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9 毫秒
1.
城镇消费需求为何对经济增长拉力不足河北城调队李殿京目前,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已由传统计划经济条件下的供给决定型向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需求导向型转变,因此,供给的增长和结构的变化都必须以满足需求为目标,在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由温饱向小康转变阶段,居民消费需求的适度...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经济学的角度对我国保险市场供给和需求现状、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改善我国保险市场有效需求不足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陈新祥 《统计与预测》1998,(6):40-42,10
目前,国内有效需求不足,已经成为社会的一个热点话题。分析和研究我市的需求问题,对于保持我市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对我市有效需求不足的分析和判断纵观我市近年来宏观经济运行的轨迹,对我市社会需求的各个部分进行分析和研究,我们可...  相似文献   

4.
进入九十年代,特别是1992年小平同志南巡谈话以来,山西省国民经济同全国一样,步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国内生产总值连续5年以较高的速度增长,国民经济总体实力不断增强。但从推动经济增长的需求诸因素看,全省投资、消费、出口等均显不足,需求的相对不足与生产的高速增长并存是山西省近几年来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主要矛盾。因此,坚持社会供给与社会总需求总量平衡,保持需求增长与经济增长协调发展是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的关键所在。一、近年来国民经济发展状况近年来,全省人民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高举改革开放和艰苦奋斗两面…  相似文献   

5.
消费需求不足的原因及解决方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我国居民收入短期内很难有实质性提高、消费政策存在一些误区、信用不足严重存在、企业行为被动等因素的制约,使我国消费需求启而难动。因此,着力在短期内增加居民收入,努力提高政策效应,积极促进信用的改观,增强企业的主体意识,消除制约因素,是进一步刺激消费、扩大内需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6.
经济学上的市场均衡是供给价格恰好等于需求价格时,市场所处的状态.由于市场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在现实经济中不应该会存在所谓绝对的均衡.一般说来,市场均衡意味着特定市场上的有效需求与有效供给在数量上大致相等或相近.也就是不存在严重的供给不足或供给过度现象,在商品市场上,商品价格维持在所谓均衡价格上,厂商提供的商品的价值都能得到实现.  相似文献   

7.
一、牛肉价格上涨原因分析近年来,牛肉价格不断上涨虽然有多种因素,但根本的原因在于需求旺盛、供给不足。当前牛肉价格上涨反映了我国肉牛生产能力严重不足,供给的增长跟不上需求的高涨。(一)牛肉生产能力下降,供给不足近年来,我国养牛业生产看起来感觉总体平稳,但下降趋势明显。国家统计局统计调查数据显示:2011年全  相似文献   

8.
吴强 《统计与决策》2003,(12):50-51
就业问题是目前和今后相当一段时期内,我国经济生活中最为突出、最为关注的重要问题.就业形势近年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劳动力需求增幅相对减慢,但供给增幅相对加快,形象地讲,就是需求的"水池子"变小了,而供给的"水笼头"放水加快了.虽然GDP保持了较快的发展速度,但就业的弹性系数下降了.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了消费需求不足的原因,并结合经济学中的消费理论指出造成我国消费需求不足的八类因素,进而提出了若干刺激消费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贸易为主的特点,出口仍将保持快速增长。消费方面,由于城乡居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居民消费能力不断增强,消费环境也在逐步改善,消费需求仍将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总之,三大需求虽会略有回落,但仍将保持较快增长。——供给足。主要生产资料、资金和劳动力供给都比较充裕。经过多年建设,煤电运等瓶颈制约的作用已基本消除,加上近期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回落,各类生产要素供给更加充足。同时,银行流动性充裕,企业利润也保持了快速增长的趋势,企业扩大再生产所需的资源和资金都可以得到保证。而且,现阶段我国劳动力供给仍较充裕,劳动者素质逐步提高,…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不同层面对我国目前消费需求不足的原因进行解剖.认为增加有效供给,解决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缺口错位",是扩大有效需求的有效途径.主张将刺激消费的经济政策转向刺激供给,由需求导向型经济向供给导向型经济转变.为了增加有效供给,必须冲破需求约束,推动国企改革.通过对国有企业产权资源进行所有制整合,加快结构调整和制度创新,建立经理市场,引入激励机制,实现国有企业改革的新突破.  相似文献   

12.
汤光华 《中国统计》2003,(11):34-35
对人类行为的解释是许多学科努 力发展的方向,经济学就是其中之一。它应用效用、成本、供给与需求等概念分析人类几乎无所不包的一切行为,不管你是在企业里运筹帷幄,还是在市场上讨价还价,你其实都是一个经济人,都是在进行理性的分析,你总是想通过你的行为实现效用最大化。  相似文献   

