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浙江省农村居民住房状况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利用第二次农业普查资料,结合农村住户及其它相关资料,探求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省农村居民住房建设和居住环境的改善和发展状况,见证改革开放使农村居民住房条件改善,生活质量提高的历程。分析农村住房建设和消费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为今后农村住房建设的发展和居住质量的进一步提升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2.
孙洪娟 《统计研究》2004,21(11):27-4
一、背景 随着环境问题日益受到关注,人们开始对"适合人类居住的城市"进行思索.联合国每年在世界范围内进行"适合人类居住的城市"的排名.但考虑到世界范围内的"适合人类居住"的城市比较和同一国内的"适合人类居住的城市"比较有很大的差异,并且多数国际机构只是从生活质量的角度来分析"适合人类居住的城市".笔者认为,仅从这一点上考虑"适合人类居住的城市"是不完全的.本文首先研究"适合人类居住的城市"的定义,然后在"以人为本"的思想和"可持续人类发展"的思想指导下,在伊斯坦布尔人居宣言和人居议程的倡议下,借鉴马斯诺的社会需求层次论的研究成果,分析人类的需求,构建出"适合人类居住的城市"统计指标体系.本文采用综合评价的方法来实证分析我国35个大中型城市,并对结果采用因子分析的方法进行印证.本文旨在提出一套科学、合理、易操作的指标体系,供对该问题感兴趣的学者参考.  相似文献   

3.
图说四川     
今后五年,四川乡村更加宜居2021年12月,四川省委农办印发《“美丽四川·宜居乡村”建设五年行动方案(2021-2025年)》,今后五年,四川将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大提升行动”、农村基础设施“五网共建共享”、山水林田湖“五项系统治理”、农村“五大建设”,逐步补齐全川农村基础设施短板,持续改善人居环境。图为温江区稻蒜现代农业园区。  相似文献   

4.
图说四川     
今后五年,四川乡村更加宜居2021年12月,四川省委农办印发《“美丽四川·宜居乡村”建设五年行动方案(2021-2025年)》,今后五年,四川将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大提升行动”、农村基础设施“五网共建共享”、山水林田湖“五项系统治理”、农村“五大建设”,逐步补齐全川农村基础设施短板,持续改善人居环境。图为温江区稻蒜现代农业园区。  相似文献   

5.
生态认知、政府补贴与农户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意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之一,农户的生态认知与政府的财政支持是农村人居环境得以整治的重要保障。利用陕西省黄陵县、黄龙县、镇巴县和紫阳县的522份农户调研数据,以生活污水处理、农村厕所改革、生活垃圾治理等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主要行动任务,采用二元Logit模型实证检验生态认知、政府补贴对农户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农户的生态认知越高,厕所改造与生活垃圾治理的参与意愿越强。政府补贴显著提高了农户参与生活垃圾治理的意愿,但未提高厕所改造的参与意愿。政府补助显著调节了生态认知与厕所改造、生活垃圾治理的关系,但对不同整治行动内容的调节作用存在差异。此外,受访者的受教育程度、外出务工经历、家庭年收入、区位条件等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农户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意愿。  相似文献   

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多方面的,积极顺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态势,认真探索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和改善就业环境的新办法,是现阶段实现农民增收、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条重要途径。笔者就金华市目前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作一些初探。一、就业现状1.土地征用  相似文献   

7.
略论农村城市化的动力机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所谓农村城市化,它是指由所从事农业为主的居住较分散的农村或乡村,向以从事工业和第三产业为主的居住相对较集中的城镇或城市转变。在这一转变过程中,究竟由哪些因素促成了这一转变,这种转变有何内在规律性,这就是农村城市化的动力机制问题。搞清这一问题,有助于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地制定相应的农村城市化发展模式。纵观近几年农村城市化的发展,其动力机制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一、人地矛盾人地矛盾即农村劳动力与耕地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的日益尖锐,构成了农村城市化的源动力。目前,我国耕地面积为1436亿亩,与清康熙28年(1700年)相比,虽然…  相似文献   

8.
正巴彦淖尔市是传统的农牧业经济占基础地位的地区,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党的农村各项政策措施的深入落实,全市农牧业生产及农村经济社会事业有了显著的发展,农牧业的基础地位得到进一步夯实。由于历史原因所致,巴彦淖尔市农村村落比较分散,居住零乱,缺乏规划,较大程度地影响着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实施。目前,全市虽然自来水和通村公路得到了普及,但村内道路仍为沙石或泥土路面,有很多农户居住在竹草土坯结构的平  相似文献   

9.
正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建设美丽中国,必须建设美丽乡村。商丘是农业大市,农村人口约占三分之二,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对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具有重大意义。为深入了解美丽乡村建设情况,四月下旬商丘市统计局农调队在全市随机抽取睢县、宁陵县、柘城县、梁园区、夏邑县10个乡镇的100个农户,对农村人居环境问题进行了入户调查,透过一组组厚重的数据,我们有欣喜,有隐忧,更感到建设美丽乡  相似文献   

