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隶属律──模糊思维的基本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隶属律是模糊思维的基本规律。它要求在同一模糊思维过程中,任何思维对象都只能在一定程度上被断定属于或不属于某类事物。作为一条思维规律,它的客观基础或“原型”是事物的模糊性。模糊数学中的隶属度方法为隶属律提供了直接的科学证明。违反隶属律会导致模糊思维的谬误,如“排中”错误、不允许“两可”错误、无断定错误和“因人而异”的错误等。  相似文献   

2.
潜逻辑初探     
人类潜意识的认识活动也遵循着一定的逻辑规律,这种逻辑就是潜逻辑。潜逻辑包括四个基本逻辑律,即自由律、偶然律、相似律、模糊律。人类思维的逻辑,在纵向上表现为原逻辑、形式逻辑、辩证逻辑的相继形式,在横向上表现为潜逻辑、形式逻辑、辩证逻辑的三者并存。从相互之间的内在关系看,形式逻辑是对潜逻辑的否定,辩证逻辑则是潜逻辑与形式逻辑的对立统一。  相似文献   

3.
存在判断是与性质判断、关系判断相并列的一种判断类型。存在判断之间具有逻辑对当关系,非限量存在判断有两个重要逻辑规律,即“肯定扩大律”、“否定缩小律”。存在判断是其他判断的基础,只有在存在判断的基础上,通过实践和逻辑思维,人们才能形成性质判断、关系判断以及复合判断,并进而进行推理。同时,存在判断本身也是构成各种推理的材料。因此,应重视对存在判断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修辞学是研究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规律的科学.修辞学的规律可以概括为四条:选择律、互动律、适应律、效果律.四条规律贯穿于一切修辞中,以构建科学的修辞殿堂.  相似文献   

5.
修辞学是研究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规律的科学。修辞学的规律可以概括为四条:选择律、互动律、适应律、效果律。四条规律贯穿于一切修辞中,以构建科学的修辞殿堂。王希杰的“三.一”创新理论有力地促进了中国修辞学的科学化和现代化。  相似文献   

6.
简化和繁化是字形变化中两种突出现象,王凤阳先生从文字性质出发,指出简易律和区别律是制约汉字简化和繁化的原因和规律。文章对商周文字到秦篆的字形变化情况作了全面的测查和统计,从中总结出汉字造字和字形变化遵循的另一条规律——表现律,并从理论上对三大规律的实质和关系进行分析证明。  相似文献   

7.
儿童语言习得研究和方言调查相结合把儿童言误律与方言变异两个看似不相关的研究结合起来考察,结果发现儿童言误律映射了成人言误律,并通过跨语言、跨地域、跨时间的儿童言误的文献考察和我们的实证研究,进一步发现儿童言误律通过对成人言误律的映射来映射方言差异这一儿童言误映射律.由此说明方言变异乃至语言差异性和多样性可以通过儿童语言习得中言语产出的言误规律——儿童言误律来考察.  相似文献   

8.
通过喻证与类比的对比,澄清对修辞艺术手段和逻辑推理表述的模糊认识,认为喻证(修辞)属于语言艺术范畴,类比(逻辑)属于思维论证范畴。二者的联系是均需用语言表达、均可用以说明事理;二者的区别是修辞要依据语言规律表达,逻辑则必须按思维规律表述。《劝学》通过喻证法形象生动地说明学习的道理,其喻证说理具有文艺作品的艺术特点。这正是《劝学》令人百读不厌,成为千古名作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论意会认识     
本文把与言传认识相对应的意会认识作为人类认识的一种形式,认为意会认识是显意识不在场的心态中产生的认识,是潜意识的认识活动,其表现形式丰富多样。意会认识所遵循的是一种与言传认识不同的非逻辑规律(但不是反逻辑规律),即自由律、偶然律、相似律和模糊律,这些逻辑规律既有优点也有缺点。意会认识的主要特点表现为个体性、内在性、非逻辑性、审美性、创造性、模糊性和不可言传性。意会认识之作为人类认识的一种形式,可以从人类生理、人类认识发展史上找到充分的根据;同时,中国传统哲学认识论的特点表明,中国传统哲学认识论是一种典型的意会认识论。  相似文献   

10.
逻辑作为英文logic的音译词首先由严复介绍到中国,同时严复还用"名学"来称呼它。但实际生活中的逻辑远比有名辩之学称谓的形式逻辑来得广泛。可以以现实生活中活的逻辑来充实形式逻辑的不足,在理论领域提出实用逻辑及其诸范畴。实用逻辑范式总是与一件事情、一项工程的流程紧密结合在一起,涵盖了判断、操作、补救三个阶段,遵循自我律、戒律、补救律三大定律。实用逻辑三定律已经由各国宪法与法律普遍采用,为人类文明奠定了坚实的逻辑基础,同时也能检证出很多原则原理、知识体系、工程策划、政策法律的缺陷与不足,具有非常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逻辑规律既不是思维形式的规律,又不是思维内容的规律,它存在的原因有二:人对确定性的追求;语言发挥其功用的需要。它的作用在于保证语言有确定内容,它的性质是语义的规律,是语言作为思维工具、思维外壳所具有的规律。任何语言,都要受这种规律的制约,它并非是只针对一定逻辑系统的用元语言表述的元公理(或元规则)。从语义角度叙述逻辑规律,在亚里士多德和中国先秦名辩学理论中都能找得到。  相似文献   

