的先天、客观、绝时的价值及其等级秩序,而情感理性在价值认识活动中具体展现为感受、偏好与爱之间的层层奠基关系以及存在于它们各自中的内在法则。因此,情感理性是客观价值秩序得以可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叶琛 《社会科学论坛》2010,(24):163-167
本文从当前中国的生存环境和生态问题出发,通过对西方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读和借鉴,提出缓解当前中国生态问题的当务之急是要唤起和提升广大民众的生态意识,并结合经济理性和异化消费两大困境,从生态理性和生态消费两方面探讨突破困境、践行民众生态意识的路径方法。  相似文献   

13.
“自我”主体意识突出是郁达夫小说的显著特征 ,也是其获得永远的认识价值的重要因素 ,认识到这一点 ,有助于我们重新认识郁达夫的贡献及其作品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认为,日常意识是前科学的经验意识,作为对外界事物的具象觉知,它 是未经反思的,具有浅近性、表面性、狭隘性、随机性的特点。但它是认识的起始因素。 它必须在意识的自我意识中经过反思性的逻辑操作和逻辑置换,才能实现理性的升华。文 章分析了日常意识理性提升中值得关注的一些意识机理,认为它们是深化认识论研究的重 要环节。  相似文献   

15.
论差异与价值发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差异不仅是一种秩序结构 ,而且也是一种价值现象。由于价值世界本质上是一种语言世界 ,因而价值发现与差异性原则之间具有强势的人为约定性 ,它们是在主体的自主论述中被建构起来的。价值发现遵循差异性原则 ,因为差异性始终是个体存在的绝对特征 ,差异性不仅是整体发展所需要的 ,而且是发现整体价值所需要的。迄今最大的价值发现之一──自由 ,就是源于对个体存在方式差异性的自觉  相似文献   

16.
理性曾经是传统西方哲学的主题。实际上,伴随着理性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对它的批判和怀疑就一直如影随形,直至后现代主义对理性发起了猛烈攻击。后现代主义的产生发展有其理论、社会和科学的背景,它对理性的攻击也确实推动了人类思维的发展并加深了人类对自我的理解。但是,由于其内在局限性,它不可避免地陷入了困境。  相似文献   

17.
李占科 《理论界》2020,(4):73-79
唐君毅的宗教观是一种人文主义形态的宗教观,而并非是传统宗教观中神本主义的宗教形态。人并非是依神或者先知的启示而获得宗教信念的,而是从人之安身立命、获得终极关怀层面来谈宗教精神的。宗教信仰的核心是人的宗教意识,而宗教意识的形成源自于人之现实生命之自身,其基础是人的良知,外在超越之神性必然要回到内在超越之人性本身。这也是唐君毅体认、赞扬儒学宗教精神的本质所在。  相似文献   

18.
合理性哲学的凸显既是对中西方哲学史上占统治地位的传统理性主义的一种历史性批判,也是对理性的发展历史和作用功能的批判性反思.合理性问题的凸显标志着哲学研究对象的转移,哲学提问方式从"是什么"到"应如何"的变换,以及哲学研究向度从永恒理性的追求到历史理性的探究的改变.  相似文献   

19.
我们需要的是"工具理性批判"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的“工具理性批判”常常把批判的矛头指向科学技术,认为它导致了现代社会中的种种异化现象。其实,造成这些异化的根源并不是作为“工具理性”的科学技术本身,而是那些指导科学技术开发运用的“理性”或“非理性”的价值观念。因此,今天我们需要的也不是“工具理性批判”,而首先是“价值理性批判”或“价值非理性批判”。  相似文献   

20.
宋剑华 《江汉论坛》2002,2(7):72-77
20世纪中国文学的价值追求,先后经历了一个由个性主体意识到集体主义精神的历史发展过程。导致中国现代作家轻易地放弃了自身的社会精英立场,进而去义无返顾地依附于抽象的民众群体,这里面既有政治干预方面的因素,同时也有传统文化方面的原因。如果我们将一部20世纪中国文学史充分地加以展开,我们可以从中发现许多令人深思回味的重大理论命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