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衡水市是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农业市,推行城镇化实际上是推行农村城镇化。基于衡水市的现状,实现农业现代化是推进农村城镇化的关键。首先从对农民进行政策宣传入手,其次积极开展土地承包权确权发证,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加快实行土地流转,推进农业机械化;用信息化改造传统农业技术;重视农业建设人才的引进与培养。  相似文献   

2.
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审议决定将新型城镇化建设作为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头等问题。新型城镇化是我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也是实现现代化的核心所在。虽然新型城镇化一直强调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但实际上,土地的城镇化同样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点。农民关心问题的焦点集中反映在土地问题上,而农村土地制度的核心是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致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成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的重要内容。只有真正解决好了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土地流转的问题,才能实现新型城镇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增强中国的综合国力。  相似文献   

3.
王振坡  王丽艳 《城市》2007,(11):54-57
土地问题在我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乡村城镇化、农村劳动力转移乃至农村小康社会的建设,无不与土地问题密切相关.然而,一段时期以来.在农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规模经营、城市化和工业化等过程中,村组集体随意终止土地承包合同,无偿收回或非法转让、出租农民承包土地,强迫农民以土地入股等干涉农民土地经营自主权的行为时有发生,导致农村土地纠纷呈扩大、蔓延之势,成为影响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突出矛盾.  相似文献   

4.
农村城镇化与新型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是推动城乡一体化和实现我省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当前我省农村城镇化与新型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还存在着农业现代化水平与城镇经济发展脱节、农民生活方式转变与城镇化进程脱节、农民身份转变与城镇市民脱节等制约因素。要加快推进我省农村城镇化与新型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需着重培育现代化新农民、持续扶持现代化新农业、着力建设现代化新农村、科技引领农业现代化与农村城镇化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声音     
很多人是被城市化的,最尖锐的批评认为我国城镇化是伪城镇化。目前的城镇化率降低12%,即35%左右才反映真实水平。城市化进程中,有些地方政府只着眼于漂亮城市的建设,未更多地去解决民生问题农民问题。对农民来说,城镇化是土地被拿走,房子被拆掉,进城后还没有应有的权益。——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陈锡文说。  相似文献   

6.
中国农业大学最近召开了一场学术研讨会,话题是"农民为什么离开土地".来自机关、院校和新闻单位的专家学者30多人,围绕在中国迅速城镇化过程中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农村劳动力转移后农村老龄化程度以及对未来农业发展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提出了各自的观点和见解. 农业部农研中心党组书记陈建华: 现在的社会舆论关注的不是农民为什么离开土地,而是如何把农民从土地上转移出去,发展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不能排斥农民.全社会需要认识未来农业怎么发展,中国农村建设、现代农业建设究竟还需不需要农民,需要多少农民,需要什么样的农民?这些问题都摆在我们面前. 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流动人口司司长苏荣掛: 我们部门的工作与农村有很大联系,我本人也是从农村出来的,对农村也很有感情.现在目前政府更关心在城镇化过程中,如何转移农村劳动力,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目前,在农村有不少农户是单女户或双女户,女孩从事农业生产比男孩面临更多的困难,要关注纯女户家庭农业生产情况和可能存在的问题,通过制度创新和完善社会服务解决他们面临的生产困难.  相似文献   

7.
以土地整理为主要内容的“金土地工程”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效载体。蒲江县在土地整理工作中,改变过去传统的做法,以城乡一体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统揽,以规划为龙头,努力实现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网络化、农业产业发展循环化、农民居住方式集中化、农民生活条件城镇化、农村发展环境生态化,创造性地走出了一条成都市远郊农村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路子,得到了省市领导和相关部门的充分肯定,被称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蒲江模式”,同时被省国土资源厅在全省推广。  相似文献   

8.
我国要推进现代化进程,"城镇化"是绕不开的一条途径。近年来,我国城镇化发展的成就有目共睹,但一些地方也暴露出不少问题。譬如,决策者在理念上发生偏差,以为城镇化就是"大干快建"、盲目扩张城市面积,大拆大建,大搞土地开发,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而造成土地资源浪费,工业化过度超前于城镇化而带来工业的粗放型增长;在操作中方法简单,不征求农民意见,违背农民意愿,农民在被征地过程中缺乏话语权,往往"被代表"或"被同意";……凡此种种现  相似文献   

9.
推进城镇化健康发展须处理好:非农产业与人口集聚的关系;非农产业发展、人口集聚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关系;人口集聚与公共服务提供的关系;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城镇建设中规模、结构和质量的关系。实现城镇化的健康发展,关键是要在正确认识城镇化本质、内涵和基本要求的基础上深化改革,构筑有利于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体制机制,最主要的是推进4个方面的改革:规划制定、土地制度、户籍制度、城乡统一市场建设。  相似文献   