12.
我国逻辑学界普遍认为同一律等四条规律是思维逻辑形式的规律。中国人民大学《形式逻辑》指出:“形式逻辑研究思维的逻辑形式,还研究思维逻辑形式的规律: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和充足理由律。它们是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普通逻辑原理》认为:“逻辑形式的规律有很多,其中有些规律……体现了正确的思维的基本要求……这一部分规律叫做思维的基本规律。思维的基本规律有四条,即: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和充足理由律。” 我们认为,从同一律等四条规律的实际看,认为它们是“思维逻辑形式的规律”这一观点值得重新探讨。本文将从基本内容、逻辑要求以及违反逻辑要求的逻辑错误三个方面,论证四条规律中最基本的一条─—同一律不是思维逻辑形式的规律,而是思维内容的规律。 一 同一律的基本内容通常被表述为:“在同一思维(即对同一对象的同一方面的思维)过  相似文献   

13.
变异修辞是有意偏离语言某方面的规范而获得特殊的艺术效果的修辞活动,其理据就是在修辞活动中激发语言使用者采取偏离常规的修辞手段的动因。修辞是基于逻辑而存在的,而偏离常规的逻辑思维更能突显语言表达信息,这就是变异修辞的逻辑理据。理解变异修辞离不开语境,而变异修辞的存在也满足了人们对言语美的一种追求,这就构成了变异修辞的语用理据和美学理据。  相似文献   

14.
相对绝对律是标志思维的条件性和概念的流动性、确定性及其相互关系的思维规律,属于辩证逻辑.同一律是标志思维自身确定性的思维规律,属于形式逻辑.对两律作比较研究,有助于我们了解两种逻辑观念各自的特点及其相互联结,以便自觉地应用这些思维规律.  相似文献   

15.
古典的修辞理论的逻辑内容 ,为修辞逻辑的建构提供了基础和前提。我们认为 ,修辞逻辑是现代自然语言逻辑研究的重要内容 ,它应该以研究修辞的逻辑功能和论证形式 ,以及修辞语句的涵义为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16.
潜意识思维的内部规律与调控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在有关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潜意识思维的某些内部规律,并研究了对潜意识思维有影响的一些因素.从而提出了调控潜意识思维,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可行性.最后就如何调控潜意识思维、发展创造能力提出了几条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7.
1 修辞是选择有效的和最优的语言表达形式的规律,逻辑是采用一定的形式进行正确思维的规律。它们一个作用于语言,一个作用于思维,二者本来不是直接联系在一起的。但是,语言和思维有着密切的关系: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人类思维活动的进行,思维成果的表达都要借助语言,而思维则是语言的内容,人类的语言活动总是围绕着思维活动进行的,总是要表达思维的。这样一来,作用于语言的修辞和作用于思维的逻辑,也就取得了  相似文献   

18.
半个世纪之前,语言学家陈望道先生认为,在积极修辞里,“现实界所不曾经见的现象也可以出现,逻辑律所未能推定的意境也可以存在”;所以,对于这类修辞,“多不用三段论或什么分析”。(《修辞学发凡》1979年9月新一版)事实上,积极修辞作为一种思维形式,如同其它思维形式一样,必然具有一定的逻辑结构,可以作不同层次的逻辑分析,受到相应的逻辑规则的制约。随着形式逻辑在现代的发展,修辞应该而且  相似文献   

19.
描写和分析禅宗修辞非逻辑性的几种主要表现形式,并从佛教思维与世俗逻辑思维相结合的角度阐释其修辞作用的机制.禅宗修辞是一种特殊的积极修辞,它在突破逻辑、违反逻辑--即非逻辑性方面比所有世俗语境中的修辞都更加突出、更加普遍,这是因为非逻辑性思维是禅者获得开悟的基本理路,其作用远远超过逻辑思维.  相似文献   

20.
陈金钊教授倡言把法律作为修辞,以对抗当下我国过于强大的政治修辞、道德修辞。该观点虽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其论述的"法律修辞"是一个歧义性概念:把法律作为言语论辩技巧意义上的语言修辞,混淆了法律思维本身与对法律思维的表达;把法律作为论证模式、为结论的可接受性提供说服力的论证修辞,赋予了法律修辞太高的期待。法律修辞或然性推理的逻辑基础、达成主体间合意的路径以及可接受性的评价标准的特点,理论上是对经典法治的反动,实践中因为法律修辞的泛化和滥用而具有背离法治目标的倾向。因此,法律修辞只能是辅助性的法律方法。法律修辞的限度是逻辑,只有将法律修辞限制于逻辑范围,在合理(逻辑)性、合法性的基础上,可接受性才有意义,过度地强调可接受性很有可能将法治导入歧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