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景梅  胡健 《江淮论坛》2012,(4):188-192
通过《诗经》和《荷马史诗》中的战争诗歌可以发现,东西方在战争文化上存在诸多差异性:从战争的目的来看,东方主要是保家卫国,西方侧重于暴力扩张;从战争的审美来看,东方尚武,西方嗜血;从对战争的反思来看,东方厌战、渴望和平,西方则对战争无限向往。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在于东西方的地理条件、政治意识和社会文化的显著不同。东西方的战争文化特征在当今中外领土争端中得到了强烈的映射。  相似文献   

2.
论《管子》的慎战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明璋 《兰州学刊》2007,(7):172-175
《管子》一书详细阐述了对战争诸多因素的考量,包含了丰富的战争思想.而在这些战争观念中,慎战又是最为重要的方面.《管子》分别从武器装备、地形、国家的经济实力和人的因素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梁启超一生的道德诉求经历了知识—工具—个人修养三次转型,在晚清民初的“过渡时代”,道德失范成为社会转型的一个显著表征.梁启超在传统心性道德的基础上吸纳西方“公德”新知,以补中国社会改造思想之不足;出于对民初政治转型和共和体制建构的考量,梁启超所提倡之“公德”主要是指与政治有关的政治道德、公民道德;针对大学教育工具化、技术化倾向,梁启超重拾儒家和阳明心学的个人修养论,提倡塑造完美人格,以补知识教育之不足.  相似文献   

4.
20世纪西方战争文学中的“毁坏”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0世纪西方战争文学中,大多没有了传统的英雄叙事品格,无论是在战场上还是在战争结束的和平生活中,无论是死难者还是幸存者,到处显露的是生命与灵魂的被毁坏,“毁坏”意识已然代替了英雄主义题旨.现代作家站在战争之上审视战争本身,在毁灭性经验中反恩人类理性和文明的本质,质问传统文化的价值.因此20世纪的西方战争文学实质上成为地道的“反战文学”.这是20世纪有关人类争端的新认识,也是人类文明史上一个鲜明的纪念.可以说,“反战文学”已经成为20世纪西方文化的一个独特的组成部分,是西方文学史上沉重的伤痕之花,从一个侧面折射出西方传统文化信念和现代人的裂解痛苦.  相似文献   

5.
殖民话语生产的元文本——对希腊古典神话的另一种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尽管古希腊神话被视为西方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含有丰富的人文观念和哲学与美学价值,但是,通过解读古希腊神话的三个亚洲的特洛伊人的形象,我们却得出一个结论:古希腊神话其实是西方殖民话语生产的元文本,掩饰了一场极其残暴的殖民战争—特洛伊战争,从而为西方的殖民战争作了文本与话语的掩饰。  相似文献   

6.
19世纪末,英国帝国主义情绪高涨。布尔战争爆发后,英国社会分裂成帝国主义派和亲布尔派,费边社内部也随之分裂为保守派和亲布尔派两派。费边社两派在是否支持费边社公开阐明其对战争的态度、是否支持政府的帝国主义政策以及是否支持自治政府三个问题上产生了很大的矛盾。费边社帝国主义观念的内部矛盾,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出于双方对社会主义概念的不同理解,更重要的是源于双方对政治现实的不同考量。  相似文献   

7.
《琼州学院学报》2016,(6):50-56
马克斯·韦伯在其宗教社会学著作《儒教与道教》一书中,把中国的儒教、道教与西方的清教进行对比,得出西方发展出资本主义的必然性以及中国没有进入资本主义社会的原因。这些结论是韦伯以西方为中心的立场去考察三种宗教的意识形态作用以及其对社会之影响的基础上得出来的。抛开以西方为中心的立场,从单纯的宗教的意识形态作用出发,来考量宗教意识形态对社会的影响和作用,这在当今社会仍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对1839年到1840年之间中国与英国的战争,中国学者称之为“鸦片战争”,而一些西方学者,包括马克思则称之为“商业战争”或者“贸易战争”.两种不同的称谓,将中西方的文化差异以及由差异而引发的冲突鲜明地凸现了出来.所以,中英两国之间的贸易纠纷最终酿成一场战争,其深层的历史原因必须要从这两个国家根深蒂固的文化差异中去寻找.  相似文献   

9.
倪乐雄 《学术界》2008,3(2):46-53
从人类的战争史来看,对人口数量和人力的依赖属于原始农耕、狩猎、游牧社会环境中繁衍出来的国防军事观念,它以原始粗陋的社会生产力为背景,是人类早期战争普遍存在的现象,儒家对战争胜负的基本观点正是基于原始农耕生产力的历史背景,反映的是战争处于低级形态时的规律.只要坚守"仁义"、施仁政、得民心,小邦可变大邦,弱国可变为强国,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之地取天下.所以不是武器、而是感召人心的道义力量才是战争的决定性因素.由此可见,儒家兵学的核心全在一个"仁"字.西方文明转入资本主义轨道后,其商业殖民性决定了他们依赖技术获得战场优势,而不像东方儒家社会通过道德"仁义"、"民心"获得战场优势.近代中西战争对抗是东方儒家文明战争的制胜之道--道义力量同西方文明的制胜之道--技术实力的对抗.马克思、恩格斯是在宏观历史过程中考察战争与武器关系,兵家在微观战场层面考察战争与武器关系,儒家大致属于从"中层理论"的角度,在某个特殊的文明圈内考察战争与人和武器的关系,因此总结出不同的规律,并得出各自不同的结论.中国军事变革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9·11”事件以来俄罗斯在反恐战争中的合作政策为中心,重点分析了俄罗斯在反恐怖战争中的利益得失,揭示了这种合作是以俄罗斯的战争妥协为前提的,它意味着俄罗斯在放弃冷战时期“零和”方式的国家利益认知模式的同时,正在学习和探寻一条与美国和西方交往的适当途径,并初步确定了所应遵循的一些基本行为准则,即绝对放弃反美的政治信念;不寻求与美国无故对抗;在一定程度上主动承认美国的某些特殊地位;把对美政策的制定纳入国家复兴的大战略框架之中。  相似文献   

