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政府供给农村公共服务的现实困境与角色路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新农村建设和统筹城乡发展的背景下,政府为农村提供公共服务是政府职能的应有之义.当前,政府在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中面临诸多困境,为跨越困境,政府在农村公共服务供给过程中应选择"四位一体"路径定位,即政府应是农村公共服务的制度公共品供给角色、主导性供给主体和投资者角色、多元化供给主体的服务者与多元化供给方式的引入者角色和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监督者角色.  相似文献   

2.
公共服务供给主体多元化的理论来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艳晴 《兰州学刊》2010,(5):51-53,58
公共服务供给主体多元化是目前探讨很多的一个学理和现实问题。对市场主体、政府主体的、非政府组织主体等单一主体的理论来源进行分析后认为在多中心治理语境下,市场主体、政府主体、非政府组织等民间主体的公共服务供给主体多元化是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3.
政府与社会组织关系重构--基于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是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的重大改革,在实现公共服务供给主体多元化的同时,也拓展了社会组织的发展空间。在公共服务购买中,政府与社会组织之间理应是良性互动的合作伙伴关系,而我国政府与社会组织之间却形成了非对称性依赖,社会组织过度依赖政府求发展,这是历史和现实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理清我国社会组织发展基本脉络及政府与社会组织关系调整的基本逻辑,在增加政府资源供给的同时,增加社会组织自身资源供给,促进政府与社会组织合作伙伴关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4.
新公共管理与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体制改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公共管理是近年来西方国家推进政府体制改革的重要理论基础。该理论关于改进公共服务供给体制、实现公共服务供给主体多元化的理论主张和制度设计 ,对于指导我国高等教育供给体制改革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我国高等教育的供给体制应当尽快从单一主体中解脱出来 ,最大限度地构建多元主体并存的高等教育供给体制 ,通过引入合同承包、自由市场、公私合作、股份合作、补助和凭单等方式 ,逐步打破现有供给格局 ,为新体制的创建提供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对缩小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公正、实现全民共享发展成果具有重大意义.该文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运作主体展开研究,指出由于政府失灵、市场失灵和志愿失灵的存在,单靠政府难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必须整合不同社会行为主体,构建基本公共服务多元供给体系来实现.在此基础上,通过杭州市依托社会复合主体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践的案例分析,论证了多元主体共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可行性,并对构建基本公共服务多元供给体系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推进多元化公共物品供给体系的发展,对于解决我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问题、加快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构建农村公共物品的多元化供给体系,必须注重发挥第三部门重要作用和独特优势,政府部门要加强培育、引导和规范,促进第三部门的积极参与,逐步形成政府主导、全社会参与的新型多元化公共服务供给体系。  相似文献   

7.
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供给方式与责任归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华 《广西社会科学》2006,(11):169-171
农村社区公共服务是一个具有消费的多重性质、内容的多重层次和供给主体的多元化特征的综合体系。农村社区公共服务的供给是各级政府以服务型行政管理方式供给、各级政府与社区组织协商共同供给、主要依托村民委员会(以下简称村委会)的自给服务三种方式的有机整合与联系。要保障供给的有效,必须明确各种供给主体,包括政府与市场之间、政府内部体系之间、政府与自治组织之间、政府与非政府公共组织之间的责任归属与划分。  相似文献   

8.
传统理论认为由于公共物品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和生产者是不可分割的,政府是公共产品生产和提供唯一的主体。公共提供与生产理论则认为,公共服务的提供与生产是有区别的,它们可以一致,也可以分离,政府并不是公共服务唯一的供给主体,市场、非营利性组织在公共服务的提供与生产方面也存在着相当的优势,公共服务的供给主体具有多元化特征。如何选择不同公共服务的供给模式,公共提供与生产理论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该理论从公共服务的提供与生产的区别出发,从公共服务的“公共性”和“市场性”程度的不同,来选择适当的社会组织进行生产。  相似文献   

9.
传统理论认为由于公共物品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和生产者是不可分割的,政府是公共产品生产和提供唯一的主体.公共提供与生产理论则认为,公共服务的提供与生产是有区别的,它们可以一致,也可以分离,政府并不是公共服务唯一的供给主体,市场、非营利性组织在公共服务的提供与生产方面也存在着相当的优势,公共服务的供给主体具有多元化特征.如何选择不同公共服务的供给模式,公共提供与生产理论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该理论从公共服务的提供与生产的区别出发,从公共服务的"公共性"和"市场性"程度的不同,来选择适当的社会组织进行生产.  相似文献   

10.
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服务,是我国深化政府治理改革和优化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的重要路径。这一路径具有深厚的改革涵义,它是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和化解社会矛盾、转变政府社会职能和释放激发社会活力、创新政府与社会协同治理结构、提升政府公共资源配置效能、推动事业单位改革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途径。作为公共服务供给的新机制,它具有独特的内在机理和逻辑,其集中体现为:以主体角色和职能的合理分解实现公共服务主体结构的重构;以契约责任关系代替行政权力关系建构公共服务诸多主体之间的联系;以多重机制有机对接和有效复合实现不同供给机制的优势互补;以新型的双引擎注入社会公共服务供给的新型强大动力;以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的工具理性达成公共服务的目标理性;以对于公共服务事务的购买取代对于公共服务生产者的供养;以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内含规范达成公共服务供给的价值规范。当前,推进这一路径和机制的主要任务在于,建构公共服务社会企业的竞争性关系、完善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服务的制度机制、强化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服务过程中各主体的能力以及建设理性的社会信任。  相似文献   