10.
小城镇的形成和发展与乡镇企业的发展密切相关。首先,乡镇企业的发展是小城镇形成与发展的基础。现阶段兴起的农村小城镇,实际上是当地农村工业生产和商品流通和聚集地,由于乡镇企业是目前农村工业生产和商品流通的主体,因而只有在乡镇企业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并逐步向小城镇集中的情况下,小城镇才能发展壮大。同时,乡镇企业的发展还是小城镇建设资金的重要来源。其次,小城镇的形成与发展又是乡镇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1.
《江苏统计》2003,(4):1-4
本文根据“五普”的有关资料,分析了江苏城乡人居环境的现状和问题,提出江苏会率先建成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  相似文献   

12.
建市(1965年)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攀枝花农业发展迅速,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由1965年的0.35亿元逐年快速增长到2020年的150亿元,年均增长11.6%,农业农村呈现出农民生活飞跃、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农村扶贫事业发展、现代特色农业提档升级、乡村振兴全面开启的生动局面。  相似文献   

13.
正新农村建设中,最为突出的是以改善生态、生产、生活环境为主的农村发展。建设我国生态文明型新农村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的重要保障与措施,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最终出路。因此,我们要在深入认识农村建设现状的基础上,将新农村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紧密结合在一起,开辟一条有效路径,全面稳妥的推进生态文明型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4.
乡村振兴了,环境变好了,乡村生活也越来越好了。要继续完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重点做好垃圾污水治理、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把乡村建设得更加美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不能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个民族也不能少。共产党说到就要做到,也一定能够做到。  相似文献   

15.
近些年来,随着“三下乡”等一系列惠农政策的落实,湖南农村演出市场呈现出生机和活力。农村演出市场容量不断扩大,市场主体水平有所提升,市场机制逐渐健全,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地位也越来越突出、作用越来越大,但学术界对于湖南农村演出市场关注甚少。据笔者检索,截至目前尚无专文讨论湖南农村演出市场问题,这与湖南农村演出市场的积极向上现状及其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相符的.改变这种状况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大规模涌入城市.并衍生出大量留守儿童,使城市流动人口急剧加速的同时,大量的农村留守儿童被留在居住地,成为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他们的生存环境、教育环境、生活环境如何,关系到祖国下一代人能否健康成长的大事,如何完善相关政策,尽力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是全社会目前应着重解决的大问题。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七大报告对改善民生尤其是农民民生的战略部署作出了系统的阐述.十七届三中全会围绕改善民生问题明确提出了到2020年农村改革发展的基本目标任务.这也是在农村中改善民生的工作所必须遵循的要求。本文结合青岛市农村的实际情况采取实地调查法、专家调查法、文献综述法对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关系农民生老病死的根本问题如农民教育、农民就业、农民收入、农村人居环境、农民社会保障等民生现状进行全面系统地研究.其目的是为青岛市政府因地制宜地解决农民民生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宋海祥 《青海统计》2005,(12):27-29
解决好“三农”问题是我们党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青海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消除贫困、富民强省,建设和谐社会需要重点解决的现实问题。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解决“三农”问题指明了正确的方向。长期以来,我省各级党委政府立足省情,紧紧抓住农村工作这个中心不放松,使我省农村牧区的面貌发生了较大变化,农牧民收入持续增长,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发生可喜变化。但是,由于我省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远远滞后于全国其他地区(特别是东中部地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起点低、步子慢,加之农牧区基础设施建设历史上欠帐多,农牧民科技文化素质低,农村工副业发展迟缓,致使我省广大农村牧区成为一个乡村人口多,二、三产业不发达,农牧业生产水平低,农牧民收入增长慢的后发展地区。农村社会经济落后的局面一直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  相似文献   

19.
农村经济统计调查难的现状,决定了加强农村统计基础建设的必要性。村级统计如何强化,当务之急必须建立村级统计台账和有关原始记录。建立统计台账,加强统计基础建设,首先是村级组织自身工作的需要。村民委员会肩负着发展本村合作经济和其他经济的重任,并承担其生产的服务和协调工作;还负责管理属于村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和其他财产等,而零乱的原始记录不能全面直观地反映合作经济的总体状况,且容易遗失破损,不易查找,统计台账可以解决以上问题,并为村民委员会组织、发展和管理农村合作经济提供条件。其次是统计调查的需要。目前国家…  相似文献   

20.
伴随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加速进行,农村集体财务管理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一些地方农村存在的财务管理混乱的现象不仅影响到厂大农民的切身利益与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还关系到党群、干群关系与农村社会的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