13.
我国农村公共产品存在供给不足与供给过剩同时并存的状况,这种现象造成的结果是一方面由于农民急需的公共产品供给不足,农民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过高,导致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消费增长滞后;另一方面与农民需求不相适应的公共产品供给过剩,降低了资金的使用效率,增加农民负担,因此在有限的资金筹集范围内,如何提高公共产品的供给效率和供给效果是政府在财政支农过程中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在现行体制下,运用统计考核政绩不失为是一个重要手段。目前不少地方党委、政府及其部门都设置不同统计指标,对下属政绩进行定量考核,这对促进工作无疑起到积极作用,也有助于统计的发展和统计工作地位的提高。但与此同时,由于统计在政绩考核中应用不当,也产生了不少负效应,亟侍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一、统计在政绩考核中的主要弊端笔者认为,目前,我国政绩统计考核中主要存在以下不足:1、重经济效益,轻社会效益。表现在指标设置上着重考核经济指标,很少甚至忽略了社会指标。党委、政府不同于企业、在市场经济制度下,企业以盈利为…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新发展格局“经济循环”的内涵特征构建了一个理解双循环的分析框架,从企业间中间产品供给循环和对企业的最终产品需求循环视角测度了我国供给端和需求端双循环,并通过结构分解分析(Structural Decomposition Analysis,SDA)方法探究了双循环视角下我国经济的平稳增长。研究发现:我国经济发展呈现出以国内循环为主体的显著特征,国内循环占比超过74%。供给端双循环中,内资企业间循环和内外资企业间循环占比在上升,而国内外企业间循环占比在下降,但仍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需求端双循环中,国外对国外企业的最终产品需求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仅次于我国对内资企业的最终产品需求。SDA结果表明,国内循环发挥了经济增长的稳定器作用,国内循环效应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始终保持在76%以上,尤其是需求端我国对内资企业的最终产品需求和供给端内资企业间循环的贡献度表现突出。和内资企业一样,外资企业也在促进内外经济循环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表现为内外资企业间循环不仅拉动了我国的经济增长,更是促进我国经济平稳增长的关键因素。本文的研究丰富了对于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认识,也为解释我国经济的平稳增长提供...  相似文献   

16.
汪锋 《统计与决策》2006,(19):28-29
一、专业化及战略联盟生产组织模式的超边际分析企业的生产组织模式选择决策首先是对专业化水平的选择,而专业化生产模式将会内生对中间产品的需求和供给,通过一个经营系统来满足对中间品的供给或需求,并在两种交易模式间做出选择。一是采用瓦尔拉斯机制下的一系列短期交易契约  相似文献   

17.
欧阳俊  秦宛顺 《统计研究》2002,19(10):25-29
普通商品的价格管制会打破市场均衡,或者出现超额需求,或者出现超额供给,但通常不会同时存在超额需求与超额供给。贷款利率管制的存在同样会打破贷款市场均衡;而且存在利率管制的贷款市场往往过度贷款供给和过度贷款需求并存:高风险项目贷款需求超过银行愿意的贷款供给;银行所愿意的贷款供给量超过低风险项目的贷款需求。本文将在一个包含有限责任合约的信贷规模中对此问题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8.
文章研究了企业技术创新行为选择问题.首先探讨了技术创新的外部性问题,指出由此会导致全社会技术创新供给不足的问题;随后,利用静态博弈的方法,从两个企业相互作用的微观视角,研究技术创新供给不足问题形成的内在机理,得到企业技术创新行为选择会陷入"囚徒困境"的结论:进一步建立政府与企业关于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的静态博弈模型,归结出博弈的纳什均衡解为政府和企业分别选择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最后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能源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能源充足与否将直接影响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历史的经验和现实的发展都已经证明,能源的发展必须与经济的发展相协调,能源增长过快或过慢都不利于经济的正常发展。近年来,四川省一方面经济持续保持较快的增长,对能源的需求急剧扩大,另一方面能源的供给相对不足,油品价格飙升,电力供应紧张,能源发展与经济发展不适应、不协调的矛盾日益突出。如何缓解能源与经济增长不相适应的矛盾,促进能源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是当前乃至今后一个较长时期内都需要仔细加以研究的重大课题。四川能源的生产和消费现状及问题1999~2004年…  相似文献   

20.
宏观经济运行监测先行指标体系是宏观经济预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政府经济决策和企业市场分析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黑龙江宏观经济运行先行指标体系的构建做出探讨,从需求、供给、金融等方面构建了先行指标体系,并对其应用中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