11.
山东省构建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的现状与路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不足是我国城乡差距的根源和表现,增加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是政府解决城乡差别的现实途径。近年来,山东省积极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建设取得显著成就,但仍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与农民需求尚有一定的差距;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主体单一,供给效率低下;转移支付资金利用效率低,农村公共服务供给资金短缺。其原因主要在于: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缺少有效的农民参与机制、长效筹资机制、激励与约束机制;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界定不清;地方政府公共财政能力与公共服务职责不对称。当前,建立与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机制体系及其路径包括:建立与完善公共服务需求表达机制、公共服务供给分担机制、资金保障机制、激励与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公共产品由集体组织提供,农民以集体组织成员身份来获得生活保障和各种公共福利。但农村集体组织提供公共产品带来诸多局限,现代农村农民所需的公共服务也远超出了集体组织所能涵盖的范畴。在政府能力日益强大的情况下,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应采取以政府供给为主导、其他主体为辅助的供给模式。实现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模式的顺利转变,必须要进行配套制度联动改革,以形成政府主导下的农村公共产品多元化供给格局。  相似文献   

13.
困境与进路:我国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大体均等的公共服务是解决民生问题、缓解社会矛盾的现实需要.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面临着公共财政制度不完善、公共服务供给带有歧视性、政府财权与事权不匹配、转移支付制度有缺陷、相关制度不衔接等诸多困境.克服上述困境,应该构建服务型政府,完善公共财政体制,健全转移支付制度,实现城乡公共服务体制对接,推进公共服务供给多元化,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法制体系.这也是我国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4.
经济增长的持续动力来自于消费尤其是居民消费,与居民相关的公共服务与居民消费之间存在内在的关联性。在我国,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影响了这一动力机制的形成,并在消费主体、政府消费、主体支出结构及供给服务类价格形成四个方面对居民消费产生了严重的挤出效应。在短期内,要修复公共服务与居民消费的动力机制,促进居民消费,应从改变政府支出结构偏向、调整税制与降低公共服务类价格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5.
积极发展农村社区公共服务是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任务。从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重要性与紧迫性、供给内容、供给主体、供给方式、困境和影响因素等维度展开对我国近年来农村公共服务研究的文献回顾,可以发现既有文献虽然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但也存在“重政府、轻社区”、“重问题、缺优势”、“重负担、轻资本”、“重结果、轻过程”、“重单一学科研究、缺交叉学科研究”等不足。  相似文献   

16.
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问题是伴随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重大问题,也是一个在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一直存在争议的问题。从公共服务供给这一相对具体的层面上来说,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问题解决的好坏同样是影响公共服务供给最终效果的一个关键问题。通过对公共服务中公平与效率之间关系的三个层次的具体分析,我们应实行政府主导提供,多元主体合作生产的公共服务供给模式。  相似文献   

17.
乡镇政府在农业公共服务供给中的角色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锐 《学术探索》2009,(3):29-32
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要实现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基础支撑在农业。农业公共服务供给是关系到我国农业生产经营稳定发展的关键环节,也是我国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必然要求。乡镇政府作为我国基层政府,一直以来在农业公共服务供给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从农业公共服务的定义出发,廓清了农业公共服务的范围,将建国后至现阶段我国乡镇政府在农业公共服务供给中的角色变迁进行疏理,进而提出现阶段我国乡镇政府在农业公共服务供给中的角色定位。  相似文献   

18.
在公共服务供给领域,单纯地依靠政府或完全地依赖市场均存在着供给主体自身难以排解的困境.公共服务供给中政府困境和市场困境的同时存在昭示了政府和市场双失灵现象在该领域出现的必然性.为了有效地探寻公共服务供给主体选择的解困之道,需要摒弃简单地在亲政府的哲学和亲市场的哲学之间做出非此即彼式选择和急躁地寻求替代性选择的盲动主义倾向,并以善治理论为参照,逐步建立起"政府主导、多元参与"的公共服务供给新格局.  相似文献   

19.
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整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命题的提出,源于我国现阶段农业发展出现了整体经济服务业化、要素投入去过密化、农民收入非农业化等若干特征。为了适应这些转变,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须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为核心,而这依赖于农业产品品质创新、产业结构创新、生产体系创新、经营方式创新、科技支撑创新、经营主体创新等多元化创新。农业发展的多元化创新本质上取决于不同参与者,尤其是微观经济主体和地方政府的激励相容,满足激励相容条件则要求政府-市场、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关系的持续调整。农业领域中这种"激励相容——多元化创新——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依次影响机制,构成了我国实施农业发展政策的基本逻辑。  相似文献   

20.
本文基于蒂布特模型,从效率角度分析了地方政府公共服务供给的效率条件,提出效率条件下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判断标准,指出利用居民迁移规模作为公共服务均等化判断标准的效率意义。本文还论证了就业性迁移背后的根本原因仍然是城乡公共服务供给的差异,并分析了城乡公共服务非均等化可能造成的效率损失和引发的社会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