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认为,无论是从学科性质上、还是从研究对象的特性上看,都有必要加强对古代文论范畴的研究。文章首先分析了在以往研究中由于轻视理论思维作用而产生的若干问题,然后指出:广角度地展开文论范畴研究,可以更准确地评价古代文论家的理论贡献,勾勒一代文论思潮的运动轨迹和揭示古代文论的发展规律,同时,它对中外文论的比较研究和沟通古今文论的历史联系也具有一定作用和意义,是推进古代文论研究科学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探讨从文化哲学角度研究古代文论的理论价值和方法论意义。本文认为,古代文论研究与文化哲学结合,可以在更高的层次上展示传统文论的历史精神和民族特性,可以使研究者从长期因袭的泛政治化思维模式中解脱出来。作者从这一新的角度,对先秦诸子、汉赋和经学、魏晋风神、唐诗底蕴、宋代理学文化、清代考据精神与古代文论的内在历史联系,作了掠影式的随想。  相似文献   

3.
刘彦仕 《社科纵横》2008,23(5):176-178
作为修辞学和文论中的一个重要术语.视点也是近几十年来语言学界和小说研究界所关注的一个中心问题.分析视点理论的发展及其分类,结合当前语言学界和文学批评界的视点主要研究成果.从三种视点即时空视点、观念视点和叙述视点等角度来对国内的汉英翻译实践进行审视分析,探讨汉英翻译中如何合理地实现视点转换,以期待建构有效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4.
《社科纵横》2018,(4):126-128
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其关键问题是如何帮助大学生认识自身的价值观、价值取向以及如何完成价值转型。本文立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分析了大学生价值观的差异性以及不同价值取向在当代社会制度下的利弊得失,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完成从个人价值向社会价值转型。  相似文献   

5.
从艺术心理学的特定角度,重新审视、评价中国古代文论,探求文论的心论内涵,在文论与心论的交汇处,把握“文心”的动态流变与静态建构,进而揭示中国古代文论的艺术心理学价值。  相似文献   

6.
陕西古代教育史研究管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世民  郝雁丽 《唐都学刊》2004,20(1):154-158
陕西古代教育史研究 ,对于发掘和继承我省古代灿烂的教育遗产与资源 ,丰富与完善中国古代教育史研究的内容与体系 ,构建陕西古代教育史学科的理论框架 ,都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研究和学术价值。因此 ,在理论思维和认识方法上 ,科学而准确地理解与把握陕西古代教育志与陕西古代教育史、陕西古代教育地方教育史与中国古代教育通史、陕西古代的中央官学与地方教育之间的脉承关系及其学术追求 ,就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  相似文献   

7.
20世纪以来,在西方由女性文学批评肇始的女性主义文论迅速成为文论界的关键词,且有成为热门话题的趋势。学者坚持从文学批判与性别叙事的双重立场挖掘女性及女性主义的"历史积弊"和"现实际遇",对学界深入研究女性主义具有关键作用。然而,女性主义文论远比女性文学批评复杂,文化差异和冲突以及同一个国家内部因为种族、身份不同而产生的碰撞,都使对西方女性主义文论及其研究的思路呈现越来越难以把握的趋势。所以,将历史的逻辑和思维的逻辑相统一,提炼并分析其发展路径和未来趋势,成为西方女性主义文论研究中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8.
徐国利 《求是学刊》2002,29(1):110-115
钱穆是中国近现代史学史上儒家人文主义史学家的代表 ,他从历史的人文性和人文科学认识的独特性对历史认识问题作了阐述。他继承和发展了中国传统哲学的认识论思想 ,探讨了认识的起源和形成 ,阐发了在人文界认识的体用不二性和人文性。他深入分析了人文科学的认识方式及其特征 ,即重经验、直觉和综括 ,寓价值观与仁慈心 ,这和自然科学认识方式是绝然不同的。进而他还就历史认识的主观性进行了具体分析。钱穆的人文历史认识思想既有积极合理的方面 ,也有局限和错误 ,需要正确分析对待。  相似文献   

