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2012年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大国。怎么才能发展我国的奢侈品消费市场。以此来分析目前中国奢侈品消费市场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为更好地发展奢侈品消费市场提供了有效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消费结构变迁的国际经验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消费、投资、净出口三大需求中,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而言,消费是最稳定和最基础的。在影响消费增长的诸多因素中,消费结构最能反映收入变化所导致的消费增长以及消费变化趋势。其基本特征是受恩格尔法则的作用,随着收入的增长,对各类商品供给具有不同的偏好。消费需求的重心会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逐步向高层次转移,从人均收入较低水平上的“必需品”范围向人均收入较高水上的“高档次”或“奢侈品”转移。这一特征一方面对居民的消费支出形成拉力,导致消费支出总量不断扩展,对经济增长产生直接而稳定的拉动作用。另一方面对产业结构的演进产生…  相似文献   

3.
最新数据显示,中国目前拥有的亿万富翁数目仅仅落后于美国.这批因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而富裕起来的人群正逐渐成长为能够消费并且愿意消费奢侈品的阶层,因此相关报告也估计中国将成为全球第三大奢侈品市场。  相似文献   

4.
2012年10月,全球领先的市场研究集团益普索(Ipsos)联合《罗博报告》发布双方多年联合开展的奢侈品跟踪调研系列“2012极品之选”,《2012年中国奢华生活与趋势》报告,通过研究零售行业、休闲活动、财富管理、信息渠道等维度,洞察当年奢侈品消费心理、态度、行为与趋势,诠释中国奢华生活内容及形态。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中国内地奢侈品市场总消费量显著增加。2009年,中国内地奢侈品消费水平净值为94亿美元,2010年则远远超过这一水平,大幅增长14%,达到107亿美元。中国市场对奢侈品需求的增长速度比世界上任何国家都快,预计中国将于2012年超越美国,  相似文献   

6.
中国富裕消费者的数量在快速增长,有观点称:到2015年,中国将拥有全球第四大的富裕消费群体。这使他们成为所有奢侈品和高档品牌(包含汽车、房产、腕表等,以下统称为奢侈品)的目标群体,而这些高档品牌的生产商或经销商也纷纷针对这个群体制订自己的目标,想在中国这个全球第二大奢侈品市场更好地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7.
本文将心理学中心理账户的概念引入习惯形成理论,将心理账户分为日常消费账户和一次性大额消费账户。假设中国城镇居民的消费特征是在保持日常生活消费支出平稳增长的前提下,将收入中扣除日常消费支出的部分储蓄起来,以应付各种一次性大额消费支出。理论模型和经验研究表明:中国城镇居民一次性大额消费表现出耐久性和奢侈品消费特征,从理论上回答了为什么收入的上升有助于启动热点消费。同时,这一研究结论可以为近年来汽车消费的快速增长等经济现象提供一个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8.
刘菁 《上海统计》2002,(12):34-36
为了解本市城市居民在各大节日期间忙些什么,消费及娱乐情况怎样,今年,市统计局城调队对250户城市居民家庭进行了春节、劳动节和国庆节三大“黄金周”的消费及娱乐情况跟踪调查。调查资料显示,休闲娱乐、走亲访友、旅  相似文献   

9.
你所见的,只不过是你想象 虽然经济速度的放缓并没有阻止住中国酒店市场依旧迅猛的增长势头,但与此同时,中国消费者的“消费民主”意识正在觉醒。消费者尤其是相对高端的商旅消费者正在变得越来越“挑剔”。传统的“安全”、“位置”与“态度”因素真的能够让他们感到满意吗?他们需要的是更加令他们感到愉悦与更加独特的消费体验,及时洞察那些真正能够提升用户体验的驱动因素无疑对酒店企业应对更为激烈的竞争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1我国传媒消费文化的基本特征1.1传媒商品消费滞后,结构单一性和雷同性较强从我国的消费需求来看,形成我国消费滞后型传媒消费文化的原因是众多的,其中最主要的还是传统文化和生活习惯的因素在起作用。我国传统文化非常注重勤俭持家,并有“无债一身轻”的观念,并视借钱度日为败  相似文献   

11.
奢侈品(Luxury)来源于拉丁语“Lux”,在英语中的原意为“光”。很显然,奢侈品最初的概念指的是那些闪闪发光的东西,比如钻石、黄金,延伸为价值昂贵的物品。《牛津美语辞典》中将奢侈品定义为“极致舒适且挥霍的生活调性:非必需品的,心中渴望的、昂贵的或是稀有的商品。”由此可见,在生活中,奢侈品是一种超出人们正常生活需要的、能给人带来超出普通享受的高档消费品。现在我们所说的奢侈品,“厂义上来讲泛指能带给消费者一种高雅和精致的生活方式,注重品味和质量,  相似文献   