10.
拾丽莉 《现代妇女》2014,(12):201-202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进,许多农民摆脱土地离开乡村进入城市务工,并逐步融入城市生活,实现由农民向市民的转换。农民市民化既是城镇化工业化、的过程,又是城镇化工业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农民不断学习逐步提高自身素质实现其身份向市民转换的一个过程。同时,农民市民化可以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国家和政府将农民市民化放在战略的高度,制定了相关的政策及各项法律法规来推进农民市民化。但是现阶段农民市民化还存在很多现实的、制度性的、深层次的困境和障碍,如农民市民化进程缓慢的问题突出,农民市民化质量不高,甚至存在半市民化、逆市民化的现象出现。为了推进我们的农民市民化进程,我们针对困境形成的原因,找出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科学合理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1.
赵之枫  汪晓东 《城市观察》2013,23(1):50-58,40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新型农村社区发展迅速。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以节约土地为动力,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为目标,营造一种新的社会生活形态。通过以四川省成都市、江苏省苏南地区、浙江省嘉兴市、天津市等地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实践为例进行分析,研究其主要特点和经验。在此基础上,总结出政府主导、推进土地规模经营、农业产业转型、城乡资源统一配置、土地制度创新等有益启示,以推动新型农村建设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许多耕地被征收或征用,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城镇化、工业化发展。这就不可避免地使得世代依靠土地作为基本生活保障和发展基础的农民失去了部分或全部土地。有专家估计,目前全国失地农民的数量可能超过2000万人。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城镇规模的不断扩大,失地农民也越来越多,其土地权益保障成为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必须采取相应措施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13.
中国"三农"问题的关键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利益问题,农民利益问题的突破口是农民土地问题。本文从中国农民土地权益保护问题症结出发,通过对美国农民土地权益"三层次"保护机制等方面的系统梳理和分析,为我国创新农民土地权益保护提供启发意义。中国农民土地权益保护双重囿限中国农民土地权益保护实践囿限。城镇化进程中,农地流转、农地征收过程中存在诸多侵害农民土地权益的现象,如非自愿农地流转、农地过度集中风险、违规征地、  相似文献   

14.
发挥开放与远程教育资源优势,开展入城农民素质教育、技能教育将是未来推进"城镇化"进程,实现城镇化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有效途径。目前,城镇化发展进程中的就业、住房、社会保障和农民及其子女高等教育问题急需解决。因此,发挥开放与远程教育资源优势,将庞大的农村人口转化成为城镇化建设中的人力资源优势,是服务城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目前,开放与远程教育拥有全球最大的远程开放教育教学系统,具有教师指导性教学和学生自主性学习相结合的教育特点,具有开放性、灵活性的教育环境,具有广泛应用的多媒体技术和齐全配套的教育资源。要让开放与远程教育更好地服务于城镇化,我们就要转变农民的思想观念,整合人才资源素质,强化队伍专业化,建立健全远教工作制度,明确工作责任。  相似文献   

15.
发展小城镇,促进农村城镇化进程是实施我国城镇化战略的重要途径之一.土地利用是小城镇发展的一个根本性问题,人口的聚集、产业结构的调整、城镇基础设施的建设,都离不开土地这个基本载体.合理的土地利用是小城镇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本文针对小城镇土地利用存在的种种问题和主要原因,对提高我国小城镇土地集体利用水平,进行了相应对策措施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耕地保护如何创新机制?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是否需要调整?如何规范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城镇化建设中,怎样切实保护农民的土地财产权和发展权?代表委员们尤为关注"三农"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其核心内容就是保护耕地,是针对我国改革开放后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用地制定的保护耕地的系列土地管理制度。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步伐的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占用耕地越来越多,保护耕地的要求越来越高,与建设用地的强烈需求的矛盾越来越尖锐。回顾二十多年来的土地管理工作,保护耕地有如孙悟空头上的紧箍咒越来越紧,保障发展用地  相似文献   

18.
我国现行征地制度存在的问题与改革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在中央提出加快城镇化进程后,我国的城镇化发展很快.但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由于不合理的农地征用制度所造成的"失地农民群体"正在形成,而且有不断扩大的趋势.一些失地农民沦为种田无地、就业无岗、低保无份的"三无游民",生活在城市的边缘,在就业、子女就学、社会保障等方面受到歧视,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稳定的巨大隐患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难题.这种不顾农民利益的发展方式直接与中央提出的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相背离.要减少"三无游民"就必须改革现行农地征用制度.现行的征地制度的一个主要缺陷是缺乏对农民权益的保障.因此改革的重点在于设立一种有效保障农民权益的新机制.  相似文献   

19.
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是推进农业、农村改革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对维护农民土地合法权益,顺利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加强农村社会管理,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10年,中央1号文件首次明确提出,加快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等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力争用3年时间把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证确认到每个具有所有权的农民集体经济组织.  相似文献   

20.
新型城镇化建设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要体现城镇化过程中"人"的核心地位,就必须考虑到农民的市民化和社会融合问题,提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因此,关注农民的心理建设问题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阐述新型城镇化进程对农民心理的影响,分析当前的农民心理冲突产生原因,提出新型城镇化心理建设的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