9.
赖大仁 《学习与探索》2008,2(2):183-187
关于文艺与意识形态问题,从近来学界的有关讨论来看.人们的认识仍然存在较大分歧,这与人们的理论视野不同有关.从一定意义上也可以说,理论视野决定文艺观念.比如从审美论的视野,或人生论的视野,或社会历史的视野来看待文艺的特性与功能,包括文艺与意识形态的关系,其文艺观念往往是不一样的.马克思主义从唯物史观视野看待文艺现象,建构了关于文艺与意识形态问题的基本观念,并由此说明文艺在社会结构中的地位及其功能.文艺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的形式,具有反映一定现实关系和思想观念的基本特性,在价值功能上既具有批判性,也具有建构性.文艺作品往往包含着一定的社会历史现、人生现与价值现,因而具有一定的意识形态性;当代文艺研究如何认识理解文艺的意识形态特性与功能.这取决于研究者自身的理论立场和阐释能力.  相似文献   

10.
在社会工作中,价值中立是指社会工作者有阶段性地保持价值中立的立场,以客观的态度对待案主的问题和行为,并对案主的价值观不加以评价。在社会工作实务中,保持价值中立对于社会工作者有效地协助案主分析解决问题显得十分重要。如何在实务中保持价值中立,对于社会工作者来说则显得比较困难。结合实习的经验及思考,笔者从个案工作和小组工作两个方面的实例阐述自己对于如何做到价值中立的认识。个案工作不同阶段、小组工作中不同角色要做到价值中立不同的表现是本文的讨论重点。  相似文献   

11.
黎小青 《社会工作》2009,(18):18-21
在社会工作中,价值中立是指社会工作者有阶段性地保持价值中立的立场,以客观的态度对待案主的问题和行为,并对案主的价值观不加以评价。在社会工作实务中,保持价值中立对于社会工作者有效地协助案主分析解决问题显得十分重要。如何在实务中保持价值中立,对于社会工作者来说则显得比较困难。结合实习的经验及思考,笔者从个案工作和小组工作两个方面的实例阐述自己对于如何做到价值中立的认识。个案工作不同阶段、小组工作中不同角色要做到价值中立不同的表现是本文的讨论重点。  相似文献   

12.
当代文论变革发展的趋向是寻求“回到文学理论本身”,力求“学科化”,这反映出回归“科学性”的不懈努力,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如科学主义领先导致对科学性的片面理解和对人文性的遮蔽,造成科学性与人文性失衡乃至分裂,由此带来文学理论功能的弱化及其对文学实践的不利影响等.因此,有必要从理论观念和研究方法上作出必要的调整,即在人学视野中寻求事实与价值、科学与人文的相互融通,从而适应当代文论变革发展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13.
袁济喜 《求是学刊》2004,31(6):123-127
中国古代文论有着丰富的精神蕴涵,它植根于中华民族特定的文化形态之中。它以天人相感,观物取象,重视情感体验作为基本特点。深入开掘这种精神价值传统,是实现中国古代文论与当代文论相结合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4.
周仁成  曹顺庆 《求是学刊》2013,40(1):119-126
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必然要求对之进行学科考古学的研究,然而"学科"一词本为舶来品,其双重含义已经预示了中国古代文论成为学科过程中所遭遇到的科学的"规驯"。通过对中国近代以来的大学制度的学科设置考察发现,中国古代文论首先通过官方教育机构对西方自然科学的译介而渐渐拥有了学科建制,这一过程直到黄侃在北京大学讲《文心雕龙》得到完成。"五四"前后,诉诸科学与逻辑而发生的"白话文运动",从语言上斩断了中国古代文论的话语之根,使之成为"国故"归入历史档案。接下来进行的"整理国故"运动与"科玄之争"确立起中国古代文论进行科学研究的"立法"依据,以至完成"二次规驯"。最终通过郭绍虞与罗根泽的《中国文学批评史》所确立的内容与体系,完成了科学对中国古代文论的改造,使之成为一门科学的系统的学科。  相似文献   