12.
张秀儒 《青海统计》2006,(12):30-32
投资、消费和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消费需求一般指最终消费,它包括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居民消费是购买商品和生活服务的支出,政府消费是行政机关在行使政府职能时所支付的经常性费用。消费需求增长是最为稳定、对经济增长影响惯性最大的部分,成为国民经济稳定发  相似文献   

13.
浙江流通产业演进动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朱发仓 《统计研究》2009,26(11):51-55
 本文分析了生产方式变革和消费需求升级及其矛盾对流通产业演进的影响,指出“生产方式引致的大量化”和“消费需求引致的大量化”在时间、空间、集散等方面发生的矛盾是推动流通不断演化与发展的动力。通过构建浙江流通演进的动力模型,实证分析“生产方式引致的大量化”和“消费需求的大量化”的相关系数为0.741,两者对浙江流通演进均具有正向促进作用,路径系数分别为0.68和0.42,前者的作用大于后者。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有无收入弹性角度将消费需求分为“钝性”(C1)与“弹性”(C2)两类消费资料的需求,将凯恩斯的消费函数拓展为:C=C1 C2=C1 βYα。随α取值的不同,该模型可以解释边际消费倾向递增、不变、递减三种情况以及MPC>1及MPC<0的特殊情形(α<0)。以上海、甘肃农村居民为例的实证分析证实了上述模型的实用性与一般性。  相似文献   

15.
居民消费信心是国家和地区经济的风向标.本文基于杭州八大城区调查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杭州市民的消费信心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杭州市民的消费信心状况良好,而且AMOS分析揭示了各影响因素对一般消费层面和高端消费层面消费信心的影响,结论对于正确看待居民消费和促进经济发展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文章采用我国1978~2009年城乡居民消费收入数据,利用协整理论和误差修正模型,从长期均衡和短期动态调整两个方面比较分析城乡居民消费收入的特征。结果表明: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之间均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且农村居民消费需求与收入之间的相关性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7.
对我国城镇居民商品住宅的消费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是认识城镇居民商品住宅需求规模与结构的前提 ,也是广大住宅开发商所必须掌握的基本市场信息面。本文拟从消费意向、消费结构和消费能力三个方面对我国城镇商品住宅的消费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一、消费意向分析据有关调查资料 ,我们发现在现行住房制度下 ,我国城镇居民购买住房更多的是属于“中长期规则”而非“短期计划”。计划在五年以后购买住房的居民占 56.98% ,而计划在 1年之内、2年之内、3年之内购房的比例分别只占 12 .0 7%、8.84 %和 5.75%。具体情况随职业、收入、年龄的不同而不同…  相似文献   

18.
中国经济增长的经济计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我国经济实现了GDP年均增长率接近 10 %的高增长 ,其中有10年的 GDP增长率超过了 10 %。在这 2 0年中 ,中国经济的增长主要由投资需求的扩张、消费需求的增长以及进出口额的扩大带动的 ,本文仅从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两方面进行分析。一、改革开放以来 ,消费和投资的发展状况1.消费需求的发展状况改革开放以来 ,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基本都处在 6 0 %左右的水平 ,消费需求已经成为中国宏观经济波动的一个重要变量。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潜在消费市场 ,这是中国未来经济增长保持持续、高速状态的基本依托点。到目前为…  相似文献   

19.
文章指出,企业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生产经营活动中,必须走出将“市场”等同于“实业”,将“市场需求导向”等同于“利润需求导向”或“消费热点和经济增长点”,以及等同于“顾客至上”等诸多认识误区,从而全面把握“市场需求”的内涵。  相似文献   

20.
投资、出口、消费被比作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相比投资和出口需求的强劲增长,消费还是“三驾马车”中的“跛足”,而开拓农村市场又是拉动消费非常重要的一环。但是近五年来我省最终消费率持续走低,由2002年的508%降至2006年的47.2%,其中农村居民消费更是不断萎缩,对GDP的贡献率持续下降,由2002年的13.4%下降到2006年的9.7%。要全面扩大消费需求,必须大力重视开拓农村消费市场。浙江有4980万常住人口,其中43.5%的乡村人口,其消费需求的增长和消费结构的不断升级,将对整个经济发展形成持久的、巨大的拉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