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晋文化与山西旅游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山西的文化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化。尧舜禹建都山西,尧是中国的国祖,“中国”之称来自于尧。山西应以尧舜禹为亮点,全面发展山西的旅游业。  相似文献   

2.
燕筠 《晋阳学刊》2005,(6):121-122
2005年是山西文化建设富有意义的一年:随着“华夏文明看山西”文化艺术和旅游等经济活动的深入开展,山西省凭借本土文化成功敲开了京、沪、粤等经济发达地区的文化市场大门,树立了良好的文化形象。值得提出的是,“华夏文化看山西”活动的重要项目——话剧《立秋》的成功演出,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可观的经济效益,有力的宣传了山西晋商文化。在北京等地举行的话剧《立秋》研讨会上,国内知名专家高度评价《立秋》一剧:认为《立秋》集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于一体,具有强大的感染力,是难得一见的精品。在中国话剧普遍不景气的今天,《立秋》…  相似文献   

3.
山西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祥地。100多万年前,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这里劳动、生息和繁衍,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和华夏文化。正是这源远流长的文明历史,给山西留下了丰富、古朴、厚重的宝贵文化遗产,并且构建了山西丰厚而又独特的“黄土文化”特色。在新时期,重新建构山西文化并进行合理的整合,对于山西“走向世界”、扩大影响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山西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在这片表里河山,人文荟萃的土地上,古代曾产生过令人惊叹的哲学、历史、文学等文化成果。但进入明清以后,山西俊秀之士大都“弃仕从商”,这里的学术文化事业渐趋衰落,进入近代以后,由于大规模的西学东渐,中国民族文化和文史哲浑然一体的社会科学遇到严峻的挑战和冲击,山西的社会科学发展开始重新确立方位,选择出路,“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在山西传播,成为新思潮的主流,从而使山西社会科学出现了新的转机。新中国成立以后,山西社会科学事业和整个社会主义事业一样,经历了曲折发展的过程,但同过去相比有了巨大的发展。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过拨乱反正,坚决纠正了“左”的错误,同时坚决反对了资产阶级自由化倾向,从而使山西社会科学事业沿着社会主义方向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并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日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阎锡山与传统儒学郭学旺阎锡山是中国近代军阀中的不倒翁。他在统治山西的38年中有独特的“权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主干的儒学与阎锡山的“统治术”,究竟有何思想渊源?对阎锡山的军阀生涯产生过怎样的影响?本文试作初步论述。一、“公道主义”与“人治”思想中国传...  相似文献   

6.
《山西省建设文化强省发展规辩》纲要(2003年-2010年》提出到2010年文化产业要成为山西省的支柱产业。体育文化产业属于山西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运城市作为山西的中等城市,在体育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着设施老化、整体规模小、产业层次低等诸多问题。发展体育文化产业,应完善市场机制、注重人才培养、培植“体育文化品牌”。  相似文献   

7.
成德  丁朴 《晋阳学刊》2002,(6):9-14
正确解决山西的人才匮乏问题,应积极借鉴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人才观,高度重视“国家以用人为要”、“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生才贵适用,幸勿多苛求”等基本原则,选好才,用好才,为建设新山西服务。  相似文献   

8.
周华斌 《晋阳学刊》2003,(2):109-111
冯俊杰编著的《山西戏曲碑刻辑考》(中华书局2002年版)系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全书采集山西古碑100通,上自北宋大中祥符五年(1002),下迄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时间跨度将近千年。所谓“礼失而求诸野”,古来视戏曲为小道,文献记载多有缺憾。这些默默屹立在乡野之间的古碑,虽经岁月剥蚀,却是“刻在石头上的历史”,记录着民间戏曲文化的发展历程。全书的着眼点不仅在于“辑”,更在于“考”。一方面,通过实地考察,将石碑文全文照录;另一方面,结合文献古籍、地方志书、风俗民情对碑文所涉及的文化背景和…  相似文献   

9.
“晋钞”在山西的始末郝丽萍“晋钞”是阎锡山统治山西期间发行的纸币,曾经占领金融市场近30年,是当时山西流通的主要货币。“晋钞”对山西早期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随着军阀混战,阎锡山扩充军备,扩展个人实力,使经济匮乏,纸币滥发,“晋钞”又成了掠夺...  相似文献   

10.
一、娘子关扯出的历史谜团2011年8月23日,山西作家太行采风团来到娘子关。娘子关位于河北、山西两省交界处。最早为春秋战国时期中山国所建长城关口之一;隋开皇时曾在此设置苇泽县;唐朝设立承天军戍守处,唐大历年间修建“承天军城”;宋代建“承天寨”;明代为“承天镇”;清代增建“固关营”。是太行山上内长城的重要关隘,有万里长城第九关之称。  相似文献   

11.
阎锡山(1883——1960)从辛亥革命后的1912年窃据山西统治地位起,直到“七七”事变止,除因倒蒋失败而短暂下野外,掌握山西军政大权约有二十余年,并一度进占平、津,控制华北。“七七”事变前,阎锡山在山西之所以能长斯维持其反动统治,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投靠日本并得到日本帝国主义的扶植和支持。  相似文献   