15.
武善增 《阅江学刊》2010,(5):146-147
中国学界对20世纪上半叶的文论研究,在20世纪80年代,其成果主要体现在现实主义文论和浪漫主义文论两个方面。由于意识形态的影响和历史长期禁锢的原因,现代主义文论的研究在80年代几乎是一片空白。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现代主义的具体流派、思潮开始进入人们的研究视野,但这些研究要么只是从文学史的视角,而不是从文论的视角进行思考,因而缺乏一种哲学的或诗学的理论品格;要么固于视野偏狭,固执己见,无限夸大研究对象的价值和地位,造成结论的空妄无当。  相似文献   

16.
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背后的知识分子潜在心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的西方文论出现了两次重大的"转向":一次是深入内部研究的语言转向,一次是开拓外部研究的文化转向。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中国社会的急剧转型,中国文论界引进了许多西方文艺思潮、文学理论,从俄国形式主义、布拉格学派到法国的结构主义,从英美新批评、女权主义到解构主义、后现代主义、新历史主义、后殖民主义、文化研究、生态批评。可以说,中国文论用20多年的时间几乎走过了西方文论近一个世纪的学术历程。但在广泛引进西方文论的同时,人们也发现一些几十年前就提出的老问题,至今不仅没能解决,甚至没有多少进展。本期刊发的这组笔谈,即从不同的方面为此做出些许努力,期望能对文学理论基本问题的深入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的西方文论出现了两次重大的"转向":一次是深入内部研究的语言转向,一次是开拓外部研究的文化转向。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中国社会的急剧转型,中国文论界引进了许多西方文艺思潮、文学理论,从俄国形式主义、布拉格学派到法国的结构主义,从英美新批评、女权主义到解构主义、后现代主义、新历史主义、后殖民主义、文化研究、生态批评。可以说,中国文论用20多年的时间几乎走过了西方文论近一个世纪的学术历程。但在广泛引进西方文论的同时,人们也发现一些几十年前就提出的老问题,至今不仅没能解决,甚至没有多少进展。本期刊发的这组笔谈,即从不同的方面为此做出些许努力,期望能对文学理论基本问题的深入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8.
陈吉猛 《学习与探索》2007,2(6):191-193
20世纪的西方文论出现了两次重大的"转向":一次是深入内部研究的语言转向,一次是开拓外部研究的文化转向。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中国社会的急剧转型,中国文论界引进了许多西方文艺思潮、文学理论,从俄国形式主义、布拉格学派到法国的结构主义,从英美新批评、女权主义到解构主义、后现代主义、新历史主义、后殖民主义、文化研究、生态批评。可以说,中国文论用20多年的时间几乎走过了西方文论近一个世纪的学术历程。但在广泛引进西方文论的同时,人们也发现一些几十年前就提出的老问题,至今不仅没能解决,甚至没有多少进展。本期刊发的这组笔谈,即从不同的方面为此做出些许努力,期望能对文学理论基本问题的深入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9.
如果从毕达哥拉斯算起,西方文论已有两千五百年的历史了。如何看待文论自身的 发展,这是与如何认识文艺理论直接相关的问题。研讨的角度、观点尽管很多,但我觉得,最关键的两点在于:如何正确看待文艺理论自身的存在形态,以及用什么方式去对待文艺理论。这两方面意义归结为一个突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的西方文论出现了两次重大的"转向":一次是深入内部研究的语言转向,一次是开拓外部研究的文化转向。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中国社会的急剧转型,中国文论界引进了许多西方文艺思潮、文学理论,从俄国形式主义、布拉格学派到法国的结构主义,从英美新批评、女权主义到解构主义、后现代主义、新历史主义、后殖民主义、文化研究、生态批评。可以说,中国文论用20多年的时间几乎走过了西方文论近一个世纪的学术历程。但在广泛引进西方文论的同时,人们也发现一些几十年前就提出的老问题,至今不仅没能解决,甚至没有多少进展。本期刊发的这组笔谈,即从不同的方面为此做出些许努力,期望能对文学理论基本问题的深入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