11.
1971年南亚危机是南亚地缘政治新旧格局交替的“分水岭”.一方面,它是推进美苏中战略大三角形成的“催化剂”,直接地影响危机之后南亚的权势格局,巩固并强化了苏印与美中巴的战略对立;另一方面,危机之后的南亚地区格局总体上呈现为印巴之间的不对称均势.印巴之间意识形态、国家理念、国家安全等领域的全方位直接对抗并未消除,如何在核时代,通过战争之外的方式获取对对方的优势地位是印巴在1971年战争之后考量战略竞争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2.
孟子的正义战争理论的基础是仁,也就是以“仁权高于主权”为原则,来判断自卫与征伐战争的正当性.孟子不仅给出了判断战争正义性的具体条件和表征,而且他对仁与国家力量之间关系也有着现实性的理解.这些展示了理想主义儒家孟子的现实性一面.孟子的正义战争学说与“人权高于主权”的西方主流学说既有相通之处又有差别.孟子的“仁权高于主权”的观念,也许是在西方主导的国际关系理论和正义战争理论之外的一条新的、更好的出路.  相似文献   

13.
王毅 《天府新论》2004,6(1):126-129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对西方丈论的追逐,形成一种潮流.有的理论追新族,甚至把在西方已经遭到痛击和淘汰的理论沙砾也奉为"金珠".对国内批评界对"新批评"和导致新批评走极端的"意图谬见"说作了一番考量后有这样的教训在引进国外理论的时候,如果没有注意它的合理的成分,有取舍地"拿来"为我所用,那就很容易陷入只鳞片爪的理解和舍本逐未的运用.尤其是在引进西方20世纪理论问题上,更值得小心.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恩格斯一直坚持"西方中心论",即认为社会主义革命将首先在西方取得胜利,西方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对东方具有导向和帮助的作用,东方只有在西方胜利后才能获得胜利.十月革命时期列宁坚持了他们的思想.苏俄国内战争胜利之后,列宁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提出了东方社会主义战略.他认为,在没有西方国家的"榜样"作用和帮助的情况下,东方经济落后国家可以先于西方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相似文献   

15.
罗尔斯正义理论呈现出阶段性的修正和转换.文章通过西方宪政传统这一维度,考量了罗尔斯正义理论的确立和转换.认为促使其理论转换的深层原因在于正义原则对宪政民主政体有一种内在要求,其理论实质乃宪政之正义,同时,这一研究有助于更深一层理解现代西方自由主义的政治理性之实质.  相似文献   

16.
影响大学生生命观的环境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量发生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对生命不敬和漠视的现象,生命观扭曲和错误是主要原因之一?影响大学生生命观的环境因素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不良的家庭关系和不当的家庭教育方式形成的不和谐的家庭环境;人文教育不足和技术教育至上的学校教育环境;市场化和功利化的社会环境。需要从优化以上三个环境入手培育大学生科学的生命观。  相似文献   

17.
本文参照<伊利亚特>和<左传>两个极具代表性的文本,通过对比二者对于古代战争的记载,阐释了中西方古代战争在战争过程、使用武器等方面的若干相似点,并深入分析了二者战争背后的文化渊源和思想观念上的根本差异,揭示了古希腊战争文化的奴隶制时代烙印,以及春秋时期楚国战争文化从奴隶制向封建制时代转变的典型特征.  相似文献   

18.
作为运用战争的伦理规范体系,战争伦理是在战争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在中外战争伦理思想宝库中,中国战争伦理按其经历时期可大致分为:古代的仁道主义、近代的革命战争主义和现代的和谐主义;而西方战争伦理思想则可以根据其主要观点分为三类:现实主义、和平主义及其正义战争伦理思想。  相似文献   

19.
我认为,战争、战争记忆、战争文学是三个不同的概念,应当严格区分它们之间的关系.战争和战争记忆是现实层面之间的关系,文学则是另外一种东西.我经常想,战争文学与战争,战争文学与战争记忆究竟是怎样一种关系?有一个画面在我脑海里留下了难于磨灭的印象.在美国入侵伊拉克的战争中,我从电视里观看到美军导弹轰炸伊拉克的场面.空袭开始之后,巴格达上空乌云滚滚、硝烟弥漫,炮火惊起了一群飞鸟,它们在战云翻滚的天空中惊惧地鸣叫着.  相似文献   

20.
三代是儒家政治追求的最高理想社会,素为儒家士大夫心目中的黄金时代,"回向三代"去追寻中华文化的元典精神,探索儒学的真实意蕴成为了历代儒家士大夫的坚定信念。郭嵩焘作为有着深厚儒学底蕴的儒家士大夫在这方面表现尤为突出。他不仅以"三代之治"来批判当时社会存在的弊端,还以"三代之治"来观照西方文明,并把西方文明纳入儒学的框架内来考量。郭嵩焘"回向三代"的理想诉求体现了他对儒家最高理想的深层追求,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坚定信仰,也表明了他的思想趋于返本与开新之间。分析和总结郭嵩焘"回向三代"的理想诉求,给我们的重要启示是既需要处理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更需要实现传统文化向现代转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