12.
位于祖国北疆的内蒙古地方,历史悠久地域辽阔。为各族人民的祖先生存和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考古发现在旧石器时代,这里就有河套人,大窑文化以及扎赉诺尔文化的遗存。新石器时代以来,在内蒙古地区则分别出现了红山文化、富河文化、夏家店下层文化和大口一、二期文化。这些具有地方特色绚丽多彩的原始文化,不仅说明了早在石器时代内蒙古地区就有人居住,同时也揭示了和祖国内地有着历史久远的联系。 自有文字的殷商时代起,甲骨文就有关于“鬼方”、“土方”、“舌方”的记载。据考证:鬼方故地在今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土方、吉方的活动地区则在今山西、陕西北  相似文献   

13.
四十五集电视连续剧《乔家大院》在央视播出后,在全国引起大反响,很多地方电视台也相继播出,“晋商”很快红遍全国,山西的文化旅游也成了全国的热点之一,收入可说是“日进斗金”。  相似文献   

14.
一根头发     
肖艳 《快乐青春》2009,(7):85-86
清朝时期,山西平遥县城有家名为“昌盛”的商店,店主叫陈大昌。 这年秋天,陈大昌亲自到“昌盛”商店北京分店查看经营状况。北京分店掌柜叫徐永青,见东家前来,不敢怠慢,将陈大昌安排到京城有名的“山水楼”居住。  相似文献   

15.
现在的山西,在全国,在华北,都不过是一个一般的省份,并不突出。但是在历史上,曾经有过好几次,山西在全国,至少在黄河流域,占有突出的地位,其重要性有过于今天的山西。首先应该从远古时期说起。近几十年的考古发掘,可以证明山西在远古时代是一个很重要的地区。在国内已发现的七八十个旧石器时代遗址中,山西占了二十几个。从南边芮城县的匼河遗址,襄汾县的丁村遗址,一直到北边朔县的峙峪遗址,阳高县的许家窑遗址,都是旧石器时代有名的文化遗址。到了新石器时代,山西境内的文化遗址就更  相似文献   

16.
炎帝研究关系到中国文明史认识。为文献所限,目前史学界有关炎帝活动史、地、影响等研究远未反映炎帝历史文化的全部。事实上,山西晋东南羊头山周边地区遗有大量密集的炎帝古迹、陵庙群落、碑刻等“文化遗留物”,是史书中难以见到的。在实地考察和民间访谈的基础上,从文化人类学、民俗学视角就这一带的炎帝传说、民俗文化及其精神蕴涵可以作出新的考证述论。  相似文献   

17.
2004年6月中旬,我随本单位的考察团到山西平遥、太原等地参观调研。三晋大地上丰饶多彩的历史文物,自然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说来奇怪,令我回忆起来仍兴趣昂然的却是在平遥县城看到的几块阎锡山手令碑。这些石碑制式稍有不同,但文字完全一致,均为:“省长兼督军阎示:贪官污吏劣绅土棍为人群之大害以法律的手续非除去他不可。”据同行的山西同事说,同样文字的石碑在其他地方还有不少。可见这句话一定是阎锡山的“名言”。对于这一“名言”,阎锡山这位“山西王”大概是颇有些自鸣得意的,否则不会令人刻石勒碑,广为流布;另一方面,这颇能显示…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史学界在论述孔祥熙早年历史时,提出了孔祥熙在辛亥革命中曾任山西中路民军总司令,并说他组建过山西中路军政分府。台湾学者孟天桢撰写的《从政前之孔庸之先生》就有孔“当上了山西中路民军总司令”之说。并认为“这系由太谷周围的榆次、徐沟、文水、交城、汾阳、平遥、孝义等县,地方当局和土绅所推举”。一九七○年香港版的《孔祥熙传》和台湾学者郭荣生撰写的  相似文献   

19.
论“晋军”     
一九八五年春,大型文学期刊《当代》第二期集中推出山西中青年作家郑义、成一、雪珂、李锐的四部中篇小说,并在扉页上鲜明地提出:“‘晋军’崛起,引人注目”。此后,关于“晋军”崛起的新闻报道和评述文章在全国各种报刊陆续出现。对于山西文学界来说,这无疑是很大的鼓舞。同时,也向文学批评界提出了一个新课题:何谓“晋军”?它是怎样崛起的?有什么内在的规律?为把对“晋军”的研究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20.
树立“大人才观”是山西在人才资源开发工作中发现人才、培养人才、选拔人才、用好人才、聚集人才的前提,也是搞好山西人才资源开发工作的大原则。为此,必须做到:1.开阔视野,敢于破除旧的思维定势和习惯,树立面向未来的“大人才观”,不拘一格选用人才;2.面向市场,确立“有作为就有地位,有贡献就有价值”的人才选拔机制,推动各类人才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